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底活物扫描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0958发布日期:2019-06-11 22:51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底活物扫描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各种形式的车载安全监控系统,是基于汽车前、后方的识别及报警,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车辆底部及轮胎部分的盲区的识别,只能通过后视镜观察,造成视野范围极小。近年来,由于儿童在汽车附近玩耍,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启动汽车造成儿童伤亡的案件时有发生,另外一些小动物被突然启动的汽车压死的案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汽车启动时,坐在车内的驾驶员对汽车外存在视野盲区,如果汽车底盘附近存在活物,很可能发生事故。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利用CMOS传感器和热释电传感器扫描车底活物的装置,可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事故,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两种传感器原理:热释电传感器可以探测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红外线,而生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只要有生物在热释电传感器前方移动,就会被热释传感器感应到,并产生警报信号。而CMOS传感器可将光学信号转换为图像数字信号,通过后续芯片处理可在显示设备上直接显示图像,两种传感器都可以达到检测车底活物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车底活物扫描报警装置,该装置能够让驾驶员注意到车底的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方案:一种车底活物扫描报警装置,包括保护罩、旋转轴和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通过旋转轴与保护罩相连,扫描装置内安装有红外光LED、CMOS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和主控芯片;所述保护罩由固定装置固定在车底,并通过旋转轴与扫描装置相连;所述旋转轴内部装有驱动马达,可带动扫描装置转动。该装置对车底进行扫描,生成车底全景图片,让驾驶员注意到车底情况,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优选地,所述的CMOS传感器前方自带一个红外镜头,所述的热释电传感器前方自带一个菲涅尔透镜,两个镜头并排分布于扫描装置的最前方,所述的红外光LED分布于两个镜头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主控芯片分别与CMOS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红外光LED和驱动马达连接着,主控芯片通过USB接口与车载电脑相连,可控制装置内所有设备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的扫描装置在不工作时,红外光LED、菲涅尔透镜、红外镜头处于保护罩内,以免镜头污损、破坏;在工作时,红外光LED、菲涅尔透镜、红外镜头随驱动马达转动而转到保护罩外,工作范围是从保护罩前沿到保护罩后沿。

优选地,所述的整个装置安装于车辆底盘上。

优选地,所述的扫描装置将扫描结果传给车载电脑,经驾驶员确认后,驾驶员按结束按钮使装置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对车底进行扫描,让驾驶员注意到车底情况,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传感器,其中CMOS传感器可全天工作,而热释电传感器只在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工作,用以弥补CMOS传感器在光线不充足时采集的画面不清晰而导致驾驶员判断不准确的缺点。两种传感器可以互补,减少误判,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中主控芯片将CMOS传感器扫描到的结果合成为车底全景图片,将整个车底情况都记录下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扫描装置和旋转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装置,2-保护罩,3-旋转轴,4-扫描装置,3.1-驱动马达,4.1-红外镜头,4.2-CMOS传感器,4.3-菲涅尔透镜,4.4-热释电传感器,4.5-红外光LED,4.6-主控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底活物扫描报警装置,包括保护罩(2)、旋转轴(3)和扫描装置(4)。所述扫描装置(4)通过旋转轴(3)与保护罩(2)相连,扫描装置(4)内安装有红外光LED(4.5)、CMOS传感器(4.2)、热释电传感器(4.4)和主控芯片(4.6),其中CMOS传感器(4.2)前方的红外镜头(4.1)和热释电传感器(4.4)前方的菲涅尔透镜(4.3)并排分布在扫描装置(4)的最前方,四个红外光LED(4.5)分布于两个镜头上方,主控芯片(4.6)分别与CMOS传感器(4.2)、热释电传感器(4.4)和红外光LED(4.5)相连,最后通过USB接口与车载电脑相连;所述保护罩(2)由固定装置(1)固定在车底,并通过旋转轴(3)与扫描装置(4)连接;所述旋转轴(3)内有驱动马达(3.1),驱动马达(3.1)与主控芯片(4.6)相连。

当装置工作时,驱动马达(3.1)转动,并带动扫描装置(4)绕旋转轴(3)转动,从而使扫描装置(4)内的红外镜头(4.1)、菲涅尔透镜(4.3)和红外光LED(4.5)从保护罩内转到保护罩外,并进行扫描工作,工作范围是从保护罩前沿到保护罩后沿。装置工作结束后,驱动马达(3.1)回转带动着扫描装置(4)转动,使红外镜头(4.1)、菲涅尔透镜(4.3)和红外光LED(4.5)转入保护罩(2)的保护范围,以免镜头污损、破坏。

所述的扫描装置(4)将扫描结果传给车载电脑后,经驾驶员确认后,驾驶员按结束按钮后才能使装置停止工作。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驾驶员启动车辆时,装置开始工作,旋转轴(3)内的驱动马达(3.1)转动,并带动着扫描装置(4)绕旋转轴(3)转动,从而使扫描装置(4)内的红外镜头(4.1)、菲涅尔透镜(4.3)和红外光LED(4.5)从保护罩内转到保护罩外,工作范围是从保护罩前沿到保护罩后沿。此时红外光LED(4.5)发射红外光,热释电传感器(4.4)和CMOS传感器(4.2)分别通过菲涅尔透镜(4.3)、红外镜头(4.1)接收到光学信号,CMOS传感器(4.2)将光学信号转化成数字图像信号并传给主控芯片(4.6),经主控芯片(4.6)处理,合成车底全景图片,而热释电传感器(4.4)感应到车底移动活物发出的红外线,产生相应信号,传递到主控芯片(4.6)上,主控芯片(4.6)将两种传感器的信号经过处理传递给车载电脑,显示在车载电脑上的最终结果经驾驶员确认后,驾驶员按结束按钮后才能使装置停止工作。当工作结束后,旋转轴(3)内驱动马达(3.1)回转带动着扫描装置(4)转动,使红外镜头(4.1),菲涅尔透镜(4.3)和红外光LED(4.5)转入保护罩内,以免镜头污损。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只有CMOS传感器(4.2)工作,红外镜头(4.1)转出保护罩(2)后从保护罩前沿扫描到保护罩后沿,并将车底的情况全部记录下来,CMOS传感器(4.2)将扫描到的结果传给主控芯片(4.6),经主控芯片(4.6)处理后合成车底全景图片,然后传到车载电脑上供驾驶员观察判断。在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红外光LED(4.5)发出红外光线,照射车底,增大CMOS传感器(4.2)接收光学信号的强度,如果车底有活物在移动,热释电传感器(4.4)会产生相应的报警信号以提醒驾驶员,即便车底活物不移动,CMOS传感器(4.2)也会将车底情况传递到车载电脑上。两种传感器可以互补,减少误判,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