一种无磁加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8566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磁加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磁加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无磁加热-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以原子气室为基础的装置中,例如原子钟,原子磁力仪等。无磁加热是指对原子气室进行加热,且不产生额外的磁场,从而消除由于加热及温度测量因素对仪器精度的影响。
[0003]现有的无磁电流加热分为两种,一种是双线并行反向加热,一种是交流加热。双线并行反向加热电路中,两条导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所以,在同一点处产生的磁场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反,所以该技术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且该误差与导线距离有关,当距离趋于无穷小时,误差趋于无穷小。交流加热利用交变磁场大于带宽时,产生的信号幅度大大降低的原理进行加热。该方式仍产生磁场,且信号中的交流成分虽小,但仍存在,所以存在一定的误差。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磁加热控制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无磁加热控制系统,包括:振荡电路、采样模块、同步滤波检波模块、PID温度控制模块、功率放大模块、电源模块和加热线圈。
[0006]所述振荡电路是由反相器构成的振荡电路,包括电阻R2、R4、R5、R6,电容C3、C4和6路反相器Ul ;其中,电阻R2—端接6路反相器Ul的第一输入管脚,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后,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6路反相器Ul的第二输出管脚、第三输入管脚和第四输入管脚,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6路反相器Ul的第一输出管脚和第二输入管脚;电阻R4 —端接6路反相器Ul的第六输入管脚,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后,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6路反相器Ul的第五输出管脚,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接6路反相器Ul的第六输出管脚和第五输入管脚;6路反相器Ul的电源电压端与+5V电源连接,地端与电源地连接;第三输出管脚与第四输出管脚连接。
[0007]所述采样模块、同步滤波检波模块和PID温度控制模块包括:四路放大器U3,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热敏电阻Rx,滑动变阻器R25,电阻R9-R15、R17-R19、R21-R24、R26、R27、R29-R31、R33、R34、Rsi,电容 C5、C6、C13-C16、C18-C27、C34,接口 P4、接口 P6 ;其中,6路反相器Ul的第四输出管脚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电阻Rsi的一端,电阻Rsi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相连后接入接口 P6的一端,接口 P6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热敏电阻Rx接入接口 P6 ;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18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电容C18的另一端接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lO的另一端分别接四路放大器U3的第二反相输入端、电阻Rll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阻Rll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入四路放大器U3的第二输出端,R19的一端接入四路放大器U3的第二同相输入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和电容C22的一端相接于一基准点Vref,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均接地;四路放大器U3的第二输出端、电阻R24的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7的一端和四路放大器U3的第三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27的另一端、四路放大器U3的第三输出端和电阻R30的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接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的第二独立输入/输出端一,电阻R30的另一端接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的第二独立输入/输出端二 ;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的第一独立输入/输出端一、第一独立输入/输出端二、第三独立输入/输出端一、第三独立输入/输出端二、第一选择输入端、第三选择输入端、使能输入端、负电源电压端和接地端均接地;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的第一公用输入/输出端、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的第三公用输入/输出端处于悬浮状态;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的第二选择输入、电阻R34的一端与电容C34的一端相连,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3的一端与接口 P4的第二引脚相连,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电容C34的另一端接地,接口 P4的第一引脚与6路反相器Ul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口 P4的第三引脚与6路反相器Ul的第四输出端相连;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的电源电压端接入+5V电源后,与电容C26的一端相连;三路2通道模拟多路选择器/多路分配器U4的第二公用输入/输出端与电阻R31的一端相连,电阻R31的另一端、电阻R28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相连,电阻R28的另一端、电容C27的一端与四路放大器U3的第一同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25的另一端、四路放大器U3的第一反相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电阻R15的一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相连,电容C27的另一端与电容C2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与四路放大器U3的第四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电容C16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一端与四路放大器U3的第四输出端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与四路放大器U3的第四同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25的滑动端相连,滑动变阻器R25的一固定端和电阻R26的一端相连,另一固定端和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电容C23相连后接+5V电源,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容C23的另一端均接地;四路放大器U3的正电源端接+5V电源,四路放大器U3的负电源端接地,电容C32的一端、电容C3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U7的阴极管脚和参考管脚和电阻R32的一端相连后接入基准点VMf,电阻R32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U7的阳极管脚均接地。
[0008]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电阻 R7、R8、R16、R20、R35-R38,电容 C7-C12、C17、C35、C36,线圈LI,变压器Tl,第三接口 U8,第四接口 U9以及音频功率放大器U2 ;电阻R7 —端连接6路反相器Ul的第五输出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电容C12、C8、C10,电阻R8和电容C12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lO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音频功率放大器U2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电阻R20 —端与四路放大器U3的第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电容C17及音频功率放大器U2的第一音量控制端和第二音量控制端连接,电阻R16与电容C17另一端均接地;音频功率放大器U2的第一同相输出端通过电阻R35连接变压器Tl的同相输入端,音频功率放大器U2的第一反相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l的反相输入端;变压器Tl的两个输出端并联电阻R36后,一端接入第三接口 U8的第一引脚,另一端接入第三接口 U8的第二引脚;加热线圈的两端分别接第三接口 U8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音频功率放大器U2的第二同相输出端依次串联电阻R37和电容C35后,接入第四接口 U9的第一引脚;音频功率放大器U2的第二反相输出端串联电容C36后接入第四接口U9的第二引脚;第四接口 U9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并联R38 ;加热线圈的两端分别接第四接口 U9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电容C9、Cll和线圈LI相连后接入音频功率放大器U2电源供给端,电容C9的另一端和Cll的另一端均接地,线圈LI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后接入+12V电源,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音频功率放大器U2的空脚悬浮;音频功率放大器U2的电源地端、地端和信号地端均接地。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综合双线并行反向加热和交流加热两种电加热方式,且将并行双线改为双绞线,双绞线方式电流产生的磁场要远远小于双线并行方式,且交流电加热使信号中误差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主要是双绞线方式与纯交流操作结合。通过双绞线进行加热,两条线的地位等同,所以电流通过双绞线的两支时,产生的磁场大小是等同的,但方向相反,可以相互抵消。如果交流电产生的交变磁场频率大于磁力仪的带宽,则交变磁场产生的信号幅度将大大降低。这样的交变磁场不会影响磁场测量。本实用新型采用交流方式测温,即通过交流方式测量加热场中热敏电阻的阻值,用以控制加热的温度。因此,采样时不会产生静磁场,从而降低加热系统产生的误差。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的原理示意图;
[0011]图2是振荡电路电路图;
[0012]图3(a)是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