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传声器及耳内传声器用电压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99723阅读:来源:国知局
计第二隔音部件46-2就能提高对于有可能流入 扬声器36和麦克风40的噪声的阻隔效果。
[0095] 图5是作为本发明即耳内传声器的一实施例表示了有线型耳内传声器的图。
[0096] 参照图5,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具备:与外部设备结合的连接器105 ;用于设定 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的使用模式且控制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的整个动作的控制部110 ; 以及戴在使用者的耳朵执行音频输出或音频输入处理的耳机部130而构成。
[0097] 这里,耳机部130由戴在使用者的两侧耳朵的第一耳机部130a和第二耳机部130b 构成。第一耳机部130a具备第一扬声器Sl和麦克风Ml,第二耳机部130b具备第二扬声器 S2。即、从外部设备提供的音频信号通过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耳机部130a、130b的第一和第 二扬声器Sl、S2送入使用者的耳中。而且,使用者的音频信号通过耳朵的外耳道传递到麦 克风Ml并向外部设备提供。
[0098] 此时,第一耳机部130a包括第一扬声器Sl和麦克风Ml,但一体安装第一扬声器 Sl和麦克风M1,第二耳机部130b包括第二扬声器S2。例如,第一扬声器Sl是平衡电枢驱 动器(Balanced-Armature Driver),第二扬声器 S2 是电动驱动器(Dynamic Driver)。
[0099] 由于麦克风Ml和第一扬声器SI须一起塞入耳内,因而在第一耳机部130a可再生 高音频带,因此,可适用大小小于电动驱动器的平衡电枢驱动器,在第二耳机部130b为了 再生低音频带并降低造价可适用电动驱动器。
[0100] 而且,控制部11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选择是与结合于连接器105的外部设备联动 而提供的服务即收听模式还是通信模式的模式选择部ll〇a。即、控制部110根据模式选择 部IlOa的选择模式而进行对于通过第一和第二扬声器SI、S2输出的信号和从麦克风Ml输 入的信号的发送接收处理。
[0101] 第一耳机部130a的麦克风Ml将从使用者的耳朵提供的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信号 之后将它向外部设备提供。
[0102] 而且,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可进一步包括音量调节部和通话按键部,第一耳机 部130a为了与外部设备阻抗匹配可进一步包括过滤部。
[0103] 下面,仔细观察可用作第一扬声器Sl和第二扬声器S2的平衡电枢驱动器和电动 驱动器。
[0104] 平衡电枢驱动器是在马蹄形的电枢上卷绕线圈并利用永磁之间产生的电磁场使 得振动片振动从而再生声音的方式的转换器(Transducer)的一种,振动片由金属材质构 成。即、若交流电流施加在线圈(置放于磁场内)上则相反侧臂随电流变化向磁铁的两极 移动而振动。该振动向大致由较薄的金属薄片构成的振动片传递。与在振动片上附着有线 圈的电动驱动器相比,平衡电枢驱动器的特征是振动片本身质量极小,因而可以较小的大 小制作,且高频率再生能力和灵敏度优良。
[0105] 而且一般来讲,几乎不存在因在振动片底面附着线圈的引线而产生的偏振,因而 由此引起的二次以上的谐波畸变值较低,因此,提供明晰的音色和优良的分辨率。由于这种 优良的特征,价格也比电动驱动器昂贵得多。在本发明使用的平衡电枢驱动器输出能够再 生大致自IOOHz至22kHz的音频带的高音频带的音响。
[0106] 电动驱动器以与电动麦克风或普通扩音器相同的原理动作。附着在较薄的迈拉 (Mylar)或纸质的振动片上的线圈在磁场内随电压的变化而振动,由此引起振动片振动,且 利用声音识别这种周边的空气压的变化。即、电动驱动器是使用与在由永磁而产生的磁场 内沿上下移动的中央线圈连接的振动片并利用振动片的颤动而将电信号转换为音响信号 的转换器(Transducer)的一种。在本发明使用的电动驱动器输出能够再生大致自20Hz至 16kHz的音频带的低音频带的音响。
[0107] 因此,以互不相同的方式驱动的转换器使得使用第一耳机部130a与第二耳机部 130b而分别输出的音频带相异,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所输出的音频带 较宽。
[0108] 当然,还可以代替输出高音频带的平衡电枢驱动器而使用利用压电元件的压电式 驱动器。
[0109] 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的动作。
[0110] 首先,在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的连接器105与外部设备如移动通信终端结合的 状态下从移动通信终端提供的电信号通过连接器105和电线向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的第 一扬声器Sl和第二扬声器S2提供。
[0111] 耳机部130将从外部设备(例如移动通信终端、报话机、音频识别设备等)施加 的电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或音响信号并通过输出端输出。而且,由使用者而产生的音频信 号通过外耳道并通过盖子的敞开槽、壳体的敞开部以及隔音部件的通槽流入隔音部件的空 间,通过该空间传递的音频信号流入麦克风的输入端。而且,流入麦克风输入端的音频信号 通过有线或无线向外部设备传递。下面参照图7说明具体事项。
[0112] 图6是作为本发明即耳内传声器的另一实施例表示了无线型耳内传声器的图。
[0113] 参照图5和图6,与图1的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相比,无线型耳内传声器300无 连接器105而包括与外部进行发送接收信号的信号发送接收部240。而且,为了进行阻抗匹 配可进一步包括过滤部。
[0114] 无线型耳内传声器300所包括的第一耳机部230a、第二耳机部230b、控制部210、 模式选择部210a已在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而这里省略。但,控制部 210在控制信号发送接收部240而进行信号发送接收这一点上与有线型耳内传声器200有 差异。
[0115] 图7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耳机部。
[0116] 参照图7,第一耳机部130a、230a包括具有能够进入使用者的耳内的大小的壳体 180。壳体180可具有一侧折弯的非直线形状。而且,在壳体180的外耳道相对面形成有用 于输入输出音频信号的敞开部111。
[0117] 而且,第一耳机部130a、230a为了输出高音频带的音响信号而包括第一扬声器 120,第一扬声器120、麦克风130位于壳体180的内侧。第一扬声器120将从外部设备如移 动电话机提供的电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而输出。从第一扬声器120的输出端121输出的音 频信号通过第1隔音部件140的第一通槽143、壳体180的敞开部111、以及盖子160的敞 开槽161向外耳道传递。此时,壳体180的敞开部111可以由分别与第一通槽143、第二通 槽144、以及第三通槽145对应的多个槽具体实现。
[0118] 麦克风130将通过外耳道提供的使用者的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输出。
[0119] 根据实施例,麦克风130能够以包括背孔(back hole) 134的电容麦克风具体实 现。麦克风130具有放大输出使用者的音频信号的效果。而且,包括背孔的麦克风130具 有双向特性且具有抗杂音的特性。
[0120] 第一扬声器120与麦克风130配置成彼此平行,第一扬声器120与麦克风130由 用于支撑它们的第1隔音部件140而固定支撑于壳体180的内侧。此时,第一扬声器120 的输出端121和麦克风130的输入端131配置成朝向相同方向。即、使输出端121朝向壳 体180的敞开部111地配置第一扬声器120,使输入端131朝向壳体180的敞开部111地配 置麦克风130。换言之,第一扬声器120的输出端121和麦克风130的输入端131配置成朝 向外耳道的相对面。
[0121] 这里,之所以将图7中所说明的隔音部件称之为第一隔音部件140是为了与图15 中说明第二耳机部130b时的隔音部件即第二隔音部件350区分之故,需要注意的是,对于 隔音部件的材质、构造等,图7的说明同样适用于图15。
[0122] 第一隔音部件140能够由单层或多层构成。而且,便于装配第一耳机部130a起 见,第一隔音部件140能够分成多个形成。即、第一隔音部件140能够包括以剖开面150为 基准时位于左侧且配置第一扬声器120和麦克风130的前端隔音部件140-1以及以剖开面 150为基准时配置于右侧的后端隔音部件140-2。这里,第一隔音部件140的材质可以是吸 声材料类、塑料类、橡胶类以及硅酮类之一。
[0123] 第一耳机部130a在壳体180的外耳道侧外部具备用于使第一耳机部130a贴紧使 用者的耳内的盖子160。盖子160包裹壳体180的外耳道侧一部分且在其外侧形成多个凸 起162,在其中央部分形成与壳体180的敞开部111连通的敞开槽161。此时,由于盖子160 在使用者的耳内贴紧,因而可由具有柔软的触感且具有紧贴性的材质如硅酮构成。这样,音 频信号通过外耳道并通过盖子160的敞开槽161、壳体180的敞开部111、以及第一隔音部 件140的第二通槽144向麦克风130的输入端131提供。而且,音频信号通过第三通槽145 向麦克风130的背孔134提供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