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704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和收容在外壳内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前声腔连通扬声器模组的外界。在扬声器单体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使后声腔内的气体膨胀气压升高,从而导致前声腔与后声腔内的气压不平衡,致使振膜上下振幅不对称,如图3中第二曲线62所示,影响扬声器单体的正常工作。为了平衡前声腔与后声腔内的气压,保持振膜振动的对称性,就需要在外壳上开一个泄漏孔,保障后声腔与外界连通,从而保持前声腔与后声腔内的气压平衡。由于泄漏孔自身的泄漏量较大,需要额外粘贴带有声阻特性的阻尼调整泄漏量,以满足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要求。

目前常用的阻尼是网布,通过双面胶将网布粘贴在外壳上。由于网布自身较软,在阻尼加工、揭取以及粘贴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褶皱,从而产生外观不良,粘接不良的问题;且网布易发生变形,不易夹取,在粘贴的时候容易出现局部翘起,易导致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不良。同时,在阻尼粘贴完后需要保压激活双面胶的粘性,在保压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保压工装偏斜或磨损,只能按压到阻尼的局部区域,从而导致双面胶的部分区域粘性未被激活,阻尼整体的粘接力不足,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此扬声器模组的阻尼不会出现褶皱和局部翘起的不良,外观良好,同时粘接牢固,不易脱落,有效改善侧出声模组振动系统上下振幅对称性,保障振动系统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后声腔的位置设有泄漏孔,位于所述泄漏孔周边的所述外壳上设有覆盖所述泄漏孔的阻尼,所述阻尼包括叠加设置的阻尼膜和环形的透声片;所述透声片的中心孔与所述泄漏孔相对应,所述透声片的材质相对所述阻尼膜的材质具有一定刚性。

其中,所述阻尼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侧或内侧。

其中,所述阻尼膜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透声片设置在所述阻尼膜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或所述透声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阻尼膜设置在所述透声片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

其中,所述透声片的外周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阻尼膜的外周形状和尺寸相一致,所述泄露孔的孔径为0.2mm-2mm,所述透声片的厚度为0.03mm-1mm,所述透声片的中心孔的孔径为0.2mm-2mm。

其中,所述透声片与所述阻尼膜之间通过胶层粘接为一体。

其中,所述阻尼通过胶层粘接在所述外壳上。

其中,所述胶层厚度为0.01mm-0.3mm,孔径为0.2mm-2mm。

其中,所述透声片的材质为金属片或硬质塑料片,所述硬质塑料片为PET片、PC片、PP片或ABS片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阻尼膜的材质为网布、透声膜或无纺布中的一种,所述透声膜的材质为EFEP、EPTFE或TPU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网布的厚度为0.03mm-0.15mm,开孔率为1%-20%。

其中,所述阻尼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位于所述泄漏孔周边的所述外壳上设有凹陷的定位槽,所述阻尼位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阻尼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位于所述泄漏孔周边的所述外壳上设有凸起的定位台,所述阻尼位于所述定位台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阻尼包括叠加在一起的阻尼膜和环形的透声片,透声片的材质具有刚性。本实用新型中在阻尼膜上增加了具有一定刚性的环形透声片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柔性的阻尼膜与刚性的透声片结合后,透声片起到了定形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阻尼膜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褶皱,提升了外观的良性;

二、提高了整个阻尼的刚性,便于夹取,同时在粘接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改善阻尼翘起的问题,不会出现漏气,粘接良率高;

三、在保压的时候,即便保压工装偏斜或出现磨损,只要能够按压到透声片的部分区域,其压力就能够通过透声片传递到整个阻尼的粘接区域,从而能够充分的激活胶层粘性,提高粘接的牢固性,阻尼不易脱落;

四、有效改善侧出声模组振动系统上下振幅对称性,保障振动系统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如附图3中第一曲线60所示。

由于外壳上设有定位槽或定位台,定位槽和定位台在粘接阻尼时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阻尼粘偏,能够提高扬声器模组的良品率和一致性,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粘接难度,提高了粘接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的阻尼粘接质量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阻尼不会出现褶皱和局部翘起的不良,外观良好,同时粘接牢固,不易脱落;且振动系统的振幅对称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振动系统振幅与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振动系统振幅测试对比曲线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实施例四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0、第一壳体,12、泄漏孔,14、定位槽,16、出声孔,18、定位台,20、第二壳体,30、扬声器单体,40、阻尼,42、阻尼膜,44、透声片,46、双面胶,50、后声腔,60、第一曲线,62、第二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指位于模组内腔中的一侧,外侧指位于模组内腔外的一侧。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外壳由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构成,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30。扬声器单体30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图中未示出)和后声腔50两个腔体,第一壳体10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出声孔16,前声腔通过出声孔16与外界相通。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外壳上对应后声腔50的位置设有用于平衡内外气压的泄漏孔12,本实施方式中泄漏孔12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且设置在远离扬声器单体30的位置。泄漏孔12处覆盖有阻尼40,阻尼40位于第一壳体10的外侧。位于泄漏孔12周边的第一壳体10上设有凹陷的定位槽14,泄漏孔12位于定位槽14的中心位置,阻尼40位于定位槽14内,在本实施例中,泄露孔12的孔径为0.2mm-2mm。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阻尼40包括叠加在一起的阻尼膜42和透声片44,阻尼膜42通过胶层粘接结合在第一壳体10上,透声片44为环形结构,通过胶层粘接结合在阻尼膜42远离第一壳体10一侧的边缘位置,透声片44的中心孔与泄漏孔12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胶层为双面胶46,使用双面胶46粘接方便,易操作,本实施例中,双面胶的厚度0.01mm-0.3mm,孔径为0.2-3mm。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优选透声片44的外周形状和尺寸与阻尼膜42的外周形状和尺寸相一致,本实施方式中阻尼膜42为圆形结构,透声片44为圆环形结构,但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圆形结构,方形、椭圆形等只要能覆盖住泄漏孔12即可。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优选阻尼膜42的材质为网布、透声膜或无纺布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网布厚度为0.03mm-0.15mm,开孔率1%-20%,透声膜的材质优选为EFEP(氟树脂)、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或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但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几种,阻尼膜42可以为一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的复合结构:由两种或多种上述涉及的多种材质组成的多层膜。透声片44的材质选择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本实施方式中优选透声片44的材质为金属片或硬质塑料片,其中硬质塑料片优选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PC(聚碳酸酯)片、PP(聚丙烯)片或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片中的一种,但并不限定为上述的几种,只要具有一定刚性,能起到定形作用的材料均可,透声片44也可以为一层片或多层片的任意复合,在本实施例中,透声片44的厚度为0.03mm-1mm,中心孔的孔径为0.2mm-2mm。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环形的透声片44通过胶层粘接结合在第一壳体10上,阻尼膜42通过胶层粘接结合在透声片44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

实施例三:

如图5所述,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阻尼40位于第一壳体10的内侧,位于泄漏孔12周边的第一壳体10上设有凸起的定位台18,阻尼40位于定位台18上。阻尼膜42通过胶层粘接结合在第一壳体10上,透声片44通过胶层粘接结合在阻尼膜42远离第一壳体10一侧的边缘位置。

阻尼粘接在外壳内部,有利于减小壳体的厚度,增加后声腔的容积。

实施例四:

如图6所述,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环形的透声片44通过胶层粘接结合在第一壳体10上,阻尼膜42通过胶层粘接结合在透声片44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

对本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进行了振动系统振幅进行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曲线60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振动系统的振幅曲线,第二曲线62为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的振动系统的振幅曲线,可见,相对现有的阻尼方案,采用本实用新型阻尼后振幅对称性得到了优化。

本实用新型在阻尼膜上增加了透声片,增加了阻尼的刚性,从而阻尼在粘接时不会出褶皱和局部翘起的不良,外观良好;同时在进行保压时胶层的粘性能够被充分的激发,粘接更加的牢固,不易从壳体上脱落,保证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扬声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平衡了内外气压,振幅对称性得到优化,改善了声学性能及扬声器系统稳定性。

本说明书仅是以上述结构的扬声器模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的扬声器模组中,其可应用于任何一种设有阻尼的扬声器模组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阐述,不需要付出任何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用到其它结构的扬声器模组中,故无论扬声器模组的其它结构是否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只要是在阻尼膜上增加了透声片用以提高阻尼粘接质量的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