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端身份识别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和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26522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括呼叫的号码在内的查询请求;对端身份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查询请求,查询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对端身份,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用户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以及查询结果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的信息。
[0039]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所述对端身份的信息至少包括符合vCard文件格式标准的信息。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基于由两个或更多个用户向所述服务器提供的身份数据来查询到的。
[0041 ]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查询请求还包括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
[00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与所述终端绑定的Android ID。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身份数据接收单元,用于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与相应终端的一个或多个本地已知号码相关联的身份数据。
[00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查询单元所查询的所述对端身份是至少还基于由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来查询到的。
[00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预先登记的对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商家号码和主动注册的个人号码。
[00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查询单元还用于:如果查询到与所述号码相关联的两个或更多个身份数据且这些身份数据中至少包括指示不同对端身份的两个身份数据,则根据一种或多种选择依据来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查询结果。
[00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选择依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各身份数据的可信度;各身份数据中指示相同对端身份的数目;以及由所述服务器为各身份数据分配的权重。
[00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查询单元还用于:如果查询到的身份数据涉及人际关系称呼,则忽略该条身份数据。
[00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端身份查询单元还用于:如果查询到的身份数据涉及违法信息,则忽略该条身份数据。
[0050]在一些实施例中,从一个或多个终端接收到的身份数据在所述服务器处以各终端的识别信息为主键分别存储。
[0051 ]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是以加密方式存储的。
[00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身份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名称、电话号码、邮件地址、邮编号码、以及电话类型。
[0053]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终端;以及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服务器。
[0054]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当该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能够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和/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0055]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对应的辅助服务器和/或包括终端和服务器在内的系统,可以在解决商家电话识别的同时增加手机用户个人号码识别,并为手机用户接电话前显示个人号码用户名称、头像、邮编、地址和邮箱等。其次,当电话号码用途发生变更时,实时的帮助手机用户识别并提示最新信息。再次,陌生号码在平台的命中规则通过权值计算分析同号码不同信息和避免恶意分享号码信息。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对应的辅助服务器、和/或系统,可以为全球智能型手机用户创造值得信赖的电话沟通环境,有效利用该平台的资源,提高陌生号码的识别度。
【附图说明】
[0056]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其中:
[0057]图1是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用于识别主叫方ID的方法的流程图。
[0058]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识别对端身份的系统的示例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0059]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识别对端身份的示例流程图。
[0060]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终端处执行的用于识别对端身份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0061]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的示例终端的框图。
[0062]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服务器处执行的用于辅助识别对端身份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0063]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方法的示例服务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描述过程中省略了对于本发明来说是不必要的细节和功能,以防止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以下,以本发明应用于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场景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固定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或者应用于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固定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等的任意混合结构。就移动通信系统而言,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涉及的各个移动通信终端的具体通信协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2G、3G、4G、5G网络,WCDMA,CDMA2000、TD-SCDMA系统等,不同的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相同的通信协议,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移动终端的具体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1S、Windows Phone、Symbian (塞班)、Android(安卓)等,不同的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相同的操作系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
[0065]在本文中,将主要以电话呼叫为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明构思。然而,应当注意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不仅适用于电话呼叫,同样也适用于其它通信方式,例如电子邮件、传真、数据通信。实际上,只要需要识别通信中所涉及的对端的身份,就可以使用本申请中的同样的发明构思。例如,电子邮件中的发件方地址可以等同于电话呼叫中的主叫方身份(Caller ID),对其进行同样处理。因此,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呼叫”不限于语音呼叫,而是可以指代任何通信,不管是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延时通信等。例如,电子邮件通信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延时数据呼叫”。
[0066]此外,在本文中,将主要以终端接收到呼入呼叫为例来详细说明本身的发明构思。然而,应当注意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不仅适用于呼入呼叫,实际上也同样适用于呼出呼口H。例如,当用户在看到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或通过某种其它方式获得一个想要拨打的电话号码时,他实际上并不清楚该号码宄竟是什么样的号码(例如,可能实际上是收费号码、诈骗号码)。在其通过终端拨打该号码时,终端可以先采用本申请下文中描述的方式,识别该号码的身份,并在实际拨打该电话之前向用户提示,以防止上当受骗或者被不当收费。因此,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实际上也同样适用于呼出呼叫。
[0067]接下来,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应用场景。
[0068]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对端身份识别系统1000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系统1000可以包括终端100和服务器200。为了清楚起见,图中仅示出了一个终端100、一个服务器200,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数目的终端和/或服务器等等。终端100可以属于用户或者可以由用户操作。终端100和服务器200可以通过通信网络300进行通信。通信网络300的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固定线路(如xDSL、光纤等)等。
[0069]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为了在终端100上识别呼叫的对端身份,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端身份识别客户端150 (以下简称为客户端150)安装在终端100上。客户端150可以由用户以软件的形式自行安装在终端100中,或者可以由生产厂商以硬件或固件的形式安装在终端10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50可以是例如在用户购买了终端100之后从网络中下载的专门用于本发明的应用软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50可以是例如由生产厂商以固件或硬件形式预先安装在终端100中的应用程序。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150可以是由生产厂商生产的硬件模块或终端100本身。
[0070]类似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