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8563发布日期:2021-01-12 07:4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三集五大”的必然选择,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支撑阶梯电价政策执行的基础条件。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目标,2011年至2015年各网省公司全面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系统主站、终端设备、智能电表及通信信道的建设进度和深化应用的进程,通过不断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建设目标,及时、完整、准确地为sg186营销系统及其相关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为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决策、分析提供支撑,为实现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提供信息基础。

现有的技术可参考申请公开号为cn2061810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主控模块、接口模块、射频模块、功放模块、天线系统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为主控模块供电,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模块电连接并为射频模块供电;主控模块、接口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均与第一接地端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为无线通信模块多放置在各类设备中,并且需要实现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降低环境对模块的损伤以保持模块能够长期稳定的信号通信功能,因此需要对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防护,其中,最常见的也是对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影响比较大的环境因素便是水浸,在下雨积水等多种情况都需要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无线通信模块是否出现进水情况,从而降低电路板被损坏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模块浸水或者即将浸水的时候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的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底板,底板顶部设置有通信电路板,通信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电路,底板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包围通信电路板设置的壳体,壳体一侧壁底部开设有走线孔,底板侧壁靠近壳体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多个水浸传感器,水浸传感器上均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感应模块和报警模块,当水浸传感器感应到底板侧壁有水的时候,感应模块发出浸水信号;报警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板侧壁上的警示灯,报警模块响应于感应模块发出的浸水信号,当报警模块感应到来自感应模块的浸水信号时,报警模块点亮警示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有水即将摸过底板并进入到壳体内部的时候,水浸传感器会感应到底板侧壁与水接触,此时,感应模块会发出浸水信号,报警模块接收到来自感应模块的浸水信号便会点亮警示灯,从而提醒操作人员水即将没过底板并进入壳体,方便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排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壳体侧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由靠近壳体的一端向远离壳体并靠近底板的方向倾斜设置的挡板,每块挡板均与相邻挡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能够有效在壳体顶部滴水等情况下将滴落的水引流到远离底板的位置处,从而保障底板附近不会轻易滴落水滴,一方面能够降低水浸传感器的误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水顺壳体直接流到底板顶面从而进入壳体内部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壳体顶面开设有观察槽,壳体顶面靠近观察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覆盖观察槽设置的观察板,观察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板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操作人员在日常对通信电路板状态检查过程中的便捷程度,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从观察板看到通信电路板是否运行良好或者是够浸水落灰等情况,提高日常检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底板顶面开设有环绕通信电路板设置的卡槽,壳体底端能够插接于卡槽中,壳体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限位块,底板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孔,当壳体插接于卡槽中时,限位块均能够卡接于对应的限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槽和壳体的插接,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将壳体和底板固定在一起,从而降低壳体从底板上脱落的概率,通过限位孔和限位块的配合,能够有效降低壳体在竖直方向上脱离底板的概率,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限位块同时又能够保障在进行壳体安装和拆卸的时候能够顺利完成操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底板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水台,通信电路板固定连接于防水台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台的设置能够在有少量水进入壳体的时候保障通信电路板不会与水发生接触,从而保障通信电路板能够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水浸传感器一端电连接有电源vcc,水浸传感器另一端电连接有控制继电器的电磁铁ka1,控制继电器的电磁铁ka1另一端接地;警示灯一端电连接有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a1-1,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a1-1另一端电连接有电源vcc,警示灯另一端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有水接触到水浸传感器的时候,水浸传感器导通控制继电器的电磁铁ka1,控制继电器的电磁铁ka1带动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a1-1闭合,从而让警示灯被导通,点亮警示灯,便能够起到提醒操作人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警示灯两端并联有蜂鸣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鸣器在警示灯被导通的同时也会被导通,从而发出声响,通过多种方式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到出现或者即将出现浸水情况的模块所在位置。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底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的设置能够抬高底板的高度,从而降低水没过底板的概率,提高模块运作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能够在模块浸水或者即将浸水的时候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2.能够通过物理手段降低通信电路板浸水的概率;

3.能够通过降低水浸传感器的误触概率来提高浸水报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感应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通信电路板;12、卡槽;121、限位孔;13、防水台;14、支撑块;2、壳体;21、限位块;22、挡板;23、观察槽;231、观察板;3、感应模块;31、水浸传感器;4、报警模块;41、警示灯;42、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顶部设置有通信电路板11,通信电路板11上设置有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电路,底板1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包围通信电路板11设置的壳体2,壳体2一侧壁底部开设有走线孔。在使用时,将通信电路板11安装在底板1上,并扣上壳体2便可以实现在使用通信电路板11的时候对其进行保护。

参照图1和图2,底板1顶面开设有环绕通信电路板11设置的卡槽12,壳体2底端能够插接于卡槽12中,壳体2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限位块21,底板1对应限位块2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孔121,当壳体2插接于卡槽12中时,限位块21均能够卡接于对应的限位孔121中。通过限位孔121和限位块21的配合,能够保障操作人员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壳体2,并能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保障壳体2和底板1稳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3,底板1侧壁靠近壳体2的位置处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感应模块3和报警模块4,感应模块3包括水浸传感器31,水浸传感器31一端电连接有电阻r1,电阻r1另一端电连接有电源vcc,水浸传感器31另一端电连接有控制继电器的电磁铁ka1,控制继电器的电磁铁ka1另一端接地;

报警模块4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板1侧壁上的警示灯41,警示灯41一端电连接有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a1-1,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a1-1另一端电连接有电源vcc,警示灯41另一端接地。警示灯41两端并联有蜂鸣器42。

在有水接触到水浸传感器31的时候,水浸传感器31导通控制继电器的电磁铁ka1,控制继电器的电磁铁ka1带动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a1-1闭合,从而让警示灯41被导通,点亮警示灯41,并带动蜂鸣器42通电响起,便可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排水处理。

参照图2和图3,壳体2侧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由靠近壳体2的一端向远离壳体2并靠近底板1的方向倾斜设置的挡板22,每块挡板22均与相邻挡板22固定连接。挡板22的设置能够有效在壳体2顶部滴水等情况下将滴落的水引流到远离底板1的位置处,从而保障底板1附近不会轻易滴落水滴,一方面能够降低水浸传感器31的误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水顺壳体2直接流到底板1顶面从而进入壳体2内部的概率。

参照图2和图3,壳体2顶面开设有观察槽23,壳体2顶面靠近观察槽23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覆盖观察槽23设置的观察板231,观察板231由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操作人员可直观的通过观察板231看到通信电路板11的状态,查看通信电路板11是否有浸水或者落灰的情况。

参照图2和图3,底板1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水台13,通信电路板11固定连接于防水台13顶部。底板1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14。防水台13和支撑块14的设置能够形成双层保护,抬高通信电路板11的位置,从而降低通信电路板11被技术浸湿的概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模块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雨水或者积水等情况的时候,积水会先碰到水浸传感器31,此时,警示灯41会亮起,蜂鸣器42会响起,操作人员便可以方便的察觉模块内的通信电路板11即将浸水,并及时进行排水处理,从而保障模块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面授浸水情况的损伤或损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