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夹持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9233发布日期:2018-11-13 22:5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夹持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移动终端设别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尤其是手机。为方便用户配合各种场合使用手机,各种夹持支架亦被设计出来。但是现有的夹持支架一般都是采用的弹簧驱动夹紧组件夹紧的方式,而且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才能完成对手机的夹持或从支架上取下手机,特定场合特别是用户驾车时会非常不方便,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手动操作夹持臂的电动夹持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电动夹持支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两对立侧以用于将被夹持对象夹持于壳体的前方的一对夹持臂,还包括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夹紧或松开被夹持对象的电驱动机构和控制所述电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单元,所述电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相对于壳体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上下方向上的平面内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上下方向上的平面内同步同向或反向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具有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内端分别同轴固定,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外端分别位于壳体的对应两侧外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组旋转,进而通过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同步同向或反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的外端分别向壳体的前方延伸出一夹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两对立侧的前方;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具有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一对夹持臂分别同轴固定;所述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组旋转,进而通过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同步同向或反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的两对立侧,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由驱动电机同步带动的两组凸轮连杆机构,所述两组凸轮连杆机构分别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同步同向或反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平面内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在相对于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平面内同步反向转动以改变所述一对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固定安装于壳体两对立侧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上;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具有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一对夹持臂的转轴同轴固定;所述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组旋转,进而通过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同步反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固定安装于壳体两对立侧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上;所述电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和由驱动电机同步带动的两组凸轮连杆机构,所述两组凸轮连杆机构分别带动所述一对夹持臂同步反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夹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壳体的底端还设有用于托住被夹持对象的承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夹持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对被夹持对象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夹持支架还包括连接于壳体后部的安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触摸、红外感测、语音和手势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控制电驱动机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夹持支架通过电驱动机构驱动一对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夹持臂相对于壳体正向转动,从而缩小该夹持臂与另一夹持臂之间的夹持距离以将被夹持对象夹紧,反向转动该夹持臂便可以松开对被夹持对象的夹持,实现夹持臂的自动化驱动,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一个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另一个夹持状态夹紧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去除壳体的支撑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的电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的各个夹持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的电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一个夹持状态夹紧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的电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处于一个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的电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电动夹持支架100包括壳体110、一对夹持臂120和130、承托部140、控制单元150、无线充电单元160和电驱动机构170。其中,壳体110的前表面为用于承托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10的支撑面111。一对夹持臂120和13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相对的左右两侧,即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控制单元150、无线充电单元160和电驱动机构17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内。无线充电单元160用于对被夹持的手机10进行无线充电,此为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便不再详述。控制单元150用于基于触发信号来控制电驱动机构170工作。例如,控制单元150可以基于触摸、红外感测、语音和手势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产生的触发信号来控制电驱动机构170工作。产生触发信号的来源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或可能的各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不是本申请的关注点,故本申请在此便不再详述。

电驱动机构170可以在控制单元150的控制下驱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相对于壳体110在壳体110的上下方向上的平面内同步同向或反向转动,从而改变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对手机10的夹持和松开。例如如图1所示,当电驱动机构170驱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转动至水平位置时,电动夹持支架100处于完全张开状态,具有最大夹持距离。如图2所示,当电驱动机构170驱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向下转动至一定的角度(即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反向转动)时,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被缩小,可夹紧对应尺寸的手机,电动夹持支架100处于一种夹持状态。如图3所示,当电驱动机构170驱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向上转动至一定的角度(即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反向转动)时,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被缩小,可夹紧对应尺寸的手机10,电动夹持支架100处于另一种夹持状态。夹持状态下,可通过承托部140托住手机10的底部,与左夹持臂120、右夹持臂130一起共同固定手机10。又例如,当电驱动机构170驱动左夹持臂120向下转动至一定角度,同时驱动右夹持臂130同步向上转动至一定的角度(即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同向转动)时,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亦被缩小,可夹紧对应尺寸的手机10,电动夹持支架100处于一种夹持状态。当电驱动机构170驱动左夹持臂120向上转动至一定角度,同时驱动右夹持臂130同步向下转动至一定的角度(即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同向转动)时,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之间的夹持距离亦被缩小,可夹紧对应尺寸的手机10,电动夹持支架100处于另一种夹持状态。

电驱动机构170可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组来实现,该传动齿轮组通过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分别与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的内端同轴固定,便可带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同向或反向旋转。参见图1所示,壳体110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避让槽112,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的外端通过该避让槽112从壳体110的左右两侧伸出。避让槽112还限定了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上下转动的范围。进一步,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的外端分别向壳体110的前方延伸出一夹持部121、131,用于夹抵手机10的左右两侧。优选地,夹持部121、131的前端还形成有凸缘122、132,用于限制手机10向前脱落。图5示出了电驱动机构170的一种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电驱动机构170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和传动齿轮组,该传动齿轮组主要包括主齿轮组171、第一输出齿轮172和第二输出齿轮173,且第一输出齿轮172和第二输出齿轮173的转轴均垂直于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的转动平面。其中,第一输出齿轮172和第二输出齿轮173分别设置在主齿轮组171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主齿轮组171啮合,驱动电机带动主齿轮组171旋转,便可带动第一输出齿轮172和第二输出齿轮173同步反向旋转,进而带动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同向转动,以改变二者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对手机10的夹紧或松开。图6示出了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转动至不同位置时的夹持状态和夹持对象。例如,当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向下转动到标号183所示的位置时,可以夹紧4寸的手机;当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向上转动到标号182所示的位置时,可以夹紧5寸的手机;当左夹持臂120和右夹持臂130同步转动到标号181所示的水平位置时,二者之间的夹持距离最大,此时可以夹紧6.5寸的手机。

图7-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200的结构示意图。电动夹持支架200具有与图1-图5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100基本相同的结构原理,区别仅在于电驱动机构270驱动一对夹持臂220和230相对于壳体210转动的方式略有不同。参见图6所示,一对夹持臂即左夹持臂220和右夹持臂230分别设置在壳体210左右两侧形成的耳朵部214和213的前方,并由电驱动机构270驱动而同步同向或反向旋转,从而改变左夹持臂220和右夹持臂230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对手机10的夹持和松开。具体如图8所示,电驱动机构270主要由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主齿轮组271、第一传动齿轮子组272、第二传动齿轮子组274、第一输出齿轮273和第二输出齿轮275构成,且第一输出齿轮273和第二输出齿轮275的转轴均垂直于左夹持臂220和右夹持臂230的转动平面。其中,第一传动齿轮子组272和第一输出齿轮273设置于主齿轮组271的左侧,第二传动齿轮子组274和第二输出齿轮275设置在主齿轮组271的右侧,驱动电机带动主齿轮组271旋转,便可分别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子组272和第二传动齿轮子组274带动第一输出齿轮273和第二输出齿轮275同步反向旋转,进而带动左夹持臂220和右夹持臂230同步反向转动,以改变二者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对手机10的夹紧或松开。如图9所示,当电驱动机构270驱动左夹持臂220和右夹持臂230同步反向转动,即左夹持臂220逆时针转动,右夹持臂230同步顺时针转动,使左夹持臂220和右夹持臂230的下端相对向中间转而彼此靠近,逐渐缩小左夹持臂220和右夹持臂230之间的夹持距离,便可将手机10夹紧,并还可通过壳体210底部设置的承托部240托住固定。相反,当电驱动机构270驱动左夹持臂220顺时针转动同时驱动右夹持臂230同步逆时针转动,便可松开对手机10的夹持。当左夹持臂220和右夹持臂320转动到竖直状态时,二者之间的夹持距离最大。

图10-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300的结构示意图。电动夹持支架300具有与图1-图5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100基本相同的结构原理,区别仅在于电驱动机构370驱动一对夹持臂320和330相对于壳体310转动的方向不同。参见图10所示,一对夹持臂即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分别设置在壳体310左右两侧,并由电驱动机构370驱动在相对于壳体310的前后方向上的平面内同步反向旋转,从而改变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对手机的夹持和松开。

具体如图11所示,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分别固定安装在壳体310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上下延伸的转轴上,从而可随转轴的转动而相对于壳体310前后转动。壳体310的左右两侧还开设有为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的前后转动提供避让空间的避让槽312。电驱动机构370主要由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主齿轮组371、第一传动齿轮子组372、第二传动齿轮子组373、第一输出齿轮374、第三传动齿轮子组375、第四传动齿轮子组376和第二输出齿轮377构成。其中,第一传动齿轮子组372、第二传动齿轮子组373和第一输出齿轮374与第三传动齿轮子组375、第四传动齿轮子组376和第二输出齿轮377分别相对设置在主齿轮组271的左右两侧,驱动电机带动主齿轮组271旋转,便可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子组272和第二传动齿轮子组273之间的正交啮合带动固定于左夹持臂320的转轴上的第一输出齿轮373旋转,并同时通过第三传动齿轮子组375和第四传动齿轮子组376的正交啮合带动固定于右夹持臂330的转轴上的第二输出齿轮377同步反向旋转,以改变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对手机的夹紧或松开。如图12所示,当电驱动机构370驱动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同步反向转动,即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230同步向前转动,使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相对的夹持面彼此靠近,逐渐缩小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之间的夹持距离,便可将手机夹紧,因此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彼此相对的夹持面优选为弧形夹持面。壳体310底部同样可设置承托部340来将手机托住固定。相反,当电驱动机构370驱动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同步相后转动,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30彼此相对张开,便可松开对手机的夹持。当左夹持臂320和右夹持臂320相后转动到与壳体310的避让槽312后部相抵时,张开角度最大,也即二者之间的夹持距离最大。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400的电驱动机构470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400具有与图1-图5所示的电动夹持支架100基本相同的结构原理,区别仅在于驱动一对夹持臂即左夹持臂420和右夹持臂430相对于壳体410在壳体410的上下方向上的平面内同步同向或反向转动的电驱动机构47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同。如图13所示,左夹持臂420和右夹持臂430的内端分别通过转轴423和433转动安装于壳体410内的左右两侧,电驱动机构470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左右两组凸轮连杆机构进而带动左夹持臂420和右夹持臂430同步同向或反向转动来实现。

具体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电驱动机构470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标示)和由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的蜗杆471以及分别由蜗杆471带动的左右两组凸轮连杆机构。其中,左侧凸轮连杆机构包括与蜗杆471啮合的第一齿轮472、与第一齿轮472共轴一起转动的第一凸轮473和偏心铰接于第一凸轮473的第一连杆474,第一连杆474的相对另一端与左夹持臂420的内端铰接;右侧凸轮连杆机构包括与蜗杆471啮合的第二齿轮475、与第二齿轮475共轴一起转动的第二凸轮475和偏心铰接于第二凸轮475的第二连杆477,第二连杆474的相对另一端与右夹持臂430的内端铰接。如此,驱动电机带动蜗杆471旋转,便可带动第一凸轮473和第二凸轮476同向旋转,进而通过第一连杆474和第二连杆477带动左夹持臂420和右夹持臂430分别绕转轴423和433同步反向转动,以改变左夹持臂420和右夹持臂430之间的夹持距离,实现对手机的夹紧或松开。

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的电动夹持支架可以是普通桌面支架,也可以是车载支架。针对该电动夹持支架的应用场合的不同,该电动夹持支架还可以在壳体的后部连接合适的安装结构(例如真空吸盘、应用于汽车空调出风口上的旋转锁扣结构等等),以便将其安装固定在合适的部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