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及投射型显示装置以及安装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271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及投射型显示装置以及安装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作为光阀而被使用在液晶投影机等投射型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等电光装置的安装壳,还涉及在该安装壳内安装或收容有该电光装置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以及具备这种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而成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在将液晶面板作为投影机中的光阀使用的情况下,该液晶面板并非以例如裸露的状态设置在构成液晶投影机的框体等中,而是采用在将该液晶面板安装或收容在适当的安装壳内之后,再将该置于安装壳内的液晶面板设置在上述框体等中。
这是因为通过在该安装壳上预先设置适当的螺孔等,可以较容易地实施液晶面板对上述框体等的固定、安装。
在这样的液晶投影机中,从光源发出的光源光以聚光后的状态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液晶面板投射。而且,透过液晶面板的光被放大投射在屏幕上以进行图像显示。这样在液晶投影机中,因为一般地预定为放大投射,所以作为上述光源光,就需要使用例如从金属卤化物灯等光源发出的较强的光。
因此,首先置于安装壳内的液晶面板、尤其是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成为问题。即,一旦产生这种温度上升,在液晶面板内被夹持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的温度也会上升,导致该液晶的特性劣化。另外特别是在光源光出现不均匀的情况下,液晶面板局部被加热,发生所谓过热点,会引起液晶的透射率不均匀,使投射图像的质量劣化。
作为防止这样的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的技术,有在由液晶面板及收容保持该液晶面板并同时具备有散热板的壳体(相当于说明书中的“安装壳”)构成的液晶显示模块中,通过在上述液晶面板及上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散热片,从而防止液晶面板的升温的技术。
另外,为了应对这种问题,此外还知道有在位于液晶面板的光入射侧的基板上设置遮光膜、由光反射材料构成安装或收容液晶面板的安装壳等技术。
可是,在现有的液晶面板的升温防止对策中,存在有如下问题。即,只要有来自光源光的强光投射,就有可能会经常显现出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的问题,因此为了谋求进一步的高画质化等,要求代替上述各种对策或在此之上,提出更有效的防止温度上升的对策。
例如,在利用散热片的对策中,虽然可以认为确实能够使在液晶面板上蓄积下来的热有效地发散到外部,但若覆盖整个基板地设置散热片,则虽然能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中利用,但对于透射型的液晶面板来说却是无能为力的。
另外,在采用遮光膜及安装壳的光反射对策中,虽然可以认为若使它们的面积增大则反射光量也增大、因此确实能够相应地实现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的防止,但若使反射光量过分地增大,则会使收容该置于安装壳内的液晶面板的外壳内的杂散光增加,可想而知会对图像的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对于遮光膜,其面积越是增大,本来应入射·透过液晶面板的光源光的量就越少,因此,可想而知会导致图像变暗。因此,这一点与为显示更明亮的图像而使用较强的光源光的宗旨相违背。这样,上述的对策存在有不能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抑制入射有较强的投射光的电光装置的温度上升的置于安装壳内电光装置及具备有它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这样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中所使用的较佳的安装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具备有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光源光的电光装置;以及由与该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和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构成,并以上述板及上述盖中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的安装壳。而且,上述盖包括收容上述电光装置的盖本体部、以及自该盖本体部延伸设置或在该盖本体部上追加设置的冷却风导入部,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具有用于使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送来的冷却风流向上述盖本体部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
根据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则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光源光的电光装置被安装在由盖及板构成的安装壳内。作为这样的电光装置,可列举有例如投射型显示装置中的作为光阀而被安装的液晶装置或液晶面板。另外,在这样的安装壳中,通过至少部分地覆盖电光装置的周边区域,还可以具有防止该周边区域的漏光或防止杂散光从周边区域进入图像显示区域内的遮光功能。
而且,在本发明中,特别是上述盖包括盖本体部及冷却风导入部,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具有用于使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送来的冷却风流向上述盖本体部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因此,能提高盖的散热能力,另外,能实现电光装置的有效的冷却。这是由以下事实决定的。
首先,由于上述投射光入射到电光装置中,所以该电光装置的温度上升。因此,该电光装置的热被直接传递给保持上述周边区域的板及盖的至少一方,或者被传递给板的热经由上述接触部分而被间接地传递给盖。在此情况下,所述板及盖能具有作为电光装置的散热器的功能。
这里,在本发明中,还对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送来冷却风。该冷却风,例如在将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设置在投射型显示装置内的情况下,可以预先从一并设置在该投射型显示装置内的冷却风扇送出。而且,本发明的盖的冷却风导入部具有如上所述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因此,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送来的冷却风就会有效地流向收容电光装置的盖本体部,因此,首先,能够有效地实施该电光装置本身的冷却。另外,上述的事实同时意味着能够有效地进行盖的冷却,所以归结为该盖可更好地发挥作为上述散热器的功能。
以上结果是,如果采用本发明,则能实现电光装置的有效的冷却。因此,在本发明中,就不会导致出现由于电光装置的温度上升而发生的不良现象(例如,构成该电光装置的液晶层的特性劣化、或该液晶层中的过热点的发生等),能显示质量更高的图像。
另外,所谓冷却风导入部自盖本体部“延伸设置”而成,典型的是与两者被一体地构成、冷却风导入部作为盖本体部的延长而被形成等的情况相当。另外,所谓冷却风导入部在盖本体部上“追加设置”而成,典型的是与两者作为单独个体而被构成、冷却风导入部被另外安装在盖本体部上的情况相当。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一种形态中,上述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包括导风板。
根据该形态,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包括导风板。这里所谓导风板,是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送来的冷却风的流动,同时具有通过该阻碍而使冷却风向盖本体部流动的功能的板。
由于具备这样的导风板,所以在本形态中,能够更有效地将冷却风向盖本体部输送,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电光装置本身的冷却、或盖的冷却。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包含具有其前端部与上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相对的尖锐形状的倾斜部;上述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包括上述倾斜部。
根据该形态,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包括倾斜部。这里所谓倾斜部,如上所述是具有其前端部与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相对的尖锐形状的部分。根据该倾斜部的存在,则能典型地想到的是,冷却风在首先到达前端部后,会沿构成该倾斜部的面上行、或下行,如此流过该倾斜部。
这里若假设在不存在上述的前端部乃至倾斜部的情况下,例如在假定代替上述倾斜部等而存在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块状的部件的情况下,则冷却风的流动,会因该块状部件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受到阻碍后的冷却风的流动可以认为是沿着该块状部件的面行进,所以该冷却风难以吹向盖本体部。
这样,如果具备本形态中所说的“倾斜部”,则能进一步提高冷却风散逸防止部的功能,因此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电光装置本身的冷却或盖的冷却。
另外,本形态中所说的“尖锐形状”,是包含锥形、楔形、流线形等等形状的概念。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种形态中,上述导风板被形成为将构成上述倾斜部的面包围。
根据该形态,上述导风板以将构成上述倾斜部的面包围的方式被形成。这里,作为“构成倾斜部的面”,可以典型地设想到的是在如上所述冷却风上行或下行的情况下成为该上行或下行的对象的面。而且,在本形态中,导风板是包围着这样的面而被形成的。
就是说,如果采用本形态,则能够促使如上所述到达前端部的冷却风沿上述面上行或下行的现象更频繁地发生。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向盖本体部的冷却风的输送。
另外,所谓本形态中所说的“包围”,受导风板的具体形状如何、或倾斜部的具体形状如何的组合等影响,包含各种具体形态。例如,在倾斜部具有可以认为是锥形形状的一种的三角柱形状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贴设在该三角柱形状的两底面上的四边形状的板相当于“导风板”的形态。在此情况下,如果上述四边形状的面积比上述底面的面积大,则可知该四边形状的剩余部分呈现出宛如与上述三角柱的侧面正交地竖直设立的状态。由此,作为“构成倾斜部的面”的上述三角柱的侧面则成为被上述四边形状的剩余部分从两侧包围的形态。另外,如果在该形态基础上,以跨越贴设在两底面上的四边形状的板之间那样地设置相当于“导风板”的另外的板,则该板和上述四边形状的板呈现出恰好包围上述三角柱的侧面的形态。本形态的“包围”包含这些形态。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在上述盖本体部中形成有使上述图像显示区域露出到外部的窗部,从该窗部露出的上述电光装置的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面与构成上述倾斜部的面连续。
根据该形态,则由于在盖本体部上形成有上述窗部,所以能够使上述投射光经由该窗部对电光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入射。
而且,在本形态中,特别是从窗部露出的电光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的面与构成上述倾斜部的面连续。这里,所谓“构成倾斜部的面”,能典型地设想到的是如上所述的面、即作为冷却风上行或下行的对象的面。在本形态中,这样的面和电光装置的面是“连续”的。因此,沿构成倾斜部的面上行或下行的冷却风,几乎没有因两个面之间的端部边界而对其流动形成妨碍地流到电光装置的面上。因此,能够在上述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实施电光装置本身的冷却。
另外,所谓本形态中所说的“连续”,例如在有正方形的面A及B的情况下,包括所述面A及B互相以非直角的角度相交,同时面A的一边接合在面B的一边上的情况等。另外,在上述的面A及B之间存在另外的面C、D、...,而且在所述各个面之间也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也同样被包含在面A及B“连续”中。
但是,因为本形态中所说的“连续”结构,以如上所述获得不妨碍冷却风的行进的作用效果为其本质,所以如果机械地应用前述的定义,则未必能完全判断出是否在“连续”的范围内。例如,利用上述的标号,在面A及面B之间存在面ζ,在面ζ及面B垂直相交的情况下,可得到面A和面B不“连续”。但是,在该面ζ呈长方形状,与面A及面B相比只有极小的面积的情况下,则几乎不能认为吹过所述的面A、面ζ及面B的冷却风的行进受到妨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面A及面B可以说仍处于本形态中所说的“连续”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窗部的边缘具有锥形形状。
根据该形态,由于可分别将构成倾斜部的面视为上述的面A,将电光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的面视为上述的面B,并将形成窗部的边缘的面视为上述的面C,所以能够很好地实现上述的“连续”。
顺便说一下,出于防止无用的光对电光装置的入射等目的考虑,形成窗部的盖本体部的面和上述的电光装置的面通常最好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在此情况下,电光装置的面,最好以位于比形成上述窗部的盖本体部的面略微凹入的地方的方式构成。即使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本形态的结构也可以说是较佳的结构。
另外,本形态中所说的“锥形形状”的角度,优选设为15°以下。因为例如,如果设想冷却风沿构成倾斜部的面上行,继而沿本形态的“锥形形状”下行,到达电光装置的面这样的具体情况,则当上述锥形形状具有15°以上的角度时,那么暂时沿构成倾斜部的面上行后的冷却风在此后沿比较陡峭的坡度下行而到达电光装置的面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即使锥形形状具有15°以上不足90°的角度,窗部边缘的面和电光装置的面也在上述的“连续”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盖还进一步包括将从上述盖本体部流出的冷却风从该盖导出的冷却风排出部,上述冷却风排出部具备有使其表面积增大的第一表面积增大部。
根据该形态,在盖上与上述冷却风导入部相对应的包括冷却风排出部,而且,在该冷却风排出部中具备有第一表面积增大部。因此,该盖的散热能力或冷却能力被提高。因此,盖几乎始终能够维持适当地冷却后的状态,所以也能极其有效地进行电光装置的冷却。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盖在上述盖本体部中具有与上述电光装置的侧面相对的侧壁部,上述侧壁部具备使其表面积增大的第二表面积增大部。
根据该形态,由于盖上包括侧壁部,而且,该侧壁部上具备有第二表面积增大部,所以可提高该盖的散热能力或冷却能力。因此,盖几乎始终能维持很好地冷却后的状态,所以也能极其有效地进行电光装置的冷却。另外,该侧壁部是与电光装置的侧面相对的部分,所以在盖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比最初大。在本形态中,由于在这样的盖整体中具有比较大的面积的侧壁部中,具备有上述第二表面积增大部,所以能够更有效地获得盖整体的面积增大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包括用于将上述冷却风送向上述侧壁部的导风部,上述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包括上述导风部。
根据该形态,则冷却风导入部及冷却风散逸防止部中所包括的导风部将冷却风送至侧壁部。因此,能更有效地发挥该侧壁部所具备的上述第二表面积增大部的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第一表面积增大部及上述第二表面积增大部的至少一方,包括在上述盖的表面上突出地形成的鳍片及在上述盖的表面上附加凹陷那样地形成的凹纹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形态,则可比较容易地增大盖的表面积。
另外,本形态中所说的“鳍片”可以在形成盖本体时一并或在其后,通过例如切削加工、锻造加工、冲压加工、注射成型或铸造等形成。
另外,本形态中所说的“凹纹”和上述的“鳍片”的不同点在于,是以“盖的表面”为基准面突出、还是凹陷。
或者,根据情况不同,本形态中所说的“凹纹”也可认为具有“完全不会阻碍对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送来的冷却风的流动”的属性。如果从该观点出发,则上述的鳍片可理解为具有不能说完全不会阻碍上述冷却风的流动的属性,结果,也可以采用根据这一点设定凹纹及鳍片之间的不同点的思考方法。
另外,本形态中所说的“附加凹陷那样地”,并不意味着在将该凹纹实际地形成在盖的表面上的情况下,必须实际地实施“附加凹陷”的加工。作为该凹纹的形成方法,与上述的鳍片相同,可以在形成盖本体时一并或在其后,通过例如切削加工、锻造加工、冲压加工、注射成型或铸造等形成。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鳍片沿上述冷却风的流向而形成。
根据该形态,由于鳍片沿着对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送来的冷却风的流向而形成,所以能有效地获取由该鳍片产生的盖的冷却效果。
即如果鳍片被形成得阻碍冷却风的流动,则由于该冷却风难以流到其以后的部分,所以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盖的冷却。可是,如果该鳍片沿冷却风的流向而形成,则该鳍片不会阻挡冷却风的流动,能使冷却风传遍整个盖。因此,如果采用该形态,则能有效地进行盖的冷却。
另外,本形态的所谓“鳍片沿着冷却风而形成”,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各种情况。例如第一,在冷却风呈直线地流经盖周围的情况下,包括鳍片与该方向一致地被形成的情况。第二,在冷却风呈涡旋地流经盖周围的情况下,包括该鳍片根据该鳍片在盖上的设置位置改变其方向而被形成等的情况。此外,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为中心,在冷却风呈现为略不规则的流向的情况下,还包括该鳍片随着该鳍片在盖上的设置位置改变其方向而形成使得与上述不规则的流动的方向全部或部分地一致等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鳍片包括第一列鳍片、以及与其平行延伸的第二列鳍片,上述第一列鳍片和上述第二列鳍片之间的间隔被设为1mm或其以上。
根据该形态,上述鳍片由第一列鳍片和第二列鳍片构成。这里,作为所述的“第一列鳍片”及“第二列鳍片”,具体地说可以认为与其相当的有例如比较长的呈直线状延伸的鳍片等。
而且,在本形态中,这样的两列鳍片的间隔被设定为1mm或其以上。因此能够使送往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冷却风不勉强地通到甚至上述两列鳍片之间。
特别是若假定将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装设在投射型显示装置内的情况,则另外设置在该投射型显示装置中的冷却风扇和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由于通常必须配置其他构成要素等的关系,所以必须离开相当程度的距离地设置等,可以想象得到使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完全相对地配置是很困难的。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在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上仅有静压低、风量小的冷却风被送来。
这里在本形态中,由于如上所述两列鳍片之间的距离设定得比较大,为1mm或其以上,所以甚至在这两列鳍片之间也能够使上述那样的静压低、风量小的冷却风吹过。而且,由此,因为暴露在冷却风下的鳍片的表面积增大,所以该鳍片的散热性可进一步提高。
因此,根据本形态,能够进一步提高盖整体的散热能力。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上述盖由热传导系数高的材料构成。
根据该形态,由于盖由热传导系数高的材料构成,所以与由上述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第一及第二表面积增大部等产生的作用效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盖的散热能力。
另外,本形态中所说的“热传导系数高的材料”,具体地可以适当列举出例如铝、镁、铜或它们的各种合金等。
在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另一形态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具备有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投射光的电光装置;以及由与该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和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构成,并以上述板及上述盖中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的安装壳。而且,上述盖包括盖本体部及冷却风导入部,该冷却风导入部具备具有尖锐形状的倾斜部。
根据该形态,能够获得与包含上述的倾斜部的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大致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具备有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投射光的电光装置;以及由与该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和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构成,并以上述板及上述盖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的安装壳。而且,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包括冷却风导入部,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具有用于使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送来的冷却风流向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冷却风导引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安装壳由与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投射光的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以及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构成,并以上述板及上述盖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并且,上述盖包括盖本体部及冷却风导入部;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具有用于使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送来的冷却风流向上述盖本体部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
根据本发明的安装壳,则能提供上述的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中适合使用的安装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具备有上述的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包括其各种形态);上述光源;将上述投射光导向上述电光装置的光学系统;投射从上述电光装置出射的投射光的投射光学系统;以及对上述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出冷却风的冷却风输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因为由于具备有上述的本发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从而具备有上述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另外,还因为在该投射型显示装置中设有上述冷却风输出部,所以能实现电光装置的有效的冷却,从而能显示更高品质的图像。
本发明的这种作用及其他优点根据以下说明的实施形态加以阐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投射型液晶装置的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H-H’线的剖面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壳与电光装置一起示出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正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X1-X1’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图5中的Y1-Y1’线的剖面图。
图8是从图5中的Z1方向看到的后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构成安装壳的板部的正视图。
图10是从图9中的Z2方向看到的后视图。
图11是从图9中的Z3方向看到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构成安装壳的盖部的正视图。
图13是从图12中的Z4方向看到的后视图。
图14是从图12中的Z5方向看到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相对于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风的流向的图。
图16是相对于图15的比较例的图。
图17是与图15旨意相同的图,是表示未形成有后鳍片部的形态的图。
图18是与图15旨意相同的图,是表示形成有前鳍片部的形态的图。
图19是与图15旨意相同的图,是表示导风板的不同形态的图。
图20是与图12旨意相同的图,是表示针对在冷却风导入部设有导风部这一点有所不同的形态的图。
图21是与图15旨意相同的图,是表示针对在冷却风导入部设有导风部这一点有所不同的形态的图。
图22是与图12旨意相同的图,是表示针对在冷却风排出部代替后鳍片部而设置有凹纹这一点有所不同的形态的图。
图23是沿图22中的W-W’线的剖面图,是只特别地表示构成后鳍片部的直线状的鳍片及凹坑的截面形状的图。
标号说明10 TFT阵列基板 20 相对基板400防尘用基板 50 液晶层500电光装置500F 电光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的面601安装壳 610板部620盖部622冷却风导入部622T 锥形部 622T2 前端部622TF 锥形部的侧面622P、622PC导风板623盖本体部62W侧壁部627侧面鳍片部 624冷却风排出部624F 后鳍片部624T 锥形部624D 凹纹625窗部628导风部 100R、100G、100B 光阀1100 液晶投影机 1102 灯单元1300 西洛科风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投射型液晶装置的实施形态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投射型液晶装置的实施形态,以组装在其光学单元中的光学系统为中心进行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投射型显示装置是作为使用有三片作为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一例的液晶光阀而成的多片式彩色投影机而被构筑的。
在图1中,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多片式彩色投影机的一例的液晶投影机1100,是作为准备有三个包括在TFT阵列基板上安装有驱动电路的电光装置的液晶光阀、并将其分别作为RGB用的光阀100R、100G及100B而使用的投影机而构筑的。
在液晶投影机1100中,当从金属卤化物灯等白色光源的灯单元1102发出投射光时,则通过三个反射镜1106及两个分色镜1108,分成与RGB三原色相对应的光分量R、G、B,并分别被导引至与各色相对应的光阀100R、100G及100B。此时,B光为了防止因长光路引起的光损失,通过由入射透镜1122、中继透镜1123及出射透镜1124构成的中继透镜系统1121加以引导。然后,分别经由光阀100R、100G及100B调制后的与三原色相对应的光分量经由分色棱镜1112再次合成之后,通过投射透镜1114作为彩色图像投射到屏幕1120上。
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光阀100R、100G及100B,例如,使用如后面所述的使用TFT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装置。另外,该光阀100R、100G及100B如后面所详细说明的那样作为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而被构成。
另外,如图1所示,在该液晶投影机1100中设有用于向光阀100R、100G及100B输送冷却风的西洛科风扇1300(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冷却风输出部”的一例)。该西洛科风扇1300包含在其侧面具备多个叶片1301的大致呈圆筒形状的部件,该圆筒形状的部件以其轴为中心旋转,使得上述叶片1301产生风。另外,根据这样的原理,由西洛科风扇1300产生的风,如图1所示,呈螺旋状涡旋风。
这样的风通过在图1中未图示的风路而被送给各光阀100R、100G及100B,从设置在各光阀100R、100G及100B附近的吹风口100RW、100GW及100BW,对所述光阀100R、100G及100B送出。
顺便说一下,如果使用上述这样的西洛科风扇1300,则能获得静压高、容易使风输送到甚至光阀100R、100G及100B周围的狭窄的空间内的优点。
在以上说明的结构中,在各光阀100R、100G及100B上因为来自作为强光源的灯单元1102的投射光而温度上升。这时,若温度过度上升,则会使构成各光阀100R、100G及100B的液晶劣化、由于因光源光的不均匀造成的局部液晶面板的加热而引起的过热点的出现,而使透射率出现不均等。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特别地,各光阀100R、100G及100B,如后面所述具备有具有使电光装置冷却的能力的安装壳。因此,能如后面所述地有效地抑制各光阀100R、100G及100B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优选地在液晶投影机1100的外壳内具备由使冷却介质在各光阀100R、100G及100B的周边空间流动的循环装置等构成的冷却装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基于具有如后所述的散热作用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而进行的散热。
电光装置的实施形态其次,参照图2及图3说明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实施形态的整体结构。这里,以作为电光装置的一例的驱动电路内置型的TFT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装置为例。本实施形态的电光装置是作为上述的液晶投影机1100中的液晶光阀100R、100G及100B而被使用的。这里,图2是将TFT阵列基板和形成于其上的各构成要素一起从相对基板一侧看所得到的电光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沿图2中的H-H’线的剖面图。
在图2及图3中,在本实施形态的电光装置中,TFT阵列基板10和相对基板20相对地配置。液晶层50被封入在TFT阵列基板10和相对基板20之间,TFT阵列基板10和相对基板20利用设置在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周围的密封区域中的密封材料52互相粘接。
密封材料52是用于使两个基板贴合的,由例如紫外线硬化树脂、热硬化树脂等构成,且可于制造过程中在被涂敷在TFT阵列基板10上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加热等使其硬化的材料。另外,在密封材料52中散布有用于使TFT阵列基板10和相对基板20的间隔(基板之间的间隙)为规定值的玻璃纤维或玻璃珠等间隔材料。即,本实施形态的电光装置是适合于用作投影机的光阀进行小型放大显示的。
与配置有密封材料52的密封区域的内侧并行地、在相对基板20一侧设置有规定图像显示区域10a的边缘区域的遮光性的边缘遮光膜53。但是,这样的边缘遮光膜53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作为内置遮光膜设置在TFT阵列基板10一侧。
向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扩展的区域中,在位于配置有密封材料52的密封区域的外侧的周边区域中,沿着TFT阵列基板10的一边设置有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及外部电路连接端子102,沿着与该一边相邻的两边设置有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另外在TFT阵列基板10的剩余的一边上设置有用于将设置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两侧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之间连接起来的多条布线105。另外如图2所示,在相对基板20的四个角部上配置有具有作为两个基板之间的上下导通端子功能的上下导通材料106。另一方面,在TFT阵列基板10上在与这些角部相对的区域中设有上下导通端子。由此,TFT阵列基板10和相对基板20之间能够取得电气导通。
在图3中,在TFT阵列基板10上,在形成像素开关用的TFT及扫描线、数据线等布线之后的像素电极9a上,形成取向膜。另一方面,在相对基板20上,除了相对电极21以外,还形成有格子状或条状的遮光膜23,进而在最上层部分形成取向膜。另外,液晶层50由例如一种或将多种向列液晶混合而成的液晶构成,它们在一对取向膜之间取得规定的取向状态。
另外,在图2及图3所示的TFT阵列基板10上,除了这些数据线驱动电路101、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等以外,还可以形成对图像信号线上的图像信号进行取样以提供给数据线的取样电路、先于图像信号将规定电压电平的预充电信号分别提供给多条数据线的预充电电路、用于检查制造过程中或出厂时的该电光装置的品质、缺陷等的检查电路等。
在这样构成的电光装置的情况下,在其动作时,从图3的上侧照射有强投射光。于是,由于因相对基板20、液晶层50、TFT阵列基板10等的光吸收而产生的发热,该电光装置的温度上升。这样的温度上升,在加速了液晶层50等的劣化的同时,还使显示图像的品质劣化。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以下说明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能特别有效地抑制这种温度上升。
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第一实施形态下面,参照图4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
这里首先参照图4至图14,说明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壳的基本结构。这里,图4是将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壳与上述的电光装置一起示出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正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X1-X1’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中的Y1-Y1’的剖面图,图8是从图5中的Z1方向看到的后视图。另外,图4至图8分别表示内部收容有电光装置的状态下的安装壳。另外,图9是构成该安装壳的板部的正视图,图10是从图9中的Z2方向看到的后视图,图11是从图9中的Z3方向看到的侧视图。进而,图12是构成该安装壳的盖部的正视图,图13是从图12中的Z4方向看到的后视图,图14是从图12中的Z5方向看到的侧视图。
如图4至图8所示,安装壳601具备有板部610和盖部620。被收容在安装壳601内的电光装置500除了图2及图3所示的电光装置以外,还具备有重叠在其表面上的反射防止板等其他光学要素,另外挠性连接器501连接在其外部电路连接端子上。另外,偏振片、相位差板既可以在液晶投影机1100的光学系统中具备,也可以重叠在电光装置500的表面上。
另外,在TFT阵列基板10及相对基板20各自的与液晶层50不相对的一侧上设有防尘用基板400(参照图4、图6及图7)。该防尘用基板400被构成为具有规定的厚度。因此,能防止漂浮在电光装置500周围的灰尘等直接附着在该电光装置的表面上。因此,能有效地消除这些灰尘等在放大投射的图像上成像这样的不良现象。由于防尘用基板400具有规定的厚度,所以其能够起到因使光源光的焦点及其附近自存在有该灰尘的位置、即防尘用基板400的表面离开而产生的散焦作用。
这样具备有TFT阵列基板10、相对基板20以及防尘用基板400等的电光装置500,如图4等所示,被收容在由板部610及盖部620构成的安装壳601内,但如图6及图7所示,在所述电光装置500及安装壳601之间填充有模制材料630。利用该模制材料630,能够在可靠地进行电光装置500及安装壳601之间的粘接的同时,极力防止前者的在后者内部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第一实施形态中,以光从盖部620一侧入射、透过电光装置500、从板部610一侧出射为前提。就是说,拿图1来说,与分色棱镜1112相对的不是盖部620,而是板部610。
其次,以下进行关于构成安装壳601的板部610及盖部620的结构的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第一,如图4至图11所示,板部610是平面看具有大致四边形状的板状的部件,被与电光装置500的一面相对地配置。在第一实施形态中,采用板部610和电光装置500相互直接接触、如同后者被载置在前者上的状态。
更详细地说,板部610具有窗部615、强度补强部614、弯折部613、盖部固定孔612、以及安装孔611a至611d及611e。
窗部615是具有大致四边形状的部件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开口形状、能够使例如图6中从上方向下方的光透射的部分。透过电光装置500的光的出射,可通过该窗口615进行。另外,因此在将电光装置500载置于板部610上的情况下,则形成了如同该电光装置500中的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周边的周边区域与窗部615的边缘接触那样的状态。板部610即如此而实现电光装置500的保持。
强度补强部614是通过对具有大致四边形状的部件的一部分施以从其他部分的平面看如同隆起那样的加工而形成,是具有立体形状的部分。因此,该板部614的强度得以加强。另外,该强度补强部614也可以形成在如同与电光装置500的一边大致接触的位置上。参照图7。但是在图7中,两者并非紧密接触。
弯折部613是具有大致四边形状的部件的相对的两边各自的一部分被向该四边形状的内侧弯折而成的部分。该弯折部613的外侧面,在板部610及盖部620组装时与该盖部620的内侧面接触(参照图6)。另外,该弯折部613的内侧面经由模制材料630而与电光装置500的外侧面接触(同样参照图6)。由此,得以实现板部610上的电光装置500的某种程度的定位。
此外,弯折部613的内侧面经由模制材料630与电光装置500的外侧面接触,从而能够实现从后者向前者的热的吸收。即,能够使板部610起到作为电光装置500的散热器的作用。由此,则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灯单元1102对电光装置500进行的强光照射而引起该电光装置500中的热的蓄积。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该弯折部613的外侧面与盖部620的内侧面接触,所以也能实现从前者向后者的热传递。这样,由于从电光装置500开始的热的吸收,在理论上,能够进行到与板部610及盖部620双方所确定的热容量相应的程度,所以能极其有效地进行该电光装置500的冷却。
盖部固定孔612是用于与在盖部620中形成于对应的位置上的凸部621相嵌合的孔部。板部610及盖部620可通过该盖部固定孔612及凸部621相互嵌合而被相互固定。另外,在第一实施形态中,如各图所示,该盖部固定孔612由两个孔构成。以下,在需要区分它们的情况下,有时称为盖部固定孔612a及612b。另外,与其对应地,上述凸部621也由两个凸部构成。以下,在需要区分它们的情况下,有时称为凸部621a及621b。
安装孔611a至611d,是在将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液晶投影机1100内时加以利用的。在第一实施形态中,该安装孔611a至611d被设置在具有大致四边形状的部件的四个角处。另外,在第一实施形态中,除了安装孔611a至611d以外,还设有安装孔611e。该安装孔611e以与上述的安装孔611a至611d中安装孔611c及611d一起组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即,安装孔611e、611c及611d如被配置在三角形的“各顶点”处那样地被形成。因此,在第一实施形态中,可以采用实施利用了四角处的安装孔611a至611d的四点固定、以及实施利用了安装孔611e、611c及611d的三点固定这样的两种固定方式。
其次第二,如图4至图8及图12至图14所示,盖部620是具有大致立方体形状的部件,与电光装置500的另一面相对地配置。
该盖部620最好由遮光性的树脂、金属等构成,以便防止电光装置500的周边区域的漏光,同时防止杂散光从周边区域进入图像显示区域10a内。另外,由于该盖部620优选为具有作为板部610、或电光装置500的散热器的作用,所以该盖部620最好由热传导系数较大的材料、更具体地说可以由铝、镁、铜或它们各自的合金等构成。
在盖部620上还形成有凸部621。已经说明过,该凸部621在与板部610的固定时使用,在与上述盖部固定孔612a及612b分别对应的位置上,作为包括两个凸部621a及621b的凸部而被形成。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实施形态的凸部621,以构成接下来所述的冷却风导入部622、或后面所述的锥形部622T的一部分那样地被形成。从图5的视角看,虽然本来凸部621不能被图示出来,但在图5中特别地将其示出。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特别地,盖部620更详细地说具有冷却风导入部622、盖本体部623及冷却风排出部624。另外,在第一实施形态中,所述三个部分(622、623及624)全部呈一体地被构成。
第一,如图4、图5、图7、图12、或图14等所清楚地显示的那样,冷却风导入部622全都由构成本发明中所说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或“冷却风导引部”的一例的锥形部622T及导风板622P构成。
在第一实施形态中,构成本发明中所说的“倾斜部”的一例的锥形部622T大致具有如同其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柱那样的外形。而且,锥形部622T呈现出上述三角柱的一个侧面被附着在盖本体部623的一个侧面上那样的外形。在此情况下,该三角柱的一个侧面,包含被夹持在该三角柱的底面的直角部和与其相邻的角部之间的边。因此,锥形部622T具有在盖本体部623的侧面上构成最大高度的根基部622T1。但是,这里所说的“高度”,是指图7中上下方向的距离。在图7中作为基准,示出了沿该方向延伸的虚线。而且,形成为具有从根基部622T1起高度逐次减小的前端部622T2的形状。呈这种形态的锥形部622T可以说具有“尖锐形状”。而且,包括具有这样的尖锐形状的锥形部622T的盖部620,被配置为构成上述尖锐形状的一部分的上述前端部622T2与冷却风的流向相对。参照后面所述的图15及与其有关的说明。
另一方面,导风板622P呈现出如同在上述三角柱的底面上沿着除了直角部以外的两个角所夹持的一边竖直设立的壁那样的外形。若利用上述“高度”来进行说明,则虽然锥形部622T的高度从上述根基部622T1向上述前端部622T2减小,但该导风板622P的高度在所述根基部622T1及前端部622T2之间的任意部分都是一定的。
以这样的形态设置的导风板622P,可以说是以从两侧将上述锥形部62 2T中的一个侧面622TF包围的方式形成的。参照图4。另外,该侧面622TF是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构成倾斜部的面”所能设想到的典型的一例。
接着第二,如图4至图8及图12至图14所示,盖本体部623是大致具有正方体形状的部件,被夹持存在于上述冷却风导入部622及后面所述的冷却风排出部624之间。
但是,为了收容电光装置500,上述正方体形状的内侧呈宛如被挖空的状态。即,若更准确地说,盖本体部623是具有如同无盖的箱体那样的形状的部件。另外,根据这样的表现,则作为这里所说的“盖”,可以认为上述板部610比较相当。
更详细地说,该盖本体部623具有窗部625及侧面鳍片部627。另外,侧面鳍片部627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二表面积增大部”、或“鳍片”的一例相当。
其中首先,窗部625是使上述箱体形状的底面(在图4或图6等中则谓之“上面”)形成为开口形状,能够使图6中从上方向下方的光透过的部分。从图1所示的液晶投影机1100内的灯单元1102发出的光可通过该窗部625入射到电光装置500中。另外,该窗部625的边缘如图7所清楚地显示的那样,具有锥形形状。因此,上述的锥形部622T的侧面622TF和电光装置500的图7中上方的面500F就变得“连续”。即,第一,上述侧面622TF以非直角的角度与形成有窗部625的盖本体部623的图7中的上方的面623F相交,第二,该面623F以非直角的角度与构成上述窗部625的边缘的锥形形状的面625F相交,第三,该面625F还是以非直角的角度与上述面500F相交。因此,各面622TF、623F、625F及500F之间不会形成阶差等,该各面可以说呈平缓地连接。
另外,在具有这样的窗部625的盖本体部623中,与对板部610上的窗部615的说明同样地,也可以以使电光装置500的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周边的周边区域与窗部625的边缘接触的方式构成。参照图7。由此,则通过盖本体部623、特别是其窗部625的边缘,就能够实现电光装置500的保持。
其次,在盖本体部623的两个侧面上形成有侧面鳍片部627。但是,这里所说的两个侧面是指存在有上述的冷却风导入部622及后面所述的冷却风排出部624的侧面以外的侧面而言。另外,从例如图6等可知,该两个侧面(以下将这两个侧面称为“侧壁部62W”)的每一个分别与电光装置500的一个侧面及与该一个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相对。另外,在盖部620及板部610的组装时,板部610中的弯折部613的外侧面接触在侧壁部62W的内侧面上。参照图6。根据以上描述,可以说第一实施形态的侧壁部62W特别地隔着上述弯折部613而与电光装置500的上述一个侧面及另一个侧面相对。
更详细地说,如图4或图6及图13等所示,该侧面鳍片部627包含有并列多个自冷却风导入部622至冷却风排出部624、从上述侧面呈直线状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特别地呈直线状的鳍片排列成两列地形成。通过这样的侧面鳍片部627的存在,能够使盖本体部623乃至盖部620的表面积增大。尤其是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由于侧面鳍片部627被形成于在盖部620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的侧壁部62W上,所以能更有效地获得上述的表面积增大的效果。
顺便说一下,具有上述那样的形状的侧面鳍片部627可以在形成盖部620时一并地或在其后,通过例如切削加工、锻造加工、注射成型或铸造等形成。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则能比较容易地形成该侧面鳍片部627。
接着第三,如图4、图5、图8、图12、或图13等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冷却风排出部624由挠性连接器导出部624C及后鳍片部624F构成。其中挠性连接器导出部624C被形成在与形成有上述锥形部622T的盖本体部623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更具体地说,如图8或图13所示,呈现出将截面呈コ字状的部件以使该コ字状截面的开口部朝向图8或图13中下方的方式安装在该侧面上那样的形状。连接在电光装置500上的挠性连接器501穿过由该コ字所包围的空间而被引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表面积增大部”、或“鳍片”的一例相当的后鳍片部624F被设置在挠性连接器导出部624C中的上述呈コ字状截面的譬如顶板上。更详细地说,如图4、图5、图8、图12、或图13等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该后鳍片部624F包含有与作为上述的侧面鳍片部627的直线状的鳍片延伸的方向相一致地并列有多个从上述顶板呈直线状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特别地,后鳍片部624F如上述的各图所示并列地构成有“四个”直线状的鳍片。
顺便说一下,所述四个鳍片沿着冷却风的流向而被形成。参照后面的图15及与其相关的说明。另外,在第一实施形态中,如图8及图13所示,上述四个直线状的批鳍片之间的间隔g分别为1mm或其以上。通过这样的后鳍片部624F,能够使冷却风排出部624乃至盖部620的表面积增大。
顺便说一下,具有上述形状的后鳍片部624F可以在形成盖部620时一起或在其后,通过例如切削加工、锻造加工、注射成型或铸造等形成。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则能比较容易地形成该后鳍片部624F。
另外,构成后鳍片部624F的四个直线状的鳍片之间的间隔g,“全部”如上所述地被设为1mm或其以上。即,例如图15中位于最左边的直线状的鳍片和在其右侧相邻位置的鳍片空出1mm或其以上的间隔,该右侧相邻的鳍片和其更右侧相邻位置的鳍片空出1mm或其以上的间隔,以下相同。在此情况下,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列鳍片”和“第二列鳍片”意味着例如上述位于最左边的鳍片和其右侧相邻的鳍片,或该右侧相邻的鳍片和其更右侧相邻的鳍片等等。这样,本发明中所说的“第一列鳍片”和“第二列鳍片”与实际上所形成的鳍片的列数无关,是能普遍适用的概念。
其次,由于盖部620取以上的结构,所以从如图1所示的液晶投影机1100中所具备的西洛科风扇1300送出的风,在安装壳601或盖部620的周围,如图15所示那样地流动。这里图15是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对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典型的风的流动方向的图。另外,在图1所示的液晶投影机1100中,为了实现图15所示的冷却风的流向,有必要以使参照图1所说明的吹风口100RW、100GW及100BW与构成盖部620的冷却风导入部622相对的方式设置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即光阀100R、100G及100B。
首先,冷却风如同在冷却风导入部622的锥形部622T上向上跑那样地,吹向露出电光装置500的面500F的盖本体部623(参照标号W1)。这里,若假设在锥形部622T或作为构成它的一部分的前端部622T2不存在的情况下,如例如作为相对于图15的比较例的图16所示,假定在具有规定厚度的块状部件622X代替上述锥形部622T而存在的情况下,可知冷却风W1X的流向因该块状部件622X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后,受到了阻碍的冷却风W1X的流向沿该块状部件622X的面流动。因此,该冷却风W1X就难以吹向盖本体部623。
从这样的对比可知,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由于盖部620具备有锥形部622,所以能将冷却风有效地朝向盖本体部623输送。
另外,在冷却风导入部622中,由于设有导风板622P,所以不管冷却风来自哪个方向,都能将其大部分导向锥形部622T上、进而导向盖本体部623(参照图15中的标号W2)。
这样,如果采用第一实施形态,则通过导风板622P对冷却风有效地聚拢,能够将风高效地朝向盖本体部623输送。特别是在第一实施形态中,已经说明过,作为液晶投影机1100中所具备的冷却风输出部的一例的西洛科风扇1300输送出螺旋状的涡旋风(参照图1)。因此,在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中,有可能较多地看到沿如图15所示的不规则方向吹出的冷却风W2。然而,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由于形成有导风板622P,所以这样的不规则地吹出的冷却风W2等也能够被有效地向盖本体部623输送。而且,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由于该导风板622P,以将使冷却风在锥形部622T中上行的侧面622TF包围的方式被形成,所以能更有效地进行冷却风的向盖本体部的输送。
如上那样地通过冷却风导入部622后的冷却风,接着到达盖本体部623。该盖本体部623收容有电光装置500,另外,由于该电光装置500的面500F经由窗部625露出到外部,所以如上所述地输送来的冷却风可有效地将该电光装置500本身冷却。而且,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特别是由于窗部625的边缘被作成锥形形状,所以电光装置500的面500F和锥形部622T的侧面622TF相连续,因此上述的电光装置500的冷却更有效果。即,如图15中的标号W1’所示,经锥形部622的侧面622TF上行后的冷却风,其行进几乎没有受到妨碍,流过形成有窗部625的盖本体部623的面623F及构成窗部625的边缘的面625F(全部参照图7),因此能吹到电光装置500的面500F上(参照图15中的标号W1’)。
另外,通过了冷却风导入部622的冷却风,显然不仅如上所述地使电光装置500本身冷却,而且还使盖本体部623乃至盖部620冷却。另外,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特别地,由于在盖本体部623中具备有侧面鳍片部627,所以利用其表面积增大的效果,能够实现该盖本体部623乃至盖部620、或电光装置500的更有效的冷却。
其次,通过了盖本体部623的冷却风,接着到达冷却风排出部624。如上所述,在该冷却风排出部624上形成有后鳍片部624F。在该后鳍片部624F中,如上所述具备有直线状的鳍片,使冷却风排出部624的表面积增大,所以能实现该冷却风排出部624乃至盖部620的有效的冷却。而且,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由于上述直线状的鳍片沿着冷却风的流向而被形成,另外,该直线状的鳍片之间的间隔g被设为1mm或其以上,所以能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首先,由于后鳍片部624F沿着冷却风的流向而被形成,所以该后鳍片部624F不会过度地阻碍冷却风的流动,能自然地将该冷却风导向后段再后段(参照图15中的标号W1’)。因此,如果采用第一实施形态,则能有效地获取由该后鳍片部624F产生的盖部620的冷却效果。
另外,如从图15中的冷却风W2可知,显然有时冷却风会沿着未必与上述直线状的鳍片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的方向流动。另外,已经说明过,液晶投影机1100中所具备的西洛科风扇1300输送出螺旋状的涡旋风(参照图1)。因此,严格地说,冷却风可以说未必能相对于作为光阀100R、100G或100B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沿直线方向流动。但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后鳍片部624F,即使考虑到这些情况,也仍被包含在本发明中所说的“沿冷却风的流向地”形成的情况中。这是因为虽然存在上述事实,但图15所示的冷却风的流向的大部分可以视为依次沿着冷却风导入部622、盖本体部623及冷却风排出部624的顺序流动。
这样,本发明的所谓“鳍片沿着冷却风而被形成”,不限于与冷却风的流向严格地或完全一致地被形成。如上所述,也包括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为中心,与冷却风的流向的大部分的方向相一致地形成鳍片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构成后鳍片部624F的直线状的鳍片之间的间隔g为1mm或其以上,所以即使在图15所示的冷却风W1’的静压低、风量小的情况下,也能使该冷却风W1’无阻碍地到达上述直线状的鳍片之间。特别是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被作为图1所示的液晶投影机1100的光阀100R、100G或100B而装设,因此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即光阀100R、100G及100B,和西洛科风扇1300,由于必须配置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入射透镜1122或中继透镜1123等的关系,所以必须离开相当程度的距离而设置等,使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完全相对地配置是较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只有静压低、风量小的冷却风被送给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
这里在第一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由于直线状的鳍片之间的间隔g被设定得较大,为1mm或其以上,所以甚至该间隔g也能够使静压低、风量小的冷却风吹过。而且,如果采用该结构,由于暴露于冷却风下的鳍片的表面积增大,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鳍片的散热性。因此,如果采用第一实施形态,则能进一步提高盖部620整体的散热能力。
如上所述,总之,第一实施形态的安装壳601,能够实现电光装置500本身的有效的冷却、或由冷却风进行的盖部620的有效的冷却。而且,这种情况在将如上所述按照电光装置500、板部610及盖部620的顺序传递的热最终放散到外部方面非常有效。另外,盖部620能被有效地冷却,意味着能始终有效地维持从电光装置500经由弯折部613至板部610、或向盖部620的热的传递。即,盖部620在常态下处于被适当地冷却后的状态,所以能够始终有效地维持作为散热器的功能,因此,从该盖部620来看,能始终有效地进行来自板部610的热的吸收、进而进行来自电光装置500的热的吸收。另外,除此以外,如果将第一实施形态的盖部620构成为如上所述地由铝、镁、铜或它们各自的合金等热传导系数高的材料构成,则显然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
因此,在第一实施形态中,电光装置500不会过多地蓄热,所以液晶层50的劣化、或过热点的发生等能被防止于未然,能极大地降低由此引起的图像的劣化等。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虽然在冷却风排出部624中形成有后鳍片部624F,但在本发明中,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采用图17所示的结构。这里图17是与图15具有相同旨意的图,是表示未形成后鳍片部624F的形态的图。在该图17中,在冷却风排出部624中没有形成后鳍片部624F,取而代之形成有与锥形部622T呈大致相同形态的锥形部624T。根据这样的锥形部624T的存在,则在冷却风排出部624中也能够实现参照图7所说明的在锥形部622T的侧面622TF、盖本体部623的面623F及窗部625的边缘的面625F之间所实现的各面的“连续”。因此,如果采用图17这样的结构,则能使从盖本体部623至冷却风排出部624的冷却风的流动比图15更加流畅(参照图中的符号W1”)。这样,在本形态中,通过在盖部620整体上实现不停滞的冷却风流,能实现盖部620的有效的冷却。
但是,在该图17这样的形态和图15所示的形态中,不能一概决定在盖部620的冷却效率这一点哪一种更好。即,在图17中,如上所述,通过锥形部624T而使流经过盖部620周围的冷却风的流动流畅,以此谋求盖部620的冷却,与此相对,在图15中,通过后鳍片部624F来增大盖部620整体的表面积,以此谋求盖部620的冷却,但它们的结构及作用处于互补的关系,所以不能说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绝对优异。即,如果设置后鳍片部624F,则会牺牲冷却风的流动的流畅性,如果设置锥形部624T,则不能获得表面积增大效果。在本发明中,只要以上述的关系为中心,在考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在液晶投影机1100内的设置位置、或冷却风的性质等之后,采用适宜的、最优选的形态即可。
顺便说一下,上述这样的后鳍片部624F和锥形部624T的关系,即使对于冷却风导入部622也可以加以同样的考虑。即,如构成为与图15具有同样旨意的图的图18所示,在冷却风导入部622中也可通过形成前鳍片部622F,而使盖部620整体的表面积增大,但如此一来,上述的冷却风的导入效果则被相应地抹煞。因此,在该情况下,也不能一概决定哪一种结构及作用更好,可以在经过上述的考虑之后,采用适宜的、最优选的形态。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以从两侧包围着锥形部622T的侧面622TF的方式形成导风板622P,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形态。例如,如构成为与图15具有同样旨意的图的图19所示,也可以采用以使另一个导风板622PC跨设在如同竖直设立在上述侧面622TF两侧的导风板622P之间的形式设置的形态。但是,在形成有窗部625的盖本体部623的面623F和上述另一个导风板622PC的下面之间要形成规定的间隙。在此情况下,就形成了侧面622TF几乎被两个导风板622P及导风板622PC完全包围的状态,所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向盖本体部623的冷却风的输送(参照图19中的符号W1’”)。
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第二实施形态接着,参照图20及图21,说明第二实施形态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这里图20及图21分别是与图12及图15旨意相同的图,是表示针对在冷却风导入部622中设有导风部这一点有所不同的图。另外,在第二实施形态中,上述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电光装置”及“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的第一实施形态完全相同。因此,以下省略关于它们的说明,而仅对在第二实施形态中特征性的部分作以主要说明。
在第二实施形态中,盖部620的冷却风导入部622包括用于将冷却风向形成有上述侧面鳍片部627的侧壁部62W输送的导风部628。另外,除了上述的导风板622P、或锥形部622T以外,该导风部628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的一例。
更详细地说,如图20及图21所示,导风部628呈将导风板622P中的不与锥形部622T的侧面622TF相对的面(以下有时称“导风板622P的外侧面”)和侧壁部62W的外侧面圆滑地连接起来的形态。
由于具备这样的导风部620,所以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即,在没有设置上述这样的导风部628的情况下,向导风板622P的外侧吹来的冷却风,在导风板622P的外侧面其流动受到阻碍,要想吹向盖本体部623则会比较较困难(参照图16中的标号W3)。然而,在第二实施形态中,如图21所示,向导风板622P的外侧面吹来的冷却风W3经过导风部628,从而被有效地送给形成有侧面鳍片部627的侧壁部62W。因此,能够谋求侧面鳍片部627的有效利用,所以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该侧面鳍片部627的作用效果。因此,在第二实施形态中,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比,能进一步提高盖部620的散热能力,或者能有效地获取电光装置500的冷却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表面积增大部”的具体例,仅提到了鳍片,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例如,可以采用图22及图23所示的形态。这里图22是与图12旨意相同的图,是表示在冷却风排出部624中形成有凹纹的形态,图23是沿图22中的W-W’线的剖面图,特别地仅表示了凹纹的截面形状。
在所述图22及图23中,在冷却风排出部624中,代替后鳍片部624F而形成有凹纹624D。该凹纹624D如将挠性连接器导出部624C的顶板表面填满那样地形成多个。
由于具备有这样的凹纹624D,显然可以增大盖部620的表面积。因此,如果采用本变形形态,则能够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形态同等地、或在其以上地实现盖部620的有效的冷却,因此能实现电光装置500的有效的冷却。
另外,图22及图23所示的凹纹624D和构成上述的后鳍片部624的直线状的鳍片的不同点在于是以“盖的表面”为基准面F(参照图23)突出、或是凹陷。在图23中,用虚线一并示出了假设形成有该鳍片时的剖面图的样子。
或者,根据情况的不同,本发明中所说的“凹纹”也可以具有“完全不会阻碍对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送来的冷却风的流动”的属性。本变形形态的凹纹624D可以说具有这样的属性。即,如图23所示,在该图中从朝向纸面的一侧流向这边的冷却风W4完全不会因为凹纹624D的存在而使其流动受到阻碍。另一方面,若从该观点出发,图23中一并示出的直线状的鳍片可以理解为具有不能说完全不会阻碍冷却风的流动这样的属性(特别参照图23中的冷却风W5。而该冷却风W5在朝向纸面一侧被遮挡)。因此,也可以采用“凹纹”及“鳍片”之间的不同点即在于此的思考方法。
另外,在本发明中,“凹纹”的具体形状不限于图22及图23所示的平面看的圆形形状。例如,也包括沿纵向挖设槽这样的形态。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形态,可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及从说明书整体中可理解的发明的要旨、或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伴随这样的变更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投射型显示装置、以及安装壳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作为电光装置,除了液晶面板以外,还可适用于电泳装置、电致发光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及使用了Field EmissionDisplay及Surface-Conduction E1ectron-Emitter Display等电子释放元件的装置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投射光的电光装置;以及由与该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和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构成,并以上述板及上述盖中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的安装壳;其中,上述盖包括收容上述电光装置的盖本体部、以及自该盖本体部延伸设置或在该盖本体部上追加设置的冷却风导入部;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具有用于使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送来的冷却风流向上述盖本体部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包括导风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包含具有其前端部与上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相对的尖锐形状的倾斜部;上述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包括上述倾斜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包含具有其前端部与上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相对的尖锐形状的倾斜部;上述导风板被形成为将构成上述倾斜部的面包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本体部中形成有使上述图像显示区域露出外部的窗部;并且从该窗部露出的上述电光装置的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面与构成上述倾斜部的面连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窗部的边缘具有锥形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还进一步包括将从上述盖本体部流出的冷却风从该盖导出的冷却风排出部;上述冷却风排出部具有使其表面积增大的第一表面积增大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在上述盖本体部中具有与上述电光装置的侧面相对的侧壁部;上述侧壁部具有使其表面积增大的第二表面积增大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包括用于将上述冷却风送向上述侧壁部的导风部;上述冷却风散逸防止部包括上述导风部。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表面积增大部及上述第二表面积增大部的至少一方,包括在上述盖的表面上突出地形成的鳍片及在上述盖的表面上附加凹陷那样地形成的凹纹中的至少一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鳍片沿上述冷却风的流向而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鳍片包括第一列鳍片、以及与其平行延伸的第二列鳍片;上述第一列鳍片和上述第二列鳍片之间的间隔被设为1mm或其以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由热传导系数高的材料构成。
14.一种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投射光的电光装置;以及由与该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和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构成,并以上述板及上述盖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的安装壳;其中,上述盖包括盖本体部及冷却风导入部;该冷却风导入部具备具有尖锐形状的倾斜部。
15.一种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投射光的电光装置;以及由与该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和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构成,并以上述板及上述盖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的安装壳;其中,上述盖包括冷却风导入部;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具有用于使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送来的冷却风流向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冷却风导引部。
16.一种安装壳,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投射光的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以及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以上述板及上述盖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上述盖包括盖本体部及冷却风导入部;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具有用于使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送来的冷却风流向上述盖本体部的冷却风散逸防止部。
17.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有权利要求1或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上述光源;将上述投射光导向上述电光装置的光学系统;投射从上述电光装置出射的投射光的投射光学系统;以及对上述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出冷却风的冷却风输出部。
全文摘要
一种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其具备在图像显示区域上从光源入射有投射光的电光装置;以及由与该电光装置的一面相对地配置的板、和覆盖上述电光装置并具有与上述板接触的部分的盖构成,并以上述板及上述盖中的至少一方保持上述电光装置中的位于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收容该电光装置的安装壳。并且,上述盖包括冷却风导入部,上述冷却风导入部具有用于使朝向该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输送来的冷却风流向上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冷却风导引部。
文档编号H04N9/31GK1510493SQ20031012155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0日
发明者小岛裕之, 斋藤广美, 宫下智明, 明, 美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