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400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折叠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折叠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本体及一盖体,本体与盖体通过一铰链连接;将键盘设于相对滑动本体与盖体之间,防止 在携带过程中对键盘误操作,使用方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目前折叠式的便携式电 子装置的本体与盖体通常只能绕着铰链所在的轴转动,形式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本体相对盖体多角度打开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本体、一盖体、一第一铰链及一连接组件,该本体 上设有至少一操作组件;该连接组件通过第一铰链转动地安装于本体上,该盖体转动地抵 持于连接组件上,该盖体通过操作组件卡持于连接组件而安装于本体上,且该盖体离开本 体并相对本体摆动。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一本体、一盖体、一第一铰链及一连接组件,该本体上 设有至少一操作组件,该盖体上设有一转动组件;该连接组件通过第一铰链转动地安装于 本体上,该盖体通过操作组件卡持连接组件而抵持于本体上,该盖体通过转动组件转动地 安装于连接组件上,该盖体通过连接组件及转动组件相对本体多次多角度打开。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设置了连接组件及操作组件,本体 可相对盖体多角度打开,使用方便。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本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连接组件的立体示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铰链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是图8的第一连接件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连接件及第一安装板的立体 分解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第二连接件及第一安装板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盖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13是图12的盖体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旋转组件的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另一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如移动电话,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其包括一本体10、一第一铰链30、一连接组件50及一盖体70。该 第一铰链30用于转动连接本体30与连接组件50,该盖体70安装于连接组件50,通过所述 连接组件50,该盖体70可相对本体10转动。请结合参阅图4及图5,该本体10包括一第一端11、一与第一端11相对的第二端 12及相对设置的二侧面13。该本体10上开有一安装孔15,该安装孔15贯通于第二端12, 从而使第二端12部分敞开。由于该安装孔15的开设,在本体10上形成了二相对的侧臂 131,每一侧臂131大致呈L型。每一侧臂131上开有一容置槽1311,每一容置槽1311大 致呈L型。每一侧臂131临近第二端12敞开处的一端上开有一轴孔121,相对的另一端向 安装孔15内垂直凸伸一定位块133,每一轴孔121位于本体10的第二端12,且所述二轴孔 121的轴线共线。每一容置槽1311通过所述轴孔121与安装孔15相贯通。本体10的每一 侧面13上开有一连接孔135,该连接孔135与容置槽1311相连通,并贯穿定位块133进而 与安装孔15相连通。该连接孔135在侧面13上的截面近似椭圆,其凹陷于侧面13,为一阶 梯孔,该阶梯孔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大于两端的宽度。该本体10上还设有二操作组件14、二 支撑件16及二遮蔽件17。每一操作组件14可用于滑动地安装于一连接孔135内,以卡合 或释放连接组件50。每一操作组件14包括一抵持件141、一弹性件143及一操作件145。 每一抵持件141包括一卡持部1411、二弹性臂1413及一连接柱1415。该卡持部1411为一 楔形块,该楔形块底部间隔设有所述二弹性臂1413及连接柱1415。所述二弹性臂1413设 于卡持部1411的两端部附近,该连接柱1415位于二弹性臂1413之间,其用于安装弹性件 143。所述二弹性臂1413的自由端分别设有一卡块1414。每一卡块1414垂直于所在的弹 性臂1413向外延伸,用于防止抵持件141安装于连接孔135后从其上脱出。每一卡块1414 的末端为楔形体,且厚度沿远离弹性臂1413方向递减,以便将抵持件141装入连接孔135。 所述弹性件143用于为该操作组件14提供弹性力,使抵持件141将连接组件50卡持于本 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43为螺旋弹簧。每一操作件145包括一杆部1451及 一端帽1453。每一杆部1451 —端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柱1415上,另一端套设所述端 帽14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杆部1451与连接柱141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每一支撑件16用于支撑第一铰链30。每一支撑件16大致呈L型,可固定地安装 于容置槽1311的底壁上。该支撑件16的一端垂直凸设由一支撑块161,该支撑块161的中 部开有一支撑孔1611。每一遮蔽件17大致呈L型,用于固定地安装于支撑臂131上,以遮 蔽容置槽1311。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6,该连接组件50包括一第一连接件51、一第二连接件53、一第二铰链55及一第一安装板57。请一并结合图7,该第一铰链30包括一主轴31及一扭簧 33。该主轴31包括一第一轴部311及一第二轴部313。该第一轴部311包括一第一圆柱 部3111、一第一固定部3113及一第一螺纹部3115。该第一固定部3113及第一螺纹部3115 分别设于第一圆柱部3111的两端。该第一圆柱部3111上开有一卡孔3112。该第一固定 部3113上间隔开有二螺孔3114,所述螺孔3114用于将第一轴部311固定于本体10上。该 第一螺纹部3115上开有内螺纹。该第二轴部313包括一第二圆柱部3131、一第二固定部 3133及一第二螺纹部3135。该第二固定部3133及第二螺纹部3135分别设置于第二圆柱 部3131的两端。该第二固定部3133上间隔开有二螺孔3134,其用于将第二轴部313固定 地安装于本体10上。该第二螺纹部3135为一螺杆,其用于与第一螺纹部3115配合,从而 使第一轴部311与第二轴部313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主轴31。该扭簧33包括一卡持端331 及一抵持端333,该卡持端331为一沿扭簧33径向向内延伸的卡钩,该抵持端333沿扭簧 33切线方向向外延伸。该卡持端331用于卡入第一轴部311上的卡孔3112内。请参阅图8,该第一连接件51包括一第一下盖511、一第一上盖513及二第三铰链 515。该第一下盖511包括一第一连接端5111及一第二连接端5112。该第一连接端5111 的中部开有一贯通的第一开口 5113,第一连接端5111两侧分别开有一第一安装槽5114。每 一第一安装槽5114第一开口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开口 5113相贯通的二第一装配孔5115。 该第一连接端5111的二外侧还分别开有二第一卡口 5116。该第二连接端5112上开有一贯 通的第二装配孔5117。该第二装配孔5117为一横断面呈半圆形的阶梯孔,中部的直径大于 两端的直径。请结合图9,该第一上盖513用于与第一下盖511配合,二者的结构大致相同。该 第一上盖513包括一第三连接端5131及一第四连接端5132。该第三连接端5131的中部开 有一贯通的第二开口 5133,第三连接端5131两侧分别开有一第二安装槽5134。该第一开 口 5113与第二开口 5133相连通形成一容置空间520(请参阅图3),用于容置第二连接件 53。每一第二安装槽5134的侧壁上开有与第二开口 5133相贯通的二第三装配孔5135,每 一第三装配孔5135与对应的第一装配孔5115配合,用于容置第三铰链515。该第三连接 端5131的二外侧还分别开有二第二卡口 5136,每一第二卡口 5136与对应的第一卡口 5116 配合,形成一卡持孔510 (请参阅图3),该卡持孔510用于与抵持件141的卡持部1411相 配合,以将连接组件50卡持于本体10上。该第四连接端5132上开有一贯通的第四装配孔 5137,每一第四装配孔5137与对应的第二装配孔5117配合形成一用于容置第一铰链30的 容置空间。请参阅图8,每一第三铰链515包括一连接轴5151、一垫圈5153及一定位轮5155。 所述连接轴5151包括一变形部5152及一圆柱部5154。该变形部5152上开有若干贯通的 螺孔5156。请结合参阅图10及图11,该第二连接件53包括一第二下盖531、一第二上盖533、 一固定板535及一第二安装板537。该第二下盖531的结构与第一下盖511的结构大致相 同,该第二上盖533的结构与第一上盖513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该第二下盖531的 一端上开有三个贯通的固定孔5311。该第二连接件53的一端通过二第三铰链515转动地 安装于第一下盖511及第一上盖513上,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安装板57。该固定板535包括一平面部5351及一折弯部5353,该折弯部5353设于平面部
65351的一侧,其连接处的轮廓为一弧形。该平面部5351及折弯部5353上分别间隔开有三 个螺孔5352及三个螺孔5354。所述平面部5351的三个螺孔5352共线分布;所述折弯部 5353上的三个螺孔5354呈三角形分布,用于将该固定板535固定地安装于第二下盖531上。该第二铰链55包括一固定轴551、二垫片553及二固持件555。该固定轴551的中 部开有三个螺接孔5511,与螺孔5352、5311配合,以将固定轴551安装于第二下盖531上。 所述二垫片553及二固持件555用于装设于固定轴551的两侧,通过摩擦的方式实现第一 安装板57与第二连接件53的定位。该第一安装板57包括一平板部571,该平板部571上开有若干螺孔5711,用于安 装盖体70。该平板部571 —端延伸有二凸耳573,该二凸耳位于571 二侧并与571垂直,每 一凸耳573上开有一铰接孔5731。该第二安装板537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板57的结构大致相同,该第二安装板573包 括一平板部5371,该平板部5371上开有若干螺孔5372。该平板部5371 —端的两侧上分别 垂直凸设有一凸耳5373,每一凸耳5373中部上开有一铰接孔5374。请参阅图12,该盖体70包括一第一壳体71、一第二壳体73及一转动组件75。该 转动组件75用于使盖体70相对连接组件50转动。该第一壳体71的中部开有一贯通的导 向孔711。该第一壳体71上设有一定位座713,该定位座713大致呈圆筒状,其围绕安装孔 15的圆周设置而成。该定位座713的内壁上四等分圆地开设有四个卡持口 7131。每一卡 持口 7131所在的侧壁包括一直壁7132及一曲壁7134,该直壁7132沿着定位座713的径向 向外,该曲壁7134大致呈一弧形。该第二壳体73上设有一显示屏731,用于显示该便携式 电子装置100的信息。请结合参阅图13及图14,该转动组件75包括一转动件76、二卡持件751及二弹 簧753。该转动件76大致呈一阶梯形圆台,其包括一第一表面761及一与第一表面761相 对的第二表面762。该第一表面761凹陷形成一容置腔763,该容置腔763的底壁上开有若 干贯通的螺孔7631,用于与第一安装板57上的螺孔5711配合,以将第一安装板57与转动 件76相对固定。该转动件76上第一表面761相对的两侧开有分别开有一缺口 765。该容 置腔763所在的底壁上凸设有二定位架766及二抵持块767。所述二定位架766及二抵持 块767分别与缺口 765相对,且定位架766靠近缺口 765。每一定位架766大致呈“π”型。 该第二表面762上凹陷形成一装配槽7621,该装配槽7621中部相对的二槽壁上分别开有一 柱槽7623,每一柱槽7623与装配槽7621连通,用于容置第二铰链55的固持件555。该卡持件751包括一基体7511、二卡持臂7513及一定位柱7515。所述二卡持臂 7513从基体7511的两侧延伸,该定位柱7515设于基体7511上,位于所述二卡持臂7513之 间。该基体7511包括一直侧7512及一曲侧7514。该直侧7512用于与定位座713上卡持 口 7131的直壁7132相抵持,该曲侧7514用于与卡持口 7131的曲壁7134相配合。每一卡 持臂7513的自由端设有一凸起7516,该凸起7516呈楔形,沿着远离定位柱7515的方向厚 度递减,以便将该卡持件751装入定位架766。装配时,首先,先在一外力作用下,使二弹性臂1413相互靠拢,使抵持件141穿过 连接孔135装入容置槽1311中。再压缩弹性件143,将其套设于抵持件141的连接柱1415 上,将操作件145的杆部1451安装于连接柱1415上。每一抵持件141安装于连接孔135后,弹性件143均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其一端弹性地抵持于抵持件141上,另一端弹性地抵 持于本体10的侧面13内侧。所述抵持件141在弹性件143的张力作用下,卡持部1411的 自由端穿过连接孔135,从安装孔15中露出。
接着装配盖体70。先将每一弹簧753套设于对应的定位柱7515,相对挤压二卡持 臂7513,使之发生弹性变形,末端相互靠近。再推动卡持件751,使二卡持臂7513经过缺口 765穿过对应的定位架766,且每一卡持臂7513上的凸起7516卡持于定位架766上,此时, 弹簧753处于压缩状态,其一端弹性抵持于抵持块767上,另一端弹性抵持于基体7511上。 再将第二盖体70固定地安装于第一盖体70上,至此,完成了盖体70的装配。将第一安装板57置入装配槽7621中,使其上的螺孔5372与转动件76的螺孔7631 相对齐,使用螺钉(图未示)将第一安装板57与转动件76相固定。再将第二铰链55上固 定轴551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安装板57的铰接孔5731,将螺孔5511与固定板535上螺孔 5351及第二安装板537的螺孔5372对齐,通过螺钉将固定轴551固定于第二安装板537上。 将螺钉穿过固定板535上的螺孔5354,将固定板535固定地安装于第二下盖531上。再将 垫片553及二固持件555分别安装于固定轴551的两端。随后,将第三铰链515安装于第一下盖511上。先将每一连接轴5151的圆柱部 5154装入第二安装板537铰接孔5374中,再将垫片553套入圆柱部5154中,将定位轮5155 安装于圆柱部5154中,再将圆柱部5154安装于第一下盖511的第一装配孔5115中。通过 每一变形部5152上的螺孔5156,将连接轴5151固定地安装于第一下盖511的第一连接端 5111上。再通过螺孔5372将第二安装板537固定地安装于第二下盖531上。再装配第一铰链30。先将该扭簧33套入第一轴部311,再第一轴部311及第二轴 部313分别穿过本体10上轴孔121,并安装于支撑件16的支撑孔161上。再通过第一轴部 311上的第一螺纹部3115及第二轴部313上的第二螺纹部3135相配组成主轴31。接着, 通过第一轴部311的第一固定部3113及第二轴部313上的第二固定部3133分别将第一轴 部311及第二轴部313固定地安装于本体10上。再将该扭簧33的卡持端331卡入第一轴 部311上的卡孔3112,将抵持端333抵持于第一下盖511的第二连接端5112上。最后,再将第一上盖513固定地安装于第一下盖511上,将第二上盖533固定地安 装于第二下盖531上。将该装有固定轴551的固持件555的两端装入柱槽7623中,将遮蔽 件17固定地安装于本体10上,使其遮蔽容置槽1311。至此,完成了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 的装配。装配完成后,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该扭簧33处于弹性 压缩状态。请结合参阅图5、15及图16,需要打开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时,首先,垂直于侧 面13向外拉操作件145上的端帽1453,每一端帽1453带动对应的杆部1451运动。由于 杆部1451与抵持件141的连接柱1415固定连接,每一抵持件141在容置槽1311中移动, 从而卡持部1411从卡持孔510上脱离。该连接组件50在扭簧33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本 体10转动。再用手转动第一连接件51及第二连接件53至需要的位置。由于所述二第三 铰链515上垫片553及定位轮5155的摩擦力的作用,该第一连接件51相对第二连接件53 可以停止在任意位置。同理,相对第二连接件53摆动盖体70,由于第二铰链55上垫片553 与固持件555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该盖体70可相对第二连接件53停留在任意位置。请结合参阅图13至图18,当需要调整显示屏731相对本体10的角度时,首先用手转动盖体70,每一卡持件751的基体7511上的曲侧7514从定位座713上卡持口 7131的曲壁7134上滑出并向着抵持块767的方向运动。每一卡持件751在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 压缩弹簧753使其进一步积累弹性势能。当基体7511完全从卡持口 7131上脱出时,弹簧 753的弹性势能最大。继续转动盖体70,在弹簧75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基体7511卡入另 一卡持口 7131,从而实现了显示屏731相对本体10角度的调整。需要闭合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时,首先将盖体70转动到如图16的位置,向着本 体10的方向按压盖体70,使第二连接件53及第二上盖533容置于第一连接件51的容置空 间520中。再继续向着本体10的方向按压盖体70,使第一连接件51旋入本体10的安装孔 15中。该第一连接件51在转动的过程中,挤压抵持件141上的卡持部1411,使其在容置槽 1311内向着侧面13的方向滑动,使弹性件143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积累弹性势能。当盖 体70的第一壳体71抵持于本体10上时,连接组件50上的卡持孔510正对着抵持件141 的卡持部1411,在弹性件14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该卡持部1411卡入卡持孔510,从而将连 接组件50卡持于本体10上。至此,完成了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闭合。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连接组件50的连接件的不限于仅有第 一连接件51及第二连接件53,连接件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铰链30、第三铰链515及第二铰 链55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其还可以为其他公知形式的铰链,在预定角 度保持平衡状态的即可。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操作组件14的数量不限于为二,其还 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相应地,卡持孔510的数量对应地改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本体10上的定位块133可以省略,抵 持件141的卡持部1411直接凸伸于安装孔15内,以容置于第一连接件51上的卡持孔510。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转动组件75上的卡持件751及弹簧 753的数量不限为二,其还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同样地,该转动组件75上的卡持口 7131 的不限于四个,其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且不限于等分圆分布。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连接体51的第一下盖511、第一上 盖513、其内安装的元件及第二铰链55可以省略,将第二下盖531及第二上盖533直接安装 在第一铰链30上。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转动组件75的定位座713上的卡持口 7131不限于仅一侧为曲壁7134,也可以两侧均设置为曲壁,相应地,基体7511上的二侧均 设置为曲侧,从而盖体70可相对本体10以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可以理解,本发明的螺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替代为其他方式的可拆卸连接,如销钉 连接。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通过连接组件50上的第一连接件51及可相对第一 连接件51转动的第二连接件53,实现了盖体70相对本体10多次多角度地打开,该盖体70 可相对本体10转动和摆动。另外,该盖体70上设有转动组件75,通过该转动组件75相对 连接组件50的相对转动,实现了盖体70相对本体10的多角度调整,便于使用者使用。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做其它形式和 细节上的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等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
权利要求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一本体及一盖体,其特征在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一铰链及一连接组件,该本体上设有至少一操作组件;该连接组件通过第一铰链转动地安装于本体上,该盖体转动地安装于连接组件上,该盖体通过操作组件卡持于连接组件而抵持于于本体上,且该盖体离开本体并相对本体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二连接体 及一第一安装板,该盖体上设有一转动组件,该转动组件转动地安装于盖体上,该第二连接 体一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铰链上,另一端装有上述第一安装板,该第一安装板与转动组件 可拆卸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还包括一第一连接 体,该第二连接体一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铰链上,另一端装有所述第二连接体,从而使第二 连接体与本体间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体包括一第一下盖 及一第一上盖,该第一上盖固定地安装于第一下盖上,该第一下盖上开有至少一第一卡口, 该第一上盖上开有对应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与第二卡口配合形成一卡持孔,该操作 组件卡持于所述卡持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操作组件包括一抵持件、一 弹性件及一操作件,该弹性件一端弹性地抵持于抵持件上,另一端弹性地抵持于本体上,该 操作件与抵持件件固定连接,该本体上开有一安装孔,该操作组件转动地容置于安装孔内, 该抵持件凸伸于安装孔内并卡持于操作组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持件上设有一第一弹性臂、 一第二弹性臂及一连接柱,该连接柱位于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之间,该弹性件套设于 连接柱上,该操作件固定地安装于连接柱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铰链包括一主轴及一扭 簧,该主轴包括一第一轴部及一第二轴部,该第一轴部包括一第一螺纹部,该第二轴部包括 一与第一螺纹部相配合的第二螺纹部,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轴,该主 轴上开有一卡孔,该扭簧的一端卡持于所述卡孔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组件包括一转动件、至少 一卡持件及至少一弹簧,该盖体还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固定地安装 于第一壳体上,该第一壳体上开有一导向孔,该第一壳体上包括一定位座,该定位座位于导 向孔的周壁上,该定位座上开有与卡持件配合的卡持口,该转动件转动地安装于导向孔中, 所述卡持件通过弹簧弹性地抵持于卡持口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侧壁上开有一缺口,该 转动件一表面凹陷形成一容置腔,该容置腔所在的底壁上凸设有至少一定位架及至少一抵 持块,每一卡持件包括一基体及二卡持臂,所述二卡持臂通过缺口卡持于所述定位架上,每 一弹簧一端抵持于抵持块上,另一端抵持于基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体包括一直侧及一曲侧, 该基体卡持于卡持口上。
1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一本体及一盖体,其特征在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 括一第一铰链及一连接组件,该本体上设有至少一操作组件,该盖体上设有一转动组件;该连接组件通过第一铰链转动地安装于本体上,该盖体通过操作组件卡持连接组件而抵持于 本体上,该盖体通过转动组件转动地安装于连接组件上,该盖体通过连接组件及转动组件 相对本体多次多角度打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 体及一第二连接体,该第一连接体上开设一容置空间,该第二连接体转动地容置于该容置 空间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操作组件包括一抵持件、 一弹性件及一操作件,该弹性件一端弹性地抵持于抵持件上,另一端弹性地抵持于本体上, 该操作件与抵持件件固定连接,该本体上开有一安装孔,该操作组件转动地容置于安装孔 内,该抵持件凸伸于安装孔内并卡持于操作组件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组件包括一转动件、至 少一卡持件及至少一弹簧,该盖体还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固定地安 装于第一壳体上,该第一壳体上开有一导向孔,该第一壳体上包括一定位座,该定位座位于 导向孔的周壁上,该定位座上开有与卡持件配合的卡持口,该转动件转动地安装于导向孔 中,所述卡持件通过弹簧弹性地抵持于卡持口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本体、一盖体、一第一铰链及一连接组件,该本体上设有至少一操作组件;该连接组件通过第一铰链转动地安装于本体上,该盖体转动地安装于连接组件上,该盖体通过操作组件卡持于连接组件而抵持于本体上,且该盖体离开本体并相对本体摆动。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设置了连接组件及操作组件,本体可相对盖体多角度打开,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H04M1/02GK101959381SQ20091030430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3日
发明者周日 申请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奇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