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0774发布日期:2019-04-09 21:0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配件,尤其是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现生产手机具有很精美的外观,手机本身壳体的材质多选用玻璃或者铝制等,玻璃或铝制材料美观性很好,但是机身不耐摔不耐磨,跌落磕碰等都会对机身造成较大损伤,且现在手机尺寸较大,磕碰跌落概率增大,即手机磨损或磕损概率加大。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很多种方案对手机机身进行保护,最普遍的保护方法就是在机身外设置手机保护壳,在摩擦或跌落时对手机进行保护,但现有的手机保护壳结构简单单薄,若跌落严重,不但损坏手机保护壳体,还是会对手机机身造成损伤,有的手机保护壳体内设有缓冲介质,但是受力过强会破坏缓冲介质,乃至破坏手机机身。

因此,提出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方案,设有两层保护壳体,且在两层保护壳体间设有缓冲介质,保护壳体和缓冲介质都可以对手机机身有良好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对手机机身进行良好保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保护内壳3,所述外壳体1和保护内壳3之间设有夹层空隙,夹层空隙设有缓冲介质2。

实际使用时:手机保护壳分为外壳体1和保护内壳3两部分,外壳体1和保护内壳3间有夹层空隙,夹层空隙中设置有所述缓冲介质2能够减小冲击力对保护内壳3的冲击在磕碰跌落受外力时,先冲击外壳体1,缓冲介质2吸收一部分力,而后由保护内壳3对手机机身进行保护,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对手机机身保护,跌落或磕碰时由两层壳体和缓冲介质2缓解外界冲击力,对手机机身进行双重保护,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外壳体1和保护内壳3,外壳体1保护内壳3和缓冲介质2之间都为活动连接,若有损坏直接更换其中某个部件即可,使用方便且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缓冲介质2为海绵、软橡胶或弹簧中的一种。

实际使用时:缓冲介质2的材料可以选为海绵、软橡胶或者弹簧中的一种,可以根据不同手机重量和使用情况可以更换夹层中的缓冲介质材料类型,质量较轻的机身选用海绵或橡胶,较重的可以选用弹簧作为缓冲介质。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体1外设有防摔层4。

实际使用时:外壳体1的外部可以加设有防摔层4,防摔层4的材料为橡胶泡沫等具有缓冲保护效果的材料,可以对外壳体1再加设一层保护,便可以更好的保护手机。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支架5。

实际使用时:支架5和外壳体1铰接,需要将手机立放在桌面上时,旋转支架5作为支腿,用于支撑手机。

作为改进: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夹持部6。

实际使用时:当需要将手机放置车载或其他需要夹持手机的环境,可以选择设有夹持部6的外壳体1,设有夹持部6增大夹持时的稳定稳定性,对手机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且具有保护壳,更好的保护手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摔手机保护壳设有两层保护壳体,且在两层保护壳体间设有缓冲介质,结构简单合理,保护壳体和缓冲介质可以对手机机身有双重的保护,具有更好便捷性和更好的保护效果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外壳体,2、缓冲介质,3、保护内壳,4、防摔层,5、支架,6、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考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设有保护内壳3,所述外壳体1和保护内壳3之间设有夹层空隙,夹层空隙设有缓冲介质2。

实际使用时:手机保护壳分为外壳体1和保护内壳3两部分,外壳体1和保护内壳3间有夹层空隙,夹层空隙中设置有所述缓冲介质2能够减小冲击力对保护内壳3的冲击在磕碰跌落受外力时,先冲击外壳体1,缓冲介质2吸收一部分力,而后由保护内壳3对手机机身进行保护,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对手机机身保护,跌落或磕碰时由两层壳体和缓冲介质2缓解外界冲击力,对手机机身进行双重保护,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外壳体1和保护内壳3,保护内壳3和缓冲介质2之间都为活动连接,若有损坏直接更换其中某个部件即可,使用方便且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2:参考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缓冲介质2为海绵、软橡胶或弹簧中的一种。

实际使用时:缓冲介质2的材料可以选为海绵、软橡胶或者弹簧中的一种,可以根据不同手机重量和使用情况可以更换夹层中的缓冲介质材料类型,质量较轻的机身选用海绵或橡胶,较重的可以选用弹簧作为缓冲介质。

实施例3: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壳体1外设有防摔层4。

实际使用时:外壳体1的外部可以加设有防摔层4,防摔层4的材料为橡胶泡沫等具有缓冲保护效果的材料,可以对外壳体1再加设一层保护,便可以更好的保护手机。

实施例4: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3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支架5。

实际使用时:支架5和外壳体1铰接,需要将手机立放在桌面上时,旋转支架5作为支腿,用于支撑手机。

实施例5: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4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设有夹持部6。

实际使用时:当需要将手机放置车载或其他需要夹持手机的环境,可以选择设有夹持部6的外壳体1,设有夹持部6增大夹持时的稳定稳定性,对手机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且具有保护壳,更好的保护手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