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175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除了可以收发短信及打电话之外,还可以用手机进行上网、收发邮件、听音乐、玩游戏等。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大多趋向于超薄化设计。

扬声器作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在设计扬声器时,将喇叭本体放置于手机壳体形成的容纳腔内,通过壳体内的压紧部压在喇叭本体的顶部以固定喇叭本体,压紧部将喇叭本体和壳体相互隔开构成扬声器的音腔,喇叭本体和压紧部之间设有泡棉。现有技术下,压紧部与壳体为同一材质一体成型,或者压紧部采用金属薄片。但是,在压紧部与壳体为同一材质时固定部由于材质和工艺原因无法进一步做薄,从而制约了终端设备的进一步降低厚度,而在压紧部采用金属薄片时,虽然可相对的降低终端设备的厚度,但同时造成扬声器的制造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

因此,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在简化制造工艺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降低手机等终端设备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以在简化制造工艺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降低手机等终端设备厚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含:

喇叭本体;

壳体,用于容纳并固定所述喇叭本体,且包含顶部、与所述顶部相连并围成用于放置所述喇叭本体的容置区的侧部、沿所述侧部的周向环设并用于压紧所述喇叭本体的压紧部,且所述压紧部将所述喇叭本体和所述顶部相互隔开构成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含:

固定架,沿所述喇叭本体的周向进行环设,用于与所述压紧部相互抵持固定所述喇叭本体,且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喇叭本体朝向所述音腔的一侧和背对所述音腔的一侧之间,并在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压紧部相互抵持后,所述喇叭本体朝向所述侧部的方向有部分与所述压紧部相互重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整个扬声器包含喇叭本体、壳体和沿喇叭本体周向环设的固定架,且固定架位于喇叭本体朝向音腔的一侧和背对音腔的一侧之间,因此在将喇叭本体放置于壳体内时,可由固定架抵住设置在壳体侧部上的压紧部,使得喇叭本体朝向侧部的方向可有部分与压紧部相互重合,从而减少了喇叭本体在与壳体进行装配时喇叭本体与压紧部的叠加厚度,以保证整个扬声器可具有更小的体积,进而降低了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整机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含N个沿所述喇叭本体的周向环绕设置,并与所述压紧部相互抵持的支撑部;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当所述N等于1时,所述支撑部为一环状结构,并沿所述喇叭本体的周向进行环绕;而当所述N大于1时,各支撑部沿所述喇叭本体的周向等距环绕设置。由此可以使固定架的数量和结构具有多种可能,以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喇叭本体一体成型;由此可使喇叭本体与固定架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有利于固定喇叭。

或者,为了使固定架的安装或更换更为方便,所述固定架为一独立部件可拆卸地沿所述喇叭本体的周向进行环绕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包含M个,并沿所述侧部的周向进行环绕设置;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当所述M等于1时,所述压紧部为一环状结构并沿所侧部的周向进行环绕;而当所述M大于1时,各压紧部沿所述侧部的周向等距环绕设置。由此可以使压紧部的数量和结构具有多种可能,以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和所述侧部一体成型,由此可保证压紧部与侧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或者,所述压紧部为一独立部件可拆卸地沿所述侧部的周向进行环绕设置。由此可方便安装或更换压紧部。

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器还包含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压紧部之间的密封件。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在固定架和压紧部之间的密封件,可提高固定架和压紧部之间的密闭性,以减少音腔漏音对发声效果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为泡棉。由此可知,密封件采用泡棉,在提高了固定架和压紧部之间密闭性的同时,可在固定架和压紧部之间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以减少终端设备在发声碰撞时对喇叭本体的震荡,提高扬声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包含带有镂空部的外围框架、设置在所述外围框架上用于封闭所述镂空部的薄板。由此可通过在顶部设置薄板,在满足音腔空间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的降低扬声器的厚度。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薄板的强度以及薄板与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薄板为一金属板,且所述壳体的顶部通过模内注塑固定所述薄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包含与所述侧部相连并与所述顶部相对设置的底部;其中,所述底部为所述侧部有部分朝着背对所述喇叭本体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且所述侧部连有所述底部的部分和所述底部均与所述顶部相互隔开构成与所述音腔连通的音腔通道;其中,所述音腔通道背对所述喇叭本体的一侧为出音口。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外界异物通过出音口进入音腔内,所述扬声器还包含用于封闭所述出音口的防尘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固定架包含一个支撑部且压紧部包含多个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固定架包含多个支撑部且压紧部为一个环状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扬声器,如图1所示,包含喇叭本体1、用于容纳并固定喇叭本体的壳体2。其中,壳体2包含顶部21、侧部22、压紧部23,侧部22位于顶部21的下侧并与顶部21相连,且侧部22围成用于放置喇叭本体1的容置区,为了固定喇叭本体1,压紧部23沿侧部22的周向环设并压紧喇叭本体1,并且,压紧部23将喇叭本体1和壳体2的顶部21相互隔开构成扬声器的音腔6。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还包含沿喇叭本体1的周向环绕设置的固定架,并且,固定架位于喇叭本体1朝向音腔6的一侧和背对音腔6的一侧之间,在将喇叭本体1放置于壳体2内后,压紧部23与固定架相互抵持以固定喇叭本体1,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喇叭本体1有部分和压紧部23相互重合。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整个扬声器包含喇叭本体1、壳体2和沿喇叭本体周向环设的固定架,且固定架位于喇叭本体1朝向音腔6的一侧和背对音腔6的一侧之间,因此在将喇叭本体1放置于壳体2内时,可由固定架抵住设置在壳体侧部22上的压紧部23,使得喇叭本体1朝向侧部22的方向可有部分与压紧部23相互重合,从而减少了喇叭本体1在与壳体2进行装配时喇叭本体1与压紧部23的叠加厚度,以保证整个扬声器可具有更小的体积,进而降低了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整机厚度。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压紧部23为一个沿侧部22环向设置的环状结构,固定架仅包含一个支撑部31,且支撑部31为一环状结构并环绕设置在喇叭本体1的四周,并且支撑部31设置于喇叭本体1的上下两侧之间,压紧部23与支撑部31相互抵持。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如图1所示,在将喇叭本体1放置于壳体2内后,通过支撑部31与压紧部23之间相互抵持以固定喇叭本体1,由于支撑部31设置于喇叭本体1的上下两侧之间,使得喇叭本体1在水平方向上有部分与压紧部23相互重合,从而减少了喇叭本体1在与壳体2装配时喇叭本体1与压紧部23的叠加厚度,进而降低了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整机厚度。

同时,为了提高支撑部31与压紧部23之间的密闭性,以减少音腔6漏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1与压紧部23相抵持一侧均为一平面,以使支撑部31与压紧部23相抵持侧之间充分接触。或者,为了使支撑部31与压紧部23相抵持侧之间承靠更加稳定,将支撑部31用于和压紧部23相抵持的一侧设置为外凸面,同时将支撑部31上相应的一侧设置为与之配合的外凹面。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使固定架的结构具有多种可能,如图3所示,固定架可包含多个支撑部31,且各支撑部31沿喇叭本体1的周向等间距环绕设置,并且,为了使固定架与压紧部23之间易于密闭,在固定架设置为包含多个支撑部31时,压紧部23为一个沿侧部22环向设置的环状结构。

或者,如图4所示,当固定架仅包含一个环状结构的支撑部31时,为了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可将压紧部23设置为多个,且各压紧部23沿侧部22的周向等间距环绕设置。

当固定架包含多个支撑部31且压紧部23为一个环状结构时,或者固定架仅包含一个环状结构的支撑部31且压紧部23设置为多个时,为了提高固定架与压紧部23之间的密闭性,减少音腔6漏音,各支撑部31与压紧部23相抵持的一侧均为相互配合的面,由此可实现各支撑部31与压紧部23相抵持侧之间充分接触。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固定架与喇叭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固定架1与喇叭本体3之间为一体成型。当然,为了使固定架的安装或更换更为方便,亦可将固定架设置为独立部件,且固定架可拆卸的沿喇叭本体1的周向进行环绕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紧部23与侧部22一体成型,由此可保证压紧部23与侧部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当然,为了方便安装或更换压紧部23,也可以将压紧部23设置为一独立部件,且压紧部23可拆卸地沿侧部22的周向进行环绕设置。

此外,为了提高固定架与压紧部23之间的密闭性,以减少音腔6漏音对发声效果造成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固定架与压紧部23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4。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4采用的是泡棉,由此可在提高固定架与压紧部23之间密闭性的同时,可在固定架和压紧部23之间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以减少终端设备在发生碰撞时对喇叭本体1的震荡,提高扬声器的稳定性。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扬声器的厚度,并且提高固定架和压紧部2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密封件4也可采用双面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壳体2的顶部21包含带有镂空部的外围框架25、设置在外围框架25上用于封闭镂空部的薄板26。其中,薄板26的厚度小于外围框架25的厚度,由此可通过顶部21上的薄板26,在满足音腔6空间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的降低扬声器的厚度。并且,为了提高薄板26与壳体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薄板26与壳体2通过背胶以加强连接。或者,为了简化壳体2的制造工艺,薄板26可与外围框架25为一个整体。

此外,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扬声器的侧出音,壳体2还包含与侧部22相连并与顶部21相对设置的底部24,其中,底部24为侧部22有部分朝着背对喇叭本体1的方向水平延伸构成,并且侧部22连有底部24的部分和底部24均与顶部21相互隔开以构成与音腔6连通的音腔通道7,其中音腔通道7背对喇叭本体1的一侧为出音口。

同时,为了避免外界异物通过出音口进入音腔6内,扬声器的出音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出音口的防尘网5。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扬声器,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为了进一步降低薄板26的厚度,同时提高薄板26的强度以及薄板26与壳体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将薄板26设置为一金属板,并且壳体的顶部21通过模内注塑固定薄板26。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薄板26采用金属材质,相对于采用树脂等材质,可在提高薄板26强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薄板26的厚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顶部21通过模内注塑固定薄板26,可使薄板26与壳体2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