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0751发布日期:2018-11-17 00:1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显示屏作为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必不可少的人机交互工具,其性能的优劣与美观直接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而随着产品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消费者对大屏幕的手机越来越青睐,且希望能够保证屏幕尺寸的同时机身越紧凑越好,因此,屏占比已经成为行业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性能指标。窄边手机目前已经可以带来较高的屏占比,但由于手机制造技术上的限制,使得手机显示屏周边的边框区域无法与手机屏幕一同实现全屏化,从而无法在视觉效果上达到最佳的视觉和外观效果。同时,现有手机都配置有用于自拍的前置摄像头,由于前置摄像头需要通光路径,因此传统的摄像头与显示屏之间不能够重叠设置;而摄像头有一定体积,摄像头与显示屏的错开布置使摄像头需要在手机边框上占据一定的空间,导致摄像头所在区域无法设置显示屏而提供显示,从而使手机实现高屏占比受到限制。

为实现移动终端的高屏占比设计,目前手机显示屏常采用异性屏设计,即在显示屏的一端通过异形切割的方式,为前置摄像头和听筒等零部件等预留非屏幕显示区域。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高屏占比的移动终端,其通过将显示屏在摄像头正对的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设计成小于其他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当不需要显示功能时,该区域最大限度接近透明效果,摄像头可以从该透明区域处获得光线而成像,完成正常的拍摄功能;而在显示画面时,由于摄像头正对的该区域仍具有像素,仅仅是像素密度较低,但仍能显示对于显示要求不高的画面,如作为电量、信号强度及时间等显示区域。

上述移动终端高屏占比的设计方式,虽然采用了将摄像头与显示屏重叠设置,提高了智能终端的屏占比,但由于需要将显示屏正对摄像头区域的像素密度设计为小于其他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使该区域既能通光,又能显示,设计较为复杂,设计成本较高;且由于摄像头的通光路径由于该区域显示屏的重叠,虽有部分光线通过像素间隙进入摄像头,但仍然无法提供充足的光线,导致成像效果差;且与摄像头重叠处的显示屏的显示像素低,仅能满足对于显示要求不高的显示画面,难以使整个显示屏的显示质量一致,从而影响显示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使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实现全屏显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显示屏,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前置摄像模组,所述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能带动所述显示屏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

当所述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显示屏盖设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上;

当所述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显示屏移开所述前置摄像模组以露出所述前置摄像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和调节块,所述调节杆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调节块一端连接于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屏;所述调节杆能通过所述调节块带动所述显示屏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侧,且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两端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块为弯曲状结构且其弯曲方向朝向所述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远离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显示屏的另一端能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靠近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一端内侧均凸设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显示屏的下表面抵接;

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远离所述壳体底面的一侧垂直弯折有翻折边,所述翻折边与所述显示屏的上表面抵接;

当所述显示屏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时,所述显示屏靠近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一端沿所述导向轨和所述翻折边形成的导向槽水平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靠近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一端内侧均凸设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显示屏的下表面抵接;

所述显示屏上方设置有防护膜,所述防护膜与所述显示屏的上表面抵接,所述防护膜与所述壳体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固定连接;

当所述显示屏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时,所述显示屏靠近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一端沿所述导向轨和所述防护膜形成的导向槽水平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能相对所述壳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内侧沿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弧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中心位置所在高度低于所述导向槽的两端位置所在高度;

所述导向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一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导向槽,所述滑块能沿所述导向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

所述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显示屏,并能带动所述显示屏运动整体弯曲,当所述滑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滑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柔性塑料层,所述柔性塑料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采用柔性oled显示屏,其自发光特性使显示屏的显示不受背光模和位于显示屏下端的壳体边框的影响,能在保证显示屏的安装的同时,扩大显示屏的显示区域;通过设置调节组件,使调节组件能带动显示屏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可以使显示屏与前置摄像模组重叠设置,使前置摄像模组在不使用时位于显示屏的下方,不妨碍显示屏的显示,当需要使用前置摄像模组时,使前置摄像模组与显示屏分离,防止显示屏阻挡前置摄像模组的通光路径,使前置摄像模组正常使用;移动终端的结构紧凑,能避免前置摄像模组等对显示屏显示的影响,能较大地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且不需要显示屏异形设计,外形美观,显示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及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壳体及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如下:

1-壳体;10-底板;11-第一边框;111-翻折边;12-第二边框;13-第三边框;14-第四边框;15-导向轨;16-固定板;17-安装框;171-安装槽;

2-显示屏;

3-调节组件;31-调节杆;32-调节块;33-调节手柄;34-调节槽;

4-电池;

5-运行主板;

6-防护膜;

7-导向组件;71-导向槽;72-滑块;721-连接板筋;73-第二限位块;

8-前置摄像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相对于如手机等移动终端水平放置时的状态而言,其中,“上方”是指朝向移动终端显示屏的方向,“下方”是指朝向移动终端背面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显示屏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主要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上表面的显示屏2、设置于壳体1内部且连接于显示屏2的调节组件3,及与显示屏2重叠设置的前置摄像模组8。其中,显示屏2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通过调节组件3带动显示屏2移动,可以实现显示屏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的切换:当显示屏2处于第一状态时,如观看视频或浏览网页等,显示屏2呈现平直状态,显示屏2的显示为全屏显示;当显示屏2处于第二状态时,前置摄像模组8使用状态时,如自拍或视频状态等,显示屏2处于弯曲状态,原与显示屏2重叠的前置摄像模组8因显示屏2的弯曲,实现与显示屏2的分离,前置摄像模组8的通光路径不被显示屏2遮挡。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壳体及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包括底板10和侧边框,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底板10和侧边框围成顶端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体内用于放置移动终端运行所需的各类硬件设备,如电池4、运行主板5及驱动芯片等。壳体1侧边框上开设有各类功能性槽孔,如耳机插孔、usb插槽及侧边按键槽等。

侧边框包括沿壳体1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及沿壳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内侧设置有安装框17,其中第三边框13处的安装框17上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放置前置摄像模组8的安装槽171,且前置摄像模组8的摄像头朝向安装槽171开口设置;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靠近第三边框13的一端内侧均凸设有导向轨15,;第四边框14处的安装框17内侧凸设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导向轨15及安装框17上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形成用于放置显示屏2的安装面,该安装面略低于侧边框的上端面,使侧边框可用于保护显示屏2。

安装面上设置有显示屏2,显示屏2采用柔性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是利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显示屏,其由非常薄的有机涂料和玻璃基板构成,当电荷通过有机涂料后会发光,具有自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厚度薄及可弯折的优点。由于壳体宽度方向设置的两条侧边框可以做得非常窄或可以除去因此,显示屏2的长度基本等于壳体1的长度,其远离前置摄像模组8的一端与安装框17及固定板16固定连接,其靠近前置摄像模组8的一端可自由移动,以遮挡覆盖或漏出前置摄像模组8的摄像头。

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远离底板10的一端垂直向内弯折形成翻折边111,翻折边111的底面与安装面之间存在一定间距,该间距值的大小等于显示屏2的厚度。翻折边111与导向轨15及对应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形成用于显示屏2导向移动的导向槽。当调节组件3带动显示屏2活动时,显示屏2靠近前置摄像模组8的一端沿导向槽移动,使显示屏2呈现曲面状态或恢复平直状态。

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杆31和调节块32,调节杆31设置于壳体1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且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其一端穿出壳体1侧壁且末端连接有调节手柄33;调节手柄33可以为任意形状,且为了壳体1的整体结构紧凑美观,调节手柄33优选为大于旋转轴31直径的圆形,且调节手柄33的一端抵接于壳体1边框外表面。

调节块32一端连接于调节杆31上,另一端连接于显示屏2的下表面。当调节手柄33的转动带动调节杆31转动时,调节块32随调节杆31转动,连接于显示屏2的一端带动显示屏2中间部分向下弯曲,从而带动显示屏2朝向前置摄像模组8的一端沿导向槽平移。为使显示屏2在移动的时候保持较好地曲面造型,沿调节杆3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调节块32,且调节块32朝向显示屏2的一面为曲面,使调节块32带动显示屏2移动时,显示屏2的显示面呈光滑的曲面,而不会出现明显的折痕。

调节手柄33与壳体1之间可以设置锁紧组件,当调节手柄33转动到一定位置时,对调节手柄33的位置进行锁定,防止显示屏2的状态随意切换。

当显示屏2处于平直状态时,显示屏2与前置摄像模组8重叠设置,由于oled的自发光特性,显示屏2在其长度方向不受壳体1安装框的遮挡,也不受前置摄像模组8或其他部件的影响,即能在长度方向实现全屏显示;显示屏2在宽度方向由于翻折边111的存在,会存在部分非显示区域,而现有窄边技术可以使该非显示区域的面积较小,不会对显示屏2的显示效果造成太大的影响。

当需要使用前置摄像模组8时,通过调节组件3带动显示屏2中间部分弯曲,从而带动靠近前置摄像模组8的显示屏2一端移动,以露出前置摄像模组8的摄像头,使摄像头的通光路径不被遮挡。此时,由于显示屏2呈现曲面状态,而曲线显示状态下的显示视角相对平面更广,从而不会影响摄像、自拍或视频时的画面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且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整体结构相同,均包含壳体1、显示屏2及调节组件3等,不同之处在于调节组件3的结构和调节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二不再对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壳体及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杆31、调节手柄33与调节块32,调节杆31设置在沿壳体1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且靠近前置摄像头部分;壳体1边框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调节槽34,调节杆31一端穿过调节槽34,且可沿调节槽34上下滑动;调节杆31穿过调节槽34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手柄33,方便人为采用调节手柄33带动调节杆31的移动,且调节手柄33可以设置为能使壳体1外形紧凑及美观的形状。调节杆3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块32,调节块32远离调节杆31的一端连接显示屏2的下表面。

但移动调节手柄33上下运动时,调节手柄33带动调节杆31沿调节槽34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与调节块32连接的显示屏2弯曲或恢复平直,从而达到显示屏2使用的两种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31可以两端均伸出壳体1边框外侧,也可以一端伸出壳体1边框,一端位于壳体1内部,调节手柄33与壳体1之间可以设置锁紧组件,当调节手柄33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对调节手柄33的位置进行锁定,防止显示屏2的状态随意切换。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显示屏2及调节组件3,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壳体1和显示屏2与实施例一中的壳体1及显示屏2结构基本相同,调节组件3可以选择为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描述的调节组件3,本实施例不再对与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壳体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壳体1包括底板10和侧边框,侧边框包括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靠近第三边框13的一端内侧均凸设有导向轨15,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均向内凸设有安装框17,;第三边框13处的安装框17用于设置前置摄像模组8,第四边框14处的安装框17朝向第三边框13的一侧凸设固定板16;固定板16、导向轨15及安装框17的上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形成用于放置显示屏2的安装面;侧边框的上端面高于该安装面,用于对显示屏2进行保护。

图7为本实施例三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屏2放置在安装面上,显示屏2的长度基本等于壳体1的长度,即显示屏2的显示面长度基本等于壳体1的长度;显示屏2一端与第四边框14处的安装框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显示屏2宽度方向的两边分别抵接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用于对显示屏2提供安装保护。显示屏2上方设置有防护膜6,防护膜6的尺寸与显示屏2的尺寸相同,且防护膜6位于第三边框13的一端与显示屏2抵接,防护膜6宽度方向的两边分别与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固定连接。

当调节组件3带动显示屏2弯曲时,防护膜6与导向轨15之间形成用于显示屏2一端移动导向的导向槽,使显示屏2靠近前置摄像模组8的一端能沿导向槽水平移动。

防护膜6的设置,可以为显示屏2提供保护,防止显示屏2被划伤或受外界污染损坏;由于防护膜6与侧边框固定,防护膜6一直处于平直状态,可以防止显示屏2因外界作用而随意弯曲。同时,防护膜6的设置,可以避免在侧边框上设置用于显示屏2一端导向作用的翻折边111,即不会因翻折边111的存在导致显示屏2宽度方向存在非显示区域,即整个显示屏2均为有效显示区域,且由于壳体1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可以非常窄,有效地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改善了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和视觉效果。

实施例四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8和图9可知,本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在第一状态时,显示屏2覆设于移动终端的上表面,显示屏2边框及设置于显示屏2边框上的前置摄像模组8等被显示屏2遮蔽;当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显示屏2整体弯曲,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朝移动终端中间区域移动,且显示屏2靠近前置摄像模组8的一端与前置摄像模组8分离,使前置摄像模组8等露出。

本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调节组件3、显示屏2和导向组件7等,且本实施例四中的显示屏2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种的显示屏2相同,调节组件3可以为实施例二中的调节组件3,也可以为其他能带动显示屏2中间部分竖直运动的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四不再对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进行赘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壳体1包括底板10和侧边框,侧边框包括沿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及沿壳体1狂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侧边框的上端面平齐且与底板10平行,且宽度均较宰。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均向内凸设有安装框17,用于放置显示屏2,安装框17的上端面低于侧边框的上表面,使显示屏2能嵌入侧边框围成的壳体1内,为显示屏2提供保护。其中,靠近第三边框13处的安装框17用于安装前置摄像模组8等元件,安装框17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存在间隙。

导向组件7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上的两个导向槽71、安装于每个导向槽71内的多个滑块72及覆设于多个滑块72上的柔性塑料层。具体地,图11是图10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导向槽71沿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的长度方向开设,且导向槽71的开口朝上;整个导向槽71为弧形,且相对壳体1长度方向的中线面对称设置,即导向槽71中间低、两端高,且导向槽71的曲率半径从两端至中心逐渐增大。

每个导向槽71内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滑块72,且导向槽71的两侧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滑块72。在本实施例四中,每个导向槽71中滑块72的数量为两个,即导向槽71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滑块72。滑块72的下端位于导向槽71内,且底端为弧形,使滑块72可以在沿弧形导向槽71滑动;滑块72的上端凸设有连接板筋721,连接板筋721位于相应的第一边框11或第二边框12的内侧,且与第一边框11或第二边框12平行,板筋的上端面呈平直状。

为对滑块72的移动进行限位,导向槽71内于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于中间区域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块73,且两个第一限位块和两个第二限位块73均相对于壳体1长度方向的中垂面对称设置。柔性塑料层覆设在四个连接板筋721的上端面,柔性塑料层上表面连接有显示屏2。

当两个滑块72均被第一限位块限位时,连接板筋721的上端面与安装框17的上端面平行,且四个连接板筋72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柔性塑料层处于平直展开状态,显示屏2处于第一状态。当调节组件3作用时,调节组件3给显示屏2中部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由于显示屏2通过柔性塑料层连接于滑块72,该向下的作用力给滑块72施加一个沿导向槽71向导向槽71中部移动的力,从而使两个滑块72沿导向槽71相向滑动。由于导向槽71上每个点之间的曲率不同,使滑块72在移动过程中,显示屏2上的每个点的曲率不同,从而使显示屏2相邻两点之间形成高度差,继而带动与滑块72连接的柔性塑料层及柔性塑料层上方的显示屏2整体弯曲成一定的弧度,当两个滑块72均被第二限位块73限位时,移动终端弯曲到最大程度,此时,显示屏2处于第二状态,即显示屏2与前置摄像模组8等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边框上的导向槽71均为整体式设计,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在每个侧边框的两侧分别设置导向槽71,此时,导向槽71呈现靠近壳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高、靠近壳体1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低的形式。该种设置,可以由导向槽71的长度方向两侧的槽壁自然形成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73。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的形式与实施例二中的调节组件3形式基本相同,调节组件3连接于柔性塑料层的下端,通过柔性塑料层连接于显示屏2,从而带动显示屏2弯曲或恢复平直。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使调节组件3连接于滑块72,使调节组件3直接带动滑块72运动,从而由滑块72的运动带动显示屏2弯曲或恢复平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4于两个限位块之间均开设有调节槽,用于从壳体1外侧使调节组件3动作。

本本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采用了有导向槽71、滑块72和柔性塑料层组成的导向组件7,可以更好地对显示屏2进行弯曲轨迹的导向,使显示屏2的运动更具可靠性;由于导向槽71整体为弧形,可以使显示屏2整体弯曲,使显示屏2处于第二状态时均有很好的曲面显示效果,增强了显示屏2的视觉显示效果;由于导向组件7均设置于显示屏2的下方,因此,仅显示屏2的四周存在非常窄的边框对显示屏2起保护作用,显示屏2基本可以全屏显示,较大地提高了显示屏2的屏占比,使显示屏2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均均有较佳的视觉显示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