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保护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手机保护壳是由指环圈固定在承接面板上,承接面板通过双面胶体粘附在手机壳上进行使用,同时指环圈支架是金属结构,材质比较硬,使用效果不好。指环圈与承接面板的连接不够可靠,容易出现掉落。另外,手机保护壳四周的固定框设计过于简单,手机安装在硬材质的手机保护壳容易滑落。以上都严重影响了手机保护壳使用的舒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环圈、固定卡口顶轴、承接背板、锁扣底轴、固定中框、主体保护壳、单体按键,所述指环圈与固定卡口顶轴连接,所述固定卡口顶轴与承接背板一侧连接,所述承接背板的另一侧通过胶贴安装在主体保护壳的背面,所述主体保护壳四周为固定中框。
上述的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保护壳上还设置有设有单体按键的孔位,单体按键嵌入孔位。
上述的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保护壳外侧边缘设有用于安装固定中框的凹槽结构。
上述的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环圈上设置有圆柱体结构,所述固定卡扣顶轴上设置U型凹槽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与U型凹槽结构相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背板设有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与固定卡扣顶轴的U型凹槽结构顶部的凸位结构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背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卡口顶轴穿过安装孔与承接背板另一侧的锁扣底轴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保护壳为柔性硅胶材料。
上述的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环圈为树脂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指环圈与承接背板独创的结构连接,连接可靠性好指环圈与主体保护壳分别采用树脂材料和柔性硅胶材料,使用舒适度好,使得手机使用保护的更为安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外侧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内侧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指环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卡口顶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承接背板与锁扣底轴安装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环圈1、固定卡口顶轴2、承接背板3、锁扣底轴4、固定中框5、主体保护壳6、单体按键7,所述指环圈1与固定卡口顶轴2连接,所述固定卡口顶轴2与承接背板3一侧连接,所述承接背板3的另一侧通过胶贴安装在主体保护壳6的背面,所述主体保护壳6四周为固定中框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保护壳6上还设置有设有单体按键7的孔位,单体 按键7嵌入孔位,单体按键更加灵活操作手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保护壳6外侧边缘设有用于安装固定中框5的凹槽结构。由固定中框对手机进行固定,凹槽结构产生外侧包围的外侧力,从而使手机承载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环圈1上设置有圆柱体结构11,所述固定卡扣顶轴2上设置U型凹槽结构21,所述圆柱体结构11与U型凹槽结构21相连接。这种连接结构可以增加斜侧力下压的固定力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接背板3设有卡位结构31,所述卡位结构31与固定卡扣顶轴2的U型凹槽结构21顶部的凸位结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接背板3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卡口顶轴2穿过安装孔与承接背板3另一侧的锁扣底轴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保护壳6为柔性硅胶材料。其柔性硅胶的粘性好,人体接触防滑不易脱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环圈1为树脂材料,使用舒适。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