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摄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明一种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拍摄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电子产品的应用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比如视频对话、社交、收发邮件等功能,带给用户更多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体验。
现有的,如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设备普遍具有拍照功能,但用户在拍摄过程中,只能对取景框中的画面内容进行整体倍距的放大或缩小,而无法单独对画面内容中的某一部分进行缩放。用户为了得到想要的效果,需要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后期加工处理,进而消耗用户宝贵的时间与精力,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拍摄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为得到想要的效果,需要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操作复杂进而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所述拍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拍摄模式下,进入预览拍照界面,并将所述界面显示的画面设为取景图像;
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
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并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以供用户选择拍摄或再次缩放。
优选地,所述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并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包括:
当存在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时,识别用户在所述界面上的选取操作,以供确定在所述取景图像上的对焦点;
以所述对焦点为中心,截取预设范围内的区域,得到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
基于所述局部缩放指令的缩放值,对所述局部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包括:
判断所述缩放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
当所述缩放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时,将所述缩放图像覆盖在所述取景图像上;
调整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的相对位置,得到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还包括:
当所述缩放值小于预设放大值时,将所述缩放图像衔接到所述取景图像中;
对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之间的衔接处进行渐变填充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
优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之后,所述拍摄处理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目标图像预览显示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
若是,则所述界面返回并显示所述取景图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存储有拍摄处理程序的存储器;
处理器,配置为执行拍摄处理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在拍摄模式下,进入预览拍照界面,并将所述界面显示的画面设为取景图像;
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
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并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以供用户选择拍摄或再次缩放。
优选地,执行所述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并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的操作包括:
当存在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时,识别用户在所述界面上的选取操作,以供确定在所述取景图像上的对焦点;
以所述对焦点为中心,截取预设范围内的区域,得到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
基于所述局部缩放指令的缩放值,对所述局部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优选地,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缩放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
当所述缩放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时,将所述缩放图像覆盖在所述取景图像上;
调整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的相对位置,得到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
优选地,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的操作还包括:
当所述缩放值小于预设放大值时,将所述缩放图像衔接到所述取景图像中;
对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之间的衔接处进行渐变填充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拍摄处理程序,所述拍摄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是在拍摄模式下,进入预览拍照界面,将显示的全屏画面设为取景图像,然后用户根据需要对取景图像中的某部位进行局部缩放处理,最后预览显示缩放部位与全屏画面相结合的目标图像,进而用户可以选择直接拍摄当前显示的画面或再次调整缩放比例,从而用户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提前完成对照片的后期处理,避免后期复杂的编辑图像操作,进而节省用户的精力和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拍摄设备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30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步骤S40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拍摄设备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拍摄设备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数码相机、单反相机等。
如图1所示,该拍摄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触控屏,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拍摄设备还可以包括镜头、光圈、快门、闪光灯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拍摄设备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机顶盒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拍摄设备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拍摄处理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
在图1所示的拍摄设备的硬件结构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接入网络;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侦测确认指令和编辑指令等。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拍摄处理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在拍摄模式下,进入预览拍照界面,并将所述界面显示的画面设为取景图像;
检测是否存在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
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并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以供用户选择拍摄或再次缩放。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拍摄处理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当存在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时,识别用户在所述界面上的选取操作,以供确定在所述取景图像上的对焦点;
以所述对焦点为中心,截取预设范围内的区域,得到所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
基于所述局部缩放指令的缩放值,对所述局部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拍摄处理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判断所述缩放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
当所述缩放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时,将所述缩放图像覆盖在所述取景图像上;
调整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的相对位置,得到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拍摄处理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当所述缩放值小于预设放大值时,将所述缩放图像衔接到所述取景图像中;
对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之间的衔接处进行渐变填充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拍摄处理程序,以执行下述操作:
监测所述目标图像预览显示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
若是,则所述界面返回并显示所述取景图像。
基于上述拍摄设备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拍摄模式下,进入预览拍照界面,并将界面显示的画面设为取景图像;
本实施例中,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包括应用界面和系统界面,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是介于用户与硬件而设计彼此之间交互沟通相关软件,目的在使得用户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硬件以达成双向之交互,完成所希望借助硬件完成之工作,用户界面定义广泛,包含了人机交互与图形用户接口,凡参与人类与机械的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用户界面。拍摄设备的显示屏显示安装的系统界面、应用界面等,不同界面展示不同内容,包括文字、图片、文本框、选项按钮、菜单栏、滚动条等等。预览拍照界面是应用界面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拍摄模式,也就是拍摄设备用于拍摄照片的一种方式,比如风景模式、人像模式、笑脸模式、夜景模式等。通过不同模式调节光圈、快门以及曝光量,使拍摄的效果达到用户要求。简单的说,用户使用拍摄设备的摄像头捕捉与人眼看到一样的画面,并经由显示屏显示的预览拍照界面进行展示,进而用户可以对展示的画面进行相关拍照操作。具体地,将预览拍照界面显示的与人眼看到一样的画面内容为取景图像,而取景取决于用户选取拍摄的画面内容,比如高山、远水、动植物、或建筑等,构成一帧画面的取景图像为原始的未经后期编辑处理的图像。
步骤S20,检测是否存在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
本实施例中,局部缩放指令指的是处理器可用于读取并执行局部缩放处理的操作指令,是包含有用户想要对取景图像中某一部分进行缩放的所有操作指令信息。当用户选择在取景图像上进行局部缩放操作时,触发生成该局部缩放指令。局部缩放操作包括点击操作和/或滑动操作,其中,点击操作至少包括单击、双击、长按中的任一种,也就是用户用手指在显示屏上点击一下或连续点击两下或持续一段时间按压在显示屏上;滑动操作包括方向、时长、长度、速度、轨迹等要素。当设备监测到用户用手指在显示屏展示的取景图像上点击某一位置,或滑动某一位置,或先点击再滑动等局部缩放操作时,触发生成局部缩放指令,进而检测到存在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
步骤S30,若存在,则获取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并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本实施例中,缩放处理包括放大和缩小处理,放大处理顾名思义就是将正常比例的事物由小变大,而缩小处理则相反,是将正常比例的事物由大变小的一种处理编辑方式。当存在局部缩放指令时,根据该局部缩放指令,执行获取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局部图像为整体取景图像中的一部分。对局部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比如用户在自拍的拍摄模式下,显示的取景图像包括用户本身、服饰与背景等,用户选取对眼睛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用户眼睛的缩放图像。
步骤S40,基于缩放图像与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以供用户选择拍摄或再次缩放。
本实施例中,基于缩放图像与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也就是将缩放图像与取景图像进行结合,形成新的图像。这个新生成的目标图像在界面上进行预览展示,用户就可看到编辑后的效果图,若用户满意则按下快门进行拍照,也就把显示的目标图像保存下来,或者是用户觉得缩放效果不理想,则可继续对缩放比例进行调节,直至满意后拍照保存。比如第一次生成的目标图像用户对眼睛的放大效果不满意时,再次进行放大处理,进而得到新的缩放图像,进而得到第二次生成的目标图像,此时用户对显示的第二目标图像满意时,选择拍摄,用以保存第二目标图像。
本实施例是在拍摄模式下,进入预览拍照界面,将显示的全屏画面设为取景图像,然后用户根据需要对取景图像中的某部位进行局部缩放处理,最后预览显示缩放部位与全屏画面相结合的目标图像,进而用户可以选择直接拍摄当前显示的画面或再次调整缩放比例,从而用户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提前完成对照片的后期处理,避免后期复杂的编辑图像操作,进而节省用户的精力和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3,图3为图2中步骤S30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30,若存在,则获取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并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包括:
步骤S31,当存在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时,识别用户在界面上的选取操作,以供确定在取景图像上的对焦点;
本实施例中,局部缩放指令包含有用户想要对取景图像中某一部分进行缩放的所有操作指令信息,如缩放值,选取部位等。当存在取景图像的局部缩放指令时,识别用户在界面上的选取操作,也就是识别用户选取需要进行缩放处理的图像位置坐标点,该坐标点就是对焦点,用以对准需要进行缩放的拍摄对象。
步骤S32,以对焦点为中心,截取预设范围内的区域,得到取景图像的局部图像;
本实施例中,预设范围为提前设置好的范围值,比如直径1~3cm、长宽5~10cm、或面积10㎡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以是由开发人员预先设置好的默认值,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取值。以对焦点为中心,截取预设范围内的区域如半径1~5mm的圆,长宽10mm的正方形,或长10mm宽8mm的长方形等,进而该区域内的画面内容为局部图像。
步骤S33,基于局部缩放指令的缩放值,对局部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本实施例中,局部缩放指令的缩放值,可以是百分比或比值等级,比如正常比例50%、缩小值为1~49%,放大值为51~100%,或者放大1~10倍、缩小1~10倍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局部缩放指令的缩放值为放大2倍时,对局部图像进行放大2倍的放大处理,进而得到缩放图像。
参照图4,图4为图2中步骤S40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40,基于缩放图像与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以供用户选择拍摄或再次缩放,包括:
步骤S41,判断缩放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
本实施例中,预设放大值,是由厂家开发人员根据反复实验效果对比而预先设置好的数值,具体地,该数值为匹配效果变化的区间值。比如放大1~10倍,而放大超过6倍以上得到的缩放图像占整体取景图像比例一半以上,则将6倍设为预设放大值。进一步的,预设放大值的取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步骤S42,当缩放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时,将缩放图像覆盖在取景图像上;
步骤S43,调整缩放图像与取景图像的相对位置,得到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
本实施例中,当局部缩放指令的缩放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放大值时,缩放图像必定为放大图像,该放大图像显示的比例不原有局部图像比例大,将放大图像覆盖在取景图像上,有可能覆盖整张取景图像,或覆盖大部分取景图像。同时放大图像将取景图像上原有的部分内容遮盖,而取景图像剩余未被遮盖的图像内容与缩放图像组成新的图像。为使目标图像不偏离本来的画面内容,对放大图像与取景图像进行位置调整,使放大图像占据在整个取景图像的位置与原有局部图像的位置一致,进而用户最终预览看到的画面内容符合心中所要达到的拍摄效果。
步骤S44,当缩放值小于预设放大值时,将缩放图像衔接到取景图像中;
步骤S45,对缩放图像与取景图像之间的衔接处进行渐变填充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
本实施例中,当局部缩放指令的缩放值小于预设放大值时,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放大处理的放大图像,另一种是缩小处理的缩小图像,但这两种图像比例均不超过整个取景图像的比例,其缩放图像更是占据较小部位,因而这两种图像在整体上均不会对取景图像造成太大的改动,因而将之衔接到取景图像中。进一步地,衔接位置应与原有局部图像在取景图像的所处位置一致。衔接处进行渐变填充处理,也就是对衔接后产生明显界限的线条进行弱化,再填充与实际需要显示色度一致的颜色,使生成的目标图像不突兀,优化处理效果。
进一步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缩放图像与所述取景图像,生成目标图像并进行预览显示之后,所述拍摄处理方法还包括:
1、监测目标图像预览显示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
2、若是,则界面返回并显示取景图像。
本实施例中,生成的目标图像在界面上进行预览显示,用户可直观看到编辑后的画面内容,为进一步方便用户进行操作,预先设置好预览目标图像的显示时长,即目标图像预览显示的持续时长,可以为60秒、90秒、5分钟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预设时长优选2分钟,时长不会太短也不会太长,在合理时间内给用户思考的时间,进而用户可以在预设时长内对目标图像进行拍摄保存,或是在预设时长内对目标图像进行再次缩放,得到新的目标图像。
本实施例中,目标图像预览显示的持续时长是随时间流逝而递增的,当监测到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将界面内容切换回原有的取景图像,进而方便用户重新对取景图像进行拍摄或局部缩放处理。由于多次对选取的局部图像进行缩放处理,进而生成的目标图像可能存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进而当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时,直接返回到取景图像,节省用户重复调整缩放值的操作或重新取景的操作,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缩放次数越少,生成的目标图像效果也越好。
进一步可选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拍摄处理程序,包括显示图形、缩放处理和生成目标图像等。存储的拍摄处理程序能够被处理器读取、解读并执行,从而实现上述任一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中照片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可读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