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设备高效节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62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设备高效节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电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设备高效节电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即用于工控环境的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有线通讯设备主要介绍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无线通讯设备主要是无线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无线避雷器,天线等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通信设备具有一定的节电效果,但是其节电效果不明显,而且其电能数据在传输时,抗干扰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设备高效节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设备高效节电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一侧设置电源输入端,另一侧设置电源输出端和数据输出端,所述外壳体内腔设置节电组件,所述节电组件通过导线接在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之间,所述数据输出端内侧安装抗干扰模块,所述外壳体内侧安装有屏蔽片。

优选的,所述节电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间隔平行设置的四组陶瓷绕线架,所述导线依次绕置在陶瓷绕线架上,且每个陶瓷绕线架上的导线间隔绕置,所述陶瓷绕线架与导线上方覆盖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与外壳)的底部之间填充有陶瓷颗粒。

优选的,所述抗干扰模块包括二极管A、二极管B,所述二极管A负极连接电阻B一端和电源端,所述二极管A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B正极、电容A一端和电容B一端并接地,所述二极管B负极连接电阻A一端和电源端,所述电阻B另一端连接电容A另一端,所述电阻A另一端连接电容B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屏蔽片采用陶瓷屏蔽片,所述陶瓷屏蔽片的厚度为2mm-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在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安装的节电组件能够减小负荷电流,提高输电效率来提高节电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在数据输出端内侧安装的抗干扰模块能够实现对干扰信号进行限幅、吸收处理,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强,确保其数据通信稳定,便于与后台进行实时电能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节电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干扰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信设备高效节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一侧设置电源输入端2,另一侧设置电源输出端3和数据输出端4,所述外壳体1内腔设置节电组件5,所述节电组件5通过导线10接在电源输入端2和电源输出端3之间,所述数据输出端4内侧安装抗干扰模块6,所述外壳体1内侧安装有屏蔽片7;屏蔽片7采用陶瓷屏蔽片,所述陶瓷屏蔽片的厚度为2mm-4mm。陶瓷屏蔽片具有耐磨、硬度高、抗冲击、耐高温的优点,同时其还具有优异的抗干扰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节电组件5包括外壳8,所述外壳8的底部设有间隔平行设置的四组陶瓷绕线架9,所述导线10依次绕置在陶瓷绕线架9上,且每个陶瓷绕线架9上的导线10间隔绕置,所述陶瓷绕线架9与导线10上方覆盖有绝缘层11,所述绝缘层11与外壳8的底部之间填充有陶瓷颗粒。在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安装的节电组件能够减小负荷电流,提高输电效率来提高节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抗干扰模块6包括二极管A1b、二极管B2b,所述二极管A1b负极连接电阻B2a一端和电源端,所述二极管A1b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B2b正极、电容A1c一端和电容B2c一端并接地,所述二极管B2b负极连接电阻A1a一端和电源端,所述电阻B2a另一端连接电容A1c另一端,所述电阻A1a另一端连接电容B2c另一端。二极管A1b、二极管B2b对输入信号进行限幅,当瞬态干扰信号大于二极管A1b、二极管B2b的稳压电压,二极管A1b、二极管B2b反向导通,将干扰信号过滤到地,而正常的数据信号幅度低于二极管A1b、二极管B2b击穿电压,不受影响RC电路,吸收过滤高频干扰,电容A1c和电容B2c对高频信号阻抗小,对正常信号阻抗大,可把干扰过滤到地,防止进入数据端口。本实用新型中,在数据输出端内侧安装的抗干扰模块能够实现对干扰信号进行限幅、吸收处理,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强,确保其数据通信稳定,便于与后台进行实时电能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节电效果明显,同时其抗干扰能力强,数据通信稳定,便于与后台进行实时电能数据传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