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乐器上的扩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536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音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乐器上的扩音传感器。



背景技术:

架子鼓,属于乐器中最普遍的一种,其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或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Crash Cymbal)、一个节奏镲(Ride 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当然有时因演奏需要会增设一些如牛铃、木鱼、沙锤、三角铁、吊钟,不管增设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槌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槌有木制的鼓棒,由钢丝制成的鼓刷,由一捆细木条捆成的束棒。

架子鼓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手击乐器和脚击乐器。手击乐器有小鼓、嗵鼓、吊钗等,脚击乐器有大鼓、踩镲。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奏的需要、可随时增减附加打击乐器。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

但是,目前在大型演唱会上通常都是在架子鼓的出音口设置麦克风将音频传输至音响内进行放大架子鼓发出的音质,但是这样会造成音质在传输的过程中变音,表现不出演奏者的实际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安装于乐器上的扩音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拾音管、输音管、扩音腔、扩音管、过滤板和音频控制器,所述扩音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侧,所述过滤板安装于所述扩音腔的一侧且与所述壳体底部连接,所述音频控制器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过滤板上,所述拾音管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一侧,所述输音管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开口端设置有上盖,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屏蔽罩,所述屏蔽罩的一端与所述上盖的一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扩音管上设置有扩音器。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输音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置有音频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于乐器上的扩音传感器,通过将拾音管设置于乐器的出音孔上,进行音量拾取音频,通过拾音腔将音频传输至音响进行放大,并且设置过滤板和屏蔽罩,不会受到外接杂音的干扰造成音质的变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安装于乐器上的扩音传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拾音管10、输音管7、扩音腔12、扩音管3、过滤板8和音频控制器,扩音腔12设置于壳体1内的一侧,过滤板8安装于扩音腔12的一侧且与壳体1底部连接,音频控制器通过螺栓11安装于过滤板8上,拾音管10安装于壳体1底部一侧,输音管7安装于壳体1底部的另一侧。

如图1所示,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其开口端设置有上盖2,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屏蔽罩5,屏蔽罩5的一端与上盖2的一侧连接。

如图1所示,扩音管8上设置有扩音器4,输音管7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音频探头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于乐器上的扩音传感器,通过将拾音管设置于乐器的出音孔上,进行音量拾取音频,通过拾音腔将音频传输至音响进行放大,并且设置过滤板和屏蔽罩,不会受到外接杂音的干扰造成音质的变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