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记录装置及拍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069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文件记录装置及拍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间进行文件的复制的文件记录装置,例如 涉及一种将多个图像文件从存储由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文件的存储卡等 的一次记录介质中成批复制到内置于装置中的磁盘等二次记录介质中的 文件记录装置。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文件的拍摄 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广泛普及的数码相机中,作为拍摄图像的记录介质,正使用着 内置于照相机本体中的存储器或相对于照相机本体可拆装的存储卡。发 表、销售有各种存储卡。
另一方面,在录制再生广播节目的DVD记录器等录像再生装置中, 具有用于插入存储卡的卡槽,将存储卡上的图像文件(包含静止图像文件、 运动图像文件)复制、保管在装置内部的大容量记录介质(硬盘驱动器等) 中,再生保管的图像文件,并在通过视频信号电缆连接的电视机的画面中 显示,具有上述功能的机种上市了。
由于上述的录像再生装置的上市,用户如果将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 文件保管在录像再生装置中的话,就能通过电视机的大画面简单地再生、 显示并进行享受。
在向上述的录像再生装置中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图像文件中,用户 通过电视机画面预览显示复制对象的图像文件,在确认后选择图像的内 容,这种情况正在广泛进行。
但是,通过预览显示的选择作业由于通过录像再生装置的遥控操作进 行,所以对于使用者而言是负担大的作业,成为不能使向录像再生装置的 复制简单化的重要原因。
作为解决此课题的复制方式,出现了将存储卡上所有的图像文件向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的方式(以下称为"介质成批复制方 式")。
在介质成批复制方式中,由于用户不需要选择图像文件,所以能够简 单地向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但是,在成批复制方式中, 存在以下问题。
即,在将记录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及运动图像文件按向录像再生装 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后,在复制完成的图像文件及运动图像文件没有 从存储卡中删除、被保留的状态下,再次进行成批复制时,由于已经复制 的图像文件或运动图像文件再次被复制,就存在所谓在大容量记录介质中 重复保管的课题。
在此,随着存储卡的存储容量的增大,图像文件没有从存储卡中删除 仍旧保留的情形不断增加,在成批复制方式中重复保管的图像文件也会逐 步增大。发生重复保管时,由于不仅徒劳地占用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 录介质的记录容量,还会在同一的大容量记录介质中存在有多个相同的文 件,所以就成为再生时文件的检索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过去,为了避免这样的不适合提案有各种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 中,在来自数码相机的图像文件的交接中所使用的存储卡中,将分配给每 一存储卡的在每一存储卡中不同的介质固有ID码进行分配,将此介质固 有ID码和时间戳及数据大小一起作为识别信息写入图像文件中。然后, 再向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时,使用此识别信息,判断录像 再生装置上的图像文件和存储卡上的图像文件的同一性,进行图像文件是 否复制完成的判定。复制完成的文件通过跳过复制来防止重复保管。
以下,将像上述这样判别在复制目的地装置是否已经复制完毕,成批 复制仅没有复制过的文件的情形称为"差分复制"。
在上述现有例中,在复制存储卡的图像文件前,由于通过进行录像再 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上的全图像文件和存储卡同一性检查来判别图 像文件是否是未复制的,将仅判别为未复制的图像文件复制到大容量记录 介质中加以保管,就能够防止重复保管。此外,在同一性检査中,由于使
用对每一存储卡唯一分配的介质固有ID,所以在使用多个存储卡的情况
下,能够防止误判定,能够防止重复保管。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4-34163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与"保管在录像再生装置的硬盘驱动器等的大 容量记录介质中的所有图像文件"的同一性检査来进行"保管在存储卡中 的图像文件"是否未复制的判别。
由于针对每一个"保管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进行上述同一性检査, 所以同一性检査次数在不存在相同的图像文件的情况下变为最大,其最大 检查次数由"保管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个数"和"保管在硬盘驱动器中 的图像文件个数"的积求出。例如,如果保管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的数 量为100,保管在大容量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文件的个数是2000的话,则同 一性检査此时最大为200, 000 (=100X200))。即,存在随着保管在大容 量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文件的数量的增多,同一性检查次数增多,判别耗费 时间这样的课题。
近年来,存储卡和录像再生装置的硬盘驱动器同时大容量化,伴随于 此,可保管在记录介质中图像文件的数量也逐步增大。在与个人计算机等 比较,不具备系统资源的录像再生装置中,由于保管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 文件的数量增多,在通过同一检查处理的未复制判别中就会需要非常大量 的时间。
此外,在专利文献l中,在差分复制中使用的存储卡中需要预先在不 可改写的区域中写入介质固有ID。为此,就不仅需要在图像文件的复制目 的地的录像再生装置,还需要在将图像文件最初记录在存储卡的装置(例 如数码相机)中安装介质固有ID的写入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高速地 将图像文件从一个记录介质成批复制到另一记录介质中的文件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包括安装可拆装的第1记录介质的介质访问 部,保存文件的第2记录介质,控制部,其控制将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 的多个文件成批地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成批复
制处理。第1记录介质,保存用于对每一保存的文件中确定文件的记录时
日的记录时日信息。控制部,在结束从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处理时,将用于确定此成批复制处理的结束时日的复制时日确定信 息记录在上述第l记录介质中。并且,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比较复制时 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成批复制结束时日,和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 的记录时日信息,确定在比进行成批复制的时日更晚的时候在第1记录介 质中记录的文件,将此确定的文件从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 制。
控制部,可以控制成批复制处理,没有在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复制时 日确定信息的情况下,将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所有的文件从第1记录 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中复制。
此外,在第l记录介质能够由多个文件记录装置访问的情况下,控制 部还可以对应于包含此控制部的记录装置将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第1 记录介质中。控制部还可以使用包含此控制部的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 信息,确定对应于文件记录装置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根据确定的复制时 日确定信息控制从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处理。
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还可以是文件记录装置的制造编号。在 文件记录装置具有被分配了在网络上唯一的固有代码的通信单元的情况 下,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也可以是分配给通信单元的固有代码或 由固有代码导出的代码。
控制部还可以将第1记录介质中所包含的所有的文件,作为从第1记
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对象。此外,控制部还可以仅将由用户指定
的文件夹中所包含的文件,作为复制对象。再有,控制部还可以仅将满足 由用户指定的条件的文件,作为复制对象。
并且,在第1记录介质针对各文件保存有多个记录时日信息的情况下, 控制部可以使用多个记录时日所表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与复制时曰确 定信息所表示的复制结束时日比较。
控制部还可以将从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所有文件 的记录时日所表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作为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第1 记录介质中。
记录时日信息及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还可以包含能够确定向第1记录介 质记录第1记录介质内的文件的时日和成批复制结束的时日之间,在时间上的前后的关系的信息。
本发明的拍摄装置是在可拆装的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文件的拍摄 装置,包括控制拍摄装置的动作的控制器。第1记录介质保存在每一保存 的文件中表示文件的记录时日的记录时日信息,和用于确定从第1记录介 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文件成批复制结束时日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控制器 进行以下控制在第1记录介质中比较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时日, 和第1记录介质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判断文件是否在第2记录介质中 复制完毕,将表示此判断结果的信息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区域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在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表示从第1记录 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结束的时日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通过参
照此复制时日确定信息,在有无向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的判定中,不需要
像现有这样逐个对照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和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 中的文件,通过比较复制时日确定信息和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就能够容
易且高速地确定没有进行向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文件,实现差分成批复制 中的处理的高速化。特别地,在DVD记录器这样的文件记录装置中,由 于有关文件管理的处理能力不那么高,所以本发明这样的差分成批复制的 处理的高速化是有效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参照保存在第l记录介质中的复制时 日确定信息,判定有无保存在第l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备份,存储此判定 信息。通过参照此信息,实现有关图像再生时有无备份的信息的显示,和 备份完成图像文件的删除处理中处理的高速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输入装置和包含文件记录装置的系统的结构 的图。
图2是表示文件输入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记录介质的文件夹及文件的基本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包含多个目录项目的FAT文件系统的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文件管理信息即目录项目的格式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配置有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记录介质的文件夹/文件
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9是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伴随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记录介质中的成批差分复 制管理文件及目录项目的迁移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文件输入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备份完毕的标志的显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用于删除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文件的全部或一部分 的删除菜单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说明2台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概念的图。
图16是表示一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实施后的记录介质
的文件夹及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6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中,通过另一文件记录装
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实施后的记录介质的文件夹及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2台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
的概念的图。
图21是表示利用2个文件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中执行介质成批差分 复制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文件记录装置的实施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 前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文件记录装置的实施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 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文件记录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整体的处理
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文件管理信息即目录项目的格式另一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50文件输入装置;100、 120、 130、 140 文件记录装置;106 文 件保存部;122装置ID; 132 MAC地址;300记录介质;305a图像 文件;309介质成批复制管理文件;343文件夹成批复制管理文件;2001 目录项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系统结构>
图1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输入装置和包含文件记录装置的系统的结构。
本系统由文件输入装置50、记录介质300、文件记录装置100构成。 文件输入装置50是例如数码相机50。记录介质300是可在文件输入装置 50上拆装的记录介质,例如是SD卡、闪存存储器(注册商标)等存储卡。 文件记录装置IOO是在内部包括记录介质的装置,是安装记录介质300、 具有将保存在记录介质300内数据复制到内置的记录介质中的功能的装 置。例如,具备SD存储卡槽及内置硬盘的DVD记录器。
文件输入装置50在记录介质300中记录图像文件。此后,记录介质 30插入文件记录装置100中时,成批地将保存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 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内部的记录介质中。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记录介质300向文件记录装置IOO成批 地复制文件(介质成批复制)时,在此记录介质300中保存表示此复制结 束时日的信息。此后,从记录介质300向文件记录装置IOO成批地复制文 件时,比较表示保存在记录介质300的成批复制结束时日的信息,和复制 对象的文件的时间戳信息(生成时日或更新时日,进行复制对象的文件是 否已经记录在文件记录装置100中的判定。在上述的判定中,判.断为在文件记录装置100中没有复制时间戳比介
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新的文件。上述判定条件在对复制源的记录介质300 进行文件写入的文件输入装置50进行仅文件的新生成及删除这样的条件 中成立。这样的文件输入装置100的代表例是数码相机。常规的数码相机 虽然将拍摄的图像文件保管在SD存储卡等可拆装的记录介质300中,还 能够删除写入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中由用户判断为不需要的图像文 件,但由于不具有在记录介质间复制图像文件的功能所以上述条件成立。 <文件输入装置>
图2表示作为数码相机的文件输入装置50的结构例。文件输入装置 50包括透镜11、将光学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的CCD13、将由CCD13得到的 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转换器15、处理数字图像信号的 图像处理部17、和在由图像处理部17的处理时适当保存数据的缓冲存储 器19。文件输入装置50还具有控制图像处理部17的控制器21、液晶监 视器25和操作部23。并且,文件输入装置50包括插入记录介质300,对 记录介质300进行数据的读出、写入的卡槽。
<数据格式>
图3是表示记录介质300的文件夹及文件的基本的结构的图。在记录 介质300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1中,在作为最上位文件夹的ROOT文件 夹302之下配置图像文件保存文件夹树306。在图像文件保存文件夹树306 之下配置顶层文件夹303,在顶层文件夹303之下配置子文件夹304a 304b,在子文件夹304a之下配置图像文件305a 305b。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文件夹/文件结构301中的图像文件的保存规 则以DCF (Design rule for Camera File System)规格为基准,顶层文件夹 303、子文件夹304a 304b、图像文件305a 305b的文件夹名及文件名以 DCF规格为基准命名。在DCF规格中,决定在DCIM文件夹之下生成的 子文件夹中保管静止图像文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子文件夹304a 304b 中保存图像文件305a 305b。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DCF基准的数码相机以保管图像文件的子文 件夹304a 304b作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对象文件夹。文件夹树306成 为由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的文件夹组构成的文件夹树。本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300使用FAT16文件系统或FAT32文件系统 中的目录项目作为文件管理信息。如图4所示,在FAT16文件系统或FAT32 文件系统中,FAT信息包含多个目录项目2001a、 2001b、 2001c、…。
图5是表示FAT16文件系统或FAT32文件系统的目录项目的格式的 图。在同图中,"BP"以Byte Position的省略表示字节偏移位置。对每一 文件或文件夹中设置目录项目2001。 g卩,在记录介质300中新生成文件或 文件夹时,生成对应的目录项目,并将其生成时间信息写入记录时刻字段 (BP23 24)和记录日期字段中。在本发明中,将保存在FAT信息的记 录时刻字段和记录日期字段的信息作为表示文件的生成时日的文件的属 性信息来使用。
<文件记录装置>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 图。文件记录装置100由控制部101、 ROM102、 EEPROM103、 RAM104、 操作部105、文件保存部106、介质访问部107、图像再生部108、显示I/F 部109、内部总线110构成。
控制部101、 ROM102、 EEPROM103、 RAM104、操作部105、文件 保存部106、介质访问部107、图像再生部108分别连接到内部总线110。 控制部101是MPU,从ROM102读出控制程序111并执行。控制部101 在控制程序111的执行时需要临时的工作区域的情况下,在RAM104中适 当确保工作区域。在EEPROM103中记录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构造信息等, 在控制程序111的执行中需要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将它们读出。
操作部105是包含按钮组和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制面板,具有来 自文件记录装置100的遥控的信号处理功能。文件保存部106由硬盘等大 容量的记录介质及其驱动单元组成,保存静止图像文件、运动图像文件。 介质访问部107访问记录介质300,读出在此保存的静止图像文件和运动 图像文件。作为记录介质300有SD存储卡、小型闪等。
图像再生部108再生记录在文件保存部106种的静止图像文件和运动 图像文件,通过显示I/F部109向电视机等外部显示装置400输出再生信 号。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所谓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是成批地将保存在记录介质300内的图像文件 组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上的处理,此时,不是复制保存在记录介质300 中的所有的图像文件,而是仅复制复制目的地还未保存的文件(差分)的 处理。
特别地,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时,就在记录装置300 中记录有关此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日的信息。具体地,当记录介质300 在具有图3所示的文件夹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时,则如图 7所示,在最上位文件夹即ROOT文件夹302之下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 对象的文件夹树306并列地设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 ("DVD—RECORDER") 308,在此之下保存表示复制结束时日信息的成 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tore—manage") 309。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名设定为「Store—manage」,在ROOT 文件夹302的正下方配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将此文 件夹名设定为「DVD一RECORDER」。
图8是表示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中记录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 的格式的图。复制结束时日信息具有与图5所示的目录项目2001的记录 时刻字段及记录日期字段相同的格式,由各16位的记录时刻字段和记录 日期字段构成。记录时刻字段的时/分/秒及日期字段的年/月/日的位分配如 图8所示。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
图9是文件记录装置10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 通过控制部101执行控制程序111来实现。此外,图10是表示伴随介质 成批差分复制处理,记录介质300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及目录 项目的迁移的状态的图。
下面参照图9的流程图及图10,说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 在图9中,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控制部101, 一旦收到介质成批差分 复制指示(Sll),就判断在记录介质300内是否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 件309 (S12)。在此,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指示,例如通过介质访问部107 检测记录介质300的插入而自动生成,或根据用户在操作部105上的复制 指示的操作而生成(以下的实施方式相同)。在记录介质300中不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情况下,判断 为还没有对记录介质300实施过一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因此,此情 况下,将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文件都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文件保 存部106中(S20)。然后,生成包含表示复制结束时日的数据的成批差分 复制管理文件309并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S21)。
图10 (a)表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未实施的情形的记录介质300的状 态。保存2个图像文件305a和305b、具有管理它们的目录项目2001a和 2001b。再有,在图10中,目录项目字段中,文件名字段(BP1 8)、扩 展名字段(BP9 11)和时间信息字段(BP23 26)的逻辑的内容记载在 目录项目2001a和2001b中。由于一次也没有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所 以不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
在图10 (a)所示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300具有图3所示的目录结 构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12,由于ROOT文件夹302之下不存在称为
「DVD—RECORDER」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所以就判断 为不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 (S12)。因此,将保存在介质成批差 分复制对象文件夹树306中的所有图像文件305a 305b全都复制到文件 记录装置10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20)。所有图像文件的复制结束后, 如图7所示,在ROOT文件夹302之下生成称为「DVD一RECORDER」的 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在其之下生成称为「Store一manage」 的文件名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在「Store一manage」文件中写入 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21)。
在图10 (a)所示的状态下,第1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在2005年1月 1日1点1分1秒结束的情况下,转移到图10 (b)所示的状态。在图10
(b)中,生成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记录了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
「2005年1月1日1点1分1秒」。
返回图9,在记录介质300中已经记录有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 的情况下(S12),判断为对记录介质300至少实施过一次介质成批差分复 制处理。因此,此情况下,在记录介质300中,对于文件记录装置IOO, 仅将未复制的文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IOO中。为此,比较介质成批复制 结束时日和复制对象文件的时间戳(以下称此处理为「时间戳检查」。)。时间戳检査的结果,只将比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更新的时间戳的文件复 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中。对复制对象候补的所有图像文件执行这样的时 间戳检査及复制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时间戳使用写入在目录项目
2001的时间信息字段(BP23 26)中的时间信息。
更具体地,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复制 结束时日信息(S13)。接着,参照记录介质300的FAT信息,读出第一个 文件的时间戳(记录时刻、记录日期)(S14)。然后,比较成批差分复制 管理文件309所示出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的时间戳(S15)。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能够 判断为此文件是在从记录介质300上一次向文件记录装置100复制后追加 到记录介质300中的文件,是未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中的文件。因此, 将此文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16)。
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 在其之前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此文件是已经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的 文件。因此,不复制此文件。
判断是否处理过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S17),在还存在需要 处理的文件的情况下,读出下一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S19),重复上述处 理(S15 S17)。如上,比较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所示出的复制结 束时日和文件时间戳,判断是不是未复制的同时,执行差分复制。
在处理了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的情况下,最后更新成批差分 复制管理文件309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18),结束处理。
在第1次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后的图10 (b)所示的状态中,进一步, 在2005年1月15日1点1分1秒新生成图像文件305c时,变成图10(c) 所示的状态。图10 (c)中,对图像文件305a追加目录项目2001c,写入 对应的文件名(带扩展名)和生成时日(2005年1月15日l点l分l秒)。 从具有图10 (c)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记录介质300中进行介质成批 差分复制的情况下,由于在ROOT文件夹302之下的称为 「DVD一RECORDER」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内存在名 为Store—manage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所以读取此内容就得到介 质成批复制结束时刻(2005年.l月1日1点1分1秒)。图10 (c)所示的状态下,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是2005年1月1日 1点1分1秒,图像文件305a和305b的时间戳分别为2004年9月3日1 点1分1秒和2004件9月6日1点1分1秒(2001a和2001b),由于比 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旧,所以不是复制对象。相对于此,图像文件305c 在2005年1月15日1点1分1秒生成,附加着此日期下的时间戳(2001c), 由于比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新,所以进行复制。复制结束后,将复制结 束时日信息(2005年2月1日1点1分1秒)写入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309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管在复制源的记录介质 中。由此,即使是有多个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由 于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时能够从复制源的记录介质取得介质成批差分复 制结束时日的信息,所以具有文件记录装置不必在每一记录介质进行成批 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保管场所的管理这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只比较保存在记录介质300内的成批差 分复制管理文件的信息和文件的属性信息所示出的生成时日进行文件的 复制是否完成的判断即可,所以仅进行保存在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数量的 检查即可,相比于过去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检查次数。此外,由于参照FAT 信息取得有关文件的做成时日的信息,所以不需要打开文件读出有关文件 的生成时日的信息,能够实现高速的处理。此情况对于处理能力比较低的 DVD记录器这样的文件记录装置100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点。
<文件输入装置的处理>
如上,通过文件记录装置100在记录介质300中记录成批差分复制管 理文件。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输入装置50,参照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识别 有无保存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的备份。下面参照图11的流程图 说明由于实现此功能的文件输入装置50的处理。
图11的流程图所示出的处理在文件输入装置50中,在移向了再生模 式时或电源导通时由控制器21执行。在本处理中,文件输入装置50检査 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判断是否在其它的记录介质(例如文 件记录装置100的记录介质)中备份完毕,存储此结果。
在图11中,文件输入装置50的控制器21判断在记录介质300内是否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 (S31)。如果不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 文件309的话就结束本处理。
如果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在记录介质300内存在的话,就从记 录介质300中读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32)。 接着,参照记录介质300的FAT信息,读出第一个的文件的时间戳(记录 时刻、记录日期)(S33)。然后,比较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所示出 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的时间戳(S34)。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能够 判断此文件是在前一次复制记录介质300内的文件后追加到记录介质300 中的文件,是没有采取备份的文件。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 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比其靠前的情况下,判断此文件是备份完 毕。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比其靠前 的情况下,将表示此要复制的文件是备份完毕的信息(以下称为「备份完 毕标志」。)写入缓冲存储器19中(S35)。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 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文件(S37)。
判断是否进行了关于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的有无备份的检査
(536) ,在还存在需要处理的文件的情况下,读出下一文件的记录时日
(537) ,重复上述处理(S34 S36)。
如上这样,文件输入装置50判断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所有图像 文件是否备份完毕,将此判断结果作为备份完毕标志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9 中。
文件输入装置50,在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的再生时,参 照保存在缓冲存储器19的备份完毕标志,在再生图像的图像文件是备份 完毕时,与图像一起显示表示是备份完毕的标记(以下称为「备份完毕标 记」)。图12 (a) (c)示出了备份完毕标记的显示例。图12 (a)表示 对1个图像附加了备份完毕标记71的例子。备份完毕标记71表示对应图 12 (a)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文件是备份完毕的。图12 (b)表示针对多个縮 略图61a 61d显示1个备份完毕标记71的例子。在此例中,备份完毕标 记71表示分别对应4个缩略图61a 61d的图像文件是备份完毕的。图12(c)示出多个縮略图61a、 61b、…中仅针对縮略图61a、 61d附加了备份 完毕标记71的例子。在此例中,备份完毕标记71表示仅对应縮略图61a、 61d的图像文件是备份完毕的。
以上这样记录的备份完毕标记也能够在删除备份完毕的文件时利用。 文件输入装置50的控制器21通过参照保存在缓冲存储器19中的备份完 毕标志,就能够容易地识别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各图像文件是不是备 份完毕的。
图13是表示用于在图像输入装置50中删除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 图像文件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删除菜单的图。在图13 (a)中,显示多个用 于确定应删除的文件的选择项目。在图13 (a)中,选择「仅备份完毕者」 的情况下,显示图13 (b)所示的删除菜单。在图13 (b)中,还显示多 个用于在备份完毕文件中确定应删除文件的选择项目。在图13 (b)删除 菜单中选择「全部」的情况下,控制器21参照备份完毕标志确定并删除 应删除图像文件。在参照备份完毕标志的结果,是没有备份完毕的文件, 未能发现应删除图像文件的情况下,控制器21参照备份完毕标志,确定 应删除图像文件的候补,在液晶监视器25上显示,等待进一步的用户的 指示。在由用户一个个地指定可删除图像文件时,控制器21删除指定的 图像文件。
如上,通过利用备份完毕标志就能够容易且高速地实现备份完毕的图 像文件的确定。由此,能够容易地显示在图像文件的再生时是备份完毕的 情况,同时还在备份文件的删除中实现处理的简略化。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用于在通过多个文件记录装置的每一个,从一 个记录介质中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每一文件记录装 置中正确地实施差分复制的结构。由此,多个文件记录装置的每一个,将 对应各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保 存在复制源的记录介质300中。各文件记录装置参照与其对应的「介质成 批复制结束时日」实施介质成批差分复制。
关于根据时间戳检查的图像文件的复制完毕/未复制的判别与实施形 式1相同。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以能够确定生成、更新了该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记录装置的形式保存或参照这一点,与实
施方式1不同。 <系统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14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中,对于与图6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具 有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中,与实施方式1的文件记录装置 100的不同在于,将确定生成、更新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记 录装置的信息,记录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中这一点。在本实施方 式中,作为确定文件记录装置的信息,使用作为在每一文件记录装置中唯 一的代码的装置ID。具体地,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名中含 有装置ID。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的控制程序121对应这样的文 件命名规则。
装置ID122在文件记录装置120的制造时被保存在EEPROM103中。 作为能够作为装置ID122使用的代码有制造序列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 由5位的数字组成的制造序列号。
图15是说明2台文件记录装置120a、 120b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概 念的图。文件记录装置120a保存分配给文件记录装置120a的制造序列号 「00001」作为装置ID122a。文件记录装置120b保存分配给文件记录装置 120b的制造序列号「00002」作为装置ID122b。
图16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a,对图3所示的文 件夹/文件结构301实施第1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 图。如该图所示,作为针对文件记录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追加了 「Store—manage—00001」322a。再有,在文件夹/文件结构320中, 对于与图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1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 号。
图17是表示对图16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20,再利用本实施方式 的文件记录装置120b实施第1次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实施后的文件夹/文 件的结构的图。如同图所示,作为针对文件记录装置120b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追加了 「Store一manage一00002」322b。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每一文件记录装置设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22a、 322b。
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命名/保存规则。命名/ 保存规则如下。
1) 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为结合了 「Store—managej的文字列和装 置的装置ID122的文件。例如,如果装置ID122是「00001」的话,此装 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就称为「Store一manageJ)0001」。
2) 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22a、 322b保存在ROOT文件夹302之下 的「DVD—RECORDER」文件夹308中。
3) 当在通过某一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时,「DVD—RECORDER」 文件夹308或此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不存在的情况下,就在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生成「DVD—RECORDER」文件夹308及此装置 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文件记录装置120,按照上述规则、根据自己的装置ID122就能够在 记录介质300中确定自己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名和保 存文件夹,能够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自己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格式与实施方 式1相同,是与记录介质300的文件管理信息表中的时间戳相同的格式(参 照图8)。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以下使用同一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 处理。再有,下面说明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某一文件记录装置(以下称 为「目标装置」。)12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形。
在目标装置120的介质访问部107插入记录介质300的状态下, 一旦 目标装置120的控制部101收到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指示(S51),控制部101 就读出自己(目标装置)的装置ID,确定对应自己的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 管理文件的文件名(S52)。
接着,判断在记录介质300内是否存在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分 复制管理文件(S53)。在记录介质300中不存在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的情况下,判断为还没有对记录介质300实施过一次通过目标装置120的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因此,此情况下,将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文件 都复制到目标装置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60)。
然后,生成包含表示复制结束时刻的数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并 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S61)。
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300中已经记录有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 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情况下(S53),判断为利用此目标装置120对记录 介质300至少实施过一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因此,此情况下,在记 录介质300中,仅将未复制的文件复制到目标装置120中。
为此,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 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54)。接着,参照记录介质300的FAT信息, 读出第一个文件的时间戳(记录时刻、记录日期)(S55)。然后,比较对 应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所示出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的时间戳 (S56)。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能够 判断为此文件是在从记录介质300上一次向目标装置120复制后追加到记 录介质300中的文件,是未复制到目标装置120a中的文件。因此,将此 文件复制到目标装置12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57)。
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 在其之前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此文件是已经复制到目标装置120中的文 件。因此,不复制此文件。
判断是否处理过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S58),在还存在需要 处理的文件的情况下,读出下一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S62),重复上述处 理(S56 S58)。
一旦处理了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就在最后,更新对应目标 装置12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59),结束处理。
下面分别针对按照上述流程「没有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目标装置的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形」,和「已经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目标装置的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形」说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具体例。(1)没有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目标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

本情形还分为
i) 没有进行一次向其它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子情形,

ii) 进行了向其它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子情形。
i) 没有进行一次向其它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子情形 没有进行一次向任何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记录介质
300的文件夹/文件结构为图3所示的结构301。在此,设目标装置为图15 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a时,由于此装置ID是「00001」,所以对应目标 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为「Store—manage—00001」 (S52)。就是说ROOT文件夹302之下的「DVD一RECORDER」文件夹之 下的「Store一manageJ)OOOl」文件成为目标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 文件。
在图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1中,由于不存在 「DVD—RECORDER」文件夹,所以判断为「Store—manage—00001」文件 也不存在(S53),无条件地将保存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树306 中的图像文件305a 305b复制到目标装置120a的文件保存部106a中 (S60)。
复制结束后,在ROOT文件夹302之下生成称为「DVD—RECORDER」 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在其之下生成称为 「Store—manage—00001」的文件名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进行更 新(S61)。在这样的处理后,文件夹/文件结构变成图16所示的结构320。
ii) 进行了向其它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子情形 设目标装置为图15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b,其它文件记录装置为
文件记录装置120a。在其它文件记录装置120a中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 的记录介质300的文件夹/文件结构为图16所示的结构320。
由于目标装置120b的装置ID是「00002」,所以自己的成批差分复制 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为「Store—manage—00002」。就是说ROOT文件夹302 之下的「DVD—RECORDER」文件夹之下的称为「Store—manage_00002」文件成为目标装置120b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52)。
在图16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20中,虽然存在「DVD—RECORDER」 文件夹,但在其下不存在「Store—manage—00002」文件(S53)。因此,无 条件地将保存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树306中的图像文件305a 305b复制到文件保存部106b中(S60)。复制结束后,在 「DVD—RECORDER」文件夹之下生成称为「Store—manage_00002」的文 件名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进行更新(S61)。在这样的处理后,文件 夹/文件结构变成图17所示的结构323。
(2)己经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目标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

在此设目标装置为图15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a,考虑通过目标装 置120a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记录介质300的文件夹/文件结构是图17 所示的结构323的情形。由于目标装置120a的装置ID是「00001」,所以 对应目标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为 「 Store—manage—00001」(S52 )。就是说ROOT文件夹302之下的 「DVD一RECORDER」文件夹之下的称为「Store—manage—00001」文件成 为目标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在文件夹/文件结构323中,由于在「DVD_RECORDER」文件夹308 之下已经存在「Store—manage—00001」文件322a,所以从其中读出复制结 束时日(S54),进行时间戳检査(S56),进行复制(S57)。复制结束后, 更新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tore_manage—00001」(S59)。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介质300中将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记录在每一文件记录装置中。由此,即便是可从多个文件记录装置访问记 录介质300的情况下,由于各文件记录装置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对应自 己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也能够根据向自己的文件保存部的现在 的复制状态从记录介质300正确地实现介质成批差分复制。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装置ID作为确定文件记录装置的信息,在本 实施方式中,使用分配给文件记录装置的通信单元的固有代码或从固有代 码导出的代码。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19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30中,对具有与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 文件记录装置120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30还包括与以太网401进行通信的网卡 等通信部131。通信部131,作为对通信部131的标识符,保存唯一分配 的MAC地址132。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30不需要在EEPROM103 上特意地保管装置ID122。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133,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 名方面,代替装置ID使用保存在通信部131中的MAC地址来确定成批差 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执行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数据的读出/ 写入/更新处理。
MAC地址132与装置ID不同,是预先装入通信部131中的,不需要 在文件记录装置130的制造时进行保存处理。再有,MAC地址是由6字 节组成的全世界唯一的ID码,通常可作为网卡的标识符使用。
图20是说明2台文件记录装置130a、 13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概 念的图。文件记录装置130a具有称为「0123456789AB (16进制表示)J 的值的MAC地址132a,文件记录装置130b具有称为「CDEF01234567( 16 进制表示)」的值的MAC地址132b。
在此,设本实施方式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为结合了称 为「Store—manage—」的文字列和「将自装置的MAC地址132转换为文字 代码的文字列」的文件名。例如,MAC地址是「0123456789AB」的情况 下,在文件名中引用将「0123456789AB」的16进制表示转换为美国信息 交换标准码(ASCII)的文字列「0123456789AB」。此情况下,成批差分 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变为称为「Store_manage_0123456789AB」的文件 名。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保存规则与第2实 施方式相同。
图21是表示利用文件记录装置130a及130b在记录介质300中执行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生成对于文件记录装置130a 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即「Store—manage—0123456789AB」文件332a,和对于文件记录装置130b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即「Store—manage_CDEF01234567」文件332b。再有,本实施方式中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除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 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不同这点外,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中替代装置ID 引用保存在通信部131中的作为网卡的标识符的MAC地址,也可以引用 通过将MAC地址嵌入数值的一部分中等得到的与MAC地址同样地具有 全世界的唯一性的网络对象标识符。作为网络对象标识符有由OSF (Open Software Foundation)的DCE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ment)规格决 定的UUID (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原样将装入通信部131中的固有代码装 入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也可以进行加密后装入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 件中。(实施方式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文件进行差分 复制的例子(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仅对保存在指 定的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査分复制的例子。以下,称这种以文件夹单位进 行的成批差分复制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22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40中,对具有与图14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 120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40的控制程序141,除实现实施方式2 的控制程序121执行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功能外,还实现文件夹成 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功能。再有,控制程序141也可以仅实现文件夹成批差 分复制处理的功能。文件记录装置140具有作为装置ID122的「00001」图23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40的实施文件夹成批差分 复制前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在同图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40中, 除DCIM文件夹303及DVD一RECORDER文件夹308夕卜,还存在USER1 文件夹341和保存在USER1文件夹341内的图像文件342。 USER1文件 夹341是成为文件夹单位成批差分复制的对象的文件夹。再有,文件夹成批复制对象文件夹的文件名,如果与图像文件保存文件夹树306之下的顶层文件夹303及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 308的不同的话,可设定为任意的文件名。在本例中命名为「USER1」。在图24中示出了利用文件记录装置140实施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后 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相比于图2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追加了文件夹成 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包含复制结 束时日数据,其格式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日数据相同。此外,文件 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的文件命名规则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图24 的例中,由于通过装置ID 「00001」的文件记录装置140执行文件夹成批 差分复制,所以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的文件名变为 「Store—manage—00001」。通过文件记录装置140将对于USER1文件夹的 文件夹成批复制的结束时刻作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刻数据写入。 再有,即便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的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与实施 方式2不同也没有问题。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批差分复制整体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6 是表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图。最初,说明文件记录装置140中的成批差分复制整体的处理。本实施 方式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保存/命名的规则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成批差分复制以DCIM文件夹以下的文 件夹为对象。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以DCIM文件夹以下的文件夹及作为成 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的DVD—RECORDER文件夹以外的 所有文件夹为对象。当将具有图2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4的记录介质300插入介质 访问部107中时,文件记录装置140就检测介质插入并开始复制处理。下 面参照图25的流程图说明复制处理。在图25中,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控制部101 —旦收到成批差分复制 的指示,就在此成批差分复制指示是「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况下(S72) 执行成批差分复制处理(S73)。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具体的内容由于 如前所述,所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再有,成批差分复制的指示,例如 根据用户在操作部105上的操作生成,或通过介质访问部107检测记录介质300的插入来生成。另一方面,成批差分复制指示是「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况下 (S74),控制部101在记录介质300内的文件夹中检查是否存在可成为成 批差分复制的实施对象的文件夹,即DCIM文件夹以下的及 DVD一RECORDER文件夹以外的文件夹(S75)。在不存在可成为成批差分 复制的实施对象的文件夹的情况下,进一步等待成批差分复制指示。在图 24的例子中,由于在「DCIM文件夹以下的文件夹及DVD一RECORDER 文件夹」以外存在USER1文件夹341,所以判断为存在可成为成批差分复 制的实施对象的文件夹。在存在可成为成批差分复制的实施对象的文件夹的情况下,控制部 101根据用户的指定,确定进行成批差分复制的文件夹(S76)。成批差分 复制对象的文件夹可由用户通过操作部105来指定。对1个指定文件夹执行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S77)。此文件夹成 批差分复制处理的详细内容后述。对1个指定文件夹的文件夹成批差分复 制处理结束后,在指定文件夹中,判断是否有未执行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 处理的其它文件夹(S78),直到对指定的文件夹的全部文件夹执行了文件 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之前,重复上述处理(S76 S78)。<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参照图26的流程图说明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S77)的详细内容。 为了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将在时间戳检査时参照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 件保存在成为文件夹差分复制的对象的文件夹内。最初,确定对应执行复制的文件记录装置14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 件的文件名(91)。如前所述,由于文件记录装置140的装置ID122是 「00001」,所以成批复制管理文件变为存在于复制源的指定文件夹之下的 「 Store—manage—00001」。接着,检查在记录介质300的指定的文件夹内是否存在所确定的成批 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92)。在记录介质300的指定文件夹内不存在所确定 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情况下,将指定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都复制到 文件保存部106中(S99)。在图23的例子中,由于USER1文件夹342之 下不存在「Store—manage_00001」文件,所以无条件地将保存在USER1文件夹341中的图像文件342复制到文件保存部106 (S99)中。复制完成后,在实施了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文件夹内生成成批差分复 制管理文件,并在其中写入更新复制结束时日(SIOO)。在图23的例子中, 在USER1文件夹341之下生成「Store—manage—00001」文件,在其中写入 更新复制结束时日。文件夹/文件结构通过文件夹成批复制处理从图23所 示的结构340变化为图24所示的结构344。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300的指定文件夹内存在所确定的成批差分复 制管理文件的情况下,读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S93)。 接着,读出记录介质300内的指定的文件夹内的第一个文件的时间戳 (S94)。然后,比较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所示出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 的时间戳(S95)。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将此 文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4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96)。另一方面,在 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在其之前的情况 下,由于能够判断为此文件是已经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40中的文件,因此,不复制此文件。判断是否处理过指定文件夹内的所有的文件(S97),在还存在需要处 理的文件的情况下,读出下一文件的时间戳(S101),重复上述处理(S95 S97)。一旦处理了指定文件夹内的所有的文件,就更新对应文件记录装置 140且涉及指定文件夹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98),结束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之下的文件的复 制结束时日作为独立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用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以 下称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以下称为「文件夹成批 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加以保存、参照。由此,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 刻之前生成或更新的文件如果保存在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中 的话,就起到在文件夹记录装置中可重新复制这样的效果。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USER1文件夹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 制对象,但也可以以位于ROOT目录之下的图像文件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 制对象。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及命名规则与实施方式1 或实施方式3相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日保存在复 制源的指定文件夹中,但也可以保存在复制源的指定文件夹之下的文件夹 中。再有,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还可以保存在和介质成批差分复 制管理文件相同的文件中。此情况下,必须使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 件的文件名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文件名不同。例如可以是「 Store—manage—user」。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格式为与记 录介质300的文件管理信息的文件/时间戳信息相同的格式,但也可以是与 写入图像文件的图像信息保存区域中时间戳信息相同的格式。此情况下, 可以使用从代码候补的图像文件的图像信息保存区域的时间戳字段读入 的时间戳信息进行时间戳检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指定复制的文件的种类。例如,可以 以文件名中含有由用户指定的文字列的文件,或仅具有指定的扩展名的文 件作为复制对象。 (其它变化例)(1) 在实施方式1 4中,示出了在文件管理信息中,对每一个文件 仅有1个作为时间戳检査中的时间戳使用的时日信息的情形。在对1个文 件存在多个时日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它们当中最新的时刻信息作为时 间戳。(2) 图27中示出了在文件管理信息中涉及1个文件有2种时日信息 的情形的格式例。图27表示FAT16文件系统或FAT32文件系统下的文件 管理信息即目录项目2101的结构。在图27中,与图5所示的格式不同, 在规格中作为未定义区域,将保留区域(BP13 22)的一部分作为文件时 日信息字段(BP15 18)使用。通过参照2种时日信息能够使用「生成时日」和「更新时日」2个时 日。在此,因将文件写入记录介质300的设备的不同而存在上述2个时日 信息字段的使用上的不同的情形。有以将文件复制到记录介质300中的时 日作为「生成时日」的设备的话,也有将其作为「更新时日」的设备。此夕卜,有将生成时日作为规格写在设定的文件时间信息字段(BP23 26)中 的设备的话,也有在保留区域的一部分中作为文件时间信息字段(BP15 18)写入的设备。在任何一种情形下,由于对文件进行编辑等任意的操作 的最终时日成为2个时日信息的新的时日信息,所以如果将其作为在时间 戳检査中的文件的时间戳使用的话,毫无例外地能够进行差分复制。时刻 信息在每一文件中有3个以上的情形也是同样的。(3) 在实施方式1 4中,可以设图像文件为Exif基准的JPEG文件,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及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 时曰数据的格式为与Exif下的拍摄时日信息字段相同的格式。此情况下, 比较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和复制候补JPEG文件的Exif的拍摄时 日信息,进行时间戳检查。即便对JPEG文件进行图像的旋转或尺寸重设 也不变更Exif的拍摄时日信息。因此,即使在进行编辑的情况下也能够正 确地实现差分复制。(4) 在实施方式1 3中,成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的图像文件限 定为存在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内的图像文件。但是,可以以记 录介质内的所有图像文件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对象。(5) 在实施方式1 3中,不是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的文件夹之下 的文件也可以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执行后全都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中。(6) 在实施方式1 4中,虽然设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或文件夹成批差 分复制的对象为图像文件(静止图像),但也可以是运动图像、文本,对 复制的文件种类没有制约。(7) 在实施方式1 4中,虽然设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 夹并在其下保存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但也可以不设置成批差分复制管 理文件保存文件夹而在ROOT文件夹之下保存。(8) 在实施方式1 4中,在复制源记录介质中预先保存复制对象登 记列表文件,仅对在此复制对象登记列表文件中登记过的文件进行成批差 分复制即可。文件记录装置在成批差分复制前读入复制对象登记列表文 件,仅对在此登记了的文件实施成批差分复制。作为复制对象登记列表文 件有按歹U表DPOF ( Digital Print Order Format )规格定义的 AUTPLAY.MRAK或AUTXFER.MRK。(9) 在实施方式1 4中,仅对写入有文件的文件信息保存区域中的 信息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文件进行成批差分复制即可。文件记录装置,可以 在成批差分复制下的时间戳检査之前,对每一文件检查写入在文件信息保 存区域中的信息满足规定的条件吗,仅对满足的文件进行差分复制。作为「写入在文件信息保存区域中的信息」能够使用Exif信息。(10) 在实施方式1 4中,虽然使用硬盘作为文件记录装置的文件 保存部,但也可以是可改写的DVD-RAM等。(11) 在实施方式1 4中,虽然在时间戳检査中使用文件生成时日 或复制结束时日等、表示时日本身的信息,但也可以代替这样的信息,使 用连续的付在文件中的文件序列号。文件序列号是将文件写入记录介质中 的设备,在文件生成时按每一文件增加并赋予文件的编号。即使相互比较 文件序列号也能够把握时间的前后关系。因此,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将 复制的所有文件中文件序列号中最大的保存在复制管理文件中,在此后的 时间戳检查中,即使比较复制管理文件中保存的文件序列号和复制对象文 件的文件序列号也能判断未复制/复制完毕。更具体地,文件记录装置在成批差分复制时从文件管理信息中读出复 制对象文件的文件序列号,在对于复制的文件的文件序列号当中,将最大 的文件序列号写入「介质(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此后, 当进行介质(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时,文件记录装置从「介质(文件夹) 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读出文件序列号,仅复制具有比此读出的文件 序列号值大的文件序列号的文件。(12) 可以使用从记录介质300向文件记录装置的数据保存部106复 制的所有文件的时日信息所示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作为成批差分复制 管理文件中的复制管理时日信息。在文件输入装置50和文件记录装置100 之间即使存在计时器的时间偏差,也能够排除其影响,能够进行精度更高 的时间戳检査。(13) 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也可以记录在文件系统中。由此,能够 防止通常因用户的误操作而导致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删除、破坏。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从保存图像数据的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复 制的装置。例如,能够适用于将图像文件从保存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文件的存储卡成批复制到DVD记录器的内置硬盘等大容量存储介质等中。此外,还能够适用于从数码相机或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终端内的内置存储 器复制到存储卡中等的情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文件记录装置,包括安装可拆装的第1记录介质的介质访问部,保存文件的第2记录介质,和控制部,控制将保存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的多个文件成批地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成批复制处理;上述第1记录介质,保存用于对每一保存的文件确定文件的记录时日的记录时日信息;上述控制部,在结束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处理时,将用于确定此成批复制处理的结束时日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并且,上述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比较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成批复制结束时日,和保存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确定在比进行上述成批复制的时日更晚的时候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的文件,将此确定的文件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成批复制处理,使得在没有在上述第1记录介 质中记录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的情况下,将保存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 的所有的文件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复制。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第1记录介质能够由多个文件记录装置访问,上述控制部,对应于包含此控制部的文件记录装置将上述复制时日确 定信息记录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上述控制部,使用包含此控制部的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确 定对应于该文件记录装置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根据上述确定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控制从上述第l记录介质向上述 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处理。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上述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是上述文件记录装置的制造编号。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还具有被分配了在网络上唯一的固有代码的通信单元; 上述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是分配给上述通信单元的固有代码或由上述固有代码导出的代码。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上述控制部,将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所包含的所有的文件,作为从上 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对象。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上述控制部,仅将由用户指定的文件夹中所包含的文件,作为从上述 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对象。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上述控制部,仅将满足由用户指定的条件的文件,作为从上述第l记 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对象。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进而,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针对各文件保存有多个上述记录时日信息 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用上述多个记录时日所表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与 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复制结束时日比较。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上述控制部,将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所有 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所表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作为上述复制时日确定 信息记录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上述记录时日信息及复制时日确定信息,包含能够确定在向上述第1 记录介质记录上述第1记录介质内的文件的时日和上述成批复制结束的时 日之间,在时间上的前后关系的信息。
12、 一种拍摄装置,在可拆装的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文件,其包括控制拍摄装置的动作的控制器;上述第1记录介质保存对每一保存的文件表示文件的记录时日的记录时日信息,和用于确定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文件成批复 制的结束时日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上述控制器进行以下控制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比较上述复制时日 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时日,和上述第l记录介质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判 断上述文件是否在上述第2记录介质中复制完毕,将表示此判断结果的信 息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区域中。
全文摘要
文件记录装置,具有控制将保存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300)中的多个文件成批地从第1记录介质(300)向第2记录介质(106)复制的成批复制处理的控制部(101)。控制部(101),在结束成批复制处理时,将用于确定此结束时日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第1记录介质中。控制部(101)比较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成批复制结束时日,和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进行在比进行成批复制的时日更晚的时候确定在第1记录介质(300)中记录的文件,将此确定的文件向第2记录介质(106)中复制这样的控制。
文档编号H04N5/91GK101300553SQ20068004117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4日
发明者前田健儿, 山口岳人, 阪上茂生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