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0282发布日期:2019-10-29 21:4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SIM卡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戶身份模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SIM卡座,特别是一种对于制造公差要求低,便于组装并确保 SIM卡与按键功能都能正常作用的SIM卡座。



背景技术:

跟随着手机智能的开展使得关于SIM卡座连接器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而手机卡的更新换代使得SIM卡座不断换新。为使手机内存添加、电池加大且使更密布的主板排布释放空间,微型SIM卡已成有助于企业出产更轻盈的产品,进而使SIM卡座已成为企业亟欲达成的目标。

目前智能手机上的SIM卡座与音量键的结构是分开的,且分別占据一定的空间,基于人们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将SIM卡座与音量键功能做结合的设计,借此会减少占据手机的空间。在一个已有的设计中是利用SIM卡座充当音量键使用,但是由于制造公差的影响,SIM卡座因与连接器组装时会出现位置偏差,实际在组装SIM 卡座时会发生即便已将SIM卡座完全推入,但微型SIM卡仍未能接触到连接器的状況;或SIM卡座尚未完全推入,但微型SIM卡已与连接器连接,反倒使SIM卡座无法正常发挥其作为按键作用。

因此,设计一款对于制造公差要求低,便于组装并确保SIM卡与按键功能都能正常作用的SIM卡座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于制造公差要求低,便于组装并确保SIM卡与按键功能都能正常作用的SIM卡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SIM卡座,包含一外壳,所述外壳设有一开口以及一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置空间;一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基座单元,所述基座单元包含一插入端、一配合装置SIM卡的卡槽以及一相对所述插入端的推抵端;一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抵端,以及一推抵单元,所述推抵单元设置于所述按键单元与所述基座单元之间,且其中所述推抵单元可选择性地推抵所述基座单元的第一状态以及停止推抵所述基座单元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抵单元包含一枢接于所述按键单元上的限位柱,一设置于所述按键单元并与所述限位柱接触的弹性元件,一设置于所述开口并朝向所述容置空内部延伸的斜面槽,所述斜面槽设置于所述限位柱的移动途径中,并偏斜所述限位柱。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抵单元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推抵端的退避空间,所述退避空间容置被偏斜的所述限位柱。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抵单元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推抵端的退避空间,所述退避空间容置被偏斜的所述限位柱,一与所述退避空间相邻的解固槽,所述解固槽承受所述限位柱的推力;所述斜面槽靠近所述解固槽一侧较浅,而接近所述退避空间一侧较深。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按键单元中。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单元设有至少一个槽孔,而所述按键单元设有至少一个铆柱,所述铆柱套设于所述槽孔中。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单元设有一第一槽孔以及一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分别设于所述限位柱的两侧,所述按键单元设有一第一铆柱以及一第二铆柱,所述第一铆柱套设于所述第一槽孔中,而所述第二铆柱套设于所述第二槽孔中。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第二槽孔均呈孔径不等的水滴状,且孔径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插入端。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单元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为一第一按键以及一第二按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的背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基座单元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中所述基座单元与所述按键单元分解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中所述按键单元分解的示意图。

图6A为将所述基座单元插入所述外壳的示意图。

图6B为所述基座单元完全插入所述外壳的示意图。

图6C为所述推抵单元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6D为所述推抵单元切换为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静态时的正视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中按压所述第一按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中按压所述第二按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SIM卡座 100 外壳 10

开口 11 容置空间 12

限位勾槽 13 第一侦测端子 14

第二侦测端子 15 勾爪 15a

接触端 15b 基座单元 20

插入端 21 卡槽 22

SIM卡 22a 推抵端 23

按键单元 30 固定板 30a

圆槽孔 30b 第一按键 31

第二按键 32 槽孔 33

铆柱 34 第一槽孔 33a

第二槽孔 33b 第一铆柱 34a

第二铆柱 34b 推抵单元 40

限位柱 41 圆柱 41a

斜面槽 42 退避空间 43

解固槽 44 弹性元件 45。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SIM卡座100,所述 SIM卡座100包含一外壳10,一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外壳中的基座单元20、一按键单元30。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外壳10包含一开口11,以及一与所述开口11连通的容置空间12。所述基座单元20包含一插入端21、一配合装置一SIM卡22a的卡槽22,且所述卡槽22设置于所述插入端21上,以及一与所述插入端21相对的推抵端23。所述插入端 21透过所述开口11插入于所述容置空间12中。

请一并参阅图5A和图5B、图6A至图6D,所述基座单元20 与所述按键单元30之间设有一推抵单元40,且所述推抵单元40可选择性地在推抵所述基座单元20的第一状态(如图6A和图6B所示);以及停止推抵所述基座单元20的第二状态(如图6C和图6D 所示)之间切换。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至图5A,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推抵单元40包含一枢接于所述按键单元30上的限位柱41,一设置于所述外壳10的斜面槽42,所述斜面槽42设置于所述开口11 并朝向所述容置空间12内部延伸,且位於所述限位柱41的移动途径R中,并偏斜所述限位柱41;一设置于所述推抵端23的退避空间43,所述退避空间43容置受所述斜面槽42作用下偏斜的所述限位柱41,以及一与所述退避空间43相邻的解固槽44。

在图5A和图5B中,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推抵单元40 直接装设于所述按键单元30上,且所述推抵单元40包含一与所述限位柱41接触的弹性元件45。所述按键单元包含一固定板30a,且所述弹性元件45设置于所述固定板30a上且固定于所述按键单元30中。所述固定板30a上设有一圆槽孔30b,所述限位柱41设有一与所述圆槽孔30b枢接的圆柱41a,且所述圆柱41a设置于所述圆槽孔30b中,使所述限位柱41沿着所述圆槽孔30b枢转。

在图6A中,所述推抵单元40设定为推抵所述基座单元20的第一状态,此时所述限位柱41在所述弹形元件45的抵顶作用下转向A的相反方向,进而使所述限位柱41与所述解固槽44相抵顶。再请参阅图6B,当使用者持续将所述按键单元向B方向推抵,将会使所述解固槽44逐渐靠近所述斜面槽42,且使所述限位柱41与所述斜面槽42相接触。

再请参阅图6C,当使用者持续地将所述按键单元30往B方向推送时,所述限位柱41便受所述斜面槽42的作用下而向A方向逐渐偏转,此时所述弹形元件45受所述限位柱41往A方向的偏转的作用下,亦一并逐渐向A方向偏转。因此所述按键单元30离所述基座单元20的距离也开始缩短。

再参阅图2和图6D中,当所述基座单元20已经完全进入预设的装置位置中,但使用者仍持续往B方向推送所述按键单元30时,所述限位柱41在所述斜面槽42的作用下持续往A方向偏转,最后使所述移动柱41完全脱离了所述解固槽44而进入了所述退避空间 43中。此时所述推抵单元40与所述基座单元20的接触完全被所述斜面槽42隔离而进入第二状态。此时进一步推抵所述按键单元30 也不会影响到所述基座单元20的位置。进而达成避免制造时的公差,导致影响所述SIM卡22a未能接触连接器,或致使所述按键单元30无法正常作用的状况发生。

请一并参阅图6D至图7A,为了方便使用者能够徒手拔出SIM 卡。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停止往B方向推动所述按键单元30时,所述弹形元件45将弹抵所述限位柱41往A方向的相反方向稍作偏转。此时所述按键单元离30与所述基座单元20的距离开始拉开,而使所述按键单元30略为突出于手机外壳的表面,便于使用者通过徒手将所述按键单元30拔出。

请参阅图2至图4,为避免所述卡槽22被过度推入而超出预设的装置位置,致使所述SIM卡22a与连接器错开。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包含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开口11相对的一端向所述容置空间12凹入的限位卡槽13,一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2中且呈L型的第一侦测端子14,所述第一侦测端子14较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10上,较短的另一端外露与所述限位卡槽13中,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2中的第二侦测端子15,所述第二侦测端子1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10上,另一端外露于所述限位勾槽 13,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一侦测端子14方向延伸出一勾爪15a以及一接触端15b。

当所述基座单元20完全进入预设的装置位置时,所述限位卡槽13限制了所述卡槽22再往所述容置空间12内部移动,且透过所述第一侦测端子14与所述第二端子15分别与所述SIM卡22a连接,并使所述第一侦测端子14较短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15b相接触形成回路,进而确保所述SIM卡22a与连接器连接发挥正常的作用。

请参阅图5A至图5B和图7A,为能够让所述SIM卡座100充当其他按键功能使用,所述按键单元30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推抵端 23。在这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单元设有至少一槽孔33,而所述按键单元30设有至少一铆柱34,所述铆柱34套设于所述槽孔 33中。所述推抵端23设有一第一槽孔33a以及一第二槽孔33b,且所述第一槽孔33a与所述第二槽孔33b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柱41 的两侧,所述第一槽孔33a与所述第二槽孔33b均呈孔径不等的水滴状,且径孔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插入端21。而所述按键单元30 设有一第一铆柱34a以及一第二铆柱34b,所述第一铆柱34a套设于所述第一槽孔33a中,所述第二铆柱34b套设于所述第二槽孔 33b中。且所述按键单元30的两端分别延长设置为一第一按键31 以及一第二按键32。

请再参阅图7B,透过往B方向按压所述第一按键31正常作用的状况下,所述第一铆柱34a移动至所述第一槽孔33a孔径较大的一端,且不影响所述第二按键32。请再参阅图7C,透过往B方向按压所述第二按键32正常作用的状况下,所述第二铆柱34b移动至所述第二槽孔33b孔径较大的一端,亦不影响所述第一按键3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SIM卡座100透过所述推抵单元40可选择性地推抵所述基座单元20,使所述SIM卡22a与连接器连接,且使所述按键单元30正常作用。进而降低对制造公差的要求,确保组装所述SIM卡22a与按键功能都能正常作用。进一步透过所述槽孔33与所述铆柱34的模组化设计,使得所述第一按键31与所述第二按键32灵活地按压。进而使SIM卡座与按键功能做结合,进一步减少占据手机的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