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402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复合机等为代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经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图像之后,基于读取到的图像向图像形成部的感光体照射光,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向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供给带电的调色剂等显影剂从而获得可视图像,之后转印于纸张上而使其定影,并排出到装置外。

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者中也有高龄者等视力较弱的人。为了使这种视力较弱的人也容易识读,已知一种通过图像数据的修正来提高印刷品的视认性的技术。例如公开了一种关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对使用者的视力进行判定,并根据该判定结果来进行使文字放大的修正。此外,还公开了一种关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其具有可切换的普通模式和修正模式,在修正模式下进行提高视认性的修正。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从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印刷品中,无论是否使用了标准的画线、文字字体,有一些对于高龄者等视力较弱的人来说都难以识读。例如多用细线画出的电路图、设计为横线较细的布局的字体等,对于高龄者等而言都是难以识读的。

如上所述,公开了一种对使用者的视力进行判定,并根据该判定结果决定放大对象文字的尺寸来放大文字的技术。在技术中,由于在请求形成图像之前需要判定视力的操作,因此在印刷时使用者的操作繁琐而有损便利性。另外需要另行配置用于判定视力的软件等,也会导致机构复杂。

在另一公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可切换的普通模式和修正模式,并在修正模式下进行提高视认性的修正。但是,在修正模式中原本即可识读的文字也一律进行加粗放大文字的修正,反而存在导致识读性降低的情况。另外,由于对就连原本无需粗字化的文字也进行修正,因此还会导致调色剂的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调色剂消耗的同时可提供识读性提高的印刷品的图像形成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图像形成请求接受部、图像数据取得部、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区域识别部、线宽测定部、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修正处理部、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请求接受部接受来自使用者的图像形成的请求。图像数据取得部与图像形成的请求同时地取得图像数据。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接受来自使用者的视认性提高请求。区域识别部在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接受到视认性提高请求时,对图像数据内的画线区域和画线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识别,同时将识别为画线区域的区域内的文字或线抽出。线宽测定部求出线或文字的线宽。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在线宽测定部测定出的线宽小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其判定为修正对象部位。修正处理部使被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判定为修正对象部位的部位粗线化至预定的规定值,并生成印刷用修正数据。图像形成部基于修正处理部生成的印刷用修正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三)有益效果

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识别画线区域并抽出线或文字的区域识别部;测定画线区域线宽的线宽测定部;基于线宽抽出修正对象部位的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对修正对象部位进行用于提高视认性的粗线化处理的修正处理部。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仅对具有小于规定阈值的线宽的修正对象部位的画线进行粗线化处理,而对线宽在阈值以上的画线不进行粗线化处理。另外由于不必抽出文字并放大文字本身,因此不会影响布局均衡。这样,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布局均衡受损,并且在抑制调色剂消耗量的情况下就可进行提高识读性的印字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复合机时的复合机外观的概略立体图。

图2为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复合机时的复合机结构的框图。

图3为表示控制部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机形成图像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显示部的画面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6为表示以点单位表示的画线区域的一部分及其线宽的放大图。

图7为使修正对象部位放大的图。

图8为对修正对象部位的横线的修正宽度进行说明的图。

图9为表示修正对象部位的修正前状态和修正后状态的图。

图10为计算机附属的显示器的显示部的显示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复合机时的复合机外观的概略立体图。图2为表示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复合机时的复合机结构的框图。

参照图1和图2,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1具备:控制部12、显示操作部13、图像读取部14、图像形成部15、排出托盘30、硬盘16、传真通信部17、用于与网络25连接的网络接口部18。

控制部12进行复合机11整体的控制。显示操作部13包含显示画面21,该显示画面21显示从复合机11侧发送的信息、使用者输入的内容。显示操作部13可输入印刷份数、灰度性等图像形成条件、电源的接通或断开。图像读取部14包含自动地将设置好的原稿输送至读取位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autodocumentfeeder)22。图像读取部14对经adf22输送的原稿的图像、载置于载置台上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图像形成部15包含利用调色剂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23。图像形成部15基于读取到的图像或经由网络25发送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即,图像形成部15根据接受到的图像形成请求,以图像数据为基础在记录介质上例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经图像形成部15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作为印刷品被排出到排出托盘30。硬盘16对发送的图像数据、输入的图像形成条件等进行存储。传真通信部17与公共线路24连接,来进行传真收发。

此外,虽然复合机11还具备:进行图像数据的写入或读出的dram(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对转印利用显影剂形成的可视图像的纸张进行输送的纸张输送部等,但是对于这些部件省略图示及说明。另外,图2中的箭头表示与控制信号、控制或图像有关的数据流。

复合机11基于通过图像读取部14取得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15形成图像,并印刷于纸张上,从而作为复印机工作。另外,复合机11通过网络接口部18,使用从与网络25连接的计算机26a、26b、26c发送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15形成图像,并印刷于纸张上,从而作为打印机工作。另外,复合机11通过传真通信部17,使用从公共线路24发送的图像数据,经由dram在图像形成部15形成图像;或者,将由图像读取部14取得的图像数据通过传真通信部17向公共线路24发送,从而作为传真装置工作。即,复合机11在图像处理方面,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地,对于各功能,还包括可详细设定的功能。

包含复合机11的图像形成系统27具备复合机11以及多个计算机26a、26b、26c。具体而言,图像形成系统27具备:上述结构的复合机11、以及经由网络25与复合机11连接的多个计算机26a、26b、26c。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多个计算机26a~26c示出了三台。各计算机26a~26c可分别经由网络25对复合机11进行图像形成请求。复合机11与计算机26a~26c既可以使用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线缆等进行有线连接,也可以进行无线连接,还可以构成为在网络25内连接有其它复合机、邮件服务器等服务器。

接下来,对上述控制部12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控制部12的结构的框图。参照图3,控制部12具备:图像形成请求接受部40、图像数据取得部41、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42、区域识别部43、线宽测定部44、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修正处理部46及存储器50。

图像形成请求接受部40接受来自使用者的图像形成的请求。图像数据取得部41利用上述图像读取部14来读取原稿,或者接收从与网络25连接的计算机26a、26b、26c发送的图像数据,从而取得图像数据。取得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存储器50内的第一图像存储器51。

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42接受提高印刷品视认性的请求(视认性提高请求)。控制部12根据该请求进行控制来执行提高印刷品视认性的处理。

具体而言,若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42接受到识读性提高请求,则控制部12内的区域识别部43访问存储于第一图像存储器51内的图像数据,对该图像数据内的画线区域和画线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识别,同时将识别为画线区域的区域内的文字或线抽出。线宽测定部44求出由区域识别部43抽出的文字或线的线宽。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对由线宽测定部44测定的线宽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将线宽小于阈值的区域作为修正对象部位抽出。修正处理部46使由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抽出的修正对象部位粗线化至预定的规定值。进而,修正处理部46在粗线化处理后对图像数据进行修正并生成印刷用修正数据。生成的印刷用修正数据存储于存储器50内的第二图像存储器52。图像形成部15基于该印刷用修正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这样,将在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42接受视认性提高请求后执行的一系列图像形成模式,在本说明书中称为视认性提高模式或高级模式(seniormode)。另外,在没有视认性提高请求的情况下,图像形成部15基于图像数据取得部41取得的未修正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这称为普通印刷模式。视认性提高模式和普通印刷模式可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进行切换。

存储器50包含:第一图像存储器51、第二图像存储器52、修正信息存储器53。如上所述,第一图像存储器51对图像数据取得部41取得的数据进行存储,第二图像存储器52对上述印刷用修正数据进行存储。另外,修正信息存储器53对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的判断基准即阈值、用于粗线化的条件等进行存储。

接下来,对使用者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1来形成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假定为使用者使用手持原稿的图像进行复印的情况。

图4为表示使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1输出印刷品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5为表示显示部21的画面显示的一例的图。

参照图4,使用者来到复合机11前,将原稿设置于adf22。控制部12对设定于adf22的原稿进行检测。使用者通过对显示操作部13的显示画面21等进行操作来请求形成图像。这样一来,图像形成请求接受部40接受图像形成请求(步骤s11;以下省略“步骤”)。与接受图像形成的请求同时地,图像读取部14利用adf22读取原稿图像,图像数据取得部41取得该图像数据(s12)。取得的图像数据存储于第一图像存储器51。

接下来,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42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想要提高印刷品视认性的请求(视认性提高请求)(s13)。图5示出了显示操作部13的显示部21上的显示的一例。参照图5,在画面上部显示了提示选择印刷模式的信息101。另外,在画面下部则显示有用于选择普通印刷模式的按键102、以及用于选择高级模式(视认性提高模式)的按键103。在希望取得提高视认性的印刷品的情况下,使用者按下选择高级模式的按键103。当检出按键103被按下时,则视认性提高请求接受部42接受视认性提高请求。

若接受到视认性提高请求,则区域识别部43对线、文字等的画线区域、以及图形等的画线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识别。并且,区域识别部43也对画线区域内的文字、线进行识别(s14)。识别可以利用边缘(边界)检测技术等图像解析技术。线、文字在其边界上会发生浓度的剧烈变化,相对于此,在图案、照片的边界上浓度变化则较为缓和。例如可利用该特征对包含文字、线的画线区域、以及图形等的除此以外的区域进行识别。并且,在对画线区域进行识别的同时,对画线区域内的线、文字进行识别。

图6为表示在白底的背景62上描绘有黑字的线61的状态的图。参照图6,首先区域识别部43从图像数据中识别画线区域,进而从画线区域识别线61。在识别线61时,首先沿主扫描方向(纵轴方向)63及副扫描方向(横轴方向)64扫描图像数据。通过该扫描取得画线区域内的白色、黑色的颜色信息。这里,在黑色沿一个方向连续延伸的情况下,如果与该延伸方向的轴垂直的方向的宽度l为规定值以下,例如为10点以下,则将该延伸部识别为线(或文字)。进而,线宽取得部44取得上述宽度l的值,作为该线(或文字)的线宽65(s15)。

接下来,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对修正信息存储器53中存储的阈值与上述线宽l的值进行比较(s16)。此时,在包含画线区域的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中任意一方上的线宽小于阈值的区域的情况下,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将其判定为修正对象部位。阈值信息被存储于修正信息存储器53。图7是将某个画线区域的沿主扫描方向(纵轴方向)63延伸的直线(纵线)72与沿副扫描方向(横轴方向)64延伸的直线(横线)71交叉的部分放大的部分。横线71的线宽l1是两个点、纵线72的线宽l2是五个点。例如阈值规定为三个点。此时,由于l2大于阈值,因此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将纵线72判定为不需要修正的部位。与此相对,由于l1小于阈值,因此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将横线71判定为修正对象部位。

另外,阈值既可以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规格而预定的值,也可以是通过使用者输入数值而任意变更的可变值。

另外,可以将某位使用者过去设定的阈值条件存储于修正信息存储器53,当该使用者再次登录时即可适用该阈值条件。

由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判定为修正对象部位的横线71,接下来由修正处理部46进行粗线化处理(s17)。图8示出了通过粗线化处理而追加点的部位73。追加的宽度作为预定的规定值减去横线71的线宽l1的值(在图7及图8中为两个点)之差而求出。例如在规定值为三个点的情况下,向横线71追加的宽度是一个点((3-2)=1)。修正处理部46使横线71扩展一个点的量的宽度,从而加粗了横线71,提高了视认性(s17)。另外,上述阈值和上述规定值既可以是相同值,也可是不同值。另外,虽然在图8中是仅在横线71的主扫描方向(纵轴方向)的上侧进行扩展一个点的量的粗线化处理,但是在进行两个点以上的粗线化处理的情况下,优选在与横线71的对称轴垂直的方向上均等地进行粗字化处理。例如在图8中进行两个点的量的粗线化处理的情况下,优选在横线71的主扫描方向(纵轴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分别按照逐个点的量进行扩展。

修正处理部46在进行粗线化处理之后,生成反映处理内容的印刷用修正数据。印刷用修正数据被存储于第二图像存储器52。然后,线宽测定部44重复对印刷用修正数据内的画线区域的线宽进行测定(s18)。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将线宽测定部44求出的线宽l与阈值进行比较,将线宽l小于阈值的部位判定为修正对象部位。通过修正处理部46对修正对象部位进行粗线化处理。在粗线化处理后,为了反映其内容而对先前存储于第二图像存储器52的印刷用修正数据进行更新。并重复该步骤,修正对象部位抽出部45判断全部的画线区域中全部的线宽是否达到阈值以上(s19)。

当判断为全部画线区域的全部的线宽均为阈值以上时,则图像形成部15基于第二图像存储器52中存储的印刷用修正数据,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到排出托盘30上。如图9所示,记录介质上的实施了粗字化处理的图像82与标准的画线81相比,横线加粗,易于视认。

复合机11也可以不进行粗线化处理而形成图像。在使用者希望基于原有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使用者可按下图5所示的显示部21的显示为“普通印刷模式”的按键102。若按下按键102,则图像形成部15基于存储于第一图像存储器51中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s22)。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到排出托盘30。此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是图9上侧所示画线81那样的画线。普通印刷模式与视认性提高模式可以切换。在使用者希望以普通印刷模式形成图像时只要按下按键102即可,另一方面,在希望以视认性提高模式(高级模式)形成图像时则按下按键103即可。如果使用者以普通印刷模式和视认性提高模式两种印刷模式输出印刷品,则可确认哪个部分实施了粗线化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者将图像形成装置即复合机11用作复印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复合机11也可以用于复印机以外的用途。作为其它实施方式,使用者也可以将复合机11用作打印机。此时,使用者首先对计算机26a~26c中的任一计算机进行操作,经由网络25向图像形成请求接受部40进行图像形成请求(s11)。在图像形成请求接受部40接受到图像形成请求后,图像数据取得部41接收从计算机26a~26c发送的图像数据(s1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被存储于第一图像存储器51。其后,s13~s22的各步骤与将复合机11用作复印机的情况相同。

另外,在将复合机11用作打印机时,可取代图5所示显示部21的显示,而在计算机26a附属的显示器90a的显示部91a上显示用于选择印刷模式的内容。图10中示出了显示部91a的显示的一例。显示器90a上显示有:提示选择印刷模式的信息201a;选择普通印刷模式的按键202a、选择高级模式的按键203a。使用者在想要选择普通印刷模式时可点击鼠标来选择按键202a,而在想要选择高级模式时则点击鼠标来选择按键203a,从而决定图像形成模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印刷品作为记录介质,优选使用纸。但是记录介质不限于纸,也可以采用ohp(overheadprojector:高射投影仪)胶片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复合机11也可以构成为具备报告部,该报告部用于报告由修正处理部46进行了粗线化处理的部分。通过设置报告部,能够容易地识别实施了粗线化处理的部位。具体而言是利用显示操作部13的显示部21进行报告。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全部方面仅为例示,应该理解为不论从哪方面都没有构成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说明规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规定,且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在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因老花眼等导致视力降低的年龄层的人群而言,在希望获得视认性提高的印刷品的情况下,尤其可有效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