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接收发送回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768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号接收发送回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码分多路通信(CDMA)方式的、在诸如个人通信系统(PCS)等的移动电话系统中使用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特别涉及到用于防止由信号发送回路给出的发送信号进入至信号接收回路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
图4示出了现有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在此,是在PCS中将发送信号的频率设定得比接收信号的频率低,即将发送信号的频道划分在1.85GHz~1.91GHz的频率带内,将接收信号的频道划分在1.93GHz~1.99GHz的频率带内。因此在发送信号频率带的最高频率与接收信号频率带的最低频率之间有约20MHz的间隔(参见图3)。而且将由信号发送回路31给出的发送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32导入至天线33处,将由天线3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34输入至信号接收回路35。
低通滤波器32和高通滤波器34由作为所谓的天线收发转换开关36的电感应体共振器等构成,后者的输入端子36a与信号发送回路31相连接,输入输出端子36b与天线33相连接,输出端子36c与信号接收回路35相连接。
而且,低通滤波器32和高通滤波器34也可分别采用带通滤波器。
对于上述现有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发送信号频率带与接收信号频率带相接近,其间隔只有20MHz,因此难以充分地确保设置在信号发送回路31与天线33之间的低通滤波器32对接收信号频率带的衰减量,以及设置在天线33与信号接收回路35之间的高通滤波器34对发送信号频率带的衰减量。因此,会产生由信号发送回路31给出的发送信号不仅仅会输出至天线33侧,还会通过高通滤波器34进入至信号接收回路35,从而在信号接收发送之间出现干扰(信号接收障碍)的问题。
如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增大高通滤波器34对发送信号频率带的衰减量,又必然会出现使高通滤波器34的通过频率带的通过损失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要不增大发送信号频率带和接收信号频率带的通过损失,而增大对发送信号频率带的衰减,从而防止在接收发送信号之间出现干扰。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它具有与天线相连接的信号发送回路和信号接收回路,将由所述信号发送回路输出至所述天线的发送信号用的频道划分在发送信号频率带,将由所述天线输入至所述信号接收回路的接收信号用的频道划分在接收信号频率带,使所述发送信号频率带中的最高频率比所述接收信号频率带中的最低频率更低,并且将所述最高频率与所述最低频率设置在相接近的状态,在所述天线与所述信号接收回路之间设置有对所述发送信号频率带实施衰减用的衰减组件。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还可以在所述的衰减组件处设置有具有位于所述发送信号频率带内的陷波频率的陷波回路,并且可以通过将所述的陷波频率在第一陷波频率和比所述第一陷波频率的频率低的第二陷波频率之间实施切换的方式,在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发送信号频率带中的频率比较高的第一频率带内时,将所述陷波频率切换至所述第一陷波频率,在所述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发送信号频率带中的频率比较低的第二频率带内时,将所述陷波频率切换至所述第二陷波频率。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具有两个所述陷波回路,并用结合电容器结合这两个陷波回路构成所述衰减组件。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还可以使所述的陷波回路由至少具有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和同轴共振器的串联共振回路构成。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在所述的陷波回路处设置有第二电容器,当所述的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一频率带内时,通过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同轴共振器而将所述的陷波频率设定为所述的第一陷波频率,而当所述的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所述第二频率带内时,使所述第二电容器和所述同轴共振器并联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同轴共振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而将所述的陷波频率设定为所述的第二陷波频率。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由电感应体共振器构成所述同轴共振器。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的回路图。
图2为表示使用在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中的衰减组件的回路图。
图3为表示使用在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中的衰减组件的衰减特性的曲线图。
图4为表示现有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的回路图。
下面参考附图1至附图3说明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首先在PCS中将发送信号的频率设定得比接收信号的频率低,即将发送信号的频道划分在1.85GHz~1.91GHz的频率带内,将接收信号的频道划分在1.93GHz~1.99GHz的频率带内(参见图3)。因此在发送信号频率带的最高频率与接收信号频率带的最低频率之间有约20MHz的间隔。
正如图1所示,由信号发送回路1给出的发送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2被导入至天线3处,而由天线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通过高通滤波器4、衰减组件7被输入至信号接收回路5。在此,衰减组件7用于对发送信号频率带实施衰减,所以这一衰减组件7可以阻止信号发送回路1给出的发送信号进入至信号接收回路5。
低通滤波器2和高通滤波器4由作为所谓的天线收发转换开关6的电感应体共振器等构成,低通滤波器2设置在它的输入端子6a与输入输出端子6b之间,高通滤波器4设置在它的输入输出端子6b与输出端子6c之间。而且输入端子6a与信号发送回路1相连接,输入输出端子6b与天线3相连接,输出端子6c与衰减组件7相连接。
而且,低通滤波器32和高通滤波器34也可分别采用带通滤波器。
设置在信号接收回路5侧的衰减组件7应该能够对整个发送信号频率带(1.85GHz~1.91GHz)实现比较大的衰减,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点,一般需要扩大衰减频率带,这会使相距只有20MHz的接收信号频率带也被衰减,使接收特性恶化。本发明是使衰减组件7的衰减频率带比较窄小,并且使其衰减频率(陷波频率)可以在高低两个频率之间切换,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发送信号位于发送频率带中的高频带还是低频带而对陷波频率实施切换。
下面参考图2说明衰减组件7的结构构成。这一衰减组件7的输入端7a与天线收发转换开关6的输出端子6c相连接,输出端7b与信号接收回路5相连接。在连接输入端7a与输出端7b的信号传送通路7c上,设置有大约为2pF(微微法拉)的小容量结合用电容器12,在结合用电容器12的两侧设置有大约为1nF(毫微法拉)的直流阻断电容器11、11。而且在结合用电容器12与直流阻断电容器11、11的连接点与接地点之间,还设置有分别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13、13和由诸如电感应体共振器等构成的同轴共振器14、14,而且它们是以对称的方式连接设置在结合用电容器12两侧的。
这种同轴共振器14可以按在发送信号频率带内具有电感应性的方式设定它的长度,这样便可以构成由两个串联共振回路构成的陷波回路15、15,而这两个串联共振回路是分别由第一电容器13、13和同轴共振器14、14构成的。利用第一电容器13、13和同轴共振器14、14,可以将作为串联共振频率的第一陷波频率设定在大约1.905GHz处。
第一电容器13、13与同轴共振器14、14之间的连接点与第二电容器16、16的一端相连接,后者的另一端与发射级接地连接的晶体三极管17、17的集电极相连接。在晶体三极管17、17的集电极处通过电阻器18、18施加有由电源19给出的直流电压,其基极通过电阻器20、20由切换开关21接地,或是与电源19相连接。
当通过切换开关21使晶体三极管17、17的基极与电源19相连接时,晶体三极管17、17处于ON(导通)状态,第二电容器16、16与同轴共振器14、14并联连接,从而使与这一并联连接的同轴共振器14、14和第二电容器16、16相等价的电感量比较大,进而可以按将作为第一电容器13、13的串联共振频率的第二陷波频率设定在大约1.875GHz处的方式,设定第二电容器16、16的电容量。因此如上所述,同轴共振器14、14的长度可以设定在电感性的范围内,并且可以以第二电容器16、16处于并联连接状态也保持其电感应性的方式对第二电容器16、16实施设定。
在另一方面,当通过切换开关21使晶体三极管17、17的基极接地时,晶体三极管17、17处于OFF(非导通)状态,从而解除了同轴共振器14、14与第二电容器16、16之间的并联连接状态,并使第一电容器13、13的共振频率为第一陷波频率。
同轴共振器14、14采用其内导体14a、14a与外导体14b、14b在一端侧短接的、所谓的(1/4)*λ型的共振器。
切换开关21根据发送信号频率带的高低实施切换,如果举例来说,当使用着的发送信号的频道位于频率比较高的、作为第一频率带的1.88GHz~1.91GHz的范围内时,切换至接地侧21a,当为频率比较低的、作为第二频率带的1.85GHz~1.88GHz的范围内时,切换至电源17侧21b。
图3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衰减组件7的衰减特性。在此,曲线A表示的是切换开关21与接地侧21a相连接时的特性,由于此时衰减组件7具有第一陷波频率(1.905GHz),所以对发送信号频率带中的频率比较高的第一频率带的衰减可以比较大。曲线B表示的是切换开关21与电源侧21b相连接时的特性,由于此时衰减组件7具有第二陷波频率(1.875GHz),所以对发送信号频率带中的频率比较低的第二频率带的衰减可以比较大。因此,通过对衰减组件7的陷波频率在第一陷波频率和第二陷波频率之间实施切换的方式,便可以使整个发送信号频率带的衰减量比较大。
而且,当同轴共振器14由电感应体共振器构成时,共振值Q可以更高,所以可以进一步减窄衰减频率带,从而能进一步增大衰减频率带的衰减量。
而且,本发明中的衰减组件7可具有比第一陷波频率(1.905GHz)更低的频率,即将两个陷波回路15、15构成为电感应型回路,并利用两个陷波回路15、15和结合用电容器12构成为π型带通滤波器。因此正如图3中的衰减特性曲线A、B所示的那样,利用对比陷波频率高的频率具有急剧衰减的特性,便可以使接收信号频率带的衰减比较小,而利用对比陷波频率低的频率具有缓慢衰减的特性,又可以使发送信号频率带内的衰减频率带比较宽,从而可以有效地对发送信号频率带实施衰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可具有与天线相连接的信号发送回路和信号接收回路,在天线与信号接收回路之间设置有对发送信号频率带实施衰减用的衰减组件,所以可以阻止由信号发送回路输出至天线的发送信号进入至信号接收回路,从而可以防止接收发送之间出现干扰(信号接收障碍)。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可在衰减组件处设置有具有位于发送信号频率带内的陷波频率的陷波回路,并且通过将这一陷波频率在第一陷波频率和比该第一陷波频率频率低的第二陷波频率之间实施切换的方式,在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发送信号频率带中比较高的第一频率带内时将陷波频率切换至第一陷波频率,在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发送信号频率带中比较低的第二频率带内时将陷波频率切换至第二陷波频率,所以可以减少接收信号频率带中的通过损失,并增大对整个发送信号频率带的衰减量。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具有两个陷波回路,并通过与这两个陷波回路相结合的结合用电容器构成为衰减组件,所以对于比陷波频率更低的频率,可利用两个陷波回路和结合用电容器构成为π型带通滤波器。因此通过对比陷波频率高的频率具有急剧衰减的特性,可以不对接收信号频率带实施衰减,而通过对比陷波频率低的频率具有缓慢衰减的特性,又可以使发送信号频率带内的衰减频率带比较宽,因此可以有效地对发送信号频率带实施衰减。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中的陷波回路可由至少具有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和同轴共振器的串联共振回路构成,所以可以获得急剧的衰减特性。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可设置有第二电容器,当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第一频率带内时,使用第一电容器,从而可以取为第一陷波频率,而当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第二频率带时,使第二电容器与同轴共振器并联连接,从而可以取为第二陷波频率,所以可以对陷波频率实施简单地切换。
而且,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用电感应体共振器构成同轴共振器,所以衰减频率带窄小,且衰减量比较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小接收信号频率带的通过损失,并进一步增大对发送信号频率带的衰减。
权利要求
1.一种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天线相连接的信号发送回路和信号接收回路,将由所述信号发送回路输出至所述天线的发送信号用的频道划分在发送信号频率带,将由所述天线输入至所述信号接收回路的接收信号用的频道划分在接收信号频率带,使所述发送信号频率带中的最高频率比所述接收信号频率带中的最低频率更低,并且将所述最高频率与所述最低频率设置在相接近的状态,在所述天线与所述信号接收回路之间设置有对所述发送信号频率带实施衰减用的衰减组件。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衰减组件处设置有具有位于上述发送信号频率带内的陷波频率的陷波回路,并且通过将所述的陷波频率在第一陷波频率和比所述第一陷波频率的频率低的第二陷波频率之间实施切换的方式,在上述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上述的发送信号频率带中频率比较高的第一频率带内时,将上述陷波频率切换至上述第一陷波频率,在上述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上述的发送信号频率带中频率比较低的第二频率带内时,将上述陷波频率切换至上述第二陷波频率。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上述陷波回路,并利用与这两个陷波回路相结合的结合用电容器构成上述衰减组件。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陷波回路由至少具有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和同轴共振器的串联共振回路构成。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陷波回路处还设置有第二电容器,当上述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上述第一频率带内时,通过上述第一电容器和上述同轴共振器而将上述陷波频率设定为上述的第一陷波频率,而当上述发送信号的频率位于上述第二频率带内时,使上述第二电容器和上述同轴共振器的并联连接,通过上述第一电容器、为同轴共振器和第二电容器而将上述的陷波频率设定上述的第二陷波频率。
6.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接收发送回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同轴共振器由电感应体共振器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不增大发送和接收信号频率带的通过损失,而增大对发送信号频率带的衰减,从而防止在接收发送信号之间出现干扰。其具有与天线3连接的信号发送回路1和信号接收回路5,使将由信号发送回路1输出至天线3的发送信号的频道被划分的发送信号频率带,与将由天线3输入至信号接收回路5的接收信号的频道划分的接收信号频率带彼此接近地设置,在天线3与信号接收回路5之间设有衰减发送信号频率带用的衰减组件7。
文档编号H04B1/50GK1209002SQ9811735
公开日1999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9日
发明者青木一晴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