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充电器及USB插头的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9917发布日期:2019-10-09 06:4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充电器及USB插头的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充电器及USB插头的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人们使用的手机基本都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无论是为了实现功能升级还是和电脑之间互传音视频信息等,都需要使用USB连接线和电脑的USB插座连接。现有手机和电脑USB插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是采用手机充电线(也就是数据线)连接,数据线的一端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及数据输入输出插座内(充电及数据输入输出插座内部外侧两个电源触点和手机内部电池正负两极经导线连通,充电及数据输入输出插座内部内侧两个数据触点和手机内部的储存器或内存卡座两个接线端经导线连通),数据线另一端USB插头插入电脑的USB插座内,使用者无法将手机和电脑USB插座直接连接,这样当身边没有数据线时就无法实现手机和电脑进行信息交互(比如在公司上班办公中需要办公电脑读取手机内数据,而身边又没有携带数据线),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而且如果使用者在外使用,例如办公为了需要读取手机内容时,出门前就需要随身携带数据线,数据线随身携带不利于收纳,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相应也增加了工业产品的互相竞争,相同产品下,能提供更多以人为本功能的工业产品无疑会更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并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手机无法实现直接插入电脑USB插座内,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和手机本体有效结合在一起,平时USB插头本体收纳于手机本体后上端的方形凹槽内,不影响手机本体的整体美观,需要USB插头插入电脑的USB插座时,把USB插头向前拉出就可,USB插头插入电脑USB插座内后,手机本体垂直位于电脑前部USB插座的下端,插接效果及稳定性好,还能方便充电,由此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并由于增加了手机本体功能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带有充电器及USB插头的手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充电器及USB插头的手机,包括手机本体和USB插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手机本体的外壳后端上左右两部各有一个由上至下分布的长方形凹槽,手机本体的外壳后端上左右两部的凹槽左右两侧端由上至下有条形胶片,在手机本体左右两部的外壳凹槽左右两侧上部各有一个轴孔,USB插头本体的上端左右两部各有一个半圆形连接轴杆,两个半圆形轴杆分别位于左部凹槽两个轴孔内,USB插头本体上端是密封式结构,USB插头本体的后端上部有一个开孔,USB插头本体内部外侧两个电源触点和手机本体内部电池正负两极经导线连接,USB插头本体内部内侧两个数据触点和手机本体内部的储存器两个接线端经导线连接,机后盖处加装一个手机充电器主板,手机充电器主板电源输出端和手机内蓄电池电源输入两端经导线连接,手机充电器主板直接通过折叠插头插入220V电源能为手机充电,折叠插头上端两个半圆形轴杆分别位于左部凹槽两个轴孔内。

所述USB插头本体的壳体前端外下侧横向有一根凸起条,作为操作杆。

所述USB插头本体、充电插头的壳体上端高度和手机本体的外壳上端高度一致,USB插头本体、充电插头的下端和手机本体外壳凹槽下端间隔一定距离,USB插头本体、充电插头的前端和手机本体的壳体后端处于同一平面,USB插头本体壳体、充电插头左右两侧和两个凹槽左右两侧端的两只条形胶片内侧紧密接触。

所述USB插头本体、充电插头能分别经上端左右两部半圆形连接轴杆沿手机本体的左右两个外壳凹槽左右两侧上部的两个轴孔前后运动。

所述USB插头本体、折叠插头的未端还可采用空心球状,与手机内对应的空心球装置磨擦旋转,在确保线路安全畅通的情况下,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并保持手机所需角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平时不需要实现手机本体和电脑之间信息交互时,USB插头本体、充电插头垂直位于手机本体的外壳后端上中部长方形凹槽内,USB插头本体的壳体上端、充电插头上端高度和手机本体的外壳上端高度一致,USB插头本体、充电插头的前端和手机本体的壳体后端处于同一平面,USB插头本体壳体、充电插头左右两侧和两个凹槽左右两侧端的两只条形胶片内侧紧密接触,无较大外力作用下,手机本体移动到任何方位,USB插头本体、充电插头不会从凹槽内向凹槽外脱出,这样,USB插头本体、充电插头收纳于手机本体后上端的方形凹槽内,不影响手机本体的整体美观。需要手机本体和电脑之间信息交互时,把USB插头本体的壳体前端外侧凸起条用手朝前端拉动,于是,USB插头本体能经上端左右两部半圆形连接轴杆沿手机本体的外壳凹槽左右两侧上部的两个轴孔朝手机本体后端前运动,USB插头本体和手机本体处于90度角后,将USB插头本体插入电脑的正前端USB插座,就能实现手机本体和电脑本体之间信息交互,手机本体垂直位于电脑前端USB插座的下端,插接效果及稳定性好;本新型中,还可加大手机电池的容量,并在手机后盖处加装一个手机充电器主板,手机充电器主板直接通过折叠插头插入220V电源能为手机充电,提高手机使用待机时间,此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并由于增加了手机本体的功能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基于上述,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中所示,一种带有充电器及USB插头的手机,包括手机本体1和USB插头本体2,手机本体的外壳后端上左右两部各有一个由上至下分布的长方形凹槽3,手机本体的外壳后端上左右两部的凹槽左右两侧端由上至下有条形胶片4,在手机本体左右两部的外壳凹槽左右两侧上部各平行分布有一个开孔作为轴孔6,USB插头本体的上端左右两部各有一个半圆形连接轴杆7,两个半圆形轴杆7分别位于左部凹槽两个轴孔6内,USB插头本体2上端是密封式结构,USB插头本体2的后端上部有一个开孔,USB插头本体2内部外侧两个电源触点和手机本体内部电池正负两极经导线连接,USB插头本体2内部内侧两个数据触点和手机本体内部的储存器两个接线端经导线连接,和电源触点、数据触点连接的导线从USB插头本体2的后端上部开孔引出,手机后盖处加装一个手机充电器主板,手机充电器主板电源输出端和手机内蓄电池电源输入两端经导线连接,手机充电器主板直接通过折叠插头8插入220V电源能为手机充电,折叠插8头上端两个半圆形轴杆分别位于左部凹槽两个轴孔6内。

图1、2中所示,USB插头本体2的壳体前端外下侧横向有一根凸起条5,作为操作杆。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的壳体上端高度和手机本体1的外壳上端高度一致,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的下端和手机本体1外壳凹槽下端间隔一定距离(间距4mm),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的前端和手机本体1的壳体后端处于同一平面,USB插头本体2壳体、充电插头8左右两侧分别和两个凹槽左右两侧端的两只条形胶片4内侧紧密接触,无较大外力作用下,手机本体1移动到任何方位,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不会从凹槽3内向凹槽外脱出。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能分别经上端左右两部半圆形连接轴杆沿手机本体1的左右两个外壳凹槽左右两侧上部的两个轴孔前后运动。USB插头本体2、折叠插头8的未端还可采用空心球状,与手机1内对应的空心球装置磨擦旋转,在确保线路安全畅通的情况下,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并保持手机所需角度。

图1、2中所示,本新型平时不需要实现手机本体1和电脑之间信息交互时,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垂直位于手机本体1的外壳后端上左右两部长方形凹槽3内,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的壳体上端高度和手机本体1的外壳上端高度一致,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的前端和手机本体1的壳体后端壳体处于同一平面,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壳体左右两侧分别和凹槽3左右两侧端的两只条形胶片4内侧紧密接触,无较大外力作用下,手机本体1移动到任何方位,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不会从凹槽3内向凹槽外脱出,这样,USB插头本体2、充电插头8收纳于手机本体1后上端的方形凹槽3内,不影响手机本体1的整体美观。需要手机本体1和电脑之间信息交互时,使用者用手把USB插头本体2的壳体前端外下侧凸起条3朝前端拉动(凸起条5方便手的操作),于是,USB插头本体2能经上端左右两部半圆形连接轴杆7,沿手机本体的外壳凹槽3左右两侧上部的两个轴孔6朝手机本体1后端前运动,USB插头本体2和手机本体1处于90度角后,将USB插头本体2插入电脑的正前端USB插座内,就能实现手机本体1和电脑之间信息交互,手机本体1垂直位于电脑前端USB插座的下端,插接效果及稳定性好;本新型中,还可加大手机电池的容量,并在手机后盖处加装一个手机充电器主板,手机充电器主板直接通过折叠插头8插入220V电源能为手机充电,提高手机使用待机时间;由此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并由于增加了手机本体1的功能提高了手机本体市场竞争力。本新型中,两种插头的未端还可设计为空心球状,与手机内对应的空心球装置磨擦旋转,在确保线路安全畅通的情况下,可适当任意调节并保持手机所需角度基于上述,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