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433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安装在头部等身体部位上使用的小型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头部等身体部位上使用的、在使用者眼前显示图像的头戴显示器(HMD)运用在以虚拟现实为首的各种领域中。HMD通常通过遮断外来光来只显示图像,一般形成为护目镜形状或大型眼镜的镜架形状。如果使用HMD,那么无论使用者面向何方都可以看见图像,相反,无法看见外界。
近年来,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在视野的一部分、外界和图像都能看见的小型图像显示装置。
这种类型的图像显示装置举例有日本专利特开平7-209600号公报公开的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LCD)、反射镜、目镜等收容在一个框体内,而且在该框体上还安装有夹子,并用夹子安装到眼镜或太阳镜的框架上。框体安装在眼镜的左右透镜中的任一者的上部外侧附近,在LCD中显示的图像可通过反射镜、目镜以及眼镜的透镜从斜上方传到使用者的一只眼睛中。
由于这种类型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通过视线的移动来选择是看外界还是看图像,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所使用,作为使用场所不用特别考虑是室内还是室外,在这点上价值很高。
因此,若是这种图像显示装置,则可使声音再生,可应用于很大地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的便携式耳机立体声系统的影像版这类的用途。
然而,在这种类型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确保容易看见图像是极其重要的。
然而,由于脸形存在个人差,故也有可能存在图像显示装置和使用者的眼睛的位置关系不合适、使得使用者无法轻松地观看图像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对将图像显示在视野一部分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改进以使图像容易观看。
发明的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下面两个发明。
本申请的第一发明是包括可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本体、使用时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
并且,在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本体上设有显示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而且,所述显示构件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而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身体上的使用者至少通过移动视线便可例如用两只眼睛观看外界。
若是这种图像显示装置,则显示构件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故可以调整显示构件的位置,使显示构件和使用者的眼睛的位置关系变得合适,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轻松地观看图像。
第一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构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如果是一个显示构件,则容易实现低成本化。另外,如果是两个显示构件,则更容易增加观看图像时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是两个显示构件,则至少其中的一个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即可。当然,也可以是两个都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
显示构件为两个时的第一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可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本体,且使用时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使用,在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显示构件和第二显示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第一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另一方面,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第二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另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另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另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另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而且,所述第一显示构件和所述第二显示构件都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而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身体上的使用者至少通过移动视线便可例如用两只眼睛观看外界。
另外,用来使第一发明中的显示构件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具体结构的详细内容不作限定。是两个显示构件时,对于用来使显示构件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结构,既可以两个显示构件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第一发明中,在显示构件是一个时,也可在所述本体上设有遮蔽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遮蔽构件位于使用者的另一只眼睛的前面,使从该另一只眼睛的视野中的作为与所述显示范围大致对应的范围或包含该范围在内的更大范围的遮蔽范围进入到所述另一只眼睛的光弱于从所述显示范围进入到所述一只眼睛的光。
遮蔽构件起着消除如下所述的视野斗争问题的作用。
在具有一个显示构件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在用单只眼睛看显示器时,在另一只眼睛中可以看见周围的景色。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视野斗争问题。
所谓视野斗争,是指在来自右眼和左眼的信息中,只有其中一方留在了意识中的现象。虽然来自右眼和左眼的信息一般多少有些差异(例如,两眼的视差),但具有很多共同点。这种情况下,大脑从两种信息中选择一种,将其认为是看到的“内容”。与此相对,在共同点少、相互差异大的信息分别进入右眼和左眼时,大脑便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信息。这种情况下,有时大脑会进行处理,以一种信息为优先而只看到这种信息。这种情况下,认为可以看到基于大脑优先选择的信息的图像以及景色,但并不认为可以看到基于大脑未优先选择的信息的图像以及景色。
这种视野斗争在如上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显著地发生。如果发生视野斗争,那么认为可以看见显示器的情况和认为可以看见景色的情况便会交替地发生。如果看不见显示器的情况频繁发生,那么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就失去了作用,另外,即使显示器勉强可以看见,如果视野斗争频繁发生,也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疲劳。
如果有如上所述的遮蔽构件,那么通过用该遮蔽构件遮住在正前方安置有该遮蔽构件的一只眼睛的视野,可使该眼睛处于可以说是死亡状态,故会认为,大脑只能看到来自利用显示构件看到图像的一只眼睛的信息。由此,可以解决上述视野斗争的问题。
所述遮蔽构件能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形态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只要所述遮蔽构件构成为即使显示构件移动,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也位于使用者的另一只眼睛的前面,且具有足够的大小,以使从该另一只眼睛的视野中的作为与所述显示范围大致对应的范围或包含该范围在内的更大范围的遮蔽范围进入到所述另一只眼睛的光弱于从所述显示范围进入到所述一只眼睛的光,则遮蔽构件也可以不用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本申请的第二发明是包括可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本体、使用时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
并且,在该本体上设有显示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而且,所述显示构件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而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身体上的使用者至少通过移动视线便可例如用两只眼睛观看外界。
若是这种图像显示装置,则显示构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故可以调整显示构件的位置,使显示构件和使用者的眼睛的位置关系变得合适,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轻松地观看图像。
第二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构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如果是一个显示构件,则容易实现低成本化。另外,如果是两个显示构件,则更容易增加观看图像时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是两个显示构件,则至少其中的一个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即可。当然,也可以是两个都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
显示构件为两个时的第二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以包括可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本体、使用时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为基础,在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显示构件和第二显示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第一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另一方面,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第二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另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另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另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另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而且,所述第一显示构件和所述第二显示构件都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而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身体上的使用者至少通过移动视线便可例如用两只眼睛观看外界。
用来使第二发明中的显示构件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是两个显示构件时,对于用来使显示构件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的结构,既可以两个显示构件相同,也可以不同。
用来使第二发明中的显示构件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如下所述。
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本体上设有平行的上下两根棒体,且所述显示构件收容在盒子内,且在该盒子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棒体中的上侧棒体嵌合的一个顶槽,而且在其底面上设有与所述棒体中的下侧棒体抵接的作为鞍状凸面的凸曲面,在所述两根棒体中的上侧棒体嵌合在所述顶槽内的状态下,使所述两根棒体中的下侧棒体沿所述凸曲面滑动,从而可以进行所述摆动。这种情况下,若在所述凸曲面的两端部上分别设有从该凸曲面突出的台阶部,则显示构件便不能摆动到超出所述两根棒体中的下侧棒体与所述台阶部中的任一方抵接的位置。这样,可以限制显示构件的摆动范围。
另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本体上设有具有凸曲面的凸部,该凸曲面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前方突出并构成规定球面的一部分,而且所述显示构件收容在盒子内,且在该盒子内设有具有凹曲面的凹部,该凹曲面是与所述凸曲面对应的曲面,且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利用磁力相互吸附,通过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在嵌合的状态下相互吸附,可将所述显示构件固定在所述本体上,而且通过使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凸部滑动,可进行所述摆动。这种情况下,凸部和凹部中的至少一方由磁体构成。在凸部和凹部中的一方为磁体时,另一方由可吸附到磁体上的金属构成。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本体上设有具有凹曲面的凹部,该凹曲面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前方开设,而且所述显示构件收容在盒子内,且在该盒子内设有具有凸曲面的凸部,该凸曲面是与所述凹曲面对应的曲面并构成规定球面的一部分,且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利用磁力相互吸附,通过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在嵌合的状态下相互吸附,可将所述显示构件固定在所述本体上,而且,通过使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凸部滑动,可进行所述摆动。这种情况下,凸部和凹部中的至少一方由磁体构成。在凸部和凹部中的一方为磁体时,另一方由可吸附到磁体上的金属构成。
上述结构在显示构件是一个或两个时都可以采用。如果显示构件是两个,且这两个都进行所述摆动,那么可以将上述结构用在两个显示构件上。另外,如果为了使两个显示构件摆动而在各个显示构件上采用用于进行所述摆动的结构,那么在各个显示构件上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
无论是第一发明还是第二发明,本体的结构都不作限定。例如,本体可以包括通过将前端卡在使用者的双耳上而固定在使用者的双耳上的大致棒状的两条腿部;以及两端与这些腿部的基端相连、在将所述两条腿部的前端卡在使用者的双耳上时位于该使用者的脸的前方、并设有所述显示构件的框架。
这种情况下,可以使所述两条腿部的基端部分与前端部分所成的角度均可以改变。这样,通过改变所述两条腿部的所述基端部分与所述前端部分所成的角度,可以使所述显示构件在所述本体安装在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这也是用于使显示构件摆动的结构的一例。这种结构在显示构件是一个或两个时也都可以采用。在显示构件是两个时采用这种结构,具有不用进行其它操作即可使两个显示构件一起摆动、对两个显示构件的角度一起进行调整的优点。
用于使两条腿部的基端部分与前端部分所成的角度均可变的结构的详细内容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使所述两条腿部的基端部分和前端部分均构成为不同构件,并用连接构件使该不同构件之间相互连接,以该连接构件为转动轴,使所述基端部分相对于所述前端部分转动。
第二发明的所述显示构件可以包括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器、以及将来自所述显示器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使用者的该显示构件所对应的一只眼睛的光学系统,而且包括收容该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且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向朝向所述对应的一只眼睛的方向突出的镜筒。这种情况下,可以使所述摆动以所述镜筒的前端部分为中心进行。这样,由于镜筒的前端位置不变,故在使显示构件进行所述摆动时,图像不会难以看到。
要使所述摆动以所述镜筒的前端部分为中心进行,例如在所述两条腿部的基端部分和前端部分均构成为不同构件、并用连接构件使该不同构件之间相互连接、且以该连接构件为转动轴使所述基端部分相对于所述前端部分转动的情况下,只要从侧面看所述两条腿部时使两个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镜筒的前端部分位于一条直线上即可。
另外,本申请的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


图1是表示从上后方看到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正面方向看到的图1所示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3A~图3C是表示图1所示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装置的摆动方式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从上方看到的图1所示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图1所示遮蔽板的剖视图。
在图6中,分图(L)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图1所示图像显示装置时在使用者的左眼中可以看到的物体的图,分图(R)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图1所示图像显示装置时在使用者的右眼中可以看到的物体的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在使用图1所示图像显示装置时、使用者基于图6所示物体可以认识的物体。
图8是表示从前面看到的第二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上后方看到的第三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上后方看到的第四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与第四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右眼用框架相连的腿部的结构的图。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第四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腿部的弯曲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相对于本体的安装方法的图。
图16A是表示第六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固定用板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6B是表示同一固定用板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7是从背面方向看到的第六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8A是表示第六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固定用板的变形例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8B是表示同一固定用板的变形例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9是从背面方向看到的第六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的第一~第六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各实施形态的说明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标记,根据情况而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图1是表示从上后方看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整体的立体图。另外,在实施形态的说明中,图像显示装置1的后方是指在图像显示装置1安装在使用者的脸上时靠近使用者的脸的一侧。
该图像显示装置1构成为,包括本体10、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20、以及遮蔽板30。如下所述,显示装置20和遮蔽板30构成为相对于本体10可自由拆装。
本体10用于保持显示装置20和遮蔽板30,且用于将图像显示装置1固定到使用者头部上。图像显示装置1在使用时,本体10安装在使用者的头部。图像显示装置1通过将本体10的腿部11搭在使用者的两耳上而固定地安装在使用者的头部。另外,在不使用图像显示装置1时,腿部11朝框架12折叠。
本实施形态中的本体10形成为眼镜的镜架形状,构成为,包括左右两条腿部11、以及框架12。但是,本体10不必非得形成为眼镜的镜架形状。框架12包括右眼用框架12R、以及左眼用框架12L。右眼用框架12R和左眼用框架12L用鼻梁架12B连结。在该鼻梁架12B上设有托叶。右眼用框架12R是图像显示装置1固定地安装在使用者的头部时位于使用者的右眼前方的框架12,左眼用框架12L是图像显示装置1固定地安装在使用者的头部时位于使用者的左眼前方的框架12。虽然不必非得这样,但在本实施形态中,两个框架12L、12R都形成为环状。更详细地,两个框架12L、12R均利用金属制的棒状体制成,是用半圆状的弧使两根平行直线的两端相互之间连接而形成的横向较长的椭圆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右眼用框架12R和左眼用框架12L的内侧并未嵌入有透镜。
在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中,在右眼用框架12R和左眼用框架12L中的一方上安装有显示装置20,另一方上安装有遮蔽板30。在图1中,在左眼用框架12L的内侧和右眼用框架12R的内侧分别固定有显示装置20和遮蔽板30。显示装置20和遮蔽板30的位置关系也可以相反。最好使显示装置20位于使用者容易看见图像的一只眼睛的前面并固定。
显示装置20相当于本发明的显示构件。图像显示装置1在使用时,显示装置20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左眼)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左眼,使得使用者可用左眼看见图像。所述图像以存在于作为该左眼的视野的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使得使用者看见。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20包括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盒子21。虽然并不局限于此,但本实施形态的盒子21为树脂制。在盒子21的后侧的面上设有镜筒22。镜筒22为大致圆筒形状。在盒子21的顶面上设有截面大致为U字型的凹槽23。在盒子21的底面上设有用于使显示装置20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曲面部24。曲面部24形成为如图3A~图3C所示的截面形状。曲面部24包括鞍状的凸面24A。在凸面24A的两端部分(在鞍的倾斜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上分别设有从凸面24A的两端部分突出的台阶部24B。
凹槽23与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上侧部分相嵌合。曲面部24与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下侧部分相抵接。通过将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上侧部分嵌入凹槽23内部,将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下侧部分抵接在曲面部24上,而将显示装置20安装在左眼用框架12L的内侧。
如图3A~图3C所示,可以使安装在左眼用框架12L上的显示装置20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该摆动是通过使曲面部24的鞍状凸面24A一边抵接在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下侧部分上一边滑动(图3B)来进行的。显示装置20可以摆动到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下侧部分抵接在台阶部24B上之前的任何位置(图3A、图3C)。另外,显示装置20可以固定在图3A和图3C所示两个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上。
通过使处于与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上侧部分相嵌合的状态的凹槽23沿着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上侧部分滑动,并使与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下侧部分相抵接的凸面24A沿着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中的下侧部分滑动,可以使安装在左眼用框架12L上的显示装置20在与左眼用框架12L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平行移动。
这样,使用者可以调整显示装置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使得可以利用显示装置20看见的图像处于更容易看见的位置上。
显示装置20与电缆C相连。如下所述,该电缆C将图像信号传给显示装置20。例如,利用环状构件(该构件省略了图示。)将电缆C铆接固定在左侧的腿部11上。另外,电缆C连接在显示装置20的外侧面(图像显示装置1安装在使用者脸上时的脸的侧面侧的面)上。
另外,如图4所示,在盒子21的内部设有转换基板25、背光灯构件26和液晶显示器27。
在镜筒22的内部设有放大透镜28。
转换基板25与电缆C相连,将通过电缆C从外部传来的图像信号转换成可以在液晶显示器27中显示的图像,对液晶显示器27进行控制。
背光灯构件26包括从背后照射液晶显示器27的背光灯,对背光灯进行控制。
液晶显示器27在转换基板25的控制下显示作为动画或静止画面的规定图像。
放大透镜28对液晶显示器27中显示的图像的图像光进行放大。另外,放大透镜28并非一定是一片,有时也可以由多片透镜构成。另外,本实施形态的放大透镜28通过旋转镜筒22而前后动作。由此,即使使用者的视力有一定的差异,也可以使所述图像很好地在使用者的眼睛中成像。用于使放大透镜28前后动作的结构形式不限,例如,可以通过使镜筒22构成为两层,在这些内侧件的外表面和外侧件的内表面上切螺纹进行螺合,并将放大透镜28固定在镜筒22的内侧件的内表面上来实现。
另外,转换基板25对液晶显示器27中显示的图像进行控制。转换基板25通过电缆C从显示装置20的外部接收视频信号或RGB信号等图像信号,并将基于该图像信号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27中。但是,转换基板25也可不设在显示装置20的内部,而将其全部或一部分设在显示装置20外。另外,也可以无线接收图像信号。
另外,转换基板25也可以构成为包括电视调谐器。这种情况下,转换基板25通过接收一般的电视播放用的电波并对其解码,从而将电视节目的图像显示在液晶显示器27中。转换基板25在液晶显示器27中显示的图像不局限于此,可以涉及基于记录在DVD等记录媒体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再生的图像、基于由个人计算机、游戏装置等的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再生的图像等多方面。
遮蔽板30相当于本发明的遮蔽构件。
遮蔽板30在图像显示装置1使用时位于使用者的另一只眼睛(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右眼)的前面,使进入使用者右眼视野的遮蔽范围内的光弱于进入使用者左眼的显示范围内的光。另外,所谓遮蔽范围是指与显示范围大致对应的范围、或包含该范围的更大范围。这在下面叙述。
在本实施形态中,遮蔽板30为矩形的板状体。另外,如图5所示,在其上下具有槽31。遮蔽板30可以由树脂、木材、纸、金属等形成,但在本实施形态中,由树脂形成。该遮蔽板30可以由不透明的树脂制成,但只要透光性足够低,也可以由半透明的树脂制成。例如,遮蔽板30可以使用颜色较深、与透光率小于等于50%的透镜(例如,太阳镜的无度数透镜)相同的材料。
遮蔽板30可以在与右眼用框架12R的上下两根平行部分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平行移动。
对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实际使用图像显示装置1之前,进行准备。
作为使用图像显示装置1的准备,进行如下操作。
作为使用图像显示装置1的准备,进行显示装置20的调整。这是在本体10上未安装有显示装置20时,在将显示装置20安装到本体10上后,通过调整显示装置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来进行的。另外,作为上述准备,进行遮蔽板30的位置调整。遮蔽板30的位置调整通过使其在左右方向上平行移动来进行。另外,作为上述准备,进行放大透镜28的调整。根据使用者的视力,使放大透镜28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旋转镜筒22使放大透镜28进行前后动作(沿光轴方向移动),但放大透镜28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进行。另外,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视力使放大透镜28例如可以连同镜筒22一起更换。
然后,将图像显示装置1安装到使用者的脸上并进行固定。该固定通过将图像显示装置1的腿部11卡在双耳上进行。
在这种状态下接通与电缆C相连的物体(例如,DVD播放机等)的电源,进行必要的操作后,图像信号便会通过电缆C送来。该图像信号通过转换基板25送入液晶显示器27。液晶显示器27基于该图像信号进行图像的显示。来自背光灯构件26所具有的背光灯的光、即该图像的图像光通过放大透镜28送入使用者的左眼,在使用者的左眼中成像。
此时,在使用者的左眼中,可以如图6(L)所示地看到图像GL。如图6(L)所示,一般在昏暗的空间SL中,可以看到图像GL漂浮着。可以看到图像GL存在的范围相当于本发明的显示范围。另外,图像GL周围的空间SL对应于放大透镜28的光瞳。另外,在空间SL的周围可以模糊地看到镜筒22的前端。之所以只能模糊地看到镜筒22的前端,是因为其比使用者的左眼的近点更靠近使用者。另外,在镜筒22的周围可以看到外界OL。外界OL的周边与使用者的左眼的视野一致。本实施形态的显示范围的大小远小于使用者的左眼的视野的1/3。另外,该显示范围的视场角在左右方向上为20°左右。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者在看着显示范围的状态下不用移动视线便可以识别外界的景色。如果使用者移动视线,则可以用双眼看到更多的外界景色。
另一方面,此时在使用者的右眼的前面存在着遮蔽板30。此时,如图6(R)所示,在使用者的右眼中可以模糊地看到遮蔽板30。之所以只能模糊地看到遮蔽板30,是因为该遮蔽板30的位置比使用者的右眼的近点更靠近使用者的右眼。在使用者的右眼中,主要可以看到外界OR。所述遮蔽板30以包含与左眼的显示范围GL对应的范围GL’的状态,可以在右眼的视野中昏暗地看到。这意味着从具有遮蔽板30的范围(相当于本发明的遮蔽范围)进入右眼的光弱于从可以看到图像GL的范围进入左眼的光。另外,GL’是为了说明才图示的,在实际中看不到。本来,整个包含GL’在内的部分作为遮蔽板30可以昏暗地看到。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者在看着遮蔽板30的状态下不用移动视线便可以识别外界的景色。若移动视线,则当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看到外界的景色。
此时,左眼看到的图像GL和右眼看到的遮蔽板30在大脑中合成,可以如图7所示地看到。
即,可以看到图像GL好像位于昏暗的遮蔽板30上。在本实施形态中,如果对左眼视野中的图像GL的显示范围和右眼视野中的与其对应的范围进行比较,那么左眼受到的来自显示范围的光刺激远大于右眼受到的来自与其对应的范围的光刺激,故视野斗争几乎不会发生。
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可以欣赏图像。
另外,为了可以看到图像GL好像位于遮蔽板30上,使用者可以一边看图像GL,一边进行显示装置20的位置及角度调整、以及遮蔽板30的位置调整。
(第二实施形态)第二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2表示在图8中。
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2基本上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相同。
不同的是本体10的结构。
本实施形态的本体10与第一实施形态时一样,构成为包括腿部11、以及框架12,但第一实施形态的框架12形成为将均形成为环状的左眼用框架12L及右眼用框架12R用鼻梁架12B连接的形状,与其不同,第二实施形态的框架12形成为一个环状。
因此,本实施形态的本体10并不构成为眼镜的镜架形状。
另外,在第二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2的本体10的中心部分下方设有与安装在眼镜上的托叶一样的托叶。
第二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2的显示装置20及遮蔽板3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20及遮蔽板30的结构相同,安装到该框架12上的方法也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20及遮蔽板30安装到本体10上的方法相同。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显示构件20位于右眼的前面,遮蔽板30位于左眼的前面。
显示装置20可以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遮蔽板30可以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
第二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2的使用方法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使用方法相同。
(第三实施形态)第三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3表示在图9中。
第三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3基本上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相同。
不同的是,在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本体10上安装有显示装置20和遮蔽板30,但在第三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3的本体上安装有两个显示装置20。第三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3的本体10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本体10相同。
在两个显示装置20中,位于左眼前面的显示装置20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相同。另一方面,位于右眼前面的显示装置20构成为与位于左眼前面的显示装置20左右对称。与位于右眼前面的显示装置20相连的电缆C用与位于左眼前面的显示装置20同样的方法固定在右侧的腿部11上。
第三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20均可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
对第三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3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3的使用方法基本上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使用方法相同。
不同的是,在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使用准备中进行一个显示装置20的调整、遮蔽板30的位置调整、以及放大透镜28的调整,但在第三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3的使用准备中,代替它的是,进行两个显示装置20的调整、以及放大透镜28的调整。两个显示装置20的调整是在本体10上未安装有显示装置20时,在将两个显示装置20安装到本体10上后,通过调整两个显示装置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来进行的。
在上述准备完成后,将图像显示装置3安装到使用者的脸上并进行固定。该固定通过将图像显示装置3的腿部11卡在双耳上进行。
在这种状态下接通与电缆C相连的物体(例如,DVD播放机等)的电源,进行必要的操作后,图像信号便会通过电缆C送来。该图像信号通过转换基板25送入液晶显示器27。液晶显示器27基于该图像信号进行图像的显示。来自背光灯构件26所具有的背光灯的光、即该图像的图像光通过放大透镜28送入使用者的右眼或左眼,在使用者的右眼或左眼中成像。
此时,在左眼中,如图6(L)所示地可以看到图像GL。在右眼中也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
此时,左眼看到的图像GL和右眼看到的同样的图像在大脑中合成,如图6(L)所示地可以看到。
这样,使用者便可以看到图像。另外,使用者在看着显示范围的状态下不用移动视线便可以识别外界的景色,若移动视线,则可以看到更多的外界景色。
(第四实施形态)第四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4的概略结构如图10所示。
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4基本上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相同。
不同的是本体10的结构,在其它方面没有大的改变。
本实施形态的本体10与第一实施形态时相同,构成为包括腿部11、以及框架12,但第四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4的腿部11的结构构成为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腿部11不同的结构。
第四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4的腿部11均构成为基端部分(框架12侧的部分)与前端部分(远离框架12的部分)所成的角度可变。通过改变腿部11的基端部分与前端部分所成的角度,第四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4可以进行在上下方向上的角度调整。
用图11对第四实施形态的腿部11的结构进行详述。另外,两条腿部11的结构为左右对称,其余没有不同,故用图11只对右侧的腿部1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与右眼用框架12R相连的腿部11的结构的图。
腿部11分割成两部分。腿部11构成为包括与右侧用框架12R相连的基端侧构件111、以及与其相连的前端侧构件112。
基端侧构件111构成为包括两个夹持构件111A,从上下夹持设在右眼用框架12R上的开设有孔P的板构件121R,并分别开设有孔Q;以及基端侧连接构件111B,从两个夹持构件111A处起大致弯折90度地设置,并开设有孔R。
前端侧构件112构成为包括与基端侧连接构件111B相连且开设有孔S的前端侧连接构件112A、以及前端侧构件本体112B。前端侧构件本体112B为卡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部分。
如图11中的虚线所示,板构件121R和夹持构件111通过使螺栓113贯穿孔P、Q来进行连接。另一方面,如图11中的虚线所示,基端侧连接构件111B和前端侧连接构件112A通过使螺栓114贯穿孔R、S来进行连接。
由此,腿部11能够以螺栓113为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可以相对于框架12闭合。另外,腿部11能够以螺栓114为轴在垂直平面内弯折。由此,使腿部11的基端部分(框架12侧的部分)与前端部分(远离框架12侧的部分)所成的角度可变。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4的本体10上设有显示装置20和遮蔽板30。另外,如图12A、图12B所示,如果从侧面方向看使用时的图像显示装置4,那么显示装置20的镜筒22的前端位于连接螺栓114的直线上。
由此,即使改变腿部11的基端侧构件111与前端侧构件112的角度,如图12A、图12B所示,镜筒22的前端位置也不会改变。
另外,本第四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4的使用方法基本上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使用方法相同。
不同的只是显示装置20的角度调整方法。在使用图像显示装置4之前或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用手指捏着使框架1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等,对显示装置20的角度进行调整。
另外,通过在第四实施形态的本体10上安装显示装置20以代替遮蔽板30,也可以在本体10上安装两个显示装置20。这种情况下,如果从侧面方向看使用时的图像显示装置4,那么两个显示装置20的镜筒22的前端均位于连接螺栓114的直线上。
(第五实施形态)第五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5的使用状态表示在图13、图14中。
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5基本上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相同。
第五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5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在本体10的结构方面不同。
如图13、图14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本体10形成为如同耳机的形状。更具体地,该本体10形成为如同后挂式(日文バツクア一ムスタイル)的耳机的形状。
本体10包括弯曲的臂部13、以及设在臂部13两端上的耳罩14。在两耳罩14的边缘部分具有未图示的耳部(日文イヤ一パツト),在耳罩14的内部具有未图示的扬声器。本体10通过如此构成而起到作为耳机的作用。
另外,本体10从将图像信号传入下述显示装置20的装置等接收声音信号,基于该声音信号用扬声器对声音进行再生,传入使用者的耳朵。
从两个耳罩14起延伸有辅助臂15。该辅助臂15的前端使该图像显示装置5位于使用中的使用者的眼睛的前边。辅助臂15用于在其前端上安装显示装置20。
另外,第五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5的显示装置20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20在盒子21的形状上有所不同,在其它方面同样地构成。
该图像显示装置5的显示装置20均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的显示装置20一样,可以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
该结构如下所述。
如图15所示,在辅助臂15的前端上切有螺纹。
另外,如图15所示,在显示装置20的外侧部分上设有孔20A,且在该孔20A的内周面上切有螺纹。即,通过使作为阳螺纹的辅助臂15的前端插入作为阴螺纹的孔20A中进行螺合,可以在辅助臂15的前端上固定显示装置20。
此时,通过使显示装置20相对于辅助臂15进行一定的旋转,便可以调整显示装置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另外,如果进行该旋转,那么与显示装置20相连的电缆C也可能会因扭转而断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显示装置20如此构成时,最好使显示装置20和电缆C可自由拆装,在进行上述旋转时,则将电缆C从显示装置20上分离。或者,也可以不用电缆C,使显示装置20无线地接收图像信号。另外,可以不用电缆C而使显示装置20无线地接收图像信号,这在第一~第四实施形态及下述第六实施形态的情况下也一样。
(第六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基本上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相同。
除了用于将显示装置20固定到本体上的结构之外,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显示装置20位于右眼的前面,遮蔽板位于左眼的前面。
参照图16A、图16B及图17对第六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20安装到本体上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6A是表示第六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固定用板50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6B是表示该固定用板50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17是从背面方向看到的第六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20的立体图。
本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20安装在右眼用框架12R的内侧部分中。另外,包括本实施形态的右眼用框架12R在内的本体的结构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本体的结构相同。
在本体的右眼用框架12R上装备有与遮蔽板一样在上下具有槽51的固定用板50。在该固定用板50的正面上设有凸曲面52。该凸曲面52向使用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凸设。凸曲面52构成为规定的球面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显示装置20的背面侧的面上设有凹曲面29。该凹曲面29形成为与所述凸曲面52对应的形状。
凸曲面52和凹曲面29利用磁力相互吸附在一起。例如,通过使设有凸曲面52和凹曲面29的构件都由磁体形成,或一方的构件为磁体、另一方的构件由可吸附到磁体上的金属形成等,使凸曲面52和凹曲面29利用磁力相互吸附在一起。
在此,如果使凹曲面29吸附到凸曲面52上,那么显示装置20便可以安装到本体上。这种状态下,通过使凹曲面29相对于凸曲面52滑动,可以改变显示装置20相对于固定用板50的角度。例如,显示装置20可以相对于本体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另外,通过使安装有显示装置20的固定用板50沿左右方向移动,可以调整显示装置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这样,该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调整显示装置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
另外,也可与上述情况相反,在显示装置20上设置凸曲面52,在固定用板50上设置凹曲面29。这样也可以调整显示装置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这种情况下的固定用板50的主视图表示在图18A中,侧剖视图表示在图18B中,显示装置20的后视图表示在图19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可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本体,且使用时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使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显示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所述显示构件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而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身体上的使用者至少通过移动视线便可用两只眼睛观看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遮蔽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遮蔽构件位于使用者的另一只眼睛的前面,使从该另一只眼睛的视野中的作为与所述显示范围大致对应的范围、或包含该范围在内的更大范围的遮蔽范围进入到所述另一只眼睛的光弱于从所述显示范围进入到所述一只眼睛的光。
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可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本体,且使用时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使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显示构件和第二显示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第一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另一方面,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所述第二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另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另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另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另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所述第一显示构件和所述第二显示构件都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而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身体上的使用者至少通过移动视线便可用两只眼睛观看外界。
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可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本体,且使用时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使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显示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所述显示构件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而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身体上的使用者至少通过移动视线便可用两只眼睛观看外界。
5.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构件包括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器、以及将来自所述显示器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使用者的所述一只眼睛的光学系统,而且包括收容该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且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向朝向所述一只眼睛的方向突出的镜筒,而且,所述显示构件以所述镜筒的前端部分为中心进行所述摆动。
6.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平行的上下两根棒体,所述显示构件收容在盒子内,且在该盒子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棒体中的上侧棒体嵌合的一个顶槽,在所述盒子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棒体中的下侧棒体抵接的作为鞍状凸面的凸曲面,在所述两根棒体中的上侧棒体嵌合在所述顶槽内的状态下,使所述两根棒体中的下侧棒体沿所述凸曲面滑动,从而进行所述摆动。
7.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具有凸曲面的凸部,该凸曲面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前方突出并构成规定球面的一部分,所述显示构件收容在盒子内,且在该盒子内设有具有凹曲面的凹部,该凹曲面是与所述凸曲面对应的曲面,且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利用磁力相互吸附,通过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在嵌合的状态下相互吸附,可将所述显示构件固定在所述本体上,通过使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凸部滑动,可进行所述摆动。
8.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具有凹曲面的凹部,该凹曲面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前方开设,所述显示构件收容在盒子内,且在该盒子内设有具有凸曲面的凸部,该凸曲面是与所述凹曲面对应的曲面并构成规定球面的一部分,且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利用磁力相互吸附,通过使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在嵌合的状态下相互吸附,可将所述显示构件固定在所述本体上,通过使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凸部滑动,可进行所述摆动。
9.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可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的本体,且使用时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使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一显示构件和第二显示构件,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第一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另一方面,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该第二显示构件位于使用者的另一只眼睛的前面,通过将规定图像的图像光引入所述另一只眼睛,以存在于作为该另一只眼睛的视野一部分的显示范围内的状态,用该另一只眼睛观看所述图像,所述第一显示构件和所述第二显示构件都以可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形态设在所述本体上,而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身体上的使用者至少通过移动视线便可用两只眼睛观看外界。
10.如权利要求9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通过将前端卡在使用者的双耳上而固定在使用者的双耳上的大致棒状的两条腿部;以及两端与这些腿部的基端相连、在将所述两条腿部的前端卡在使用者的双耳上时位于该使用者的脸的前方、并设有所述第一显示构件及第二显示构件的框架,使所述两条腿部的基端部分与前端部分所成的角度均可以改变,通过改变所述两条腿部的所述基端部分与所述前端部分所成的角度,可使所述第一显示构件及第二显示构件在所述本体安装在使用者身体上时的上下方向上摆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两条腿部的基端部分和前端部分均构成为不同构件,并用连接构件进行连接,以该连接构件为转动轴,使所述基端部分相对于所述前端部分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构件及第二显示构件都包括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器、以及将来自所述显示器的图像光引入所述使用者的该显示构件所对应的一只眼睛的光学系统,而且包括收容该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且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向朝向所述对应的一只眼睛的方向突出的镜筒,且从侧面看所述两条腿部时,两个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镜筒的前端部分位于一条直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安装在头部上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容易看见的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1)包括眼镜形状的本体(10)。本体(10)可以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在本体(10)上设有在本体(10)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上时位于使用者的左眼前面的显示装置(20)和位于右眼前面的遮蔽板(30)。显示装置(20)使来自内置的液晶显示器的图像在使用者的左眼中成像,使左眼可以看到图像。可以调整显示装置(2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角度。
文档编号H04N5/64GK1934485SQ20058000906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9日
发明者山本正男 申请人:斯卡拉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