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装置、系统、方法

文档序号:796289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装置、系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交换领域的信息传送的装置、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WDM系统内进行光监控通道信息交换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系统向大容量,长距离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对于光传输网络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量大大增加,网络拓扑更加复杂。这就要求网络管理信息的数据通道必须提供足够的带宽,较强的路由功能,并且具有自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的能力。
光传输系统的发展为网络管理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高的带宽。WDM设备则提供了OSC(Opticai Supervisory Channel光监控信道),使用一个专用的波长来传送网管,公务电话等信息。根据实现方法分为带内和带外两种方式带内方式,OSC可以得到光放大器的放大,但OSC会受到光放大器的失效影响;带外方式,OSC不经过光放大器,此时要依靠降低传送速率来换取较高的接收灵敏度,通常取速率为2Mbit/s。近来,由于光器件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更高灵敏度的光器件,使得带外OSC的方式可以采用高达155MBit/s的速率。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网络管理信息处理系统,要充分利用光传输系统的带宽优势。
现有的光传输系统中,网络管理信息传送通道采用了传统的电路交换方法来实现。这类方法的一般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信道交换装置101,控制装置102,复用解复用装置103,其它光业务装置104以及各种信息通道(ECC(逻辑数据通道),DCN(数据通信网络),OSC等等)构成。图中,控制装置通过CI(光传送设备控制监测接口)管理复用解复用装置103和其它光业务装置104;而控制装置102和信道交换装置101之间通过I_NNI(内部网络接口)实现交互;信道交换装置101负责处理来自OSC,E_NNI(外部网络接口),I_NNI的各类数据;各网元的信道交换装置之间的逻辑链路为ECC,其可分别通过汇接到MPI(主通道接口)的OSC或者连接到DCN的E_NNI来实现。
现有的该类设备采用了传统的电路交换方式来实现信道交换装置。这样做的问题在于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连接一旦建立,不论是否有数据在传送,都要占据一定的带宽,不能充分利用带宽资源。而且其连接方式比较固定,每次改变连接都必须经过拆除连接和建立连接的过程,在适应灵活的网络拓扑方面有局限性,也不利于交换容量的扩展。
为了充分利用带宽,近期出现了将以太网二层交换应用到光监控通道中的技术。该技术的一般结构仍然和图1类似。但是信道交换装置101采用了以太网二层交换机来实现。由于采用了以太网交换技术,该方案在光监控通道可以获得100Mbit/s甚至更高的带宽。但是由于工作在第二层,该交换方式是基于各节点的数据链路层地址来实现的,不具备路由功能。对于交换机来说,如果源节点无法提供转发的目的节点的数据链路层地址,则必须使用广播包来获取目的地址。这样会降低带宽,并容易引起广播风暴。在网络拓扑复杂和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协议例如生成树协议来抑制网络风暴和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灵活性较差。同时由于不能处理不同IP子网之间的数据交换,可扩展性也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三层交换技术或者更高层的交换技术是比较好的选择。三层交换技术,因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三层而得名,三层交换在二层交换的基础上引入路由概念,可以有效解决二层交换广播域过大和不能处理不同子网的缺陷,同时又保留了二层交换高转发效率的优点。另一方面,在现代网络管理TCP/IP协议得到了大量的应用。TCP/IP协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采用可以处理IP协议的三层交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点。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多层交换技术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多层交换技术是指根据OSI网络模型,以数据链路层的交换为基础,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交换的技术。多层交换技术包括第二层交换,第三层交换,以及新近出现的第四层交换和第七层交换。目前应用的比较多的是第三层交换和第二层交换。多层交换是一种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稳定,易于扩展等等特点,适用于构建网络管理的信息通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交换方法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方法及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对于通道带宽利用不足和连接比较机械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信道交换装置,该装置通过内部网络接口与控制装置相连,通过外部网络接口与数据传输网以及网管服务器连接,并通过光监控通道与复用解复用装置相连,所述信道交换装置进一步包括光电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监控通道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电平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网络接口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对其进行电平转换和隔离并传输给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内部电平转换器,用于通过内部网络接口接收来自控制装置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并传输给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电转换器、电平转换器或内部电平转换器的光监控通道信息,进行解码、再生的处理以后,传输给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为第三、四或七层交换机,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光监控通道信息中的地址信息,选择路由,进行交换或转发;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与所述交换机相连,用于为所述交换机生成和维护路由信息。
所述第三层交换机还包括端口,用于接收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第二层转发模块,与所述端口连接,用于对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中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进行转发;第三层路由模块,与所述第二层转发模块连接,用于对于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中不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根据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提供的路由信息,设置对应的第二层目的地址,交由第二层转发模块进行转发。
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为一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电路,所述第三层交换机为一IP三层交换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交换方式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系统,包括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信道交换装置,该装置通过内部网络接口与控制装置相连,通过外部网络接口与数据传输网以及网管服务器连接,并通过光监控通道与复用解复用装置相连,而所述控制装置又通过光传送设备控制监测接口与复用解复用装置相连,所述装置又包括光电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监控通道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电平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网络接口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对其进行电平转换和隔离并传输给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内部电平转换器用于通过内部网络接口接收来自控制装置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并传输给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电转换器、电平转换器或内部电平转换器的光监控通道信息,进行解码、再生的处理以后,传输给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为第三、四或七层交换机,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光监控通道信息中的地址信息,选择路由,进行交换或转发;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与所述交换机相连,用于为所述交换机生成和维护路由信息。
所述第三层交换机还包括端口,用于接收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第二层转发模块,与所述端口连接,用于对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中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进行转发;第三层路由模块,与所述第二层转发模块连接,用于对于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中不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根据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提供的路由信息,设置对应的第二层目的地址,交由第二层转发模块进行转发。
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数据收发器,与所述光传送设备控制监测接口连接,用于进行信息传送;数据处理器,与所述数据收发器连接,用于对自来所述光传送设备控制监测接口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用于将经所述数据处理器处理的数据封装为信道交换装置可以识别的格式,再通过内部网络接口送出给信道交换装置。
所述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还用于,对具有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在其数据格式中封装第二层目的地址,对不具有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在其数据格式中封装所述第三层路由模块的地址。
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为一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电路,所述第三层交换机为一IP三层交换机,所述数据收发器为一UART通信接口,所述数据处理器为一CPU,所述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为配合TCP/IP的以太网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交换方式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方法,用于采用交换方式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系统中,包括如下步骤第三层交换机接收光监控通道信息,根据自身端口和网络中各节点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路由将所述信息转发。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于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直接发往对应端口;对于不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所述第三层交换机读取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中的第三层地址信息,选择合适路由,并为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添加相应的第二层目的地址,转发到对应端口。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11,控制装置接收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并进行处理,确定需要发送的信息;步骤12,将所述需要发送的信息封装为信道交换装置可以识别的格式,再通过内部网络接口送出给信道交换装置。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二层目的地址,如果有,在其数据格式中封装第二层目的地址,如果没有,在其数据格式中封装所述第三层交换机中的第三层路由模块的地址。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信息被转发给光监控通道或者网络接口,并通过光监控通道或者网络接口传送出去。
本发明并不在源和目的之间建立固定的连接,转发完成后就不再占用带宽资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带宽。同时所采取的多层交换技术,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系统提供的带宽,动态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图1是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一般实现方式;图2是信道交换装置的功能结构图;图3是第三层交换机的功能结构图;图4是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图;图5是完成一次信息转发的流程图;图6是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图7是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图8是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图9是信道交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0是信道交换装置采用第三层交换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1是第三层交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2是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13是本发明实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为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系统结构图,本发明在该一般结构的基础上,对系统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多层交换技术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的传送。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信道交换装置的功能结构图。参考图1,该信道交换装置101包括第三层交换机211,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212,光电转换器213,电平转换器214,内部电平转换器215,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216。其中,第三层交换器211可以是符合OSI网络模型更高层的交换器,例如第四层交换机或第七层交换机,其基本原理与本实施例类似。有光监控通道信息的信号传来时,光电转换器213接收该来自光监控信道(OSC)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者电平转换器214接收来自E_NNI的信号并对其进行电平转换和隔离,或者内部电平转换器215接收来自I_NNI的信号。213、214、215分别与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212连接,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212对来自213、214、215的信息进行解码,再生等处理后,提供给第三层交换机211。由第三层交换机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交换和转发。第三层交换机与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216连接,其交换行为受到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216的控制。
图3所示为信道交换装置中第三层交换机的功能结构图。各端口301、302、303用于接收和发送来自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212的数据包。如果数据包包含了确定的第二层地址,则直接在第二层转发模块312转发。对于无法直接转发的,则转发至第三层路由模块313来处理。由第三层路由模块根据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216提供的路由信息来处理数据包,设置合理的第二层地址,并交给第二层转发模块312转发。
图4所示为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图。该控制装置102包括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421,数据处理器422和数据收发器423。数据收发器423连接CI,负责处理控制器102和CI之间的信息传送。数据处理器422与数据收发器423连接,对自来CI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将需要发送的信息交由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421封装为信道交换装置101可以识别的格式,其中,数据处理器422还需进行判断是否知道发送信息的第二层目的地址。如果知道,则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421直接在数据格式里填充第二层目的地址,如果不知道,则在数据格式里填充对应着三层路由模块的地址。转换为交换装置可以操作的数据包格式。再通过I_NNI传送给信道交换装置101。来自信道交换装置101的信息,则通过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421变成数据处理器422可以处理的格式。
从图3、图4的结构可以看出,只有在数据无法直接进行二层转发的时候,才交给三层的路由装置进行处理。并且一次路由处理后可以多次转发,兼顾了高带宽和灵活性。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简化掉三层模块,构成简单的二层交换系统,大大节约了成本。
以上为本发明的采用交换技术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系统结构,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基于上述系统结构的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方法。
图5所示为光监控信道信息从控制装置传送到信道交换装置的流程图,现配合图1~图4说明如下OSC信息从一其他网元通过CI传送至本地网元的控制装置102,则控制装置102首先进行的是数据搜集和处理的步骤,即控制装置102中的数据处理器422通过数据收发器423接收来自CI的数据并进行处理(步骤501)。随后,控制装置102中的数据处理器422将需要发送的信息传送给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421,同时进行判断,是否包括目的的第二层地址,简称第二层目的地址。如果包括,则直接在数据格式里填充第二层目的地址,如果不包括,则在数据格式里填充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的地址。转换为信道交换装置101可以操作的数据包格式(步骤502)。
控制装置102通过I_NNI将数据包传递给信道交换装置101,数据包经过信道交换装置101中的内部电平转换器215和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212的处理后,进入第三层交换机211(步骤503)。
第三层交换机211根据自身端口和网络中各节点的对应关系来交换,选择合适的端口将数据包转发(步骤504)。对于具备明确的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包,直接通过第二层转发模块312发往相应的端口;而无法直接转发的,则送到第三层路由模块313来处理,该模块读取数据包的第三层地址信息,选择合适的路由,并将对应的第二层地址信息填入数据包,再将数据包转至第二层转发模块312进行转发。并且建立对该路径的识别,当有相同目的地址的数据包再次进入交换装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通过第二层转发模块处理,提高交换的效率。第三层路由模块的路由生成和维护由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216来处理。该转发并不在源和目的之间建立固定的连接,转发完成后就不再占用带宽资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带宽。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216通过解析第三层交换机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动态获取网络拓扑,实现路由选择或者阻断环路,并且可以监控交换机的工作状态。
在选择好发送的端口后,数据包通过物理层处理及电平转换器214的转换,进入E_NNI,或者通过物理层处理及内部电平转换器215进入I_NNI,或者通过光电转换器213进入OSC,进行相应的传送(步骤505)。随后,数据包通过OSC或者NNI被传送出去(步骤506)。所传送的数据包进入下一节点的信道交换装置,再次进行交换(步骤507)。经过一次或者多次上述步骤的传送与交换,数据包达到目的装置(步骤508)。该目的装置可以是控制装置,也可以是网管服务器。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的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同时采用了光纤复用方式和DCN网络传送光监控通道信息。
如图所示,不同网元之间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可以通过主通道MPI即网元之间的光缆传送,也可通过网络接口NNI,经由数据通信网络DCN传送。图中的以太网电接口610、6101即对应图1中所示的E_NNI,该接口通过以太网电缆分别与DCN、网管工作站609连接。IP三层交换装置601对应于信道交换装置101,该装置的板内电接口611通过背板电连接与网元控制处理单元602相连,该网元控制处理单元602对应图1中的控制装置102。背板电连接对应I_NNI。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标准以太网电接口来实现I_NNI。网元控制处理单元602通过串行总线管理网元内业务设备604,该总线对应CI。而合分波设备603即为复用解复用装置103,网元内业务设备604对应图1中的其它光业务装置104。其中,合分波设备603通过光缆与其他网元的主光路接口连接。
图7是本发明的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另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在该例的网元之间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只通过主通道MPI来传送,也就是只通过网元间的光缆利用光纤复用方式来传送。图中以太网电接口710即对应E_NNI,并通过以太网电缆连接网管工作站709。IP三层交换装置701对应信道交换装置,该装置通过板内电接口711以及背板电连接连接网元控制处理单元702,该网元控制处理单元702对应图1中的控制装置102。背板电连接对应I_NNI。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标准的以太网电接口来实现I_NNI。网元控制处理单元702通过串行总线管理网元内业务设备704,该串行总线对应CI。而合分波设备对应复用解复用装置703,网元内业务设备704对应其它光业务装置104。其中,合分波设备703通过光缆与其他网元的主光路接口连接。
图8是本发明的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再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在该例中,网元之间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并不通过主通道MPI来传送,只通过以太网电缆接入数据传送网DCN来传送。图中的以太网电接口810、8101、8102和E_NNI对应,通过以太网电缆分别与网管工作站809、数据传送网DCN连接。IP三层交换装置801对应信道交换装置101,该装置通过板内电接口811以及背板电连接连接网元控制处理单元802,该网元控制处理单元802对应图1中的控制装置102。背板电连接对应I_NNI。在实际应用中I_NNI也可以采用标准的以太网电接口来实现。网元控制处理单元802通过串行总线管理网元内业务设备804,该串行总线对应CI。而合分波设备803对应复用解复用装置103,网元内业务设备804对应其它光业务装置104。
图9是信道交换装置简化为第二层交换机的一个实施例。第三层交换机211替换为第二层交换机911,由生成树协议916替换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216,由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电路912对应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212,光收发器913对应光电转换器213,电平转换和隔离电路914、915对应电平转换器214和内部电平转换器215。经由OSC的信号0是100Base-FX光信号,由光收发器913转化为电信号,再经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电路912处理,转化为IP数据包,提供给第二层交换机911交换,交换机根据数据包内的目的MAC地址进行交换,交换后的数据包再从交换机的各端口送出。交换机的交换受生成树协议916的控制,以避免形成环路。并且可以自动适应网络的拓扑的改变。
图10是信道交换装置采用第三层交换机的实施例结构图。IP三层交换机1011对应第三层交换机211,动态路由协议1016对应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216,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电路1012对应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212,光收发器1013对应光电转换器213,电平转换和隔离电路1014对应电平转换器214,内部电平转换电路1015对应内部电平转换器215。经由OSC的信号0是100Base-FX光信号,由光收发器1013转化为电信号,再经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电路1012处理,转化为IP数据包,提供给IP三层交换机1011交换。对于目的和源相同网段的数据包,交换机根据数据包内的目的MAC地址进行交换,而对于不同网段的数据包,则根据数据包的IP地址,按照路由表进行交换,交换后的数据包再从交换机的各端口送出。交换机的路由表是由动态路由协议1016来产生和维护。
图11是第三层交换装置211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端口1101、1102、1103对应端口301、302、303,以太网二层转发模块1104对应第二层转发模块312,IP三层路由模块1105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313。来自端口的以太网数据包如果提供了目的的数据链路层地址,由以太网二层转发模块1104直接转发;如果提供了缺省网关的数据链路层地址,则转至IP三层路由模块1105处理。IP三层路由模块1105根据数据包提供的第三层目的地址,按照路由表选择合适的路由,重新生成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信息,再交给以太网二层转发模块1104进行转发。并建立端口的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后再有该地址的数据包就直接二层转发。
图12是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UART通信接口1223对应数据收发器423,CPU1222对应数据处理器422,而TCP/IP协议和以太网接口1221构成了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421,串行总线对应CI,以太网线缆对应I_NNI。S表示来自设备的监测信息和去向设备的控制信息,P表示信道交换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传送的数据包。
图13是图5的实现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基于图2所示的信道交换装置以及图10所示的控制装置,采用图5所示的一般方法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说明如下其他网元通过CI传送OSC信息给本地网元的控制装置102,则控制装置102首先进行数据搜集和处理步骤,UART通信接口1223接收来自CI的数据并交由CPU处理,产生需要传送的信息(步骤1301)。随后,控制装置102进行数据转换,信息经过TCP/IP协议处理,信息加上地址,校验等信息,再经过以太网底层的处理,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步骤1302)。当在源和目的在同一网段的时候,通过ARP包获取源的MAC地址,然后填进数据包。当源和目的不在同一网段则填写缺省网关的MAC地址。
以太网数据包经过以太网接口,经过电平转换和物理层处理,进入IP三层交换机(步骤1303)。
IP三层交换机根据自身端口和网络中各节点的对应关系来交换,选择合适的端口将数据包转发。当数据包里的MAC地址满足直接转发的条件时,则直接通过二层转发模块来转发至相应的端口。如果MAC地址对应的是缺省网管,则送至三层路由模块。三层路由模块根据数据包的IP地址,按照路由表,选择合适的路由然后重新生成数据包的地址信息。再将数据包送回二层转发模块转发。IP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表,由动态路由协议来产生和维护(步骤1304)。
数据包送到IP三层交换机的相应端口,通过电平转换器,进入E_NNI;或者通过光电转换器进入OSC进行数据发送(步骤1305)。数据包通过OSC或者NNI被传送出去(步骤1306)。数据包进入下一节点的信道交换装置,再次进行交换(步骤1307)。经过上述一次或者多次交换,数据包达到目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控制装置,也可以是网管服务器。在整个网络中都找不到目的装置的情况下,该数据包被丢弃(步骤130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并不排除使用体现本发明设计方案的其他实施例。凡对本发明所做的等效变化,皆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信道交换装置,该装置通过内部网络接口与控制装置相连,通过外部网络接口与数据传输网以及网管服务器连接,并通过光监控通道与复用解复用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交换装置进一步包括光电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监控通道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电平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网络接口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对其进行电平转换和隔离并传输给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内部电平转换器,用于通过内部网络接口接收来自控制装置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并传输给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电转换器、电平转换器或内部电平转换器的光监控通道信息,进行解码、再生的处理以后,传输给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为第三、四或七层交换机,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光监控通道信息中的地址信息,选择路由,进行交换或转发;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与所述交换机相连,用于为所述交换机生成和维护路由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交换机还包括端口,用于接收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第二层转发模块,与所述端口连接,用于对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中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进行转发;第三层路由模块,与所述第二层转发模块连接,用于对于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中不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根据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提供的路由信息,设置对应的第二层目的地址,交由第二层转发模块进行转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为一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电路,所述第三层交换机为一IP三层交换机,
4.一种采用交换方式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系统,包括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信道交换装置,该装置通过内部网络接口与控制装置相连,通过外部网络接口与数据传输网以及网管服务器连接,并通过光监控通道与复用解复用装置相连,而所述控制装置又通过光传送设备控制监测接口与复用解复用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又包括光电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监控通道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电平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网络接口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对其进行电平转换和隔离并传输给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内部电平转换器用于通过内部网络接口接收来自控制装置的光监控通道信息并传输给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光电转换器、电平转换器或内部电平转换器的光监控通道信息,进行解码、再生的处理以后,传输给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为第三、四或七层交换机,用于根据所接收到的光监控通道信息中的地址信息,选择路由,进行交换或转发;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与所述交换机相连,用于为所述交换机生成和维护路由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交换机还包括端口,用于接收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第二层转发模块,与所述端口连接,用于对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中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进行转发;第三层路由模块,与所述第二层转发模块连接,用于对于经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中不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根据路由生成和交换控制器提供的路由信息,设置对应的第二层目的地址,交由第二层转发模块进行转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数据收发器,与所述光传送设备控制监测接口连接,用于进行信息传送;数据处理器,与所述数据收发器连接,用于对自来所述光传送设备控制监测接口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用于将经所述数据处理器处理的数据封装为信道交换装置可以识别的格式,再通过内部网络接口送出给信道交换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还用于,对具有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在其数据格式中封装第二层目的地址,对不具有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数据,在其数据格式中封装所述第三层路由模块的地址。
8.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信息预处理器为一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电路,所述第三层交换机为一IP三层交换机,所述数据收发器为一UART通信接口,所述数据处理器为一CPU,所述数据封装和去封装器为配合TCP/IP的以太网接口。
9.一种采用交换方式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方法,用于采用交换方式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三层交换机接收光监控通道信息,根据自身端口和网络中各节点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路由将所述信息转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对于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直接发往对应端口;对于不具备第二层目的地址的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所述第三层交换机读取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中的第三层地址信息,选择合适路由,并为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添加相应的第二层目的地址,转发到对应端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11,控制装置接收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并进行处理,确定需要发送的信息;步骤12,将所述需要发送的信息封装为信道交换装置可以识别的格式,再通过内部网络接口送出给信道交换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光监控通道信息中是否包括第二层目的地址,如果有,在其数据格式中封装第二层目的地址,如果没有,在其数据格式中封装所述第三层交换机中的第三层路由模块的地址。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步骤之后还包括所述信息被转发给光监控通道或者网络接口,并通过光监控通道或者网络接口传送出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装置、系统、方法,该方法用于采用交换方式实现光监控通道信息传送的系统中,包括如下步骤第三层交换机接收光监控通道信息,根据自身端口和网络中各节点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路由将所述信息转发。本发明并不在源和目的之间建立固定的连接,转发完成后就不再占用带宽资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带宽。同时所采取的多层交换技术,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系统提供的带宽,动态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文档编号H04B10/02GK1889396SQ200610089719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3日
发明者沙小宁, 汪林峰, 代航, 谢大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