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移动体的装置以及方法_4

文档序号:9553560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续低于下限值的次数达到下限判断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扩大重点监视区域R2并通过摄像机装置3进行定点监视,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摄像机装置3的视场固定,能够识别移动体。
[0106]在判断期间内切换跟踪对象的次数超过预先决定的判断上限数的情况下,扩大重点监视区域R2并通过摄像机装置3进行定点监视,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摄像机装置3的视场固定,能够识别移动体。
[0107]由于将重点监视区域R2设定为监视区域R1的整个区域,因此,在进行定点监视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监视区域R1的整个区域作为监视对象,能够减少监视性能降低的顾虑。
[0108](第三实施方式)
[0109]以下,参照图16以及图17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在以广角进行定点监视时选择所希望跟踪的移动体。此外,对监视装置的结构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7所示的监视处理中,省略与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监视处理相同的处理的详细说明。
[0110]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监视装置1在显示器装置4中设置有对象选择部31。该对象选择部31用于选择将存在于监视区域R1内的移动体中的哪个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由被输入警卫等进行的选择操作的未图示的鼠标、键盘或触摸面板等的输入机构构成。跟踪对象的选择通过从显示于显示部30的移动体(拍摄相机20的图像)选择所希望跟踪的移动体来进行。以下,对选择跟踪对象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
[0111]监视装置1执行图17所示的监视处理,在使跟踪期间、判断期间、变量M、N初始化之后(D1),利用区域传感器装置2扫描监视区域R1(D2),检测监视区域R1内的物体并且确定移动体(D3),设定跟踪对象(D4)。此外,既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最靠近进出口G的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将最新的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还可以依次或随机将监视区域R1内的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
[0112]接着,监视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执行图4所示的判断处理(D5),若跟踪解除条件不成立(D6:N0),则对跟踪对象进行自动跟踪(D7)。之后,使跟踪期间初始化(D8),若未经过判断期间(D9:N0)则保持原样地进入步骤D2,若经过了判断期间(D9:YES),则使判断期间以及变量Μ初始化(D10)后进入步骤D2。
[0113]然后,例如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2?图14所示,反复进行移动体的确定以及判断处理,在跟踪解除条件成立的情况下(D6:YES),如图15所示那样以广角对重点监视区域进行定点监视(Dll)。在本实施方式中,监视装置1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将监视区域R1的整个区域设定为重点监视区域。
[0114]接着,监视装置1判断是否选择了跟踪对象(D12)。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若对象选择部31由触摸面板构成,则能够通过利用触摸操作选择显示于显示部30的移动体中的某一者来选择所希望跟踪的移动体。或者,也可以在显示部30显示移动体ID (通过区域传感器装置2确定移动体时分配的固有编号),通过键盘等选择所希望跟踪的移动体ID。无论如何,只要能够选择移动体,可以采用任意结构。
[0115]监视装置1在选择了跟踪对象的情况下(D12:YES),对所选择的跟踪对象进行自动跟踪(D7)。此时,解除定点监视。另一方面,在未选择跟踪对象的情况下(D12:N0),继续进行定点监视,直至定点监视期间结束(D13:N0之后进入步骤D11)。
[0116]这样,监视装置1在监视区域R1中存在多个移动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监视者所希望跟踪的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
[0117]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起到如下效果。
[0118]当在监视区域R1内确定了多个移动体时,在跟踪解除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利用摄像机装置3以广角定点监视重点监视区域R2,因此,能够拍摄重点监视区域R2内的移动体。由此,在多个移动体进入监视区域R1内的情况下,至少也能够监视重点监视区域R2内的移动体。
[0119]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广角,存在视场切换的可能性的位置关系的移动体一并进入视场内,因此,相同的图像被以长时间拍摄,容易辨别对象的移动体。
[0120]在对相同的移动体进行自动跟踪的跟踪期间连续低于下限值的次数达到下限判断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扩大重点监视区域R2并通过摄像机装置3进行定点监视,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摄像机装置3的视场固定,能够无遗漏地掌握移动体的移动状况、监视区域内存在何种程度的物体等监视区域内的状况。另外,由于在重点监视对象进入视场的状态下进行定点监视,因此能够减少监视性能降低的顾虑。
[0121]在判断期间内切换跟踪对象的次数超过预先决定的判断上限数的情况下,扩大重点监视区域R2并通过摄像机装置3进行定点监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摄像机装置3的视场固定,能够无遗漏地掌握监视区域内的状况。
[0122]由于将重点监视区域R2设定为监视区域R1的整个区域,因此,在进行定点监视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监视区域R1的整个区域作为监视对象,能够减少监视性能降低的顾虑。
[0123]由于设置对象设定部,从而能够选择设定为跟踪对象的移动体,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监视者所希望跟踪的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
[0124](第四实施方式)
[0125]以下,参照图18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设定跟踪对象的方式。此外,由于监视装置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还参照图1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8所示的监视处理中,省略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监视处理相同的处理的详细说明。
[0126]监视装置1执行图18所示的监视处理,通过区域传感器装置2扫描监视区域R1(E1),检测监视区域R1内的物体并且确定移动体(E2),设定跟踪对象(E3)。此外,既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最靠近进出口 G的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将最新的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还可以依次或随机将监视区域R1内的移动体设定为跟踪对象。
[0127]接着,监视装置1判断跟踪解除条件是否成立(E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跟踪解除条件,在所述的判断基准A以及判断基准B的基础上,监视装置1还设定了以下的判断基准。
[0128].判断基准C:与新设定为跟踪对象的移动体到达重点监视对象所需的预测时间相比,对新设定为跟踪对象的移动体进行自动跟踪之前所需的响应时间更长。
[0129]?判断基准D:被确定的移动体的数量超过预先设定的移动体上限数。移动体上限数能够根据监视区域R1的大小等而设定。例如,若移动体是人,则根据监视区域R1的大小与人的步行速度,预先假想横穿监视区域R1所需的时间,考虑根据假想的时间与一次自动跟踪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时间设定移动体上限数等方法。
[0130].判断基准E:重点监视对象或者重点监视区域R2未被监视的期间超过预先设定的未监视上限值。
[0131]监视装置1在满足所述的判断基准A?E的任一者的情况下,判断为跟踪解除条件成立。针对判断基准A以及判断基准B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判断处理相同,针对判断基准C的处理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C5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此外,在图18中,省略关于跟踪期间、判断期间、变量M、N的初始化的处理的图示。
[0132]在判断基准D的情况下,若在监视区域R1内确定的移动体的数量超过移动体上限数,则监视装置1作为跟踪解除条件成立而解除自动跟踪。其原因在于,在超过移动体上限数的情况下,能够预测到一定会频繁发生视场的切换。此外,针对该判断基准D的处理也可以在确定移动体的时刻、即步骤E2之后且步骤E3之前执行。
[0133]在判断基准E的情况下,若重点监视对象或者重点监视区域R2未被监视的期间超过预先设定的未监视上限值,则监视装置1作为跟踪解除条件成立而解除自动跟踪。例如在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对最新的移动体进行自动跟踪的情况下,若新确定移动体,则跟踪对象切换为新的移动体。因此,即便之前确定的移动体进入重点监视区域R2,由于该移动体不是跟踪对象,因此位于重点监视区域R2的附近的移动体未被监视。另外,在新的移动体以不靠近重点监视区域R2 (换句话说是重点监视对象)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重点监视区域R2未被监视的期间也增长。因此,在超过未监视上限值的情况下,通过暂时监视重点监视区域R2来防止重点监视区域R2未被监视的期间增长的情况。
[0134]监视装置1根据所述判断基准判断跟踪解除条件是否成立,在跟踪解除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E4:N0),对跟踪对象进行自动跟踪(E5)。然后,进入步骤E1,反复进行物体的检测、移动体的确定、跟踪对象的设定的处理。
[0135]另一方面,在跟踪解除条件成立的情况下(E4:N0),监视装置1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图9所示那样扩大重点监视区域R2并进行定点监视(E6),继续进行定点监视,直至定点监视期间结束(E7:N0之后进入步骤E1)。
[0136]这样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