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4096发布日期:2019-07-03 04:0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漂浮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关于扬声器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漂浮扬声器。



背景技术:

漂浮扬声器是利用磁性相斥,让漂浮体漂浮于底座上。漂浮体与底座内部都可以设置扬声单元,各自进行发声。扬声单元通常通过无线端口,例如蓝牙无线端口,与音源装置(智能型手机或是计算机等)建立通讯连接,以接收音源讯号发出指定的音讯。

为了平衡配置,扬声单元的发声口是向上或者向下,并且固定在漂浮体中,而且是位于漂浮体的中心轴线上,以确保漂浮体可以平衡地悬浮。而漂浮体的周围则会开设发声孔,让扬声单元的音效可以发出。不论发声孔是位于漂浮体的顶面、底面或者是外周面,由于扬声单元是向上或是向下发声,因此并没有办法有效地向水平方向发声,使得水平方向的发声效果相对较差。由于漂浮体的扬声单元通常是作为主要扬声器,相较于放置在底座的低音扬声器,音效的指向性更为明显。为了让水平方向有足够的发声强度,就必须加大漂浮体的扬声单元的运作功率,如此一来不但相对耗电(漂浮体的扬声单元依赖电池供电),而且过大的功率也会影响音质表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漂浮扬声器,提升水平方向的发声效果。

本申请的漂浮扬声器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漂浮体、一第一扬声单元、一第一永久磁铁、一底座以及一第二永久磁铁。漂浮体具有一发声面,并且发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发声孔。第一扬声单元设置于漂浮体中,通过第一发声孔发声。第一永久磁铁设置于漂浮体中,朝发声面的方向提供一第一磁力。底座具有相对的一底面以及一顶部反射面,顶部反射面的中央形成一凸起部,凸起部到顶部反射面的边缘形成具有内凹曲线的内凹锥面。第二永久磁铁设置于底座中,朝顶部反射面的方向提供一第二磁力,并且第二磁力的与第一磁力的磁性相斥而产生相斥力,使得漂浮体以发声面朝向顶部反射面的方向漂浮于顶部反射面上,并且第一扬声单元通过第一发声孔朝向内凹锥面发声。

第一扬声单元发出的声音,可以被顶部反射面的内凹锥面反射,例如反射至水平方向,从而解决水平方向声音强度不足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漂浮扬声器还包括一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述底座中,朝所述顶部反射面的方向提供一可调整的电磁力。

可调整的电磁力可以用来调整漂浮体漂浮的平衡高度,平衡高度的变化,除了可以改变漂浮扬声器整体的外观效果之外,也可以改变内凹锥面反射声音的状况,使得水平方向上的声音方向趋于收敛或是发散。电磁力控制第二磁力与第一磁力之间的相斥力。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力与所述第一磁力磁性相斥而产生相斥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力与所述第一磁力磁性相吸而产生磁吸力。

在一实施例中,漂浮扬声器还包括一基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中,并且所述第二永久磁铁与所述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漂浮扬声器还包括一电池,设置于所述漂浮体中,并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扬声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漂浮扬声器还包括一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电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体还包括有一隔板,区隔所述漂浮体的内部为两部分,且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扬声单元位于不同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漂浮扬声器还包括一第二扬声单元,设置于所述底座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具有多个第二发声孔,位于所述底座的周面,并且位置接近所述底座的底面。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漂浮扬声器,不需侧向设置的扬声单元或是侧向开孔,就可以将向下的声音转为水平方向。此外,于至少一实施例中,可改变漂浮体的平衡高度,同时也可以改变声音在水平方向上的发声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的外观立体图。

附图2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的前视图。

附图3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的剖面分解图。

附图4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5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中,第一永久磁铁、第二永久磁铁以及电磁线圈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6与附图7显示的分别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的局部侧视图,其漂浮体在不同平衡高度发声。

附图8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中,第一永久磁铁、第二永久磁铁以及电磁线圈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9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中,第一永久磁铁、第二永久磁铁以及电磁线圈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0漂浮扬声器

100漂浮体102发声面

104第一发声孔106隔板

110第一扬声单元120第一永久磁铁

130电池140连接端口

200底座204顶部反射面

206凸起部207基板

208第二发声孔210第二扬声单元

220第二永久磁铁230电磁线圈

mf1第一磁力mf2第二磁力

ef电磁力hb平衡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为了方便阅读,因此根据图式指出“上”、“下”、“左”、“右”,其目的是指出各组件之间的参考相对位置,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请同时参照附图1与附图2所示。附图1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的外观立体图,附图2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的前视图。

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漂浮扬声器10包括有一漂浮体100以及一底座200。漂浮体100漂浮于底座200之上方,并且朝向底座200发声,而透过底座200反射声音使得声音朝向特定方向发声,例如水平方向发声。

结合参照附图3与附图4所示,附图3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分解的剖面图,附图4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的剖面示意图。除了漂浮体100以及底座200,漂浮扬声器10还包括有一第一扬声单元110、一第一永久磁铁120、一第二永久磁铁220以及一电磁线圈230。

如图2至图4所示,漂浮体100具有一发声面102,并且发声面102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发声孔104。第一扬声单元110设置于漂浮体100中,通过第一发声孔104发声。也就是说,第一扬声单元110是朝向发声面102向外的方向发声;在通常使用状态下,漂浮体100漂浮于底座200上方,并且发声面102是朝下面对下方的底座200,因此第一扬声单元110是向下发声。

参阅附图3、附图4与附图5所示,附图5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中,第一永久磁铁120、第二永久磁铁220以及电磁线圈230的立体示意图。

如附图3、附图4与附图5所示,第一永久磁铁120设置于漂浮体100中,朝向发声面102的方向提供一第一磁力mf1。在通常使用状态下,漂浮体100漂浮于底座200上方,因此第一磁力mf1是向下对着底座200。

如附图3、附图4与附图5所示,底座200具有相对的一底面202以及一顶部反射面204。顶部反射面204的中央形成一凸起部206。凸起部206的中心可以形成一个尖点,也可以将尖点修饰成一个导圆角,或是修饰成一个面积比较小的平面。

如附图3、附图4与附图5所示,凸起部206到顶部反射面204的边缘,形成具有内凹曲线的内凹锥面。其中凸起部206大致指向漂浮体100的中心,并且第一扬声单元110通过第一发声孔104朝向内凹锥面发声。

如附图3、附图4与附图5所示,第二永久磁铁220设置于底座200中,朝顶部反射面204的方向提供一第二磁力mf2。在通常使用状态下,底座200是放置在一个平面上,并且以底面202接触平面,使得到顶部反射面204朝上。因此,第二磁力mf2是向上对着漂浮体100。第二磁力mf2的磁性与第一磁力mf1的磁性相斥而产生相斥力,相斥力作为一个将漂浮体100向上推动的推力,使得漂浮体100以发声面102朝向顶部反射面204的方向漂浮于顶部反射面204上。相斥力会随着第一永久磁铁120与第二永久磁铁220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变小,最后相斥力的大小与漂浮体100的总重量(包括有漂浮体100内部的第一扬声单元110以及第一永久磁铁120的重量)平衡,使得漂浮体100漂浮于顶部反射面204上的一个平衡高度hb上。

如附图3、附图4与附图5所示,电磁线圈230设置于底座200中,朝顶部反射面204的方向提供一可调整的电磁力ef。电磁线圈230可以是单一线圈,环绕第二永久磁铁230设置,也可以是多个次线圈232,轴对称地环绕着第二永久磁铁230设置,于第一实施例中,电磁线圈230是以四个次线圈232来做说明。此外,单一线圈或各次线圈232也可以是缠绕着一个铁芯设置,以强化特定方向的磁通量。电磁力ef的大小以及极性可以调整,配合第一磁力mf1以及第二磁力mf2之间的相斥力大小,就可以改变漂浮体100漂浮于顶部反射面204上的平衡高度hb。

如附图5所示,于第一实施例中,电磁力ef与第一磁力mf1磁性相斥而产生相斥力,因此,只要增加电磁力ef的强度,就可以增加平衡高度hb,而电磁力ef关掉为零的时候,就是单纯以第一磁力mf1以及第二磁力mf2的相斥力来维持最小的平衡高度hb。本申请可利用电力大小控制电磁力ef的强弱,即可控制第一磁力mf1与第二磁力mf2之间的相斥力,进而达成控制漂浮体100漂浮高度。

再参阅附图3与附图4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漂浮扬声器10还包括一电池130,设置于漂浮体100中,并且电连接于第一扬声单元110,供应第一扬声单元110所需的电力。此外,除了电池130之外,漂浮体100中还设有其他必须的电子电路零件,以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接收外部音源讯号,从而驱动第一扬声单元110发出对应的声音。电子电路零件并不是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要改良的技术,因此不再详细说明。为了帮电池130充电,漂浮体100上还可设置一个连接端口140,电连接电池130,以对电池130充电。漂浮体100也可以单独放置在平面上,通过连接端口140对电池130充电,或单独地进行发声,而不漂浮于底座200上方。这个时候,连接端口140也可以作为有线音源的传输端口,传输音源讯号来驱动第一扬声单元110发声。此时漂浮体100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扬声器。

再参阅附图3与附图4所示,漂浮体100还包括有一隔板106,区隔漂浮体100的内部为两部分,且电池130与第一扬声单元110位于不同部分。隔板106可以用来固定电池130与第一扬声单元110,同时被区隔在不同部分的电池130也比较容易拆装,隔板106可以避免拆装电池130时让第一扬声单元110外露。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底座200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扬声器,特别是低音扬声器。第一实施例中,漂浮扬声器10还包括一第二扬声单元210,设置于底座200中。同时,底座200还具有多个第二发声孔208,位于底座200的底面202,并且位置接近底座200的底面202。第二扬声单元210可以是发出低频音的扬声单元,通过第二发声孔208发出声音。

为了分别设置第二扬声单元210、第二永久磁铁220以及电磁线圈230,底座200还包括一基板207。基板207设置于底座200中,第二永久磁铁220与电磁线圈230设置在基板207上。

参阅附图6与附图7所示。附图6与附图7显示的分别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的局部侧视图,其漂浮体100在不同平衡高度hb发声。

漂浮体100漂浮于底座200之上方,并且以发声面102朝向底座200的顶部反射面204。此时,第一扬声单元120所发出的声音,通过第一发声孔104后,在顶部反射面204的内凹锥面上被反射,而朝向四周反射,例如水平方向反射,使得原本向下的声音,可转向横向(例如水平方向)。因此,漂浮体100中就不需要设置多个水平摆设的扬声单元。此外,漂浮体100的平衡高度hb也可以改变声音在水平方向趋向收敛或是发散。

如附图6,平衡高度hb趋近一特定高度时,声音方向就会收敛至水平,使得水平方向上的音量增大,指向性也加强。

如附图7,平衡高度hb增加时,声音方向就会发散,此时虽然水平方向上的音量减小,但发声的范围被加大而没有明显的指向性。

在本申请中,内凹锥面并不限定其曲面的数学函式形式,只要能将由上往下的声音横向反射即可。

如附图8所示,附图8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中,第一永久磁铁120、第二永久磁铁220以及电磁线圈230的立体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别在于电磁线圈230发出的可调整的电磁力ef与第一磁力mf1磁性相吸而产生磁吸力。因此,在电磁线圈230不发出电磁力ef时,第一磁力mf1以及第二磁力mf2的相斥力可以维持最大的平衡高度hb。而当电磁线圈230的电磁力ef的强度增加,电磁力ef与第一磁力mf1磁性之间磁吸力,就会抵消第一磁力mf1以及第二磁力mf2之间的相斥力,而使得平衡高度hb下降。

如附图9所示,附图9显示的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中,第一永久磁铁120、第二永久磁铁220以及电磁线圈230的立体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漂浮扬声器10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相同,差别在于电磁线圈230发出的可调整的电磁力ef与第一磁力mf1之间,可以是磁性相吸而产生磁吸力,也可以是磁性相斥的相斥力。因此,在电磁线圈230不发出电磁力ef时,第一磁力mf1以及第二磁力mf2的相斥力可以维持一个固定的平衡高度hb。而当电磁线圈230的电磁力ef的强度增加,并且调整磁性,就可以增加或减少平衡高度hb。

虽然本申请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本领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