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3393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以下简称:OFDM)技术广泛应用于当今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其核心思想是将无线信道分成若干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进而将高速无线信号转换成多个并行的数据流,并且调制到每个子载波上进行传输。每个子载波的带宽很小,可以近似为平坦衰落,因而可以减弱码间干扰(Inter-symbolInterference,以下简称:ISI),降低均衡算法的复杂度。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密集化,小区间的干扰逐渐成为制约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无线网络对于干扰信号的鲁棒性,基于OFDM的双载波调制(DualCarrierModulation,以下简称:DCM)被提出。其中,DCM的核心思想是在发送端将相同的数据分别调制在频率间隔较远的不同子载波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两路数据进行合并及解码。如图1所示,数据经调制映射A之后,被调制在子载波m上,同一数据经调制映射B之后,被调制在子载波n上;当子载波n上的信号受到干扰信号的影响时,子载波m上的信号仍然可以帮助接收端(未示出)正确解码信号,从而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的影响。现有的基于DCM的信号发送框图如图2所示。参考图2,数据首先经过二进制卷积编码(BinaryConvolutionalCode,以下简称:BCC)编码器,当传输码率大于二分之一时,需要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打孔处理;随后,打孔过后的数据经过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接着,交织器输出的数据被复制为两路相同的数据,即数据重复,其中一路数据采用星座映射A调制到前一半子载波上,另一路数据经过星座映射B调制到后一半子载波上;最后,对所有 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以下简称:IFFT)后发出。采用上述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使得接收端无法获得打孔处理中被打掉的比特数据,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较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以降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的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所述方法包括: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二进制卷积编码BCC,获得第一数据;采用第一打孔模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打孔,获得第一打孔数据;采用第二打孔模式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打孔,获得第二打孔数据,所述第一打孔模式与所述第二打孔模式打掉的比特不同,所述第一打孔数据与所述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分别对所述第一打孔数据和所述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分别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子载波集合中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所述子载波集合中各子载波用于承载有用数据,所述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对所述子载波集合中所有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后发出。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所述方法包括: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路数据和所述第二路数据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所述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用于承载有用数据;分别对所述第一路数据和所述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分别对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所述第一打孔数据与所述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所述 第一打孔数据与所述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不同;根据发送端得到所述第一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一打孔模式,对所述第一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根据发送端得到所述第二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二打孔模式,对所述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对填零后的两路数据进行加和,并对加和后的数据进行维特比译码,得到所需数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所述装置包括:编码模块,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二进制卷积编码BCC,获得第一数据;第一打孔模块,用于采用第一打孔模式对所述编码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打孔,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第二打孔模块,用于采用第二打孔模式对所述编码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打孔,获得第二打孔数据,所述第一打孔模式与所述第二打孔模式打掉的比特不同,所述第一打孔数据与所述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交织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打孔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一打孔数据和所述第二打孔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交织模块得到的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分别进行调制;映射模块,用于将所述调制模块得到的调制后的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子载波集合中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所述子载波集合中各子载波用于承载有用数据,所述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发送模块,用于对所述子载波集合中所有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快速反傅里叶变换IFFT后发出。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路数据和所述第二路数据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所述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用于承载有用数据;解调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接收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一路数据和所述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解交织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解调模块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所述第一打孔数据与所述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所述第一打孔数据与所述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不同;填零模块,用于根据发送端得到所述第一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一打孔模式,对所述解交织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一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及,根据发送端得到所述第二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二打孔模式,对所述解交织模块得到的所述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处理模块,用于对填零后的两路数据进行加和,并对加和后的数据进行维特比译码,得到所需数据。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所述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和,如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在采用二进制卷积编码且传输码率大于二分之一时,通过采用不同的打孔模式,即第一打孔模式和第二打孔模式,对二进制卷积编码得到的第一数据进行打孔,由于第一打孔模式与第二打孔模式对两路相同数据打掉的比特不同,但得到的打孔数据,即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因此,接收端可以从一路数据中获得另一路数据被打掉的比特,从而获得编码增益,且相对于现有DCM技术,可以降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的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双载波调制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基于DCM的信号发送框图;图3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将数据映射到子载波的一示意图;图5为现有802.11标准中传输码率为2/3时的打孔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2/3时的打孔过程的一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2/3时的打孔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2/3时的打孔过程的又一示意图;图9为现有802.11标准中传输码率为3/4时的打孔过程示意图;图10为现有的传输码率为3/4时的打孔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11为现有的传输码率为3/4时的打孔过程的又一示意图;图12为现有802.11标准中传输码率为5/6时的打孔过程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5/6时的打孔过程的一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5/6时的打孔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一信号发送框图;图16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另一信号发送框图;图17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又一信号发送框图;图18A和图18B示出了现有DCM传输系统中16QAM的两个星座图;图19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发送框图;图20A示出了在现有的非DCM传输系统中使用的16QAM星座图;图20B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16QAM的一个星座图;图21示出了本发明DCM比特映射的过程示例图;图2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16QAM星座图的实现过程示例图;图2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16QAM的另一个星座图;图24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发送框图;图25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发送框图;图26为本发明将数据映射到子载波的另一示意图;图27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图28示出与图5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29示出与图6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0示出与图7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1示出与图8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2示出与图9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3示出与图10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4示出与图11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5示出与图12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6示出与图13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7示出与图14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8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一信号接收框图;图39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另一信号接收框图;图40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又一信号接收框图;图41示出了本发明DCM比特解映射的过程示例图;图4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预设解调处理的实现过程示例图;图43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接收框图;图44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接收框图;图45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接收框图;图46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图47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8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由于具有频谱免费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例如,在家庭,企业办公场所、大型会议室等场合都设有Wi-Fi的接入点(AccessPoint,简称:AP)。用户可以使用具备Wi-Fi网络接口的手机、平板电脑等 终端,也就是站点(Station,以下简称:STA),通过与AP关联实现网络访问。AP:无线网络接入点,提供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简称:WLAN),例如,Wi-Fi的无线接入,可以接收终端(STA)发送的关联请求,与该终端(STA)建立关联,并为该终端(STA)提供通信服务。终端(STA):具有Wi-Fi连接能力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与AP关联实现网络访问。在通信过程中,AP将相同的两路数据流分别调制在频率间隔较远的不同子载波传输给终端(STA);终端(STA)对接收到的这两路数据流进行合并及解码,得到数据。或者,终端(STA)将相同的两路数据流分别调制在频率间隔较远的不同子载波上传输给AP;AP对接收到的这两路数据流进行合并及解码,得到数据。也就是说,对于AP和终端(STA),当其中一个为数据的发送端时,另一个为数据的接收端。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发送端如何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将数据发送出去。图3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被应用于基于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可以由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集成在AP或具备Wi-Fi网络接口的终端(STA)等设备中。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S301、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二进制卷积编码,获得第一数据。具体地,在发送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二进制卷积编码,以获得编码增益。第一数据即对待传输数据进行二进制卷积编码后得到的数据。在二进制卷积编码过程中,对待传输数据比特进行分组编码,每个码组的编码输出比特不仅与该分组的信息比特有关,还与前面时刻的其他分组的信息比特有关。同样,在二进制卷积译码过程中,不仅从当前时刻收到的分组中获取译码信息,还要从前后关联的分组中提取相关信息。正是由于在卷积编码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分组的相关性,使得二进制卷积编码具有较好的性能增益。S302、采用第一打孔模式对第一数据进行打孔,获得第一打孔数据。为了支持高效、灵活的传输方式,信道编码技术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传输码率和调制方式。为此,信道编码技术常常使用打孔的方法,从第一数据中提取预定长度比特序列,得到第一打孔数据,即打孔之后的数据。S303、采用第二打孔模式对第一数据进行打孔,获得第二打孔数据,其中,第一打孔模式与第二打孔模式打掉的比特不同,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现有技术中,数据重复发生在打孔、交织处理之后,因此,数据重复得到的两路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是相同的,这导致接收端无法获得打孔处理中被打掉的比特数据,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较高。本发明实施例分别采用第一打孔模式和第二打孔模式对二进制卷积编码得到的第一数据进行打孔,其中,第一打孔模式和第二打孔模式打掉的比特不同。这样,打孔过后得到的两路数据,即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二者被打掉的比特是不同的,从而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第一打孔数据获得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同理,接收端可以根据第二打孔数据获得第一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其中,S302和S303被执行的顺序可以是并行的,即同时被执行;也可以是串行的,即一个先被执行,完成后再执行另一个,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打孔模式与第二打孔模式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对不同打孔模式进行区分的命名方式,并不代表打孔模式之间的次序。同理,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仅为对不同的打孔数据进行区分的命名方式,并不代表获得打孔数据之间的次序。S304、分别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其中,交织技术是将一数据中的相继比特分散开的方法,即一数据中的相继比特以非相继方式被发送。这样,在传输过程中即使发生了成串差错,恢复成一条相继比特串的数据时,差错也就变成单个(或长度很短),这时再用信道编码纠错功能纠正差错,恢复原数据。假定由一些4比特组成的数据分组,把4个相继分组中的第1个比特取出来,并让这4个第1比特组成一个新的4比特分组,称作第一帧,4个消息分组中的比特2~4,也作同样处理;然后依次传送第1比特组成的帧,第 2比特组成的帧,……。在传输期间,若第2比特组成的帧丢失,如果没有交织,那就会丢失某一整个数据分组,但采用了交织,仅每个数据分组的第2比特丢失,再利用信道编码,全部数据分组中的数据仍能得以恢复。S305、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分别进行调制。其中,调制也就是星座图映射,星座图映射可以包括相移键控(phaseshiftkeying)和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以下简称:QAM)等,这里不予限制。S306、将调制后的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子载波集合中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其中,子载波集合中各子载波用于承载有用数据,该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举例说明,当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为1时,可以将调制过后的第一路数据映射到子载波集合的前一半子载波,将调制过后的第二路数据映射到子载波集合的后一半子载波,其过程如图4所示。例如,子载波数为64,设64个子载波编号为{-32,-31,...,-1,0,1,...,31},其中可用的52个子载波编号为{-26,-25,...,-1,1,...,25,26}。对于这52个可用子载波,编号为{-21,-7,7,21}的子载波承载的是导频信号,其余48个子载波用于承载有用数据,也就是说,子载波集合包括48个子载波。此时,前一半子载波为编号为{-26,-25,...,-22,-20,...,-8,-7,...,-1}的子载波,后一半子载波为编号为{1,...,6,8,...,20,22,...,26}的子载波。S307、对子载波集合中所有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IFFT后发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IFFT后的数据还要插入循环前缀,然后被调制到载波频率上,并通过射频电路发出,该部分可参考现有的基于OFDM的无线发射机的发射原理,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在采用二进制卷积编码且传输码率大于二分之一时,通过采用不同的打孔模式,即第一打孔模式和第二打孔模式,对二进制卷积编码得到的第一数据进行打孔,由于第一打孔模式与第二打孔模式对两路相同数据打掉的比特不同,但得到的打孔数据,即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因此,接收端可以从一路数据中获得另一路数据被打掉的比特,从而获得编码增益,且相对于现有DCM技术,可以降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的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对于不同的传输码率,所采用的打孔模式不同。以下,区分传输码率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孔模式。一种场景中,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三分之二。此时,S302可以包括: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4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相应地,S303可以包括: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4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一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图5为现有802.11标准中传输码率为2/3时的打孔过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和a3这4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和A7;再经S302打掉其中每4个比特中的第4个比特:A3和A7,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一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A2、A4、A5和A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2/3时的打孔过程的一示意图。如图6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和a3这4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和A7;再经S303打掉其中每4个比特中的第2个比特:A1和A5,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二打孔数据,表示为:A0、A2、A3、A4、A6和A7。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2/3时的打孔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如图7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和a3这4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和A7;再经S303打掉其中每4个比特中的第3个比特:A2和A6,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二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A3、A4、A5和A7。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2/3时的打孔过程的又一示意图。如图8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和a3这4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和A7;再经S303打掉其中每4个比特中的第1个比特:A0和A4,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二打孔数据,表示为:A1、 A2、A3、A5、A6和A7。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如图6、图7或图8所示的任一方式获得第二打孔数据。或者,第一打孔模式为图5至图8所示的任一方式,第二打孔模式为不同于第一打孔模式的、图5至图8所示的另一种方式。另一种场景中,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四分之三。此时,S302可以包括: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相应地,此时,S303可以包括: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图9为现有802.11标准中传输码率为3/4时的打孔过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a3、a4和a5这6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A7、A8、A9、A10和A11;再经S302打掉其中每6个比特中的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A3和A4,以及A9和A10,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一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A2、A5、A6、A7、A8和A11。图10为现有的传输码率为3/4时的打孔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如图10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a3、a4和a5这6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A7、A8、A9、A10和A11;再经S303打掉其中每6个比特中的第2个比特和第3个比特:A1和A2,以及A7和A8,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二打孔数据,表示为:A0、A3、A4、A5、A6、A9、A10和A11。图11为现有的传输码率为3/4时的打孔过程的又一示意图。如图11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a3、a4和a5这6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A7、A8、A9、A10和A11;再经S303打掉其中每6个比特中的第1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A0和A5,以及A6和A11,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二打孔数据,表示为:A1、A2、A3、A4、A7、A8、A9 和A10。根据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打孔数据的方法出上述两种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实现:或者,经S303打掉其中每6个比特中的第1个比特和第2个比特(未图示);或者,经S303打掉其中每6个比特中的第1个比特和第3个比特(未图示);或者,经S303打掉其中每6个比特中的第2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未图示);或者,经S303打掉其中每6个比特中的第3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未图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得到传输码率为3/4的打孔数据,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该场景中的上述任一方式,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不同于第一打孔模式的、该场景中的上述另一种方式。又一种场景中,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六分之五。此时,S302可以包括: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相应地,此时,S303可以包括: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之外的任意四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图12为现有802.11标准中传输码率为5/6时的打孔过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a3和a4这5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A7、A8和A9;再经S302打掉其中每10个比特中的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A3、A4、A8和A9,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一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A2、A5、A6和A9。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5/6时的打孔过程的一示意图。如图13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a3和a4这5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A7、A8和A9;再经S303打掉其中每10个比特中的第2个比特、第3个比特、第6个比特和第7个比特:A1、A2、A5和A6,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二打孔数据,表示为:A0、A3、A4、A7、A8和A9。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码率为5/6时的打孔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如图14所示,待传输数据包括a0、a1、a2、a3和a4这5个信息比特;经S301之后,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数据,表示为:A0、A1、A2、A3、A4、A5、A6、A7、A8和A9;再经S303打掉其中每10个比特中的第3个比特、第6个比特、第7个比特和第10个比特:A2、A5、A6和A9,其中,打掉的比特加斜线表示;之后,得到打孔过后的数据,即第二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A3、A4、A7和A8。根据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打孔数据的方法出上述两种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或者,经S303打掉其中每10个比特中的第1个比特、第6个比特、第7个比特和第10个比特(未图示);或者,经S303打掉其中每10个比特中的第2个比特、第6个比特、第7个比特和第10个比特(未图示),等等,只要是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之外的任意四个比特即可。接下来,分析对第一数据采用不同打孔模式的好处。以传输码率为3/4举例说明,对于第一数据,采用图9所示的第一打孔模式进行打孔之后,每6个比特中传输的是第1个比特、第2个比特、第3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所以接收端可以根据第一路数据可以获得每6个比特中第1个比特、第2个比特、第3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的对数似然指数(LogLikelihoodRatio,以下简称:LLR);对于第一数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如图10所示的第二打孔模式来打孔后,每6个比特中传输的是第1个比特、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所以接收端可以根据第二路数据获得每6个比特中第1个比特、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的LLR。然后,接收端将两路数据的LLR进行合并后,可以获得每6个比特中任一比特的LLR,也即获得了所有编码比特的LLR。相反地,如果第二路数据也采用如图9所示的第一打孔模式,则接收端所获得的两路数据的LLR均是每6个编码后比特中第1,2,3,6个比特的LLR,这样,接收端就无法获得所有编码后比特的LLR。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DCM技术,可获得编码增益,降低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另外,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打孔模式,例如,传输码率为5/6时,打掉编码后的比特中、每10个连续比特中的第2个比特、第3 个比特、第6个比特和第7个比特的模式,其应用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场景,只要涉及对相同两部分数据进行打孔处理的场景均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打孔模式。在上述实施例中,S304可至少包括以下两种实现方式。方式一:采用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分别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方式二:获取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N;确定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器参数为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的2N分之一;采用该交织器参数,分别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其中,如执行主体为STA,因STA的传输带宽是由AP分配的,因此STA无需执行获取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N的步骤,仅需采用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的2N分之一,分别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即可。对于方式一,采用与现有交织处理相同交织器参数,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参考图15,待传输数据经BCC、数据重复(可选)之后,获得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为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二者相同,若无数据重复这一步骤,则后续对第二数据的处理认为是对第一数据的处理即可;对第一数据采用第一打孔模式进行打孔处理得到第一打孔数据,对第二数据采用第二打孔模式进行打孔处理得到第二打孔数据;采用与现有交织处理相同交织器参数,即全带宽交织器参数,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对交织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子载波映射到前一半子载波或后一半子载波,以及对所有子载波上数据进行IFFT之后发出。记为第一轮交织处理的输入数据流,也即待交织的第一打孔数据或第二打孔数据,记为第一轮交织处理的输出数据流,这里iSS为空间数据流的序号,并且1≤iSS≤NSS,其中,NSS为总的空间数据流数目。第一轮交织处理的过程如下所示:其中,k=0,...,NCBPSS-1,NCBPSS为每个空间数据流中一个OFDM符号所含的编码比特数,NCOL是与带宽相关的交织器参数,和子载波的数目有关;mod表示取余符号;表示向下取整符号。在802.11ac标准中,NCOL在很高容量(VeryHighThroughput,以下简称:VHT)交织器中的数值如表1所示。表1带宽20MHz40MHz80MHzNCOL131826在后向兼容(legacy)交织器中,NCOL=16。对于第二轮交织处理,输入数据流即为第一轮交织处理的输出数据输出数据记为二者的关系如下:其中,k=0,...,NCBPSS-1,并且s定义如下如果空间数据流数目Nss>1,会有第三轮交织,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不涉及第三轮交织,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方式二,图16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另一信号发送框图。参考图16,待传输数据经BCC、数据重复(可选)之后,获得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为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二者相同,若无数据重复这一步骤,则后续对第二数据的处理认为是对第一数据的处理即可;对第一数据采用第一打孔模式进行打孔处理得到第一打孔数据,对第二数据采用第二打孔模式进行打孔处理得到第二打孔数据;采用1/2N带宽交织器参数,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对交织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子载波映射到前一半子载波或后一半子载波,以及对所有子载波上数据进行IFFT之后发出。若AP所服务的STA的个数为1,则确定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器参数为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的二分之一,并采用该交织器参数,分别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具体 地,设置交织器参数为现有交织器参数NCOL的一半,也即此时,记为第一轮交织处理的输入数据流,也即第一打孔数据或第二打孔数据,记为第一轮交织处理的输出数据流,这里iSS为空间数据流的序号,并且1≤iSS≤NSS,其中NSS为总的空间数据流数目。第一轮交织处理的过程如下所示:其中,k=0,...,NCBPSS-1,这里NCBPSS为每个空间数据流所含的编码比特数。例如,发送端实际承载数据的子载波数目为48,默认交织器参数NCOL=16,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织器参数同样地,对于第二轮交织,记输入数据流为第一轮交织处理的输出数据输出数据记为二者的关系如下:其中k=0,...,NCBPSS-1,并且对s定义如下:接下来,分析在基于DCM的传输系统中采用方式二的好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交织器参数和传输带宽相关,也即和子载波数目相关。例如,在802.11系统中,采用20MHz带宽来传输后向兼容的前导信息(legacypreamble)时,传输数据的子载波个数为48,对应的NCOL=16。但是,如果采用基于DCM的数据传输方式时,由于数据被复制成两路相同的数据,并且每一路数据各占用24个子载波,也即每路数据占用一半带宽,因此,如果采用现有的NCOL=16的全带宽交织器,会带来性能损失。因此,基于DCM的传输系统中,每路数据只占用总带宽一半的这一特性,提出了采用1/2N带宽的交织器,也即交织器参数以提升数据传输性能。在上述实施例中,S305可以具体为:采用标准星座图,分别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进行调制,标准星座图为802.11标准中的一星座图。图17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又一信号发送框图。参考图17,待传输数据经BCC、数据重复(可选)之后,获得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为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二者相同,若无数据重复这一步骤,则后续对第二数据的处理认为是对第一数据的处理即可;对第一数据采用第一打孔模式进行打孔处理得到第一打孔数据,对第二数据采用第二打孔模式进行打孔处理得到第二打孔数据;采用1/2N带宽交织器参数或全带宽交织器参数,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采用标准星座图映射,对交织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对调制处理之后的数据通过子载波映射到前一半子载波或后一半子载波,以及对所有子载波上数据进行IFFT之后发出。其中,图18A和图18B示出了现有DCM传输系统中16QAM的两个星座图。图18A所示的星座图和图18B所示的星座图不具有格雷(Gray)映射的特性。或者,S305可以具体为:采用标准星座图,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调制,该标准星座图为802.11标准中的一星座图;采用预设的星座图,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另一路数据进行调制,该预设的星座图为不同于上述标准星座图的、具有格雷码特性的星座图。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具有格雷码特性的预设的星座图进行调制处理,可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的性能。图19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发送框图。参考图19,待传输数据经BCC、数据重复(可选)之后,获得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为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二者相同,若无数据重复这一步骤,则后续对第二数据的处理认为是对第一数据的处理即可;对第一数据采用第一打孔模式进行打孔处理得到第一打孔数据,对第二数据采用第二打孔模式进行打孔处理得到第二打孔数据;采用1/2N带宽交织器参数或全带宽交织器参数,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分别采用标准星座图映射和预设的星座图映射,对交织处理之后的数据中一路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对调制处理之后的数据通过子载波映射到前一半子载波或后一半子载波,以及对所有子载波上数据进行IFFT之后发出。其中,图20A示出了在现有的非DCM传输系统中使用的16QAM星座图,图20B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16QAM的一个星座图。参考图20A和图20B,其中,图20A所示的星座图和图20B所示的星座图具有格雷(Gray)映射的特性。可选地,采用预设的星座图,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另一路数据进行调制可以包括:对另一路数据进行DCM比特映射,其中,DCM比特映射是指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中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取反为二进制取反;采用标准星座图对DCM比特映射后的数据进行调制。该实施例通过将DCM的星座图进一步改进为具有格雷码性质的星座图,从而使得现有的星座图可以被用于其中,降低设计的难度。具体地,为了利用现有的16QAM的星座图实现如图20B所示的星座图,先对另一路数据进行DCM比特映射;然后,再经过标准的16QAM的星座图映射处理。其中,DCM比特映射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图21示出了本发明DCM比特映射的过程示例图。参考图21,采用B0、B1、B2、B3、B4、B5、B6和B7表示的数据流,经DCM比特映射之后,获得表示为B1、-B0、B3、-B2、B5、-B4、B7和-B6的数据流。在这里,对比特的取反操作是二进制取反操作,也即因此,上述预设的星座图可以由上述DCM比特映射和标准16QAM星座图的级联来实现,也即图22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预设的星座图来对另一路数据进行调制,该预设的星座图需要满足2个条件:1)和现有的16QAM星座图不同;2)具有格雷码的特性。图23示出了一个满足上述2个条件的一个16QAM星座图的示例。或者,S305还可以具体为: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标准QAM,标准QAM为802.11标准中的一QAM;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另一路数据进行DCM比特映射及标准QAM,其中,DCM比特映射是指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中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取反为二进制取反。例如,AP传输数据给一STA,其中,传输带宽为20MHz,子载波个数 为256,设子载波的编号为{-128,,...,-1,0,1,...,127},可用子载波编号为{-122,...,-2,2,...,122},共242个。在这242个可用子载波中,8个子载波{-116,-90,-48,-22,22,48,90,116}用于承载导频信号,其余234个子载波用于承载有用数据。AP发送长度为702比特的数据给STA,并且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以下简称:MCS)为16QAM3/4。在AP侧(发送端),AP采用标准256QAM来调制一路数据,采用DCM比特映射和标准256QAM级联组成的256QAM来调制另一路数据;AP将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前一半子载波和后一半子载波。在本实施例中,前一半子载波的编号为{-122,...,-117,-115,...,-91,-89,...,-49,-47,...,-23,-21,...-2},后一半子载波编码为{2,...,21,23,...,47,49,...,89,91,...,115,117,...122}。还需说明的是,S306可以具体包括:获取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N;将调制后的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子载波集合中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该两部分子载波中每一部分子载波的个数为1/2N。关于两路数据映射到子载波集合,当N为1时,简单的方法是第一路数据映射到子载波集合中,以子载波编号为基准的前一半子载波,第二路数据映射到后一半子载波;但其他子载波的映射方法也可以,只要两路数据分别占据一半子载波就可以。具体示例可参考下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4,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如执行主体为STA,因STA用于传输数据的子载波是由AP分配的,因此STA无需执行获取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N的步骤,仅需将调制后的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子载波集合中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即可,该两部分子载波是由AP分配给STA的。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对上述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其中,各实施例以AP为发送端,STA为接收端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制,还可以以STA为发送端,AP为接收端,具体过程类似,因此不再赘述。实施例1场景:Wi-Fi无线网络室外信道,下行,OFDM,单用户单输入单输出(Single-userSingle-inputSingle-output,以下简称:SU-SISO),也即AP服务一个STA,并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模式发送信号域B(signalfieldB,以下简称:SIGB)信号给STA。传输带宽为20MHZ,子载波数为 64。设这64个子载波编号为{-32,-31,...,-1,0,1,...,31}。其中,可用的52个子载波编号为{-26,-25,...,-1,1,...,25,26}。在这52个可用子载波中,编号为{-21,-7,7,21}的子载波用于承载导频信号,其余48个子载波用于承载有用数据。同时,设待传输数据的大小为72比特,记为{x0,...,x71},并且设定发送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为QPSK3/4。图24示出了所提传输方案的发送端流程。参考图24,在AP侧(发送端):(a)AP首先将待传输数据{x0,...,x71}输入编码速率为1/2的BCC编码器进行BCC,得到编码后比特{X0,...,X143},即第一数据;并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二数据{Y0,...,Y143},这里,第一数据{X0,...,X143}和第二数据{Y0,...,Y143}是相同的,只是符号表示用了不同的字母;接着为了得到传输码率为3/4的序列,AP分别采用不同的打孔模式来对第一数据{X0,...,X143}和第二数据{Y0,...,Y143}进行打孔。对于第一数据{X0,...,X143},AP采用现有的打孔模式,也即图9中所示的打孔模式。对于第二数据{Y0,...,Y143},AP采用和现有打孔模式不同的打孔模式来打孔,例如如图10或图11任一所示的打孔模式。(b)AP采用1/2带宽交织器参数分别对打孔处理之后的两路数据进行交织处理。由于在本实施例中,AP端实际承载数据的子载波数目为48,默认交织器参数NCOL=16,因此,采用1/2带宽交织器参数为(c)AP分别采用标准的16QAM星座图和所提出的16QAM星座图来调制两路数据流。(d)AP将调制过后的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前一半子载波和后一半子载波,其过程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一半子载波也即编号为{-26,-25,...,-22,-20,...,-8,-7,...,-1}的子载波,后一半子载波也即编号为{1,...,6,8,...,20,22,...,26}的子载波。然后,AP再将所有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IFFT之后发送给STA。实施例2场景和发送接收流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待传输数据的大小为64比特,记为{x0,...,x63},并且设定发送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为QPSK2/3。在AP侧(发送端),AP首先将待传输数据{x0,...,x63}输入编码速率为1/2 的BCC编码器进行BCC,得到编码后比特{X0,...,X127},即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二数据{Y0,...,Y127},这里,第一数据{X0,...,X127}和第二数据和{Y0,...,Y127}是相同的,只是符号表示用了不同的字母;接着,为了得到传输码率为2/3的序列,AP分别采用不同的打孔模式来对第一数据{X0,...,X127}和第二数据{Y0,...,Y127}进行打孔。对于第一数据{X0,...,X127},AP采用现有的2/3传输码率的打孔模式,也即图5中所示的打孔模式。对于第二数据{Y0,...,Y127},AP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3传输码率的打孔模式,例如图6或图7或图8中所示的打孔模式中任意一个。实施例3场景和发送接收流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待传输数据的大小为80比特,记为{x0,...,x79},并且设定发送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为QPSK5/6。在AP侧(发送端),AP首先将待传输数据{x0,...,x79}输入编码速率为1/2的BCC编码器进行BCC,得到编码后比特{X0,...,X159},即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一数据{Y0,...,Y159},这里,{X0,...,X159}和{Y0,...,Y159}是相同的,只是符号表示用了不同的字母;接着,为了得到传输码率为5/6的序列,AP分别采用不同的打孔模式来对第一数据{X0,...,X159}和第一数据{Y0,...,Y159}进行打孔。对于第一数据{X0,...,X159},AP采用图12所示的现有的5/6传输码率的打孔模式来打孔。对于第一数据{Y0,...,Y159},AP采用和现有打孔模式不同的打孔模式来打孔,例如图13或图14中所示的打孔模式中任意一个。实施例4场景:室内信道,下行,AP同时服务两个STA,也就是STA1和STA2,传输带宽为20MHZ,子载波数为64。设这64个子载波编号为{-32,-31,...,-1,0,1,...,31}。其中,可用的52个子载波编号为{-26,-25,...,-1,1,...,25,26}。在这52个可用子载波中,编号为{-21,-7,7,21}的子载波用于承载导频信号,其余48个子载波用于承载有用数据。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以下简称:OFDMA)方式,AP在前一半子载波上发送数据给STA1,也即编号为{-26,-25,...,-22,-20,...,-8,-6,...,-1}的子载波用于承载STA1的数据,编号为{-21,-7}的子载波用于承载STA1的导频信号;AP在后一半子载波上发送数 据给STA2,也即编号为{1,...,6,8,...,20,22,...,25,26}的子载波用于承载STA2的数据,编号为{7,21}的子载波用于承载STA2的导频信号。同时,选择发送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为QPSK3/4。发送给STA1的数据为36比特,记为发送给STA2的数据为36比特,记为图25示出了所提传输方案的发送端流程。AP对各STA数据的处理流程和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a)AP将发送给STA1的待传输数据输入编码速率为1/2的BCC编码器进行BCC,得到编码后比特即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二数据这里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是相同的,只是符号表示用了不同的字母;然后,AP使用现有的打孔模式来对STA1的第一数据进行打孔,AP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码率3/4对应的打孔模式来对STA1的第二数据进行打孔。同样地,AP将发送给STA2的待传输数据输入编码速率为1/2的BCC编码器进行BCC,得到编码后比特,即第一数据,并对第一数据进行复制,得到第二数据这里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是相同的,只是符号表示用了不同的字母;然后,AP使用现有的打孔模式来对STA2的第一路数据进行打孔,AP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码率3/4对应的打孔模式来对STA2的第二数据进行打孔。(b)AP采用1/4带宽交织器参数分别STA1的两路数据以及STA2的两路数据进行交织,也即1/4带宽交织器参数(c)AP将STA1调制过后的第一路数据映射到第一个1/4子载波上,也即编号为{-26,,...,-22,-20,...,-14}的子载波,并将STA1的第二路数据映射到第二个1/4子载波上,也即编号为{-13,,...,-8,-6,...,-1}的子载波;同时,AP将STA2调制过后的第一路数据映射到第三个1/4子载波上,也即编号为{1,,...,6,8,...,13}的子载波,并将STA2调制过后的第二路数据映射到第四个1/4子载波上,也即编号为{14,,...,20,22,...,26}的子载波,其过程如图26所示;然后,AP再将所有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IFFT之后发送给STA1和STA2。还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任一实施例中,其中数据重复的步骤是可选的,当有数据重复这一步骤时,复制第一数据得到第二数据,在后续打孔处理中, 采用不同的打孔方式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分别进行打孔,得到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当无数据重复这一步骤时,在后续打孔处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打孔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打孔,得到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接收端如何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接收数据。图27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被应用于基于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可以由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集成在AP或具备Wi-Fi网络接口的终端(STA)等设备中。如图27所示,该方法包括:S401、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以下简称:FFT),得到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其中,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该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用于承载有用数据。S402、分别对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S403、分别对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不同。S404、根据发送端得到第一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一打孔模式,对第一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S405、根据发送端得到第二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二打孔模式,对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S406、对填零后的两路数据进行加和,并对加和后的数据进行维特比译码,得到所需数据。其中,S404和S405被执行的顺序可以是并行的,即同时被执行;也可以是串行的,即一个先被执行,完成后再执行另一个,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图27所示实施例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对端,其中,图3所示实施例为发送端发出数据的流程,图27所示实施例为接收端接收该数据的流程。因此,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该实施例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逆过程,因此,这里不 再重复描述,具体实现可参考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采用二进制卷积编码且传输码率大于二分之一时,通过采用不同的打孔模式,即第一打孔模式和第二打孔模式,对二进制卷积编码得到的第一数据进行打孔,由于第一打孔模式与第二打孔模式对两路相同数据打掉的比特不同,但得到的打孔数据,即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因此,接收端可以从一路数据中获得另一路数据被打掉的比特,从而获得编码增益,且相对于现有DCM技术,可以降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的误码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上述实施例中,与发送端实施例相对应,区分传输码率对打孔模式进行说明。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三分之二时,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4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该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4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一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该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此时,图28示出与图5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29示出与图6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0示出与图7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1示出与图8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同时参考图5和图28,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0、A1、A2、A4、A5和A6,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4,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一被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A2、0、A4、A5、A6和0;对该第一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和b3。同时参考图6和图29,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0、A2、A3、A4、A6和A7,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5,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二被打孔数据,表示为:A0、0、A2、A3、A4、0、A6和A7;对该第二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和b3。同时参考图7和图30,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0、A1、A3、A4、A5和A7,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5,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二被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0、A3、A4、A5、0和A7;对该第二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和b3。同时参考图8和图31,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1、A2、A3、A5、A6和A7,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5,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二被打孔数据,表示为:0、A1、A2、A3、0、A5、A6和A7;对该第二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和b3。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四分之三时,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该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该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该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此时,图32示出与图9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同时参考图9和图32,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0、A1、A2、A5、A6、A7、A8和A11,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4,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一被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A2、0、0、A5、A6、A7、A8、0、0和A11;对该第一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b3、b4和b5。或者,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1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1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此时,图33示出与图10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0和图33,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0、A3、A4、A5、A6、A9、A10和A11,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4,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一被打孔数据,表示为:A0、0、0、A3、A4、A5、A6、0、0、A9、A10和A11;对该第一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b3、b4和b5。或者,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2个比特和第3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2个比特和第3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此时,图34示出与图11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1和图34,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1、A2、A3、A4、A7、A8、A9和A10,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4,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一被打孔数据,表示为:0、A1、A2、A3、A4、0、0、A7、A8、A9、A10和0;对该第一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b3、b4和b5。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六分之五时,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之外的任意四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此时,图35示出与图12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6示出与图13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图37示出与图14所示打孔模式相对应的填零处理示意图。同时参考图12和图35,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0、A1、A2、A5、A6和A9,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4,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一被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A2、 0、0、A5、A6、0、0和A9;对该第一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b3和b4。同时参考图13和图36,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0、A3、A4、A7、A8和A9,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5,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二被打孔数据,表示为:A0、0、0、A3、A4、0、0、A7、A8和A9;对该第二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b3和b4。同时参考图14和图37,发送端打孔过后的数据A0、A1、A3、A4、A7和A8,传输到接收端之后,接收端执行S405,也就是对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得到比特填零过后的数据,即第二被打孔数据,表示为:A0、A1、0、A3、A4、0、0、A7、A8和0;对该第二被打孔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得到解码比特:b0、b1、b2、b3和b4。与发送端进行交织处理的方式相对应,接收端的解交织处理也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采用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分别对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方式二:采用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的2N分之一,分别对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N为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对于方式一,采用与现有交织处理相同交织器参数,对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图38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一信号接收框图。图38与图15相对应。参考图38,接收到的数据经FFT之后,获得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其中,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图示为前一半子载波和后一半子载波,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用于承载有用数据;分别对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处理;采用与现有交织处理相同解交织器参数,即全带宽解交织器参数,分别对解调处理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 的比特不同;根据发送端得到第一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一打孔模式,对第一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根据发送端得到第二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二打孔模式,对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对填零后的两路数据进行加和,并对加和后的数据进行维特比译码,得到所需数据。对于方式二:图39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另一信号接收框图。图39与图16相对应。参考图38和图39,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图39所示实施例中,采用与现有交织处理不同解交织器参数,即1/2N带宽解交织器参数,分别对解调处理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具体地,当N=1时,即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为1,以此为例说明解交织处理。接收端,例如STA,采用1/2带宽解交织器参数来分别对解调处理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第一轮解交织对应于发送端交织器的第二轮交织。记输入数据为输出数据记为二者的关系如下:其中k=0,...,NCBPSS-1,并且iSS为数据流的序号,并且1≤iSS≤NSS,其中NSS为总的空间数据流数目。和AP侧对应,这里1/2带宽解交织器参数为现有解交织器参数NCOL的一半,也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轮解交织则对应于发送端的第一轮交织。记第二轮解交织的输入数据流,记为第二轮交织的输出数据流,第二轮解交织的过程如下所示:至于方式二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发送端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实现方式中,S402可以包括:采用标准解调处理,对第一路数据进行解调制,标准解调处理与发射端所使用的标准星座图对应,标准星座图为802.11标准中的一星座图;采用标准解调处理,对 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获得第一解调数据;对第一解调数据进行DCM比特解映射,其中,DCM比特解映射是指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中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取反为实数域取反。图40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又一信号接收框图。图40所示实施例与图19所示实施例对应。参考图40,接收到的数据经FFT之后,获得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其中,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图示为前一半子载波和后一半子载波,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用于承载有用数据;对第一路数据进行标准解调处理,对第二路数据进行预设解调处理,该预设解调处理先采用标准解调处理,对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获得第一解调数据;再对第一解调数据进行DCM比特解映射;至于解交织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采用与现有交织处理相同解交织器参数,即全带宽解交织器参数,分别对解调处理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或者,还可以采用1/2N带宽解交织器参数,分别对解调处理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不同;根据发送端得到第一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一打孔模式,对第一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根据发送端得到第二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二打孔模式,对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对填零后的两路数据进行加和,并对加和后的数据进行维特比译码,得到所需数据。其中,图41示出了本发明DCM比特解映射的过程示例图。如图41所示,采用和表示的数据流,经DCM比特解映射之后,获得表示为和的数据流。在这里,对比特的取反操作是实数域取反操作,也即为的相反数,i=0,1,...,7。因此,上述预设解调处理可以由上述标准解调处理和DCM比特解映射的级联来实现,也即图42所示。另一种实现方式中,S402可以包括:采用标准解调处理,分别对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标准解调处理与发射端所使用的标准星座图对应,标准星座图为802.11标准中的一星座图。图43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接收框图。图43所示实施例与图17所示实施例对应。参考图43和图40,二者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43中,采用标准解调处理,分别对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又一种实现方式中,S402可以包括:对第一路数据进行标准正交振幅解调制,标准正交振幅解调制为802.11标准中的一正交振幅解调制;对第二路数据进行标准正交振幅解调制,获得第二解调数据;对第二解调数据进行DCM解映射,其中,DCM比特解映射是指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中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取反为实数域取反。另外,图44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再一信号接收框图。图44所示实施例与图24实施例相对应,为其逆过程,具体实现可参考上述如图39和图40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更进一步地,上述两部分子载波中每一部分子载波的个数为1/2N,N为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对上述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其中,各实施例以AP为发送端,STA为接收端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制,还可以以STA为发送端,AP为接收端,具体过程类似,因此不再赘述。实施例5与上述实施例4相对应,参考图45:(a)STA1从第一个1/4子载波中获得STA1的第一路数据,从第二个1/4子载波中获得STA1的第二路数据;STA2从第三个1/4子载波中获得STA2的第一路数据,从第四个1/4子载波中STA2的第二路数据;各STA采用和AP侧对应的解调处理分别对接收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调。(b)STA1和STA2各采用1/4带宽解交织器参数分别对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本发明实施例接收端只需要采用现有的基于LLR合并的接收算法,因此,便于实现。图46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基于OFDM 传输的无线网络中,该装置可集成于AP或具备Wi-Fi网络接口的终端(STA)等设备中。参考图46,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包括:编码模块110、第一打孔模块120、第二打孔模块130、交织模块140、调制模块150、映射模块160和发送模块170。其中,编码模块110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BCC,获得第一数据。第一打孔模块120用于采用第一打孔模式对编码模块110得到的第一数据进行打孔,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第二打孔模块130用于采用第二打孔模式对编码模块110得到的第一数据进行打孔,获得第二打孔数据,第一打孔模式与第二打孔模式打掉的比特不同,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交织模块140用于分别对第一打孔模块120得到的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模块130得到的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调制模块150用于对交织模块140得到的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分别进行调制。映射模块160用于将调制模块150得到的调制后的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子载波集合中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该子载波集合中各子载波用于承载有用数据,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发送模块170用于对所述子载波集合中所有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IFFT后发出。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三分之二时,第一打孔模块12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4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块13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4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一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四分之三时,第一打孔模块12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块13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或者,第一打孔模块12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 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1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块13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1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或者,第一打孔模块12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2个比特和第3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块13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2个比特和第3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六分之五时,第一打孔模块12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块130可以具体用于:从第一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之外的任意四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实现方式中,交织模块140可具体用于:采用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分别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交织模块140可具体用于:获取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N;确定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的交织器参数为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的2N分之一;采用该交织器参数,分别对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可选地,调制模块150可包括:第一调制单元(未示出)和第二调制单元(未示出)。其中,第一调制单元可用于采用标准星座图,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调制,该标准星座图为802.11标准中的一星座图。第二调制单元可用于采用预设的星座图,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另一路数据进行调制,该预设的星座图为不同于上述标准星座图的、具有格雷码特性的星座图。进一步地,第二调制单元可具体用于:对另一路数据进行DCM比特映 射,其中,该DCM比特映射是指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中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这里的取反为二进制取反;采用上述标准星座图对DCM比特映射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可选地,调制模块150可具体用于:采用标准星座图,分别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进行调制,该标准星座图为802.11标准中的一星座图。或者,调制模块150可具体用于: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一路数据进行标准QAM,该标准QAM为802.11标准中的一QAM;对交织处理后的两路数据中的另一路数据进行DCM比特映射及上述标准QAM,其中,DCM比特映射是指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中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该取反为二进制取反,具体涵义可参考上述方法部分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更进一步地,映射模块160可具体用于:获取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N;将调制后的两路数据分别映射到子载波集合中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该两部分子载波中每一部分子载波的个数为1/2N。图47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基于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该装置可集成于AP或具备Wi-Fi网络接口的终端(STA)等设备中。参考图47,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300包括:接收模块310、解调模块320、解交织模块330、填零模块340和处理模块350。其中,接收模块310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FFT,得到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其中,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两部分子载波上,该两部分子载波中子载波的个数相同,用于承载有用数据。解调模块320用于分别对接收模块310得到的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解交织模块330用于分别对解调模块320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相同,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不同。填零模块340用于根据发送端得到第一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一打孔模式,对解交织模块330得到的第一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及,根据发送端得到第二打孔数据所采用的第二打孔模式,对解交织模块330得到的第二 打孔数据中被打掉的比特进行填零处理。处理模块350用于对填零后的两路数据进行加和,并对加和后的数据进行维特比译码,得到所需数据。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三分之二时,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4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第一被打孔数据为二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4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一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四分之三时,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该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和第5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该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或者,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四分之三时,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1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该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1个比特和第6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该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或者,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四分之三时,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2个比特和第3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所述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6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 第2个比特和第3个比特之外的任意两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该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当第一打孔数据与第二打孔数据的传输码率为六分之五时,第一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一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获得第一打孔数据,该第一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相应地,第二打孔模式可以为:从第二被打孔数据的第一个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在每10个比特中打掉其中的除第4个比特、第5个比特、第8个比特和第9个比特之外的任意四个比特,获得第二打孔数据,该第二被打孔数据为BCC后的数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解交织模块330可具体用于:采用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分别对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可选地,解交织模块330可具体用于:采用与传输带宽对应的交织器参数的2N分之一,分别对解调制得到的两路数据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第一打孔数据和第二打孔数据,其中,N为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进一步地,解调模块320可具体用于:采用标准解调处理,对第一路数据进行解调制,该标准解调处理与发射端所使用的标准星座图对应,标准星座图为802.11标准中的一星座图;采用标准解调处理,对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获得第一解调数据;对第一解调数据进行DCM比特解映射,其中,该DCM比特解映射是指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中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取反为实数域取反。或者,解调模块320可具体用于:采用标准解调处理,分别对第一路数据和第二路数据进行解调制,该标准解调处理与发射端所使用的标准星座图对应,标准星座图为802.11标准中的一星座图。或者,解调模块320可具体用于:对第一路数据进行标准正交振幅解调制,该标准正交振幅解调制为802.11标准中的一正交振幅解调制;对第二路数据进行标准正交振幅解调制,获得第二解调数据;对所述第二解调数据进行DCM解映射,其中,该DCM比特解映射是指将数据流中奇数比特位中的数据取反后和偶数比特位中的数据互换,取反为实数域取反。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上述两部分子载波中每一部分子载波的个数为1/2N,N为AP同时服务的STA的个数。图48为本发明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基于OFDM传输的无线网络中。参考图48,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系统500包括:如图46所示的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和,如图47所示的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装置300。本实施例的系统,可以用于执行图3和图2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无线局域网中,包括但不限于以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为代表的Wi-Fi系统中,也可应用于下一代Wi-Fi系统、下一代无线局域网系统中,并且包括室内场景及室外场景。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示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或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