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的频移键控调制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696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编程控制的频移键控调制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编程计数控制的FSK频移键控调制电路结构,具体地说是可通过普通压控振荡器结合锁相环电路完成数据信号的FSK调制,属于元器件电子线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FSK调制电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调制数据信号直接加在锁相环电路的VCO振荡器变容二极管上,通过改变振荡电路电容值完成FSK的调制。但当调制的数据量较大时,输出频率会因锁相环的反馈而改变,影响接收端对调制信号的解调;另一种电路是采用DDS电路,直接产生输出的频率,完成FSK调制。但这种电路的局限性是输出频率只能达到数十兆赫兹,要得到更高频率,还要通过频率变换等处理环节,造成电路复杂,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在普通锁相环电路的基础上,通过低成本的PCA功能单片机,完成连续数据信号的频移键控调制,输出频率由压控振荡器电路决定,实现数百兆赫兹FSK信号的调制不需采用频率变换等电路,能够完成连续数据信号的传输,而不会产生频率飘移的可编程控制的频移键控调制电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单片机通讯及编程插座XS1与带PCA功能的单片机IC1的2、3脚连接,端口DATA为调制输入数据信号,单片机IC1的6脚连接;单片机IC1的14、15、16脚分别与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7、6、5脚连接;单片机IC1的11脚连接电阻R5,通过电阻R5与IC2的1脚连接;集成块IC2的16脚分别与电压端VCC、电容C5连接;电压端VCC与插座XS1及IC1的20脚连接;IC2的13脚连接电阻R7一端,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电阻R6、电阻R9、电容C11连接;电阻R9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电容C12连接电容C10,电容C10两端分别与电阻R6、电阻R8连接,电阻R8连接变容二极管VD2反向端;电阻R1一端连接电容C13,电容C13与IC2的4脚连接;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C9、C14、线圈L1、三极管Q1C极连接;电容C4连接变容二极管VD2反向端;电容C9连接电容C8,电容C8分别与电容C1、电阻R12一端连接,电容C1连接调制射频信号输出端FSK OUT;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电阻R2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三极管Q1E极连接;三极管Q1B极分别与电阻R11、电容C2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线圈L1、电容C3、电阻R4连接,电阻R4连接电压端VCC;电容C14分别与电阻R10、变容二极管VD1反向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单片机IC1的6脚连接,变容二极管VD1正向端分别与电阻R3及电容C15连接;电阻R3分别与电阻R4、电压端VCC、电容C6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可以在锁相环电路的基础上,通过低成本的PCA功能单片机,完成连续数据信号的频移键控调制,输出频率由压控振荡器电路决定,实现数百兆赫兹FSK信号的调制不需采用频率变换等电路,能够完成连续数据信号的传输,而不会产生频率飘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调制输入数据信号端口DATA、FSK OUT调制射频信号输出端FSK OUT、带PCA功能的单片机IC1、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单片机通讯及编程插座XS1、压控振荡器三极管Q1、变容二极管VD2、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电容器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四芯插座XS1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通讯及编程插座XS1与带PCA功能的单片机IC1的2、3脚连接,调制输入数据信号端口DATA与带单片机IC1的6脚连接,单片机IC1的10脚接地;单片机IC1的14、15、16脚分别与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7、6、5脚连接;单片机IC1的11脚连接电阻R5,通过电阻R5与集成块IC2的1脚连接;集成块IC2的16脚分别与电压端VCC、电容C5连接,电容C5接地;电压端VCC与插座XS1及带PCA功能的单片机IC1的20脚连接;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13脚连接电阻R7一端,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电阻R6、电阻R9,电容C11连接,电容C11并接地;电阻R9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电容C12连接电容C10,电容C10两端分别与电阻R6、电阻R8连接,电阻R8连接变容二极管VD2反向端,变容二极管VD2正向端接地;电阻R1一端连接电容C13,电容C13与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4脚连接;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C9、C14、线圈L1、压控振荡器三极管Q1C极连接;电容C4连接变容二极管VD2反向端;电容C9连接电容C8,电容C8分别与电容C1、电阻R12一端连接,电容C1连接调制射频信号输出端FSK OUT;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电阻R2连接,电阻R2并接地;电阻R2另一端与压控振荡器三极管Q1E极连接;压控振荡器三极管Q1B极分别与电阻R11、电容C2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线圈L1、电容C3、电阻R4连接,电阻R4连接电压端VCC;电容C2、C3分别接地;电容C14分别与电阻R10、变容二极管VD1反向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带PCA功能的单片机IC1的6脚连接,变容二极管VD1正向端分别与电阻R3及电容C15连接,电容C15并接地;电阻R3分别与电阻R4、电压端VCC、电容C6连接,电容C6并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带PCA功能的单片机,将输入数据信号同时连接到计数控制输入脚和压控振荡器,单片机PCA输出脚通过隔离电阻连接到鉴相器基准频率输入端;当输入数据信号电平变化时,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发生相应改变,同时,单片机计数器同步采样输入信号的电压,采样结果控制PCA输出频率,改变锁相环鉴相器基准频率,控制压控振荡器输出频率跟随输入信号相应改变,防止输出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加入发生飘移,完成连续数据信号的频移键控调制。
权利要求1.一种可编程计数控制的频移键控调制电路结构,其特征是采用单片机通讯及编程插座(XS1)与单片机(IC1)的2、3脚连接,调制输入数据信号端口(DATA)与单片机(IC1)的6脚连接;单片机(IC1)的14、15、16脚分别与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7、6、5脚连接;单片机(IC1)的11脚连接电阻(R5),通过电阻(R5)与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1脚连接;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16脚分别与电压端(VCC)、电容(C5)连接;电压端(VCC)与单片机通讯及编程插座(XS1)及单片机(IC1)的20脚连接;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13脚连接电阻(R7)一端,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电阻(R6)、电阻(R9)、电容(C11)连接;电阻(R9)另一端连接电容(C12),电容(C12)连接电容(C10),电容(C10)两端分别与电阻(R6)、电阻(R8)连接,电阻(R8)连接变容二极管(VD2)反向端;电阻(R1)一端连接电容(C13),电容(C13)与锁相环鉴相及分频集成块(IC2)的4脚连接;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C9、C14)、线圈(L1)、压控振荡器三极管(Q1)C极连接;电容(C4)连接变容二极管(VD2)反向端;电容(C9)连接电容(C8),电容(C8)分别与电容(C1)、电阻(R12)一端连接,电容(C1)连接调制射频信号输出端(FSKOUT);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电阻(R2)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压控振荡器三极管(Q1)E极连接;压控振荡器三极管(Q1)B极分别与电阻(R11)、电容(C2)连接,电阻(R11)另一端与线圈(L1)、电容(C3)、电阻(R4)连接,电阻(R4)连接电压端(VCC);电容(C14)分别与电阻(R10)、变容二极管(VD1)反向端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与单片机(IC1)的6脚连接,变容二极管(VD1)正向端分别与电阻(R3)及电容(C15)连接;电阻(R3)分别与电阻(R4)、电压端(VCC)、电容(C6)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编程计数控制的频移键控调制电路结构,属于元器件电子线路技术领域。其主要采用由带PCA功能单片机IC1、锁相环鉴相集成块IC2、压控振荡器等顺序电连接,调制数据信号连接到单片机计数控制输入端,单片机PCA输出脚连接鉴相器基准频率输入端,锁相环鉴相器输出端连接压控振荡器;输入数据信号连接单片机计数控制输入脚和压控振荡器变容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可以在锁相环电路的基础上,通过低成本的PCA功能单片机,完成连续数据信号的频移键控调制,输出频率由压控振荡器电路决定,实现数百兆赫兹FSK信号的调制不需采用频率变换等电路,能够完成连续数据信号的传输,而不会产生频率飘移。
文档编号H04L27/10GK2886930SQ20062007269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樊均根 申请人:无锡雷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