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625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的屏幕组件一般包含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两端。其中,顶部的非显示区一般可用于设置听筒和前置摄像头等,底部的非显示区则用于设置指纹识别模组,因而造成移动终端屏占比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指纹识别模组设置于非显示区内造成移动终端屏占比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屏幕组件,所述屏幕组件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相邻;及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区域内,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非显示区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边缘相连;所述第一平面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几何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屏幕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面板件和识别组件,所述面板件与所述识别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面板件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保护盖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设于所述面板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件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椭圆形或矩形或圆形或跑道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板为玻璃盖板,所述保护盖板与所述屏幕组件采用点胶方式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为通孔,所述面板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为沉孔,所述面板件的面向所述屏幕组件的表面与所述沉孔的底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件具有背离所述屏幕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保护盖板具有背离所述屏幕组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为盲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保护盖板的面向所述屏幕组件的表面上,所述安装孔的底壁与所述面板件的表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深度为0.1毫米~0.2毫米。

上述移动终端,通过使得指纹识别模组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区域内,即可使得指纹识别模组的可见部分全部移入移动终端的屏幕组件的显示区内,从而可以缩短移动终端的底端与显示区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即缩短非显示区的宽度,使得非显示区的面积减小,因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使得移动终端的结构更为紧凑。由于指纹识别模组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非显示区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边缘相连,指纹识别模组的部分零部件可以安装在非显示区内,因而有利于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相比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上述移动终端的采用的指纹识别方案还能够节省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并提高移动终端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图6为又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移动终端沿C-C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移动终端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又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为手机。移动终端10包括屏幕组件100和指纹识别模组200。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后壳(图未标),后壳固定连接于屏幕组件100的一侧,后壳能够对屏幕组件100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在一实施例中,屏幕组件100用于显示信息,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在一实施例中,屏幕组件100采用LCD屏用于显示信息,LCD屏可以为TFT屏幕或IPS屏幕或SLCD(Super LCD)屏幕。在另一实施例中,屏幕组件100采用OLED屏用于显示信息,OLED屏可以为AMOLED屏幕或SuperAMOLED屏幕或Super AMOLED Plus屏幕。同时参考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以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为z轴方向,以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为y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在一实施例中,设参考平面为第一平面110,第一平面110与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垂直,即第一平面110与y轴正交。屏幕组件100包括显示区111和非显示区113,显示区111和非显示区113相邻。在一实施例中,屏幕组件100的非显示区113设置于显示区111的外周。在一实施例中,非显示区113位于显示区111的两端。在一实施例中,非显示区113还用于与后壳连接,以使屏幕组件100固定连接在后壳上。

在一实施例中,后壳内可以设置电源和控制器,屏幕组件100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电源能够为屏幕组件100供电,控制器能对屏幕组件100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同时参考图4,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与显示区1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叠,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另一部分与非显示区1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叠。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面110为屏幕组件100的面向用户的表面,指纹识别模组200位于屏幕组件100底端附近,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有部分位于屏幕组件100的显示区111域内,另一部分位于屏幕组件100的非显示区113内。即当用户正视于移动终端10的前面板时,可以看到指纹识别模组200一部分在显示区111内,另一部分在非显示区113内。

在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200包括识别组件(未图示)和面板件210,识别组件与面板件210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为指纹识别模组200上用户可以直接看到的部分,识别组件封装在后壳内。在一实施例中,识别组件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特征,并将指纹特征发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作进一步地处理。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为独立的元件,例如蓝宝石盖板,面板件210与识别组件固定连接,面板件210能够对识别组件予以保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面板件210也可以一体成型于识别组件上,以利于指纹识别模组200的加工制造。

再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为轴对称结构,面板件210具有第一中轴线211和第二中轴线213,第一中轴线211为面板件210的对称轴,第一中轴线21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中轴线213为面板件210的对称轴,第二中轴线213沿水平方向延伸。显示区111具有对称轴,该对称轴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中轴线2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11的对称轴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在一实施例中,过第一中轴线211作屏幕组件100的第一平面110的法向平面,通过使得第一中轴线2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11的对称轴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即可使面板件210对称分布为上述法向平面的两侧,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外观的整体性,使得前面板更为美观,并使得用户采用左手或右手操作都很方便。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中轴线2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11的对称轴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合并不是必须的,面板件210在移动终端10上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应性调整,只需保证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的正投影部分位于显示区111内,另一部分位于非显示区113内即可。同时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圆形的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与显示区1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叠,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另一部与非显示区1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或跑道形或多边形,多边形可以为矩形等。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区111具有第一边界线111b,第一边界线111b与屏幕组件100的显示区111的底端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一边界线111b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中轴线2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界线111b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在一实施例中,过第二中轴线213作屏幕组件100的第一平面110的法向平面,通过使得第二中轴线2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界线111b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即可使得面板件210对称分布于上述法向平面的两侧,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外观的整体性,使得前面板更为美观。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中轴线2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界线111b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合并不是必须的,面板件210在移动终端10上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应性调整,只需保证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的投影部分与显示区1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叠,另一部分与非显示区1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叠即可。

上述移动终端10,通过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与显示区1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叠,并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另一部分与非显示区1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叠,即可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00的一部分移入移动终端10的屏幕组件100的显示区111内,从而可以缩短移动终端10的底端与显示区1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即缩短非显示区113的宽度,使得非显示区113的面积减小,因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屏占比,进而使得移动终端10的结构更为紧凑。相比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上述移动终端10的采用的指纹识别方案还能够节省移动终端10的制造成本,并提高移动终端10的良品率。

同时参考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可以全部位于显示区1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区域内,且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非显示区1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相连。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面110为屏幕组件100的面向用户的表面,指纹识别模组200位于屏幕组件100底端附近,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全部位于屏幕组件100的显示区1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区域内,即当用户正视于移动终端10的前面板时,可以看到指纹识别模组200的可见部分全部在显示区111内,且指纹识别模组200的靠近移动终端10的底部的边缘与非显示区113的边缘相连。同时参考图8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面板件210的底部边缘线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11的底部边缘线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相切,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00的靠近移动终端10的底部的边缘与非显示区113的边缘相连。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或跑道形,面板件210的底部边缘线为直线,面板件210的底部边缘线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11的底部边缘线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00的靠近移动终端10的底部的边缘与非显示区113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面板件210的平行于第一平面110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

参考图6,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具有第二边界线215,第二边界线215靠近移动终端10的底部,第二边界线215为直线,第二边界线215沿水平方向延伸。显示区111的第一边界线111b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边界线215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界线111b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通过使面板件210的靠近移动终端10的底部的第二边界线215为直线,并使得第二边界线215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界线111b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可以延长面板件210的底部边缘与非显示区113的边缘的接触长度,有利于指纹识别模组200内部零部件或电路的设置,并有利于指纹识别模组200与后壳的组装。

通过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11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区域内,并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0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非显示区1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相连,指纹识别模组200的可见部分被全部移入移动终端10的屏幕组件100的显示区111内,同样可以缩短移动终端10的底端与显示区1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即缩短非显示区113的宽度,使得非显示区113的面积减小,因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屏占比,进而使得移动终端10的结构更为紧凑。相比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同样能够节省移动终端10的制造成本,并提高移动终端10的良品率。

参考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包括保护盖板300,保护盖板300与屏幕组件100固定连接,保护盖板300能够对屏幕组件100尤其是屏幕组件100的显示区111予以保护。保护盖板300上开设有安装孔310,安装孔310的形状与面板件210的形状相适配,保护盖板300通过安装孔310套设于面板件210上。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或或跑道形或多边形,安装孔310与面板件210相适配。以跑道形为例,面板件210的上下两侧大致呈直线延伸,两端通过圆弧连接起来,这种形状使得面板件210的设计极为简洁、美观,并有利于面板件210的加工制造。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盖板300上还开设有声孔320,声孔320可用于将移动终端10内的声音传出。在一实施例中,声孔320的轮廓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位于屏幕组件100的上端的非显示区113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的区域内,声孔320贯穿保护盖板300的内外表面。声孔320具有第三轴线321,第三轴线32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轴线321为声孔320的对称轴,且第三轴线32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11的对称轴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在一实施例中,过第三轴线321作屏幕组件100的第一平面110的法向平面,通过使得第三轴线32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11的对称轴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重合,即可使得声孔320对称分布于上述法向平面的两侧,从而可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外观的整体性,使得前面板更为美观,同时有利于用户使用过程中声孔320能够更好地与耳部对准。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轴线321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11的对称轴在第一平面110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合并不是必须的,声孔320在移动终端10上的位置还可以作适当调整,其作用不变,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盖板300为玻璃盖板,保护盖板300与屏幕组件100采用点胶方式固定连接。采用点胶方式固定连接,既能保证保护盖板300与屏幕组件10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还能对屏幕组件100起到有效的保护。例如,当移动终端10意外跌落时,胶体能够对跌落的冲击起到有效的缓冲,以避免屏幕组件100轻易损坏。玻璃盖板质地坚硬、轻薄,能够有效地对内侧的屏幕组件100予以保护。通过在玻璃盖板表面镀上疏油疏水层,并对玻璃盖板进行硬化处理,还可以有效防止玻璃盖板上的指纹残留,并防止玻璃盖板被划伤而影响显示效果。

参考图8,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盖板300上的安装孔310为通孔,面板件210穿设于安装孔310内。通过在保护盖板300上开设通孔,并将指纹识别模组200的面板件210安装于通孔内,即可使得面板件210的外表面能够直接与用户的手指接触。当指纹识别方案采用光学式或电容式时,由于用户的指纹直接贴附在面板件210上,就可以提高指纹识别的效率。在保护盖板300上开设通孔,并使面板件210从通孔中露出,还有利于将指纹识别模组200的面板件210复用为home键。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孔310为沉孔,面板件210的面向屏幕组件100的表面与沉孔的底壁抵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孔310的孔壁上加工有台阶以形成沉孔状,面板件210的面向屏幕组件100的表面与台阶抵接。通过开设沉孔,有利于面板件210在安装孔310内的定位,且通过沉孔与面板件210的配合,还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位置精度和装配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具有背离屏幕组件100的第一表面217,保护盖板300具有背离屏幕组件100的第二表面330,第一表面217与显示区111的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表面330与第一平面110之间的高度。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17为面板件210的面向用户的表面,该表面为平面状;第二表面330为保护盖板300的面向用户的表面,该表面为平面状。通过使第一表面217与显示区111的之间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表面330与第一平面110之间的高度,即可使得面板件210的外表面与保护盖板300的外表面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得面板件210凹陷地设置于保护盖板300的通孔内,从而有利于用户的指尖定位至面板件210,以提升操作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盖板300的第二表面330与安装孔310的孔壁平滑过渡。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盖板300上的通孔的孔壁经过磨削处理,使得孔壁与保护盖板300的面向用户的表面平滑过渡。通过平滑过渡处理,能够避免保护盖板300上存在尖锐的凸出,并有利于指尖在指纹识别模组200区域内的滑动。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的边缘与安装孔310的孔壁紧密配合,通过平滑过渡处理,还能够使得保护盖板300的第二表面330与面板件210的第一表面217平滑衔接,以提升移动终端10的外观的整体性,并使得用户的指纹触摸操作更为顺滑。

在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还可以包括装饰环220,装饰环220穿设于保护盖板300上的通孔310内,装饰环220与面板件210固定连接,且装饰环220与保护盖板300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装饰环220由金属材质制成,装饰环220环设于面板件210的外周,装饰环220能够对面板件210及识别组件予以有效的保护。在一实施例中,装饰环220开设有定位凸环(图未标),通过定位凸环与面板件210及识别组件的零部件的抵接,有利于指纹识别模组200各零部件的组装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件210的第一表面217上还镀有保护层,保护层用于防止面板件210的表面被划伤。保护层可以包括疏油疏水层,通过疏油疏水层可以减少指纹或水汽在面板件210表面的残留。保护层还可以包括硬化材料层,通过镀上硬化材料层,能够有效防止面板件210的表面被划伤。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盖板300上的安装孔310为盲孔(未图示),安装孔310位于保护盖板300的面向屏幕组件100的表面上,安装孔310的底壁与面板件210的表面抵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孔310的深度为0.1毫米~0.2毫米。安装孔310的深度处于该范围内时,能够保证保护盖板300的结构强度,防止保护盖板300的指纹识别模组200区域因厚度太薄易造成损坏。在一实施例中,盲孔的底壁还可以用于面板件210的定位,面板件210的表面与盲孔的底壁抵接时,表明面板件210已安装到位,因此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00能够方便地组装。可以理解的是,当保护盖板300上的安装孔310为盲孔时,由于保护盖板300可以对指纹识别模组200予以保护,面板件210就可以一体成型于识别组件上,无需再采用独立的元件,因而可以简化指纹识别模组200的结构,并使得指纹之别模组的结构更为紧凑,以使得移动终端10的厚度进一步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后壳可以为金属壳或塑料壳或陶瓷壳。金属壳材质冰凉、坚硬,容易获得较好的外观。塑料壳成本低廉,易于加工制造,且不会对移动终端10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产生不利影响。陶瓷壳耐磨抗摔,同样不会对移动终端10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产生不利影响,同样能够对屏幕组件100予以有效的保护。在一实施例中,后壳能够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或水汽进入后壳内,从而有效地保护后壳内的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当移动终端10意外跌落时,后壳还能够减缓跌落冲击对移动终端10的影响,防止移动终端10轻易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结构特征对于平板等移动终端同样适用,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