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7392发布日期:2021-01-23 11: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换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换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交换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通信设备,随着通信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交换机的性能也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交换机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而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直接关系到交换机的通信质量和传输速度。现有的交换机一般仅采用排风扇作为散热装置,该方式仅能将交换机壳体内热空气排出,当应用于环境温度较高工业场景时,交换机易由于散热性能不足而发生降低通信质量和传输速度、甚至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交换机散热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交换机散热装置,包括:
[0006]
电路板液冷机构,用于对交换机的电路板进行液冷冷却,电路板液冷机构位于交换机的壳体的内部,电路板液冷机构包括制冷管一,制冷管一盘设在电路板一侧;
[0007]
进气制冷机构,进气制冷机构包括进气格栅,进气格栅位于壳体上与交换机的排风扇相对的一侧,进气格栅一侧盘设有制冷管二。
[0008]
进一步的,制冷管一外包覆有导热胶层,导热胶层与电路板背面相连。
[0009]
进一步的,制冷管一包括多根并联在一起的横管,横管的两端并联后端部分别设有制冷管接头一,制冷管接头一位于壳体底部。
[0010]
进一步的,进气格栅包括若干竖直条形孔,竖直条形孔水平排列且等间距设置。
[0011]
进一步的,制冷管二盘设在进气格栅内侧。
[0012]
进一步的,制冷管二包括多根并联在一起的横管,横管的两端并联后端部分别设有制冷管接头二,制冷管接头二位于壳体顶部。
[0013]
进一步的,壳体内设有用于将进气制冷机构输出的冷风导向至电路板正面的导向板。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路板产生的的一部分热量通过电路板液冷机构带走;另一部分热量被进气制冷机构送入的冷风中和并由排风扇排出。这种液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交换机应用于环境温度较高工业场景时易由于散热性能不足而发生降低通信质量和传输速度、甚至损坏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其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6]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0017]
图中:1-电路板液冷机构;11-制冷管一;12-导热胶层;13-制冷管接头一;2-电路
板;3-壳体;4-进气制冷机构;41-进气格栅;42-制冷管二;43-制冷管接头二;5-排风扇;6-导向板;
[0018]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
如图所示,一种交换机散热装置,包括:
[0021]
电路板液冷机构1,用于对交换机的电路板2进行液冷冷却,电路板液冷机构1位于交换机的壳体3的内部,电路板液冷机构1包括制冷管一11,制冷管一11盘设在电路板2一侧;
[0022]
进气制冷机构4,进气制冷机构4包括进气格栅41,进气格栅41位于壳体3上与交换机的排风扇5相对的一侧,进气格栅41一侧盘设有制冷管二42。
[0023]
进一步的,制冷管一11外包覆有导热胶层12,导热胶层12与电路板2背面相连。
[0024]
进一步的,制冷管一11包括多根并联在一起的横管,横管的两端并联后端部分别设有制冷管接头一13,制冷管接头一13位于壳体3底部。
[0025]
进一步的,进气格栅41包括若干竖直条形孔,竖直条形孔水平排列且等间距设置。
[0026]
进一步的,制冷管二42盘设在进气格栅41内侧。
[0027]
进一步的,制冷管二42包括多根并联在一起的横管,横管的两端并联后端部分别设有制冷管接头二43,制冷管接头二43位于壳体3顶部。
[0028]
进一步的,壳体3内设有用于将进气制冷机构4输出的冷风导向至电路板2正面的导向板6。
[0029]
交换机工作前,将冷却液循环设备的对应冷却液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制冷管接头一13上。工作时,启动冷却液循环设备,交换机的电路板2产生的一部分热量通过导热胶层12传递到制冷管一11内的冷却液中,通过冷却液循环将该部分热量带走;另一部分热量散发到壳体3内的空气中,通过交换机自带的排风扇5排出壳体3;散热装置仍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时,将冷却液循环设备的对应冷却液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制冷管接头二43上,通过制冷管二42的冷却液循环对进入壳体3的空气进行制冷,导向板6将冷空气导向至电路板2正面对其进行冷却,可进一步提升扫热性能。这种液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交换机应用于环境温度较高工业场景时易由于散热性能不足而发生降低通信质量和传输速度、甚至损坏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其散热性能。
[003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