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5561发布日期:2019-02-10 14:2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发展的主流是外观简洁,界面美观,体现效果好,所以越来越倾向于全面屏设计,但是这样一来,屏幕占比越来越高,边框越来越窄,虽然可以给人良好的视觉体验,但是需要用户用两只手进行操控,操控上不便捷,且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譬如高空作业拍照,炒菜时来电等,无法进行双手操作,当必须要操作手机时,需要停下手上事情来进行操作手机,给用户带来很不方便的体验,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解决了因大屏幕带来需要双手操作带来操控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移动终端保护套本体和感应装置;

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电容触摸感应膜和电容感应装置,所述电容触摸感应膜与所述电容感应装置连接;

所述电容触摸感应膜与低电势的介质构成电容;

所述电容感应装置和所述电容触摸感应膜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套本体上,所述电容感应装置与所述移动终端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电容感应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电路板和usb插头,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usb插头和所述电容感应装置,所述usb插头与所述移动终端的usb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触摸感应膜设有一个或多个虚拟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基底和侧框,所述侧框位于所述基底边缘,所述基底与所述侧框合围形成一个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设置有摄像孔。

进一步地,所述侧框的内壁光滑,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相吸附。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厚度为0.3mm-2mm。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无线连接装置,所述无线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电容感应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连接装置为蓝牙连接装置、wifi连接装置、3g连接装置、4g连接装置、5g连接装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套上设置电容和电容感应装置,通过手势引起电容的变化,电容感应装置感应到后将变化情况传递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应完成相应指令,达到一只手就能操作移动终端,解决了移动终端设计大屏幕带来需要双手操控的问题,且通过手势进行操作,可以使操作更为便捷,用户具有更好的操控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2所示,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应用于移动终端上,包括移动终端保护套本体和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电容触摸感应膜和电容感应装置,电容触摸感应膜2与电容感应装置连接;电容触摸感应膜2与人体构成电容;电容感应装置和电容触摸感应膜2设置于移动终端保护套本体上,电容感应装置与移动终端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套设置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电容触摸感应膜2和电容感应装置,电容触摸感应膜与电容感应装置连接,电容触摸感应膜2与人体构成电容,与电容触摸感应膜2接触的物体可以是手、触摸笔、手套或者是其他可以引起电容感应变化并与人体接触的物体,电容感应装置优选电容感应ic电路,当用户在背面输入手势的信号,如滑动一个或者多个手指时,电容触摸感应膜2与人体的电容会发生变化,再通过电容感应装置感应电容的变换,并将感应的结果通过电容感应装置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接收该感应结果,并作出相应操作,其次,电容感应装置和电容触摸感应膜2设置于移动终端保护套本体上,移动终端不需要做太多的改变,仅仅是电容感应装置与移动终端进行通讯连接,不需要对移动终端的结构、外观进行重新设计,保留了移动终端原本的结构和外观,此外,移动终端保护套也能对手机进行有效防护。

本实施例中,电容触摸感应膜2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保护套远离移动终端的一面,也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保护套靠近移动终端的一面,还可以将电容触摸感应膜2与移动终端保护套注塑一体成型,优选地,将电容触摸感应膜2与移动终端保护套注塑一体成型,一方面,可以防止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脱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移动终端保护套更为美观。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连接电容感应装置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连接装置将电容感应装置和移动装置进行连接,进一步地,用户在背面输入手势的信号,电容发生相应的变化,电容感应装置感应电容的变化,并将变化的信号模拟成手指活动轨迹(即手势)后,通过连接装置发送给移动终端,然后移动终端按照特定的算法将手指活动轨迹转换到内定的移动终端指令,并按照指令进行相关操作。

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包括电路板4和usb插头3,电路板4连接usb插头3和电容感应装置,usb插头3与移动终端的usb接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包括电路板4和usb插头3,可以通过usb插头3与移动终端的usb接口连接,由于移动终端一般都会设有usb接口,不需要再专门设置一个接口,即不需要对移动终端再进行结构的设置,对任意的移动终端,只需要安装一个与电容感应装置对应的app就能实现上述功能,usb接口与移动终端的usb接口连接后,可以将电容的变换情况传递至手机。

本实施例中,设有一个或多个虚拟按键21,虚拟按键21与移动终端本体连接,通过设有一个或者多个虚拟按键21,可以实现快速操控移动终端本体,即按下虚拟按键21后电容的变化信号是确定的,按下虚拟按键21电容的变化在移动终端内的识别设为指定功能,虚拟按键21可以为一些常规的设置,应当理解,用户也可以对特定的手势进行设置,如:点亮屏幕、解锁、滑动、翻页、截屏、放大缩小、复制、粘贴、接听电话、静音、启动语音输入、打开摄像头、锁屏、回到主界面、返回、等,为了便于用户的体验,该虚拟按键21对应的操作可以是系统自带的,也可以是自行设置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基底55及侧框,侧框设置于基底55边缘,基底55与侧框合围形成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纳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容置于容纳腔,基底55用于为移动终端的后壳提供保护,侧框用于为移动终端的边框提供保护。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侧框的内壁设置为光滑的,当移动终端容置于容纳腔内时,移动终端边框紧贴于侧框的内壁,由于移动终端边框的表面及侧框的内壁均光滑,因而在紧贴时,移动终端边框的表面与侧框的内壁之间的空气较少,基于类似真空吸附的原理,侧框的内壁能够与移动终端边框的表面相吸附。通过将侧框的内壁设置为光滑的,进一步防止跌落时移动终端轻易地从容纳腔脱离。

本实施例中,基底55上设有摄像孔,基底55沿摄像孔的周边双面倒角,在基底55的内侧面及外侧面沿摄像孔22的周边设置有倒角结构,通过设置倒角结构,一方面增强了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圆润感,提升美观性的同时,又不会划伤摄像头,另一方面,由于将移动终端从移动终端保护套中取出时,移动终端保护套会产生一定变形,导致应力集中于摄像孔的周边,基底55的内侧面及外侧面的倒角结构可以避免基底55在摄像孔的周边出现裂纹。

本实施例中,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面积大于或等于2平方厘米,若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面积小于2平方厘米,则在后边输入手势的时候,容易把整个电容触摸感应膜2都遮住,且因为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面积小,检测不到整个手势的变化情况,可以识别的手势的情况相当局限,所以,当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才可以使电容变得足够大,识别手势的棉结也变得足够大,当输入手势的时候,其电容的变化才明显,手势的操作才能感受清楚,电容感应装置就容易感应电容的变化,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的,大于2平方两厘米即可。

本实施例中,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材料为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ito)、铝合金、不锈钢、铜箔中的任一种,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材料是铝合金、不锈钢、铜箔中的任一种,一方面可以与人体构成较大的电容,当进行手势变换时,其电容的变化大小比较大,可以便于电容感应装置进行感应,另一方面,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ito)、铝合金、不锈钢、铜箔都是不易生锈的,也不易受到腐蚀,具有相当长的使用时间,基本上可以不用更换,没有因更换带来相应的困难,优选地,电容触摸感应膜2优选为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具体地,电容触摸感应膜2可以设置多个电极,当用户触摸电容屏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于是手指吸收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屏的四个角上的电极中流出,且理论上流经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头到四角的距离成比例,控制器通过对四个电流比例的精密计算,得出位置。

本实施例中,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厚度不宜太厚,当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厚度大于0.5mm,会造成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产品的厚度过厚,影响用户使用的手感,且当电容触摸感应膜2厚度过厚时,当移动终端保护套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时,若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产品过厚,则会影响手感,若成品过薄,则电容触摸感应膜2会在移动终端的产品会显示印记出来,不美观,且对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保护也不是很好,所以电容触摸感应膜2的厚度优选为0.5mm,不会影响用户的手感体验,也可以对注塑一体构成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电容触摸感应膜2有着很好的保护和遮盖。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厚度为0.3mm-2mm,若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厚度太薄,小于0.3mm时,则无法对移动终端进行良好的保护,若过厚,则会影响用户手感体验,所以厚度介于0.3mm-2mm是最优选,既可以对移动终端形成良好的保护,也不会影响用户使用的手感。

本实施例中,感应装置还包括无线连接装置1,连接装置连接电容感应装置和移动终端,无线连接装置1为蓝牙连接装置、wifi连接装置、3g连接装置、4g连接装置、5g连接装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实施例中,感应装置还包括无线连接装置1,无线连接装置1连接电容感应装置和移动终端,无线连接装置1为蓝牙连接装置、wifi连接装置、3g连接装置、4g连接装置、5g连接装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用户在背面输入手势的信号,电容发生相应的变化,电容感应装置感应电容的变化,并将变化的信号模拟成手指活动轨迹(即手势)后,通过无线连接装置1迅速传递至移动终端,然后移动终端按照特定的算法将手指活动轨迹转换到内定的移动终端指令,并按照指令进行相关操作,不需要对移动终端再进行结构的设置,对任意的移动终端,只需要安装一个与电容感应装置配套的apk(androidpackage)就能实现上述功能。

本实施例中,侧框上对应移动终端的按键或插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侧框,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框51上对应音量调节键设置有音量调节孔,音量调节键容置于音量调节孔内,或穿过音量调节孔伸出到保护套外,便于用户调节音量。第二侧框52上对应电源键设置有开关孔,电源键容置于开关孔内,或穿过开关孔伸出到保护套外,便于用户控制移动终端的开关机操作。第三侧框53上对应音响设备设置有透音孔,便于音响设备的扩音,第三侧框53上还对应标准数据接口还设置有充电孔,数据传输线的插头穿过充电孔连接于标准数据接口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等操作,第四侧框54上还设置有耳机插孔,便于耳机的插入。上述的音量调节孔、开关孔、透音孔、充电孔及耳机插孔可以根据按键位置的不同而设置于不同的侧框上,例如,当电源键及音量调节键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同一侧时,开关孔及音量调节孔设置于同一侧框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侧框上对应移动终端的按键的位置也可以不设置通孔,而是在侧框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凹槽,移动终端的按键容置于凹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套上设置电容和电容感应装置,通过手势引起电容的变化,电容感应装置感应到后将变化情况传递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应完成相应指令,达到一只手就能操作移动终端,解决了移动终端设计大屏幕带来需要双手操控的问题,且通过手势进行操作,可以使操作更为便捷,用户具有更好的操控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