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6502阅读:15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机领域,特别是一种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视机大多安装有一个或两个喇叭,为了提高电视机的音响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试过安装更多的低音喇叭来增强其效果,但是这样带来的缺陷在于,耗电量增加,电视机体积增大。

为了解决该问题,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220349940.8,其主题为带音响系统的电视机底座及电视机,具体来说,所述带音响系统的电视机底座,包括电视机底座本体,其中,还包括在所述电视机底座本体上设置的: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功放电路板、以及用于与电视机电路板连接的接口,所述低音喇叭、高音喇叭分别与所述功放电路板连接,所述功放电路板与所述接口连接。其所提供的带音响系统的电视机底座及电视机,由于采用了在电视机底座,内嵌音响系统,在装配时可直接与电视机内部机芯板连接,形成一体,利用无须外接电源信号,可增加低音喇叭,高音无损失,音效比内置扬声器更好,大大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上述的方案实际上为传统的外置式家庭影响集成到电视机的底座上,使其占地面积小,无需外接音响,结构小巧。

但是其成本依然较高,体积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低音增强效果好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的一侧设有喇叭,所述的主体上设有与喇叭的前端面配合的第一出音口,所述的容纳腔内还设有一导音管,所述的导音管由导音端、与导音端垂直的出音端以及设置在导音端和出音端之间的连接段组成,所述的主体上设有与出音端配合的第二出音口;所述的导音管为一直径渐粗的中空管状结构,导音端的入口正对喇叭的侧面。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导音管的粗端和细端的面积比例为1.7-1.8。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主体的长宽高的比例为34~36:9.5~10.5:5.8~6.2。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导音管的长度为主体长度的一半。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喇叭的前端面的直径为主体长度的1/4。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主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组成,所述的第一出音口设置在前壳体上,所述的第二出音口设置在后壳体上。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后壳体的开放面的四周设有用于与前壳体的开放面的内侧面紧密接触的限位板。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第二出音口为一向外凸出的环状体,所述的环状体内设有环状卡槽,所述的出音端的末端设有与环状卡槽配合的卡环。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后壳体上设有与喇叭后端面形状配合的向外凸出的容纳体;所述的前壳体上设有两个与外设的固定装置连接的连接件。

在上述的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中,所述的前壳体的边框和后壳体的边框通过超声波焊接密封连接,所述的前壳体的边框上设有母槽,所述的后壳体的边框上设有与母槽配合的公槽。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通过一个导音管实现了整个喇叭的低音增强,其通过将喇叭震动产生的带压强的空气通过导音管传播出去,实现了低音的有效传递。并且在实验中发现,通过一个导音管来实施本方案的效果是最优的,一旦导音管的数量增至两个或多个,其低音传送效果大打折扣,其原理在于,导音管的数量的增加导致空气压强的显著降低,进而不利于带压空气的集中传送低音。

(2)本方案的低音传送效果和主体的规格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反复试验后发现,当所述的主体的长宽高的比例为34~36:9.5~10.5:5.8~6.2时,其低音增强是最为明显的,同时导音管的剖面直径的变化也需要进一步限制才能达到了低音传送效果,其粗端和细端的面积比例优选限定为1.7-1.8。

(3)本方案的低音传送效果的提高同时也和导音管、喇叭在主体内占据的比例是有关系的,一般来说,导音管的长度优选为主体长度的一半,喇叭的前端面的直径为主体长度的1/4,在主体远离导音管的一侧设置一个的腔体,其利于空气在该部位压缩并反射低音至导音端的入口,进一步提高低音效果。

(4)本方案为了进一步改善低音导出效果,将主体设计为前后组合的形式,并且通过低音后出的方式提高低音传送效果。

(5)研究发现,主体的密封效果对于低音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通过多个限位板、第二出音口与出音端的连接方式、前壳体和后壳体的焊接方式实现主体的高度密封,进而达到提高低音传送效果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前壳体的边框和后壳体边框的公槽、母槽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视机用低音增强喇叭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的主体1内设有容纳腔2,所述的容纳腔2的一侧设有喇叭6,所述的主体1上设有与喇叭6的前端面配合的第一出音口3,所述的容纳腔2内还设有一导音管4,所述的导音管4由导音端41、与导音端41垂直的出音端42以及设置在导音端41和出音端42之间的连接段43组成,所述的主体1上设有与出音端42配合的第二出音口5;所述的导音管4为一直径渐粗的中空管状结构,导音端41的入口正对喇叭6的侧面。

本实施例通过一个导音管4实现了整个喇叭6的低音增强,其通过将喇叭6震动产生的带压强的空气通过导音管4传播出去,实现了低音的有效传递。并且在实验中发现,通过一个导音管4来实施本方案的效果是最优的,一旦导音管4的数量增至两个或多个,其低音传送效果大打折扣,其原理在于,导音管4的数量的增加导致空气压强的显著降低,进而不利于带压空气的集中传送低音。而导音管4的形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带压空气顺利导出提高低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音管4的粗端和细端的面积比例为1.7-1.8,所述的主体1的长宽高的比例为34~36:9.5~10.5:5.8~6.2。通过反复试验后发现,在上述的比例范围时,其低音增强是最为明显的;同时导音管4的剖面直径的变化也需要进一步限制才能达到了低音传送效果;优选地,主体1容积为:278.25ml;长宽高比是:35:10:6;建议长宽高设计值为1750*53*30mm;导音端41大小截面面积分别是209.124mm2;118.859mm2;建议大小面积比率是1.76。

在本实施例中,低音传送效果的提高同时也和导音管4、喇叭6在主体1内占据的比例是有关系的,所述的导音管4的长度为主体1长度的一半,所述的喇叭6的前端面的直径为主体1长度的1/4。在主体1远离导音管4的一侧设置一个的腔体,其利于空气在该部位压缩并反射低音至导音端41的入口,进一步提高低音效果。

为了进一步改善低音导出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1由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组成,所述的第一出音口3设置在前壳体11上,所述的第二出音口5设置在后壳体12上,通过低音后出的方式提高低音传送效果;所述的后壳体12的开放面的四周设有用于与前壳体11的开放面的内侧面紧密接触的限位板13,所述的第二出音口5为一向外凸出的环状体14,所述的环状体14内设有环状卡槽15,所述的出音端42的末端设有与环状卡槽15配合的卡环16,所述的后壳体12上设有与喇叭6后端面形状配合的向外凸出的容纳体17,容纳体17与喇叭6的后端面之间有间隙,利于重低音从间隙中进入到容纳腔2中;所述的前壳体11上设有两个与外设的固定装置连接的连接件18,所述的前壳体11的边框和后壳体12的边框通过超声波焊接密封连接,所述的前壳体11的边框上设有母槽19,所述的后壳体12的边框上设有与母槽19配合的公槽10。研究发现,主体1的密封效果对于低音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通过多个限位板13、第二出音口5与出音端42的连接方式、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的焊接方式实现主体1的高度密封,进而达到提高低音传送效果的目的。进一步地,通过前壳体11的边框和后壳体12边框的公槽10、母槽19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密封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