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404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尤其涉及一种有线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立体耳机配备了 3. 5mm立体声插头,具有较好的声音效果,其被广泛 地应用于音频设备。然而,现有的手机一般采用的是2. 5mm插头的耳机。因此,由于该两种 耳机规格不同,因而不能混用。使用者欲同时在音频设备及手机中使用耳机聆听声音时,需 要携带两副不同的耳机,比较占用空间,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音频接口的耳机。一种耳机包括听筒、插头组件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听筒和插头的导线。所述插头组 件包括与导线连接的第一绝缘外壳、第二绝缘外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缘外 壳之间的操作件、固定在第一绝缘外壳内并顺次穿过操作件和第二绝缘外壳的插头、固定 在第一绝缘外壳远离导线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抵挡件、以及收容在第二绝缘外壳内的复位 件。所述插头包括插芯以及设置于插芯外侧的至少两个插芯套,所述插芯固定在所述第一 绝缘外壳内,所述至少两个插芯套可构成一圆筒状并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操作件在 外力作用下可相对插头旋转以驱动抵挡件分别顶抵插芯套而使插芯套和插芯合拢在一起, 或者驱动抵挡件以解除抵挡件分别对插芯套的顶抵而使插芯套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分别与 插芯分离。一种耳机包括听筒、插头组件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听筒和插头组件的导线。所述插 头组件包括驱动件、绝缘外壳以及从所述绝缘外壳内穿出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插芯和位 于所述插芯外侧的至少两个插芯套。所述插芯固定在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至少两个插芯 套可构成一圆筒状并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插芯套向所述插芯靠 拢,或者驱动所述插芯套远离所述插芯以改变所述插头的横截面的直径。上述耳机之插头横截面的直径可在外力作用下改变,从而可以变换成不同规格的 插头,以适用不同规格之接口。因此,使用上述耳机即可与不规格之音频接口连接,不需要 配备多个耳机,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


图1为较佳实施方式耳机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耳机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的耳机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4为图1所示的耳机的操作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的耳机去除第一绝缘外和插芯套后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的耳机的另一状态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耳机的剖视图。图8为图1所示的耳机在另一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看图1,其为较佳实施方式耳机50的立体图。耳机50包括插头组件20、听筒 40以及电性连接插头组件20和听筒40的导线30。插头组件20用于与音频设备之音频接 口电性连接,以使得音频设备之音频信号通过导线30传输至听筒40。请同时参看图2至图3,插头组件20包括第一绝缘外壳22、第二绝缘外壳24、操 作件26、插头28、抵挡件23、以及复位件25。第一绝缘外壳22、第二绝缘外壳24皆为圆筒 状,第一绝缘外壳22的一端与导线30端部相固定。操作件26为圆环结构,其限制于第一 绝缘外壳22和第二绝缘外壳24之间。插头28固定在第一绝缘外壳22内与导线30电性 相连,并顺次穿过操作件26和第二绝缘外壳24,以插入音频接口对应的接口中。抵挡件23 固定在第一绝缘外壳22远离导线30 —侧。复位件25收容在第二绝缘外壳24内。插头28包括插芯280以及设置于插芯280两侧的两个插芯套282。插芯套282可 在操作件26、抵挡件23以及复位件25等驱动元件的共同驱动下靠拢/远离插芯280,从而 使插头28的横截面的直径可在两种尺寸之间变化,以适配不同规格的音频接口,如2. 5mm 和3. 5mm的音频接口。下面将具体描述上述驱动件和插头28的结构和位置关系以说明插 头28的横截面的直径如何在两种尺寸之间变化。插芯280呈杆状,其一端固定于第一绝缘外壳22上并与导线30电性连接,另一端 顺次穿过第一绝缘外壳22、操作件26、及第二绝缘外壳24,且末部呈圆锥状。两个插芯套282大致呈半圆筒状,其分别位于插芯280相对的两侧。插芯套282 的长度小于插芯280的长度,以使插芯280的末部露出插芯套282。插芯套282包括互相连 接的限位部281和插接部283。限位部281可被磁性物体所吸,限位部281包括设置在相对 两端的凸缘285和287、以及连接凸缘285和287之间的连接部286。插接部283连接于限位部281设有凸缘287的一端,插接部283包括绝缘本体289 和等间隔地环绕于绝缘本体289上的左声道触片L、右声道触片R和接地触片G。左声道触 片L、右声道触片R和接地触片G自插接部283远离凸缘287的一端依次排列在绝缘本体 289上。左声道触片L、右声道触片R和接地触片G通过导体(图未示)与导线30电性连 接。第一绝缘外壳22包括与导线30连接的本体221及固定在本体221上的固定部 220。本体221呈中空圆柱体状,限位部281设有凸缘285的一端收容于本体221内。固定 部220是由两个半圆环体对接而成的圆环,其中部具有圆孔222。固定部220通过两个半圆 环体从连接部286的外部对接而套设于连接部286上,并固定于本体221远离导线30的一 端。其中,圆孔222的直径小于凸缘285的外径而大于连接部286的外径,从而限位部281 设有凸缘285的一端被限制在第一绝缘外壳22内。固定部220还包括两个固定柱224和两个定位件226,固定柱224和定位件226设 置在圆环远离本体221的端面上。固定柱224设置在圆环的同一直径上,并位于圆孔222 的两侧。两个定位件226分别位于固定柱224之间,且定位件226的中部向外拱起,形成一 凸耳223。凸耳223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弹性形变,而在外力被释放时恢复至原状。
请参看图4至图6,抵挡件23包括呈椭圆体状的挡块232和设置在挡块232上的 复位体230。挡块232相对的端分别开设一贯通的开孔(图未示)和凸设一圆柱体状的凸 柱234,凸柱234的延伸方向和开孔的开设的方向相同。固定柱224枢设于开孔内使挡块 232设有开孔的一端枢接于固定部220上。复位体230为一扭簧,复位体230的一端穿过挡 块232的开孔固定在固定柱224上,另一端固定在凸柱234上,从而夹持在固定部220和挡 块232之间。挡块232在扭簧230的作用下沿着固定部220的径向方向放置,且挡块232 靠近凸柱234的末端沿着固定部220的径向方向到固定部220的圆心的距离等于插芯280 的内径和插芯套282的径向壁厚之和,从而挡块232设有凸柱234的一端推顶插芯套282 与插芯280靠拢在一起。挡块232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固定部220枢转,使复位体230产 生一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并在外力被释放时,使挡块232回复至初始位置。操作件26和第二绝缘外壳24从第一绝缘外壳22的一端顺次套设于限位部281 的连接部286上,且操作件26和第二绝缘外壳24沿着限位部281方向的长度之和等于连 接部286伸出第一绝缘外壳22的长度,从而操作件26和第二绝缘外壳24被限制在固定部 220与凸缘287之间。操作件26位于固定部220的一侧。操作件26是由两个半圆环体对接而成,其上 形成一贯通的圆形通孔260。操作件26的两个半圆环体从连接部286的外侧对接从而使操 作件26套设于限位部281上。操作件26靠近固定部220 —端等间隔设有4个凹槽262, 凹槽262分别是自操作件26的内圆周壁向内凹陷而成。操作件26位于固定部220的一端 还设有环形的承载体264,承载体264是自操作件26的内圆周壁向内延伸而成的。承载体 264上沿着其内圆周间隔地凸设有两个推动部266,从而在两个推动部266之间形成两个缺 口 268。推动部266的中部和缺口 268分别对应着一个凹槽262。其中,承载体264的内径 大于连接部286的外径,枢接在固定部220上的抵挡件23位于两个推动部266之间并从缺 口 268伸出,一凸耳223卡设在一凹槽262中。因此,操作部26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固定 部220旋转,从而带动推动部266运动,且推动部266移动的路径经过枢接在固定部220上 的抵挡件23所在的位置。操作件26的外表面上平行设置有若干凸纹261便外力施加于其 上。当操作件26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固定部220旋转时,可使凸耳223从当前卡设的凹 槽262向下一个凹槽262对准,因此,凸耳223在操作件26内圆周壁未设有凹槽262的位 置将挤压下产生弹性形变,并当凸耳223对准下一个凹槽262时,凸耳223可在凹槽262内 释放而恢复原状,以对操作件26的旋转产生阻挡作用。且旋转操作件26时,操作件26的 推动部266经过抵挡件23所在的位置,从而推动抵挡件23向远离插芯套282的一侧旋转, 并且在操作件26受到一个阻挡力的时候,推动部266可将抵挡件23挡设于远离插芯套282 的一侧,从而解除抵挡件23对限位部281推顶作用;若继续旋转操作件26再使凸耳223当 前的凹槽262卡设到下一个凹槽262时,推动部266可与抵挡件23分离,而使缺口 268经 过抵挡件23的位置,而使抵挡件23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推顶限位部281的初始 状态。第二绝缘外壳24是由两个半圆筒体相对固定而成,从而形成圆形的穿孔240。第 二绝缘外壳24通过其两个半圆筒体从连接部286的外侧相对固定而套设在限位部281上。 穿孔240的直径比连接部286的外径大。每个半圆筒体的内圆周壁向内凹陷形成一与复位件25形状相适配的凹部242。复位件25为两个半圆柱体状的磁铁250,每个磁铁250被嵌 设于凹部242内,且其内圆周壁构成第二绝缘外壳24的凹部242位置上的内圆周壁。磁铁 250对限位部281产生磁性作用力,且该磁性作用力小于抵挡件23对插芯套282的推顶力。 因此,磁体250在抵挡件23推顶插芯套282时不能吸附插芯套282,并在插芯套282未顶抵 插芯280时可吸附所述插芯套282而使插芯套282与插芯280分离。组装时,首先,将插芯280和插芯套282放置在第一绝缘外壳22的本体221内,并 将第一插芯套282固定在本体221上,而插芯套282位于插芯280相对的两侧;接着,将固 定部220的两个半圆体从插芯套282的外侧相对固定并固定在本体221上,从而使插芯套 282的凸缘285限制第一绝缘外壳22,插芯套282的连接部286、凸缘287和插接部283位 于第一绝缘外壳22之外;再接着,将抵挡件23的一端通过开孔枢接在固定部220的凸柱 224上,此时,抵挡件23的另一端位于固定部220的圆孔222内并推顶着插芯套282使插 芯套282和插芯280靠拢在一起;然后,将操作件26的两个半圆筒体从连接部286的外部 对接,使操作件26套设在连接部286上,操作件26设有推动部266的一端与固定部220相 对,抵挡件23位于两个推动部266之间并穿过缺口 268。最后,将装有复位件25的第二绝 缘外壳24的半圆筒体从限位体281的外侧对接,从而将第二绝缘外壳24限制在操作件26 和凸缘287之间。下面以抵挡件23顶抵插芯套282使插芯280和插芯套282合拢在一起,即插插头 28为2. 5mm作为初始状态,讲述耳机50的应用。请再次参看图7和图8,欲将插头28作为3. 5mm的插头使用时,施加一作用力于操 作件26上,使操作件26相对固定部220旋转,使位于操作件26上的推动部266也随着操 作件26移动而推动抵挡件23,同时操作件26压迫凸耳223使凸耳223产生形变,直至旋 转过程中受到由凸耳223释放后产生的一阻力作用为止。此时,抵挡件23被挡设在推动部 266远离插芯套282的一侧,从而使抵挡件23解除对插芯套282的顶抵。同时插芯套282 在复位件25的磁性作用力下被吸附在复位件25上,从而插芯套282和插芯280相互分离, 即插头28的横截面的直径变大而与3. 5mm的音频接口相适配。欲将插头28恢复为3. 5mm的插头,同样施加一作用力于操作件26上,使操作件26 相对固定部220旋转,此时,推动部266随着操作件26旋转,同时操作件26压迫凸耳223使 凸耳223产生形变,直至旋转过程中受到由凸耳223释放后产生的一阻力作用为止。此时, 抵挡件23与推动部266分离,抵挡件23在其上的复位体230的弹性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 置并往插芯280的方向顶抵插芯套282。由于抵挡件23的顶抵作用力比复位件25的磁性 作用力大,从而插芯套282从复位件25上脱离,并由抵挡件23顶抵而合拢于插芯280上, 即插头28的横截面积的直径变小而与2. 5mm的音频接口相适配。上述实施方式中,插芯套28设置为由半圆筒体构成的圆筒体状,其还可以设置为 N个1/2N圆筒体构成的半圆筒体。相应地,抵挡件23、复位件25、推动部266也可相应地设 置为与1/2N个圆筒体相对应的数量。上述耳机通过一些驱动件,如操作件26、抵挡件23、复位件25、推动部266等驱 动作用下可以变换成不同规格耳机插头,从而通过一个耳机即可与不同尺寸之音频接口连 接,不需要配备多个耳机,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 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耳机,其包括听筒、插头组件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听筒和插头组件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包括与导线连接的第一绝缘外壳、第二绝缘外壳、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缘外壳之间的操作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并顺次穿过所述操作件和所述第二绝缘外壳的插头、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外壳远离导线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抵挡件、以及收容在所述第二绝缘外壳内的复位件,所述插头包括插芯以及设置于所述插芯外侧的至少两个插芯套,所述插芯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所述至少两个插芯套可构成一圆筒状并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操作件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所述插头旋转以驱动抵挡件分别顶抵插芯套而使插芯套和插芯合拢在一起,或者驱动抵挡件以解除抵挡件对插芯套的顶抵而使插芯套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分别与插芯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磁体,所述磁体对所述插芯套 的磁性作用力小于所述抵挡件对所述插芯套的抵顶作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间隔地设有至少两个推动部,所 述推动部的移动路径经过所述抵挡件所在的位置以推动所述抵挡件以驱动所述抵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包括挡块和设置在所述挡块上 的复位体,所述挡块一端枢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上,另一端可顶抵所述插芯套;所述复位 体夹持在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和所述挡块之间,所述挡块可在所述推动部的推动下相对所述 第一绝缘外壳枢转并挡设在所述推动部远离所述插芯套的一侧,从而解除对所述插芯套的 顶抵,同时使所述复位体产生一弹性回复力;所述挡块随着所述推动部的移动而与所述推 动部分离,从而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顶抵所述插芯套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上设有具有凸耳的定位 件,所述凸耳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操作件上等间隔地设有至少四个凹槽, 所述凸耳卡设于其中一凹槽中;所述操作件在旋转过程中使当前卡设所述凸耳的凹槽与所 述凸耳分离,并压迫所述凸耳使其产生形变,并当另一凹槽旋转到所述凸耳所在位置时,解 除对所述凸耳的压迫使其恢复原状而卡设于所述另一凹槽内;所述凸耳从一凹槽卡设到另 一凹槽时,所述插芯套与插芯二者从合拢/分离转变为二者分离/合拢。
6.一种耳机,其包括听筒、插头组件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听筒和插头组件的导线,其特征 在于所述插头组件包括驱动件、绝缘外壳以及从所述绝缘外壳内穿出的插头,所述插头包 括插芯和位于所述插芯外侧的至少两个插芯套,所述插芯固定在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至 少两个插芯套可构成一圆筒状并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插芯套向所 述插芯靠拢,或者驱动所述插芯套远离所述插芯以改变所述插头的横截面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包括第一绝缘外壳和第二绝 缘外壳,所述驱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和所述第二绝缘外壳之间的操作件、设置 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上的至少两个抵挡件、收容于所述第二绝缘外壳内的复位件,所述操 作件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插头旋转以驱动抵挡件分别顶抵插芯套而使插芯套和插芯合拢 在一起,或者驱动抵挡件以解除抵挡件对插芯套的顶抵而使插芯套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分别 与插芯分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磁体,所述磁体对所述插芯套 的磁性作用力小于所述抵挡件对所述插芯套的抵顶作用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设有两个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的移动路径经过所述抵挡件所在的位置以推动所述抵挡件以驱动所述抵挡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包括挡块和设置在所述挡块上 的复位体,挡块一端枢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上,另一端可顶抵所述插芯套;所述复位体夹 持在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和所述挡块之间,挡块可在所述推动部的推动下相对所述第一绝缘 外壳枢转并挡设在所述推动部远离所述插芯套的一侧从而解除对所述插芯套的顶抵,同时 使所述复位体产生一弹性回复力;所述挡块随着所述推动部的移动而与所述推动部分离从 而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顶抵所述插芯套的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一端枢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外 壳上,另一端可顶抵所述插芯套;所述抵挡件上设有复位体,所述抵挡件可在所述推动部的 推动下相对所述第一绝缘外壳枢转并挡设在所述推动部远离所述插芯套的一侧从而解除 对所述插芯套的顶抵,同时使所述复位体产生一弹性回复力;所述抵挡件随着所述推动部 的移动而与所述推动部分离,从而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顶抵所述插芯套的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上设有具有凸耳的定 位件,所述凸耳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操作件上等间隔地设有至少四个凹 槽,所述凸耳卡设于其中一凹槽中;所述操作件在旋转过程使当前卡设所述凸耳的凹槽与 所述凸耳分离并压迫所述凸耳使所述凸耳产生形变,并当另一凹槽旋转到所述凸耳所在位 置时,解除对所述凸耳的压迫使凸耳恢复原状而卡设于所述另一凹槽内;所述凸耳从一凹 槽卡设到另一凹槽时,所述插芯套与插芯二者从合拢/分离转变为二者分离/合拢。
全文摘要
一种耳机包括听筒、插头组件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听筒和插头组件的导线。所述插头组件包括驱动件、绝缘外壳以及从所述绝缘外壳内穿出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插芯和位于所述插芯外侧的至少两个插芯套。所述插芯固定在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至少两个插芯套可构成一圆筒状并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插芯套向所述插芯靠拢,或者驱动所述插芯套远离所述插芯以改变所述插头的横截面的直径。
文档编号H04R1/10GK101990145SQ200910305008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
发明者吴伟, 杨鑫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