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770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包括盖板、基座、泄露孔、导气槽、背胶及限位柱,所述基座设于所述盖板,所述泄露孔依次贯穿所述基座和所述盖板,所述导气槽设置于所述基座且其一端连接所述泄露孔,所述背胶贴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背胶包括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与所述泄露孔和所述导气槽的所在位置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柱围绕所述泄露孔及所述导气槽设于所述基座。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背胶在所述泄漏孔和所述导气槽所在位置做镂空设置,避免了堵塞所述泄露孔;所述基座增加限位特征,减小所述阻尼膜贴合误差,保证量产一致性。
【专利说明】
扬声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泄露孔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0002]扬声器作为将电能转变为声能的常用电声换能器件,其在声放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泄露孔在声放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设计之一,而对于声放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泄露孔的作用是平衡音腔内外气压,防止扬声器的振膜因前后气压不等造成振膜鼓胀或者凹缩。在扬声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环境温度的变化,后音腔内空气的热胀冷缩导致气压的变化,如果不设计泄漏孔,而采用完全密封的后音腔,则后音腔中的空气膨胀后不能有效的排出,或者收缩之后没有外界空气的进入,便会作用于扬声器的振膜,导致振膜变形,影响扬声器发声。
[0003]当扬声器的后腔体积越小,需要通过增加泄露孔的声阻来减小泄露孔对声学性能带来的影响,而在泄露孔外增贴阻尼膜是增加额外的阻尼的一种方式。现有技术中,扬声器的泄露孔具体结构为:收容扬声器单体的盖板设有泄露孔、与泄露孔相连接的导气槽以及贴设于所述泄露孔外的阻尼膜;所述泄露孔贯穿所述盖板,所述泄露孔靠近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端为漏斗形状,且开口方向为所述扬声器单体所在方向,所述导气槽位于靠近扬声器单体一侧的外壳。
[0004]现有技术中的所述扬声器有四个缺点:
[0005]—、用于贴合所述阻尼膜的背胶与阻尼膜形状一致,没有避让所述泄露孔和所述导气槽,所述背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可能发生堵塞所述泄露孔的情况。
[0006]二、所述泄露孔外贴设所述阻尼膜的位置只有一个贴合面,且贴合面只有定位基准,没有限位特征,导致工人手工贴合所述阻尼膜的误差大,量产一致性差。
[0007]三、所述导气槽与所述泄露孔的漏斗口部连接部位在工艺上为模具拼接位置,注塑过程中所述导气槽与所述泄露孔的漏斗口部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毛刺影响所述泄露孔通Ho
[0008]四、现有结构对所述泄露孔及导气槽的尺寸精度要求很高,所以其拔模斜度需尽量做小,盖板脱模时粘模风险高。
[0009]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扬声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10]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扬声器存在的贴膜误差大、泄露孔堵塞、毛刺影响通气以及粘模风险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贴膜、不堵塞泄露孔和导气槽、规避毛刺对泄露孔影响以及降低粘模风险的扬声器。
[0011]—种扬声器,包括盖板、基座、泄露孔、导气槽及背胶,所述基座设于所述盖板,所述泄露孔依次贯穿所述基座和所述盖板,所述导气槽设置于所述基座且其一端连接所述泄露孔,所述背胶贴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背胶包括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与所述泄露孔和所述导气槽的所在位置对应设置。
[00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包括多个限位柱和阻尼膜,所述限位柱围绕所述泄露孔及所述导气槽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背胶和所述阻尼膜的边缘配合所述限位柱设置并依次贴设于所述基座。
[001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包括结构相异的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分别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设于所述基座的四角。
[00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泄露孔包括漏斗口部,所述漏斗口部自所述盖板临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凹陷形成,所述漏斗口部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基座所在方向,所述导气槽自所述基座向所述盖板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导气槽靠近所述泄露孔的一端与所述漏斗口部之间设置有一过渡缓坡。
[001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槽的开口宽度沿凹陷方向逐渐减小。
[001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泄露孔装置还包括防堵槽,所述防堵槽自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向所述基座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防堵槽的开口宽度沿凹陷方向逐渐减小。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所述背胶对所述泄露孔和所述导气槽所在位置做出镂空避让,保证所述背胶不影响所述泄露孔和所述导气槽。
[0019]二、所述基座增设所述限位柱,所述阻尼膜根据限位特征的改变形状,工人贴合的时候只会偏移一个装配间隙的距离,保证了量产一致性。
[0020]三、所述导气槽和所述防堵槽均设计为开口到底部宽度逐渐减小的长槽,降低了脱丰吴时粘t吴风险。
[0021 ]四、所述导气槽靠近所述泄露孔的一端与所述漏斗口部之间设置有一过渡缓坡,在注塑工艺上,模具上下模仁和所述泄漏孔的镶件拼接位置避开尖角,不容易产生毛刺,不会堵住泄漏孔。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外观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扬声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所示扬声器的基座、泄露孔、导气槽及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扬声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扬声器的基座、泄露孔、导气槽及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所述扬声器100包括盖板1、盆架2、扬声器单体3以及泄露孔装置4。所述盖板I为板状结构,其盖接于所述盆架2的一端,所述盖板I配合所述盆架2围成收容空间收容所述扬声器单体3,所述泄露孔装置4设于所述盖板I。
[0029]所述泄露孔装置4包括基座41、泄露孔42、导气槽43、第一限位柱45、第二限位柱46、背胶47、阻尼膜48以及防堵槽49。所述泄露孔42贯穿所述基座41,所述导气槽43设于所述基座41且连接所述泄露孔42,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围绕所述泄露孔42设置,所述背胶47贴设于所述基座41,所述阻尼膜48贴设于所述背胶47,所述防堵槽49设于所述基座41所在盖板I的相对侧。
[0030]所述基座41为增加所述扬声器100额外阻尼而贴设所述阻尼膜48位于所述盖板I的区域。所述基座41为具一定厚度的方形板状结构,其设置于所述盖板I的内表面。
[0031]所述泄露孔42起到维持所述扬声器100腔体内外气压平衡的作用,所述泄露孔42设于所述基座41,且依次贯穿所述基座41和所述盖板I。所述泄露孔42包括互相连通的通孔421、漏斗口部423及漏斗孔425。所述通孔421贯穿所述基座41形成。所述漏斗口部423自所述盖板I临近所述基座41的一端凹陷形成,所述漏斗口部423的开口方向为所述基座41所在的一侧。所述漏斗口部423包括预留的上表面4231,所述通孔421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漏斗口部423的开口直径,所述通孔421的一端环接于所述上表面4231外围。所述漏斗孔425连接于所述漏斗口部423的另一端并贯通所述盖板I。
[0032]所述导气槽43为自所述基座11向所述盖板I所在方向凹陷形成的长槽,所述导气槽43的开口宽度沿凹陷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导气槽4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泄露孔42,另一端向所述基座41的边缘延伸。所述导气槽43的尺寸可以调节阻尼。所述导气槽43可以调整开口部和底部的尺寸,并保证所述导气槽43的横截面积不变。所述导气槽43的开口宽度不一致结构设计有利于在注塑工艺脱模过程中降低粘模的风险。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槽43按0.2mm宽、0.1mm深设计,所述导气槽43的侧壁按10度脱模角拔模,大大降低盖板脱模粘模的风险。
[0033]所述导气槽43的底部与所述上表面4231之间有0.05mm的高度落差,这一高度落差设置为一渐变过渡缓坡431。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所述导气槽43的模具的上下模仁和注塑所述泄漏孔42的镶件的拼接位置避开尖角,落在所述过渡缓坡431靠近所述上表面4231的平面上,不容易产生毛刺。即便产生0.05mm以内的毛刺,也不会堵住泄漏孔和导气槽。
[0034]所述扬声器100通过调整所述导气槽43以及所述泄露孔42的尺寸调整其后腔阻尼,这一结构设计可以降低对所述导气槽43的加工精度要求,保证所述泄露孔42的精度要求即可满足所述扬声器100的性能要求。
[0035]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的作用是对所述背胶47和所述阻尼膜48的贴合限位,工人手工贴合所述背胶47和所述阻尼膜48的时候只会偏移一个装配间隙的距离,保证量产一致性。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围绕所述泄露孔42和所述导气槽43设置于所述基座11。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设置为相同结构时,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分别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柱45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限位柱46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设置为相异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柱45为L型柱体,其凹陷开口朝向所述泄露孔42或所述导气槽43,其分别设于靠近所述泄露孔42所在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柱46为方形柱体,其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远离所述泄露孔42所在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L型柱体和方形柱体。
[0036]所述背胶47为黏合连接所述基座41和所述阻尼膜48的部件。所述背胶47为一片状黏性薄膜,并根据所述基座41、所述第一限位柱45以及第二限位柱46的三者之间的形状设计所述背胶47的形状,所述背胶47包括镂空区域471,所述镂空区域471与所述泄露孔42和所述导气槽43所在位置对应设置。所述背胶47对所述泄露孔42和所述导气槽43所在位置做出单边避让,所述背胶47靠近所述泄露孔42和所述导气槽43的边缘与所述泄露孔42和所述导气槽43的距离为0.2mm。所述第一限位柱4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46的限位特征不一样可以有效保证不堵塞所述泄露孔42和所述导气槽43。
[0037]所述阻尼膜48可以为增加额外阻尼实现扬声器更好声学性能的部件。所述阻尼膜48为一片状结构,所述阻尼膜48可以选择PET膜,其根据所述基座41、所述第一限位柱45以及第二限位柱46的三者之间的形状设计所述阻尼膜48的形状。人工贴合根据限位特征制造的所述阻尼膜48时,不容易产生误差,避免贴合时出线贴偏和贴反的情况,贴合精度和量产一致性尚。
[0038]所述防堵槽49是用于防止所述泄露孔42堵塞的部件。所述防堵槽49设置于所述盖板I的外表面,其与所述导气槽43分别位于所述盖板I的相对两侧面,所述漏斗孔42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堵槽49。所述防堵槽49为自所述盖板I的外表面向所述基座41所在方向凹陷形成的长槽,所述防堵槽49的开口宽度沿凹陷方向逐渐减小。所述防堵槽49的两侧壁之间做60度倒角,可以避免所述泄露孔42的特征在所述盖板脱模时粘模而导致的变形。
[00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扬声器100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0]一、所述背胶47在所述泄露孔42和所述导气槽43所在位置镂空设置,且做出单边
0.2mm的避让,保证所述背胶47不影响及堵塞所述泄露孔42和所述导气槽43。
[0041]二、所述基座41增加“L”型限位柱和“口”型限位柱,所述阻尼膜48根据限位特征的改变形状,工人贴合的时候只会偏移一个装配间隙的距离,保证了量产一致性。
[0042]三、所述导气槽43和所述防堵槽49均设计为开口到底部宽度逐渐减小的长槽,降低了脱模时粘模风险。
[0043]四、所述导气槽43的底部与所述上表面4231之间有0.05mm的高度落差,这一高度落差之间为一过渡缓坡431。在注塑工艺上,模具上下模仁和所述泄漏孔42的镶件拼接位置避开尖角,不容易产生毛刺,即便产生0.05mm以内的毛刺,也不会堵住泄漏孔。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扬声器,包括盖板、基座、泄露孔、导气槽及背胶,所述基座设于所述盖板,所述泄露孔依次贯穿所述基座和所述盖板,所述导气槽设置于所述基座且其一端连接所述泄露孔,所述背胶贴设于所述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胶包括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与所述泄露孔和所述导气槽的所在位置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多个限位柱和阻尼膜,所述限位柱围绕所述泄露孔及所述导气槽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背胶和所述阻尼膜的边缘配合所述限位柱设置并依次贴设于所述基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包括结构相异的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分别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设于所述基座的四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露孔包括漏斗口部,所述漏斗口部自所述盖板临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凹陷形成,所述漏斗口部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基座所在方向,所述导气槽自所述基座向所述盖板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导气槽靠近所述泄露孔的一端与所述漏斗口部之间设置有一过渡缓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的开口宽度沿凹陷方向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露孔装置还包括防堵槽,所述防堵槽自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向所述基座所在方向凹陷形成,所述防堵槽的开口宽度沿凹陷方向逐渐减小。
【文档编号】H04R9/02GK205491108SQ20162002309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1日
【发明人】王程良, 陈致远
【申请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