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563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与电气通信技术有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具有通信功能的行动装置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通过普及的行动装置大幅降低人与人之间在沟通时的空间或时间上的障碍,因此,行动装置的使用者已惯于方便、即时地收、发讯息,并非任何时间点都允许即时地收发讯息,例如行车过程中;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现行法规已规范行车过程中不能使用手持式行动装置的规定,避免使用者在行车过程中因手持行动装置造成的行动限制而产生危险;因此,市面上也已普及存在一种免持式话筒,通过免持式话筒让使用者不需手持行动装置就能通话;然而,行车驾驶虽不需手持行动装置,但即时的通话仍会干扰驾驶的思绪,如此仍会使极需专注力的驾驶分心,造成行车上的危险;

况且,随着网际网路的发达,即时通讯已不局限于传统的通话模式,各式各样的通信软体也逐渐取代传统的通话通信,如What’s APP、Line、WeChat或Skype,甚至如社群网站Face Book、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简讯)或E-mail也都是通信的他种形式,而上述这些非通话模式的通信模式主要是通过文字讯息的留言及回覆进行沟通,如此使得受信者可自由安排读取时间,读取后也能充分思考后再抽空回覆,此种虽非即时但仍具有跨越时空限制的沟通模式更为人所普及使用;

上述即时的语音通话确实会影响驾驶的专注心思因此仍有安全上的疑虑;而非即时的文字讯息沟通则也仍需驾驶拿起行动装置阅读、输入文字才能完成收发讯息的动作;因此上列各种通信模式皆无法确保在行车过程中使用的安全性,确具改善空间;

当然,市场上已有提供一种试图降低驾驶在行车过程中拿取行动装置的装置产生,其主要是在行动装置收到来电时,通过行动装置内的处理器比对来电者电话号码与行动装置内事先建立的连络人资讯,比对出来电者电话号码所对应的来电者姓名后,将来电者姓名的资讯转换为文字资讯后,再转换为语音资讯后并拨放出,借此,行动装置收到来电时就能语音拨出来电者的姓名资讯,驾驶在不需拿取行动装置的状 况下便能视来电者身分选择接听或不接听,降低驾驶在行车过程中拿取行动装置的机率;

上述装置仅能语音提供来电者的身分资讯,并无法提供资讯交换、沟通的目的,因此仍难以降低驾驶在行车过程中欲进行通信、沟通而可能产生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在行车行进间以文字讯息沟通会影响行车安全的缺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包含:

一应用程式安装步骤,一受信端的一免持装置及一受信端行动装置分别安装一应用程式,所述免持装置的应用程式取得所述受信端行动装置的通讯录资料;注册并启用应用程式与一专用伺服器无线连接;

一连线步骤,免持装置与受信端行动装置无线连结,所述免持装置连结网际网路;

一通信步骤,一发信端的一发信端行动装置的通信应用软体发送一讯息至受信端行动装置,免持装置的应用程式撷取受信端行动装置所接收到通信应用软体的伺服器传送的一通知讯息;

一通知讯息分析步骤,所述免持装置的应用程式分析通知讯息的种类、发信者、内容,将通知讯息显示在免持装置的一显示幕上;

一语音回覆步骤,当按下一『回覆』按键后,所述免持装置的应用程式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应用程式的通讯录资料符合时,免持装置即切换为语音录音功能而开始接受语音录音,则受信端便录下一段回覆给发信端的语音回覆留言,并在录音完成时按下一『停止』按键,录制完成后所述免持装置便通过应用程式将语音回覆留言传送至发信端行动装置,则发信端便听取受信端的语音讯息回覆;

而当所述免持装置的应用程式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应用程式的通讯录资料不符合时,应用程式再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受信端行动装置的通讯录资料,若有电话号码,则必须进行一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以及一应用程式通信后安装步骤,其中:

所述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免持装置同样切换为语音录音功能开始录音,并在录音完成时按下所述『停止』按键,录制的语音回覆留言通过应用程式传送至专用伺服器暂存;以及

而当完成所述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后,进行一应用程式通信后安装步骤,应用程式发送一提示讯息至发信端行动装置,所述提示讯息的种类为SMS,且提示讯息内容为应用程式的下载网址,提示发信端行动装置的持有者下载并安装应用程式;当发信端行动装置安装、注册并启用应用程式后,发信端行动装置的应用程式连结至专用伺服器存取暂存的语音回覆留言,发信端行动装置播放受信端的语音讯息回覆。

本发明主要通过应用程式而能将文字讯息转换为语音讯息并以播放语音的方式传达讯息,且接收通知讯息后又能通过语音留言的方式回覆通知讯息,能降低使用者在行车过程中拿取手机输入讯息或阅览讯息的机会,提高行车安全性;甚至,本发明通过此讯息传递的方式,并在发信端未安装应用程式时提示发信端进行安装,能持续不断地使所有可能通信的连络人逐步安装完成应用程式,使得所有可能通信的连络人皆能同时达到上列目的及功效,利己又利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运作本发明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受信端10 免持装置11

显示幕111 『播放』按键112

『回覆』按键113 『停止』按键114

受信端行动装置12 专用伺服器20

伺服器21 发信端30

发信端行动装置31 应用程式A

通信应用软体B 应用程式安装步骤(I)

连线步骤(II) 通信步骤(III)

通知讯息分析步骤(IV) 语音回覆步骤(V)

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VI) 应用程式通信后安装步骤(VII)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含:

一应用程式安装步骤(I),一受信端10的一免持装置11及一受信端行动装置12分别安装一应用程式A,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取得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通讯录资料,其中,所述免持装置11为腕表、车载主机、车用音响、车用抬头显示器、卫星导航装置或车用电脑;所述受信端行动装置12为搭载IOS系统或Android系统的智慧型手机或平板电脑;注册并启用应用程式A与一专用伺服器20无线资讯连接,因此,在免持装置11与受信端行动装置12初次安装应用程式A后,受信端行动装置12上的应用程式A取得受信端行动装置12本身所存的通讯录资料,而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则通过专用伺服器20或通过受信端行动装置12同步通讯录资料(包含应用程式A的通讯录资料与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通讯录资料),此时,免持装置11、受信端行动装置12及专用伺服器20的通讯录资料三方同步;而随着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使用,受信端行动装置12可能再变更通讯录资料,因此在每次启动应用程式A时,会与初次安装应用程式A时一样做通讯录资料三方同步,使免持装置11的通讯录资料维持同步的状况;

一连线步骤(II),免持装置11与受信端行动装置12无线连结,本实施例的免持装置11与受信端行动装置12是以蓝牙(Bluetooth)或低功率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或WI-FI连结的方式连线,且免持装置11本身能连结网际网路或通过受信端行动装置12连结网际网路;

一通信步骤(III),一发信端30的一发信端行动装置31的通信应用软体B通过通信应用软体B的一伺服器21发送一讯息至受信端行动装置12,发信端行动装置31发送的讯息包含文字讯息、图片讯息或语音讯息,在车上时,若受信端行动装置12处于待机状态,通信应用软体B相对应的伺服器21传送讯息到受信端行动装置12时,同时会传送一则通知讯息,本实施例中的通知讯息为上述讯息的全部或局部内容;而另一种状况则是发信端行动装置31的通信应用软体B通过通信应用软体B的伺服器21只传送通知讯息通知有新讯息,通知讯息会出现在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荧幕上,并发出警示声通知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使用者,待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使用者开启预先已安装的通信应用软体B,连结到通信应用软体B相对应的伺服器21,下载或同步讯息,而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撷取受信端行动装置12所接收到通信应用软体B的伺服器传送的通知讯息;所述发信端行动装置31为搭载IOS系统或Android系统的智慧型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受信端行动装置12为Android系统智慧型手机,通 知讯息通过WIFI或蓝芽或低功率蓝牙(BLE)方式传送至免持装置11,所述受信端行动装置12为IOS系统智慧型手机,通知讯息通过低功率蓝牙(BLE)方式传送至免持装置11;

一通知讯息分析步骤(IV),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分析通知讯息的种类、发信者、内容,如所述通信应用软体B的种类为What’s APP、Line、WeChat或Skype,甚至如社群网站Face Book、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简讯)或E-mail等通信形式,发信者的用户名称或Line、Skype传来使用者账号或昵称的资讯等,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分析通知讯息内容判断接收的通知讯息种类并视不同种类的通知讯息读取通知讯息,而所述通知讯息包含文字讯息、图片讯息或语音讯息,当应用程式A分析通知讯息内容为图片讯息时,即将通知讯息显示在免持装置11的一显示幕111上;而当应用程式A分析通知讯息内容为文字讯息时,免持装置11以TTS的方式将文字讯息转换成语音讯息并通过免持装置11播放;而当应用程式A分析通知讯息内容为语音讯息时,则直接在所述免持装置11播放,按压一『播放』按键112可重复播放所述通知讯息;

一语音回覆步骤(V),当按下一『回覆』按键后,则所述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应用程式A的通讯录资料,依以下几种状况回覆留言:

回覆状况一,当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应用程式A的通讯录资料符合时,所述免持装置11即切换为语音录音功能而开始接受语音录音,则受信端10便能录下一段欲回覆给发信端30的语音回覆留言,并在录音完成时按下一『停止』按键114,录制完成后便通过应用程式A将语音回覆留言传送至发信端行动装置31,则发信端30便能听取受信端10的语音讯息回覆;且在按下『回覆』按键113的同时,专用伺服器20便同时控制受信端10与发信端30的应用程式A开启一聊天室;

回覆状况二,当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应用程式A的通讯录资料不符合时,应用程式A再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通讯录资料,若有电话号码,此时则必须进行一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VI)以及一应用程式通信后安装步骤(VII),其中:

所述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VI),免持装置11同样切换为语音录音功能开始录音,并在录音完成时按下『停止』按键114,录制的语音回覆留言通过应用程式A传送至 专用伺服器20暂存;

而当完成所述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VI)后,进行一应用程式通信后安装步骤(VII),应用程式A发送一提示讯息至发信端行动装置31,提示讯息的种类为SMS,且提示讯息内容为应用程式A的下载网址,提示发信端行动装置31的持有者下载并安装应用程式A,若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分析通知讯息的内容,并解读出通信应用软体B的应用程式介面(API),则应用程式A能以相同的应用程式介面(API)方式取代SMS发送提示讯息至发信端行动装置31的通讯应用软件B;则当发信端行动装置31的持有者依提示下载并安装完成应用程式A并注册、启用后,发信端行动装置31的应用程式A便能连结至专用伺服器20,专用伺服器20便能将暂存的语音回覆留言传送至发信端30的应用程式A,则发信端行动装置31的持有者便能听取受信端10的语音讯息回覆;专用伺服器20便同时控制受信端10与发信端30的应用程式A开启一聊天室。

回覆状况三:当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应用程式A的通讯录资料不符合时,应用程式A再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通讯录资料,若没有电话号码,免持装置11的显示幕111上将会显示一个以上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通讯录资料供人工选择确认发信端30的身分;或是由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通讯录资料,依照比对结果的吻合比例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显示在显示幕111上供人工选择确认发信端30的身分;而当选择确认后,所述免持装置11即进行与上列回覆状况二相同的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VI)与应用程式通信后安装步骤(VII)。

回覆状况四: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应用程式A的通讯录资料中的资料不符合时,免持装置11上显示至少一个以上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通讯录资料在显示幕111供选择发信端30的身分;或是应用程式A再比对通知讯息的发信者与受信端行动装置12的通讯录资料,依照比对结果的吻合度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显示在显示幕111上供人工选择确认发信端30的身分,而当选择确认后,所述免持装置11即进行与上列回覆状况二相同的语音回覆并暂存步骤(VI)与应用程式通信后安装步骤(VII)。

所述按键为显示幕111的虚拟按键或为免持装置11的实体按键,所述实体按键为对应前述虚拟按键功能的多个实体按键或一实体按键,设定不同按压方式对应不同 的功能,如一长按为『回覆』按键,一短按为『停止』按键,二短按为『播放』按键,此外,在显示所述『回覆』按键113一设定时间后,当未有按下『回覆』按键113的动作时,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自动回覆忙碌而无法接听的语音讯息。

以上为本发明免持装置接收通知讯息以及回覆的方法,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主要能将行动装置间往来的文字讯息转换为语音讯息供使用者接收,使用者不需要拿取行动装置费时点阅文字讯息,能提高行车过程中交换讯息的安全性;此外,除了讯息的接收转换为语音形态之外,使用者也能以语音的方式回覆讯息,同样地能降低行车过程中分心缮打文字讯息的状况,双向提高讯息交换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本发明特别设立了专用伺服器20,因此通信双方的讯息能被暂存在专用伺服器20内,讯息交换的双方只要安装了应用程式A便能随时提取专用伺服器20内的暂存讯息,如此使得通信双方能视通信当下的状况选择是否即时听取讯息,更重要的是,即时在通信的即时无法听取讯息时更能在时间允许时再撷取专用伺服器20内的讯息,兼具即时通信或非即时通信的效果;

再者,本发明通过此讯息传递的方式,并在发信端30并未安装应用程式A时提示发信端30进行安装,能持续不断地使所有可能通信的连络人逐步安装完成应用程式A,并使得所有可能通信的连络人皆能同时达到上列目的及功效,除了利己又能利人。

在本发明内容中所提出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非将本发明狭义地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与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的情况下,所作的种种变化实施,如在语音回覆步骤(V),免持装置11的应用程式A通知发信者因『受信端使用者因开车中或忙碌中故以免持话筒通信软体回覆发信者』的讯息;回覆状况三、四在显示幕111显示一『比对结果的吻合度由高至低排序』;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