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器的隙间接地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169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连接器的隙间接地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连接器,特别涉及用于以相互垂直或者其他布置形式将两个印刷电路板连接在一起的高密度连接器。
背景技术
高密度互连系统用于许多数据通信应用中,一种这样的应用是在网络服务器和路由器中。在许多这些应用中,互连系统包括安装在不同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诸如以常规直角连接器的方式,其中两个电路板的取向相互之间成90度,以使电路板的两个边缘相互邻接。服务器和路由器需要两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在该装置系统需要使用多对连接器将两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当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器未对准时可能会出现问题。在两个电路板中的一个上的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器可能与在两个电路板的另一个上与它们相对应的连接器未对准。
这些连接器不能移动,或者向上或向下、左右或者在其他方向上“挠曲”,从而可导致严重的系统问题,即,未对准使得两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另外,如果一个连接器与其相对的配合连接器未对准,那么连接器端子的配合部分可能不匹配,从而严重影响网络或者路由器的性能。
高密度连接器通常使用针和针孔(pin and box)端子或者片对片(blade to blade)端子配合布置形式。对于这些类型的结构,必须使用具有可靠的导入和对准特征的端子配合或者接触部分以防止端子接触部分挠曲。挠曲的端子是高密度板对板连接器领域中的一个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一个和/或两个不同方向上移动以容许相对的电路板连接器之间的潜在的未对准的高密度互连系统。
另外,还需要一种包括连接器组件的高密度互连系统,其中相对的连接器的端子配合部分相互适当地对准以更好地配合,并且具有有助于在相对的端子之间的可靠接触的端子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改进的互连组件。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一对连接器的互连系统,每一个连接器安装在各个电路板的边缘附近,并且每一个连接器定向在其上以使电路板可相互靠近被隔开,安装在其中一个电路板上的连接器能够挠曲预选的量,从而为一组连接器提供一定的挠性以容许配合的连接器组之间的未对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的互连系统,两个连接器中的一个的端子被定位在它们相关的壳体内,另一个连接器的端子可在它们相关的壳体中在预选的范围内移动,以在至少一个最好两个不同和相关的方向上挠曲,以克服上述未对准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挠曲特征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器是由多个采用支撑导电的信号和接地端子组的片的形式的单个部件形成,所述接地端子相对于连接器端子以一种交替的方式布置,以利用相关的信号端子片使每一个接地元件片侧接在其相对的侧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的挠性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包括采用多个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一个连接器主体或者壳体单元的片块形式的连接器片,每一个连接器片包括由其支撑的一组导电端子,每一个端子具有用于连接两个电路板中的一个的尾部、由连接器片支撑的主体部、从连接器片的一个边缘延伸的用于与相对的连接器的相对端子配合的配合部,利用具有可变厚度的居间挠曲部使配合部和主体部、端子互连,居间挠曲部能够使端子配合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挠曲。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两个电路板结合在一起的电路板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具有位于第一电路板的一个边缘附近的配合端,该配合端具有挠曲性能以使配合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移动有限的量,最好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移动有限的量,连接器具有支撑多个导电端子的主体部分,所述端子具有在它们的接触部从连接器壳主体突出的位置处定位在连接器壳主体内的接触或者配合的自由端,并且端子被包围接触自由端的中空护罩包围,护罩被使多组端子接触部在护罩内交叉和连接在一起的支撑件支撑以使护罩和端子接触部可作为一个整体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在接触部之间没有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使端子接触部保持一种配合取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挠曲的连接器的配合端接合的外盖组件,盖组件包括与连接器片块接合并且用于使它们以块的形式保持在一起的夹紧元件,和可移动地与夹紧元件接合的浮动护罩元件,并且在端子配合部分的周边周围提供保护性外盖,利用被接收在盖部内和抵靠盖部的至少一个内肩的细长介电支撑轨使端子配合部被部分定向,并且可利用施加在盖的外部上的一个或者多个楔元件使细长介电支撑轨被定位在其上,楔元件透过盖以接合和压迫支撑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单端信号应用中用于板对板连接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包括多个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端子组件,每一个端子组件包括多个导电端子阵列,端子阵列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阵列和一个相关的接地元件端子阵列,端子阵列被支撑在固定在一起的绝缘块上,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组件都包括带有从相应的信号端子块的公共第一侧面突出的接触部的导电元件,接地元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导电接触片,导电接触片在两个不同方向上从接地元件的平面伸出与信号端子组的所选择的接地参考端子接触,接地端子和接地参考端子侧接各个信号端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多个从连接器主体向前突出的接触针的高速、高密度连接器组件,接触针能够挠曲移动并且以多个垂直、线性阵列布置,每一个阵列通过相对于接触针的方向横向延伸并且沿着接触针的挠曲部分延伸的居间介电分隔器元件与相邻阵列分离,分隔器元件在连接器挠曲过程中防止端子的无意短路和在它们之间提供一种介电界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类型的连接器的高密度互连系统,所述连接器具有这样的端子,即,具有当相对的连接器部件配合在一起时能够防止端子过度弯曲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被支撑在绝缘壳体上的导电端子,其中的端子被分成不同的信号端子组和接地端子组,接地端子包括双倍厚度,平接触片从连接器主体向前突出,信号端子具有L形接触部分,信号端子以十字形图案被布置在接地片的相对两侧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与上述高密度连接器配合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包括也为L形的接触部,并且接触部包括在不同平面中从端子的L形主体部分延伸的的一对接触臂以提供与相对连接器的冗余配合接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高速连接器结构,其使用双接地为信号端子提供接地参考和在信号端子列之间的绝缘。
本发明利用其新颖的和独特的结构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基本方面,提供一种挠性高密度连接器组件,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将两个相互垂直取向的电路板连接在一起。该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和安装在第二电路板上的插座连接器。其中一个连接器,最好是插座连接器,包括能够使其在水平和垂直(“X”和“Y”)方向上在其配合区域中挠曲的结构。这种挠曲使得连接器组件可用于任何一个连接器在它们的各自的电路板上的安装位置处未对准的情况下。
在这方面,并且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插座连接器包括多个子部件,或者“三片式连接器片”,它们是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装在一起的并且包括与一个接地端子组侧接的两个单端信号端子组。端子组被支撑在介电壳体上并且具有从壳体中与电路板配合的一侧延伸的尾部、从壳体中与相对的连接器的端子配合的另一侧延伸的接触部以及用于使接触部和尾部互连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被壳体支撑。
挠曲部分形成在端子中并且设置在端子接触部和主体部分之间。挠曲部分位于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端子接触部也是如此,并且它们包括宽度基本与端子主体部分相同的中央部分,但中央部分通过两个薄的颈部侧接或者通过在需要时偏斜的挠曲臂侧接,而较厚的中央部分为端子挠曲部分提供强度和电特性。端子还可通过细长的垂直支撑件对准在一起,细长的垂直支撑件最好由一种介电材料模制在其上适合的位置处。这些支撑件最好采用使被片支撑的每一组或者阵列的端子保持固定的间隔和对准的细长条的形式。支撑条将端子接触部固定在与片的公共表面间隔的位置处。支撑条在该位置处被固定在可移动的壳体上,最好采用护罩元件的形式,这样端子配合部和护罩将以整体的形式相对于支撑片的公共表面移动。
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以线性阵列的形式布置,并且最好为垂直线性阵列。本发明还包括多个设置在相邻端子阵列之间的介电分隔器,这些分隔器元件在优选实施例中采用相对于端子的接触部的轴线横向延伸的平面梳的形式。分隔器元件被接头定位在相邻端子阵列之间,所述接头是由分隔器形成的并且伸入到两个端子之间的空间中。这样,在配合接合过程中,分隔器元件也将向上或者向下或者与端子接触部并排移动。分隔器元件可包括用于在其插入之间的端子阵列的一个接合的装置,或者可被固定到支撑条上。用于分隔器元件中的介电材料影响在其插入之间的端子的电亲和力,从而允许在它们的挠曲部分中对端子诸如阻抗的电特性进行调谐。
为了为组件的连接器提供有效的屏蔽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二基本方面,每一个连接器端子组件的内部包括可被固定在塑料或者介电框架中的接地屏蔽,并且多个接触片可被冲压在其中。这些接触片在屏蔽的平面旁并且将与设置在信号端子组中的不同的接地元件接触。信号端子组可由导电材料冲压和制成,并且最好具有模制在其主体部分上的外部绝缘框架或者壳体。框架中最好形成有腔,接地屏蔽接触片伸入到腔中以与邻接的信号端子组或者阵列的它们相关的接地端子接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基本方面,信号和接地端子组件和框架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三片式连接器片”。这些不同的三片式连接器片最好可独立地从整体连接器上拆下以有助于其拆卸和更换。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这样的信号和/或接地端子组件被支撑在一个片上并且作为一个整体被固定在一起以形成上述三片式连接器片。每一个这样的三片式连接器片的中央片支撑接地端子组件,并且形成在其中的接地接触片与信号端子组的端子接触,信号端子组的端子将以这样一种方式载有在邻接的信号端子组件中的接地信号,即,使信号端子阵列中的每一个信号端子将具有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侧接其的接地端子。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提供一个部分封闭插座连接器接触部的盖组件。盖组件包括以一个块的形式接合三片式连接器片的夹紧元件,夹紧元件形成了用于盖组件的护罩元件的支撑件。提供护罩元件以在插座连接器端子配合部周围形成壳体,并且包括内肩,端子挠曲部分支撑件或者支撑条抵靠接触在内肩上。
还可提供一个或者多个楔或者夹,楔或者夹延伸通过护罩以将端子支撑条压在护罩的内肩上。这些楔接合护罩并且以这样一种方式压在支撑条以使它们与形成在护罩中的内肩保持接触。楔最好具有压在端子支撑件上的多个指状物或者臂,一个指状物压在信号端子支撑条的端部上。利用两个这样的楔在护罩内将支撑条和它们伴随的端子固定在一个固定位置中并且与连接器片块分隔开。这些楔使支撑条被牢固定位。护罩可具有导入表面或者与其形成的部分,以将相对连接器引导到连接器上或者在相对连接器的配合端的配合端上引导护罩。这样,使得护罩在其位于夹紧元件上的安装部中浮动并且与端子挠曲部分一起作为一个部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护罩元件开槽以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对准以及以所需的间隔将它们分隔开,这些槽包括接收接合楔的腔,楔延伸到腔和腔中的凹槽中以支撑在端子组件支撑条上和在其上施加保持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基本方面,可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中提供电源端子以在两个电路板之间导电。电源端子的尺寸较大和较宽以运载通过连接器的有效电流量。电源端子还包括设置在它们的主体部分和接触部之间的挠曲部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基本方面并且如利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示例说明的,片包括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不同的信号端子组和接地端子组。接地端子包括成对的平接触片,当连接器片垂直布置时,成对的平接触片以抵靠接触的方式对准在一起以形成具有双倍宽度的一列接地接触片。信号端子被成组设置在接地端子接触片的相对侧面上并且信号端子具有L形。其中一个连接器具有实心的L形触点,实心的L形触点以两对触点一组的形式成组布置以形成十字形图案。另一个连接器分叉或者具有双梁L形触点,其中一对接触臂(位于两个不同平面中和在两个不同平面中延伸)以这样一种方式从端子主体突出,即,与实心L形触点的接触部配合和在相对的触点之间提供冗余。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基本方面中,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配合连接器,每一个连接器包括接收和将多个独立的连接器部件固定在一起的壳体,每一个连接器最好采用片的组件的形式。每一个片可包括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和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信号和接地端子都包括导电接触部、尾部和使接触部和尾部互连在一起的主体部分,并且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至少部分地被一个绝缘盖封闭。这两个绝缘盖和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合作形成一个端子组件片,在插座连接器中的所有端子组件片都是相同的。
第一和第二组信号和接地端子具有布置在每一个连接器部件内的平接触片部分,以使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最好相互抵靠并且从片中心向下垂直延伸。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位于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的相对两侧上或者“侧接”,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的绝缘盖防止在信号和接地端子之间发生无意短路。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被进一步布置以使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的一个接触部的相对两侧。在这种布置中,L形信号端子接触部在与接地端子平接触片部分平行和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当从其一个接触端看过去时,第一和第二信号端子对在它们相关的接地接触片周围形成一个十字形图案。
在该图案中的信号端子接触部与它们相关的接地接触片之间的间隔最好比它们与相邻端子组件的信号端子的信号端子接触部之间的间隔更近,从而在连接器操作过程中有助于信号对接地的耦合并且阻碍信号对信号的耦合。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组件相互分隔开并且由保持器和护罩保持这样一种间隔,以有助于信号对接地的电容耦合和阻碍相邻端子组件的信号对信号的电容耦合。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在详细描述中,将频繁地参考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一个直角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所述组件包括配合在一起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图2是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A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B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底部平面图,其中的电路板已经被去除;图4是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图5是图4的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图6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用于图6的插座连接器中的一个端子片的透视图;图8是组装在接地端子片上的图7的一个端子片的透视图;图9是插座连接器的三片施连接器片中的一个的分解图;图10是插头连接器的三片施连接器片中的一个的分解图;
图11是图2的插座连接器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在“Y”方向在向上的范围内充分挠曲的配合部;图12是与图11类似的视图,其中示出了在“Y”方向在向下的范围内充分挠曲的配合部;图13是插座连接器的挠曲部分的下部的放大细节图;图14是插座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并且示出了配合部分在“X”方向上的一个方位(方向)的充分挠曲;图15是与图14相同的图,但示出了连接器在相反方向(向右)上的充分挠曲;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一个插座连接器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并且其中设置有电源端子;图17是与图16的插座连接器配合的插头连接器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8是用于图15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引线框架的透视图;图19是其框架模制于其上的电源端子引线框架的透视图;图20是用于图17的插头连接器中的电源信号/接地端子组引线框架的透视图;以及图21是安装在插头连接器的三片式连接器片中的图20的引线框架的透视图;图22是在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接触部之间的接合方式的侧视细节图;图23是表示在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接触部之间的接合方式的细节放大透视图;图23A是图23的接触区域的示意图,其中两个连接器接合在一起;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的原理构造的一对相对的连接器片的透视图,其中所示的连接器片配合在一起;图24A是在图24的两个连接器片之间的配合形式的细节放大图;图25是图24的最靠右的片组件的透视图;图26是图25的片组件的顶部平面图;图27是图24的最靠左的片组件的透视图;
图28是图25的片组件的信号和接地端子接触部的放大细节图;但为了清楚起见去除与其相关的支撑条;图29是图26的片组件的底部平面图;图30是沿着图29中的线30-30得到的图29的片组件的前端或者接触端的放大细节图;图31是图26的片组件的前视图;图32是图31的一部分的放大细节图;图33是图25的片组件26的放大细节图,其中示出了其三明治类型的分层结构;图34是图27的片组件的前视图;图35是图34的顶部的放大细节图;图36是图34的片组件的底部平面图;图37是图36的前端的放大细节图;图38是图27的片组件的放大细节图(透视);图39是表示以与具有另一种可选择的挠曲部分构造的端子组件中的一个正交连接的方式接合在一起的图27的端子组件;图39A是图39的挠曲端子组件的接触和挠曲部分的放大的透视图;图40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另一种可选择的浮动护罩构造;图41是用于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中的另一种端子组件的分解图,但内部接地元件组装在端子组件半部的每一个侧面上,为了清楚起见,去除了信号端子的尾部和接地元件;图42是图43的左边或者上部端子组件半部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出了组件半部、分隔器元件和接地元件;图43是图42的最靠左信号端子组件半部的透视图,为了清楚起见,去除了分隔器元件和接地元件;图44是与图43类似的视图,但增加了分隔器元件;图45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一个插座连接器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46是与图45类似的视图,但端子组件处于其保持器内和处于电路板上;图47是沿着其线47-47得到的图46的护罩元件的截面图;图48是沿着其线48-48得到的图46的护罩元件的截面图;图49是图47的一部分的放大细节图,其中示出了处于护罩元件内的弹簧楔;图50是图45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去除了护罩,并且示出了在保持器内的端子组件的布置;图51是图50的前视图;图52是图45的顶部平面图;图53是图45的连接器对准条的透视图;图54是在对准条和端子组件之间的接合的放大透视细节图;图55是沿着其线55-55得到的图50的前视图,其中示出了其与对准条接合的端子组件中的一个;以及图56是图54的端子组件的底部平面图,其中示出了其对准条接收凹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成的连接器组件50,连接器组件50主要用于将两个电路板51、52连接在一起。如图中所示,电路板51、52采用相互垂直的取向,应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起见,其中仅示出了电路板51、52的一部分。实际上,水平电路板52可在水平面(所示的进入纸面和离开纸面的方向)上具有较大范围的延伸,并且可包括多个连接器组件50以与多个垂直电路板51配合。
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50具有能够使分别安装在电路板51、52上两个连接器100、200之间发生挠曲的结构。其中一个连接器是“插头”连接器,另一个是“插座”连接器。应该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连接器100被称为插头连接器,这是因为它被接收在插座连接器200内。
图2-3B示出了插座连接器200。可以看出,连接器200具有主体部分201、安装在电路板52上的安装部分202和从主体部分201伸出以与插头连接器100的类似配合部分配合的配合部203。连接器200的配合部203可在四个方向中任何一个方向上移动预选的距离,在图2左侧示出的两个不同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中,“Y”方向是向上移动,“-Y”方向是向下移动,“X”方向是向左移动,“-X”方向是向右移动。图11-15中详细示出了挠曲的程度。尽管在本说明书中,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移动相对于优选实施例以线性的形式描述的,即,沿着上/下和左/右的常用方向,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挠曲性能不仅限于这四个方向,还包括径向、对角线方向和其他方向。另外,应该理解的是,仅针对插座连接器描述了挠曲移动,但是本发明的原理也可用于在插头连接器上形成挠曲部。
插头连接器100(图4)最好被这样构造,即,使其相对于电路板51固定,并且它包括被接收在插座连接器200的护罩的开口内的盖部108。插头连接器100是由一系列在这里被称为“片”的部件101构成的,这是因为部件101的构造较薄。这些片101被组装成片堆或者片块102,利用定位器或者保持器103使这些片101被保持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定位器或者保持器103与形成在连接器块102的后面中的一系列凹槽104接合。盖元件108最好也被提供以安装在连接器块102的前面或者配合面109上方并且可具有一系列形成在其中的开口110,这些开口110与插头连接器100的端子配合或者接触部(未示出)对准。插头连接器100的端子112可终止于尾部,诸如所示的通孔顺从针113,它们被接收在形成于电路板51中的相应的安装孔或者通孔内。其他安装装置也可被采用,诸如表面安装、球栅阵列等。
端子组件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片最好以三个一组的形式被组装在一起以进行单端信号传输和按照S-G-S的顺序(信号-接地-信号),这意味着接地片或者元件设置在每两个信号片之间。重要的是,当以它们的三片方式组装片时(如图6、图9、图10和图21中所示),它们可以三片或者一个端子组件的形式被拆卸和更换,这对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维护和修理方面是有帮助的。
现参见图7和图8,其中示出了插座连接器200的两个片210、220。在图7中示出了一个端子片210,而在图8中示出了以邻接的形式对准在一起的信号片和接地片。应该理解的是,接地片220的一个侧面略去附加的信号片210以露出图8中所示的图,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端子组件包括在中央的接地端子片的相对两个侧面上的两个信号端子片,如图9中以分解的形式示出的。
信号端子片210支撑端子组211,端子组211在这里被称为“信号”端子组,它包括将载有电信号和接地参考信号的端子,但它不包括将整体用作接地的结构,诸如接地屏蔽。端子211可被冲压和形成引线框架,并且例如利用镶嵌模制、顶部模制或者其他适合的技术使最好由绝缘和/或介电材料构成的壳体部分215形成在它们周围。每一个端子具有用于安装在电路板52上的尾部213和用于于插头连接器100的相对触点配合的接触部214,接触部214也从壳体(或者片)215的边缘或者表面218伸出。尾部213也沿着壳体215的另一个边缘或者表面600伸出。这两种尾部和接触部通过居间端子主体部分216(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互连,居间端子主体部分216在接触部214和尾部213之间形成了一个通过端子的导电路径。
经过连接器片/壳体215的前面218突出的在其配合区域中的部分端子可被认为形成了介于接触部214和端子主体部分216或者片前面218之间的挠曲或者弯曲部分219。如图2、图8和图9中所示,该挠曲部分219包括厚度和宽度接近端子主体部分211的中央主体222。该主体222被两个薄的颈部或者挠性臂223侧接,颈部或者挠性臂223的垂直宽度(或者厚度)小于端子的接触部、中央主体或者主体部分214、222、216。这种尺寸的减小增大了挠曲部分219的弹性,而较厚的主体部分222提供强度并且还通过挠曲部分影响端子的电特性。它增加了信号和接地端子挠曲部分之间的电容耦合,从而导致在连接器的该区域的阻抗减小。它还增加了在接地端子阵列的相对侧面上的信号端子的电绝缘。挠曲部分的主体的尺寸接着可被设定以在连接器的该部分内达到所需的阻抗水平。
挠曲部分不限于图1-15中所示的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的形式。图39和图39A示出了两个相对的端子组件,其中一个组件900具有选择的挠曲部分构造。端子组件900具有被绝缘壳体901支撑的导电信号端子902、904和接地端子905。接地端子905是通过邻接被信号端子902和904侧接的接地元件而形成的。端子具有通过在端子上延伸的细长支撑条910与接触部分离的不同的挠曲部分906和907。尽管大多数挠曲部分906是直的和线性的,但所示的底部的两个挠曲部分907是弧形的。这在连接器移动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形成在挠曲部分中的不希望的拉伸或者压缩水平,特别是最靠下的挠曲部分。
所示的采用细长的垂直条形式的端子支撑件225可被模制在部分端子接触部214上,下面将详细描述其作用。这里所使用的术语“配合部”或者“配合区域”指的是从连接器片或者壳体210、220的前面向前突出的端子部分。端子的接触部和挠曲部分位于该配合区域或者部分中。
以一种类似的方式构成接地片220(图8)并且接地片220最好包括被介电或者塑料框架238固定或者支撑的接地元件230。如在该实施例中所示,接地元件具有接触部分232,但没有尾部。它依赖其与信号端子阵列中的指定接地端子接触的接地接触片237,所述指定接地端子具有其自身的用于连接电路板的尾部。
该接地元件230包括平板或者主体部分231,平板或者主体部分231具有从其向前突出的端子接触部232。这些端子接触部232通过结构与信号端子组挠曲部分219(图7)类似的居间挠曲部分233与板主体相连,并且还包括通过两个较薄的挠曲臂235侧接的厚中央主体234。也可设置垂直支撑条236以使接地元件接触部232定位在配合区域中。
为了在整个连接器系统中提供有效的接地,接地板231被冲孔或者冲压以形成多个从板231突出的接地接触片237。这些接触片237最好与信号端子组中被指定用于传输接地参照信号的特定端子对准,并且它们突出到接地板231的相对侧面上,如图9和图10最佳示出的,这些接地接触片从接地板231延伸的平面伸出。突出到图8和图9中的板的左侧的接触片用237a表示,突出到板的右侧的接触片用237b表示。
如图8中所示,接地端子组238被固定在围绕板231的周边延伸的塑料框架238中。为了提供与信号端子组211的特定端子接触,信号片的框架215被钻孔以使开口240形成在其中。这些开口240与端子主体部分216对准以使其部分216a在开口240中露出。接地板231的接地接触片237将延伸到这些开口240中并且接触露出的端子主体部分216a。如附图中所示,以一种图案布置这些接地接触片以使它们跟随通过支撑端子组的绝缘壳体的信号端子组中的接地参考端子的范围。这样,每一组三个片的中央接地板231用作夹在两个信号片之间的隙间接地。对于信号端子的构造,可以一种可选择的G-S-G-S-G的垂直顺序布置这样的端子,其中接地参考端子将侧接(垂直地)信号端子。接着可以一种S-G-S水平排方式(在“真实”信号端子的排中)以及G-G-G水平排方式(在信号端子是接地参考端子的排中)容易地布置每一个端子组件的端子。
图10示出了用于插头连接器100中的具有不同构造的三片式端子组件120。在该三片式端子组件120中,使用两个信号端子组121和一个接地屏蔽122。接地屏蔽122被插入在两个信号端子组121之间并且可包括分别作为尾部和接触部的顺从针123和开槽接触片124。接地屏蔽122被固定在其自身的介电框架130中,介电框架130具有中央开口131,其接地接触片132延伸通过中央开口131与通过形成在介电片136中的开口135的信号端子组121的指定端子接触,介电片136模制在信号端子组121的引线框架上。图10中所示的信号端子组121的接触部129是能够接收插座连接器端子的针式接触部214的凹入式端子。类似地,接地屏蔽接触部124接收形成在它们的接触臂之间的凹槽177中的接地屏蔽230的厚片触点。
连接器端子盖组件现参见图2,插座连接器最好还包括盖组件250,部分盖组件250与端子接触部成为一体移动。盖组件250包括夹紧元件251、护罩252和楔253。夹紧元件251可具有所示的倒U形并且被固定在连接器片块上。它不移动,并且它有助于片定位器103使连接器块保持成为一个整体。夹紧元件251可包括从其向外突出的支腿256并且支腿256可用于限制护罩252在连接器主体201上的移动。
护罩252具有图6中所示的中空正方形并且它具有与夹紧元件支腿256互补的凹槽259,并且示出了两个这样的凹槽。它还最好包含径向向内突出的内肩或者脊部258,提供内肩或者脊部258以抵靠在三片式端子组件的支撑条225、236上。利用延伸通过形成在护罩252中的开口261的施压支腿259通过盖组件楔253使这些这些支撑条225、236接触内肩258。这些施压支腿259是曲线形的以使楔253可被转动定位。楔253还包括被接收并且接合护罩252中的第二组开口262的固定夹或者闩锁260。这样,支撑条225、236被固定在护罩252上以使端子和接地接触部和挠曲部分和护罩252一起上/下、右/左和在其他方向上移动,并且最好成为一个整体。
如附图中所示,特别是在图11-12和14-15中所示,通过在支撑条225处将护罩252和端子配合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在一起来实现这种挠曲移动。护罩252不与连接器块201相连并且可自由移动,但支撑条225与护罩252的接合形成了端子的浮动点,而连接器壳体210、220,特别是沿着其前面218形成了一个固定点。尽管护罩252在支撑条225处被固定在端子上,但是支撑条225能够相对于连接器块201的前面218移动。这样,如图12中示意性示出的,端子的挠曲部分模拟具有如B1、B2、B3和B4所示四点的四点机械链接。这种布置使得接触部(和护罩)以一组的形式进行所需的移动,同时使接触部214、230保持它们的配合取向,它们的配合取向最好是相互平行。
图11和图12示出了插座的接触部在向上或者“+Y”方向(图11)和向下或者“-Y”方向的挠曲。图13示出了在护罩252和电路板52之间产生的间隙。图14和图15示出了插座连接器在水平面内的两个不同“-X”(左)和“+X”(右)方向上形成的最大挠曲。
为了提供插座连接器200的护罩和配合区域在这些方向上的未受阻碍的移动,在夹紧元件251和护罩252之间提供间隙“C”(图1和图2)以使夹紧元件251不阻碍护罩及其触点的移动。如图13中所示,护罩252还可包括沿着护罩252的下表面281形成的凹口280,用以在护罩和该连接器安装于其上的电路板的边缘282之间提供空间(图6和图11-13)。
如在附图中所示,诸如在图2中,插座连接器200包括最好围绕护罩252的表面291的内周边延伸的带有角度的表面290。带有角度的表面290用作引导表面并且有助于引导相对的插头连接器(图4)的前面292通过互补的带有角度的表面293进入护罩252的内部开口中。
图40示出了使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定向在一起的另一种装置。在该实施例650中,插座连接器651包括作为一个整体将端子组件定位在一起的中空保持器652。端子组件的前部(未示出)从保持器652延伸并且以下面描述的方式通过它们的支撑条(未示出)使护罩元件654与它们相连。护罩组件654最好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形成在其中的凹槽656以及带有角度的导入表面657。这些凹槽656接收安装在相对的插头连接器673的盖或者面板671上的相应的接头670,相对的插头连接器673安装在其自身的电路板51上。在这种布置中,应该注意的是,护罩元件654包含外部凹口660,外部凹口660为相对的电路板51的边缘675提供间隙。
图45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800,其中使用了一种不同的用于使支撑条定位以获得所需的挠曲移动的装置。在该实施例中,护罩元件802设有多个形成在其内表面804上的凹槽803,并且利用居间的突出筋805使凹槽803分离。一系列开口808、809设置在护罩元件802的两个相对侧面中,利用支撑条保持夹或者楔810接合开口808、809。凹槽803最好相互对准以使支撑条在护罩元件802内保持所需的取向。
第一开口808接收保持器楔810的钩端812,而第二开口809接收突出的弹簧部分813。保持器楔810最好由弹性金属片制成以为它们提供所需的弹簧性能并且最好搭扣配合在横向延伸到开口808、809的凹槽814中。图47-49以最佳的形式示出了该布置。弹簧部分813延伸到它们的开口809中并且从其中伸出以在端子支撑条上施加压力,并且最好是它们的端部从其中伸出以将支撑条固定到护罩上以使它们和它们支撑的端子作为一个整体一起移动。这些开口与凹槽803相通并且在护罩元件的相对侧面上是成对对准的。保持器楔810也设有多个设置在相邻弹簧部分813之间的开口815。这些开口安装在形成于护罩中的突起816上(图49)。
连接器端子支撑结构如在图7-图8中最佳示出的,支撑条225是横穿或者横越每一个端子组件的信号和接地端子接触部延伸方向垂直延伸的垂直元件以使它们在使用端子垂直阵列的连接器中是垂直的并且在使用端子水平阵列的连接器中是水平的。同样,它们使每一个端子阵列的端子接触部保持预定的接触间隔。在该实施例中,最好通过镶嵌模制、顶部模制或者任何适合的组装工艺(诸如压配合,粘接等)使支撑条被施加在端子上。接着,如图8中所示,当端子组件被组装在一起时,支撑条相互抵靠。这些支撑件的抵靠边缘可具有采用凹槽555(图25)、粘接剂等形式的用于使它们相互接合的装置。
图41-44中所示的端子组件700中示出了支撑条的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例,其中仅使用两个连接器壳体701、702以形成端子组件700,端子组件700的每一个壳体701、702被模制在一组信号端子705上或者周围,信号端子705例如为下面将描述的L形端子。为了清楚起见,信号端子组705的尾部和接地元件707在图41-44中被略去,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接地元件707不使用上述接地接触片来接触在邻接的信号端子组中的接地参考端子。在该特定实施例中,利用两个接地元件707获得双厚度接地,这更加电吸引侧接其的信号端子。对于这些类型的端子组件700,支撑条708a、708b模制或者形成在位于其挠曲部分709和接触部710中间的信号端子配合部上,这在图41的右下部分中以最佳的形式示出。
这些支撑条708a、708b具有沿着横穿端子组705的接触部的轴向延伸的方向从其突出的接合柱或者接头712。这些接合柱712延伸穿过形成在接地元件接触片716中的开口715并且被接收在形成于支撑条半部708a、708b中的开口或者凹槽713中。如图41-44中所示,支撑条半部708a、708b还包括接收接地接触部716的一部分713的凹槽725。这样,可获得两个支撑条半部708a、708b的搭接配合组件。或者,在以超声波或者塑料焊接的方式将两个支撑条半部焊接在一起时可使用柱和开口。也可使用其他利用两个或者多个部件形成单个支撑条的装置,诸如粘接剂等。
端子的绝缘和调谐应该注意的是,挠曲连接器可包括在每一个端子组件内用于将信号端子组挠曲部分与接地端子组挠曲部分分离的介电梳或者分隔器275。两个这样的分隔器275最好用于每一个端子组件中并且如图中所示的分隔器275介于信号端子片210和接地元件片220。如图中所示,分隔器275是细长的并且基本上为矩形,具有位于其底部的带有角度的边缘276,从而,如图中所示,分隔器275在信号和接地端子阵列的顶部和底部端子之间充分(横向)延伸。分隔器沿着其内表面与其中一个端子阵列相连,最好与信号端子阵列相连以使其在信号和接地元件端子阵列的挠曲部分之间延伸。利用在图7和图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干涉配合实现所述连接,并且分隔器元件275包括由U形凹槽278在分隔器的主体中形成的连接接头277。连接接头277最好包括安装在信号端子阵列中的一对端子挠曲部分之间的一个空间中的扩大的自由端279。
图41-44中示出了另一种可选择的分隔器结构。该分隔器720的构造也是平面的并且具有延伸部分以使其在端子挠曲部分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延伸。这样,分隔器720防止端子阵列之间的无意短路并且它还影响信号端子阵列的挠曲部分相对于接地元件的挠曲部分的电亲和力,并且这使得连接器阻抗在挠曲部分区域中被“调谐”。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器720设有最好被接收在形成于支撑条部分708a、708b中的凹槽728内的接合接触片726。接合接触片726可包括安装在形成于支撑条半部708a、708b上的柱730上的开口729。当两个支撑条半部708a、708b组装在一起时,它们将分隔器元件720定位在信号和接地端子挠曲部分之间。
挠曲电源端子图16和图17示出了在连接器中装有电源端子的本发明的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图16中示出了插座连接器300并且可以看出它具有许多与前面所述的插座连接器200相同的结构部件,诸如保持器103、包括护罩252、夹紧元件251和保持楔253的盖组件250。它还包括多个连接器片,多个连接器片以三片一组的形式组装在一起形成三片式连接器,重要的是,它包括多个电源端子410(图18),电源端子410成为整个电源端子组411的一部分,整个电源端子组411被绝缘壳体423支撑(图19)。
每一个电源端子410包括安装部分415、主体部分416、接触部417和设置在端子主体416和接触部417中间的挠曲部分418。挠曲部分418包括由两个薄的挠性臂420侧接的上述中央主体419。在制造过程中,电源端子挠曲部分419通过垂直引线421互连在一起,并且如图18中所示,垂直引线421被冲压并且形成有端子,但接着利用端子引线框架冲孔去除。如图19中所示,支撑条422可模制在电源端子上,并且片主体423可被模制在所有或者部分电源端子组411上。这些电源端子片可设置在信号和接地端子片组附近,或者如图16中所示,沿着插座连接器的一个侧面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利用支撑条422将电源端子接触部417固定在上述可移动的护罩上。
连接器端子配合界面图20和图21示出了与图17的插头连接器结合使用的端子组,图17的插头连接器与图16中的插座连接器300配合。端子组351包括在一组电源端子353旁延伸的信号端子352。所有这些端子具有安装部分360、主体部分361和接触部362,它们所有最好都具有将接收在它们各自的凹槽内的开槽的接触部、或者插座连接器300的电源、接地或者信号接触部。这些端子组具有模制在它们上的介电主体并且被夹在如在图4的插头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组周围。图20中示出了一组信号端子,而图21示出了具有由两个信号端子组侧接的一组接地端子的插头连接器端子组件,每一个端子组被绝缘壳体支撑。
图22和图23示出了两种不同的插头接地屏蔽接合端实施例,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的接地屏蔽是如何配合在一起的。可以看出,这种接合是一种滑动接合,其中插座连接器的接地触点安装通过插头连接器盖108中的开口110并且被一对接触臂191夹持,接触臂191被冲压在其接触部中。在图22中,插座连接器端子的接地片230以垂直的形式延伸到形成在插头连接器接地端子组件的两个接触臂191之间的凹槽190中。图23A详细地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微交叉”特征。
在图23中,其中以水平取向示出了插座连接器端子组件,而不是像前面图中所示的垂直取向,并且以垂直取向示出了插头连接器端子组件136,为了清楚起见,略去了端子接触部214的自由端。接地元件接触片230被接收在位于成对的接触臂191之间的凹槽190内。这样,两个连接器的接地以交叉的形式相互交叉并且在信号端子阵列之间垂直延伸并且还在端子排之间水平延伸。这在图23A中示意性示出,其中在配合区域中形成接地的交叉图案900。在该配合区域中,插座连接器的信号端子214与它们相对的插头连接器的凹入式触点129配合,而每一个连接器的接地接触部124、230以所示的方式配合。该布置通过交叉的接地平面使信号端子隔离,而同时提供了通过两个连接器的配合表面的连续接地参考。
可选择的端子和端子组件结构图24至3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构造的连接器500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24中,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两个相对的连接器组件501、502。多个组件501、502在上述的护罩中被组装在一起。组件具有使它们用于以正交的方式将两个电路板503、504(阴影示出的)连接在一起的端子构造。组件501、502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构造的,即,与上述的类似,使它们中的至少一个,组件501具有可沿着X和Y方向挠曲的端子结构。与上述的其他实施例类似,组件501的端子具有插入在它们的接触和主体/尾部之间的挠曲部分505,以使接地和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在所需方向上挠曲预选的距离。因此,组件501也可被称为“挠性”组件,而组件502的端子相对不能进行与组件501的端子相同的挠曲移动,因此组件502也可被称为“固定”连接器组件。
每一个连接器组件可被认为是至少三个,通常为四个导电部件的组合体。对于挠性连接器组件501,这些导电部件可包括(如图28和图31中所示)第一组或者阵列接地端子510、第二组或者阵列接地端子511、第一组或者阵列信号端子512和第二组或者阵列信号端子513。如在图28、31和32中最佳示出的,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以并排的方式布置在一起,以使它们最好相互抵靠以形成具有双倍厚度的一个公共接地参考520(图30、31和32)。这两种接地可被认为合作地形成、或者形成挠性连接器组件的中央参考或者线。还能够预见的是,一个接地元件可用于本申请中。
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512、513布置在公共接地520的相对侧面上。最好,如图31和图32中所示,希望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512、513进一步被布置以使在第一组512中的端子与第二组513的相应的端子水平对准。还希望将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512、513的信号端子分隔以使第一组端子512的一对端子“P”(图32)在公共接地520的一个侧面上,并且第二组端子513的一对端子“P2”在公共接地520的另一个侧面上。这样,如在“CF”处所示的十字形布置或者图案(图31)形成有从图案中心向下延伸的公共接地520。另外,信号端子512、513是这样定位的,即,它们的顶部和底部边缘(在图31和32中沿着线“D”)与公共接地520的垂直端580对准以使它们将为接地520保持它们的电亲和力,而不是相互之间保持它们的电亲和力,如果信号端子512、513的顶部延伸到线D上方,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图31示出了与接地520的顶端580保持同高的信号端子512、513的顶部,而图32示出了位于线D下方的顶部。
这种十字形图案是通过从端子的挠曲部分531和端子支撑条532向前延伸的信号端子接触部530的结构和设置来实现的,如上所述,端子支撑条532最好是由一种绝缘材料制成的并且安装在护罩或者其他载体元件内。端子组件的端子接触部530采用L形并且形成有两个支腿部分533,两个支腿部分533在它们之间的接合处534接合在一起。如图中所示,每一个信号端子接触部512的两个支腿部分533沿着并远离公共接地520延伸(通常与其平行和垂直)。由于两个支腿部分533接合在一起,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它们的特征在于,作为“实心”接触部。接触部530和挠曲部分531通过由绝缘壳体540支撑的端子主体部分与尾部535接合。端子的L形为信号接触部提供强度和冗余。
图33详细地示出了挠性连接器组件501的夹层或者层压构造。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组510、511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最好采用相互抵靠在一起以形成公共接地520的平接触片518的形式,但如在图30中所示,它们设置在端子支撑条532后面的挠曲部分531(图30)的区域中相互分离。第一和第二信号端子组512、513部分地容纳或者封闭在绝缘主体540、541(图29和图30)内,绝缘主体540、541支撑并且至少部分封装端子的主体部分。端子的尾部535从这些绝缘主体540、541的一个侧面突出,而接触部从另一个突出,并且最好与其侧面相邻。
在操作中,容纳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512、513的绝缘主体540、541被组装在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的相对侧面上方和上面以形成片状的连接器组件501。可是独立元件或者形成为绝缘主体540、541的一部分或者延伸部分的附加绝缘分隔器元件544、545(图33)可被设置在挠曲部分区域531中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512、513和接地端子510、511之间以防止在该区域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无意短路,并且如果需要的话,以在它们之间提供一种介电材料。如参照上面实施例描述的,该整个端子组件可作为一个整体被插入和从插头或者插座连接器中拆下,从而无需为了维护和/或维修而将连接器整体拆卸。
如在图27和图38中最佳示出的,固定连接器组件502还包含相应的相对端子。这些端子包括具有平片接触部552的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550、551。第一和第二组接地端子在接触部区域552中相互抵靠。这些接地端子组合以形成一个在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560、561之间延伸,最好从连接器组件502的中心向下延伸的中央公共接地521。第一和第二组信号端子560、561还被用于防止在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无意短路的绝缘主体567、568部分封闭。应该理解的是,如果需要的话,如参照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的,部分信号或者接地端子可弯曲与相对的接地或者信号端子接触。
参见图38,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二端子560、561的接触部分570也是L形。这些接触部分与挠性连接器组件的“实心”接触部分530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包括被居间间隙574分离的分叉或者双接触臂或者梁572、573。这些接触臂572、573从主体部分575向前延伸,并且接触臂572、573被这样设置,即,使它们中的一个沿着接地端子片部分延伸,而它们中的另一个远离接地端子片部分延伸(与其平行和垂直)。这些接触部570还成对布置并且侧接公共接地(图34)的每一个侧面,第一组信号端子的接触部最好与第二组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对准,如在图35中由P和P2表示的。另外,它们最好以一种十字形图案的形式布置以使它们可靠地与挠性连接器组件的L形接触部配合。双接触臂具有不同的长度,一个接触臂比另一个接触臂长,从而在配合过程中,较短的接触臂可容易在另一个接触臂的范围内偏斜。
这在图37和图38中最佳示出的,其中可以看出,水平延伸的接触臂部分572(当端子组件保持垂直时)具有大于垂直延伸接触臂573的接触长度。在这方面,一个接触臂573的自由端902沿着图37中的箭头路径自由偏斜并且在该范围内移动,或者在另一个接触臂的“杯”内移动,并且不干涉另一个接触臂572的自由端903。这种长度差异还影响每一个接触臂偏斜的程度并且减小连接器的最大插入力。利用成对的接触臂中的一半(每一对中较长的一个)与它们相对的插座连接器的实心触点530接触接着较短的接触臂接触相对的实心触点530来达到这样的减小。
图24A是示出了两个L形接触端子组件的配合接合的放大的详细视图。如其中所示,水平接触臂部分572是与实心的L形接触臂512的表面513滑动接合的两个接触臂部分572、573中的第一个。初始最大插入力仅包括使较长的接触臂572与实心接触臂512配合所需的作用力,而不是一次与两个接触臂572、573配合。
该实施例还包括使用如图24B-图24D的截面图中所示的一种“微交叉”布置。图24B是表示沿着其线B-B得到的固定端子组件的四组端子的截面图。在该截面中,所示的接触臂572、573采用L形取向布置并且与双接地521分隔开。在该配合区域中,如沿着图24A中的C-C线得到的图24C中所示,固定和挠性端子组件的两个公共接地520、521交叉以形成十字,两个连接器组件的信号端子如图中所示的布置。在沿着图24A中的D-D线得到的图24D中,以等间隔并且在固定端子组件的公共接地521的相对侧面上对准的形式布置挠性部分。这样,使得信号端子与接地保持所需的间隔以有助于信号端子和接地之间的接合。
所示的双接地的使用是有益的,这是因为在连接器组件的主体部分中,接地是相互分隔开的以使每一个这样的接地端子将为最靠近其的信号端子通提供参考,并且将在与其相邻的信号端子和远离其信号端子之间提供电绝缘,即,在图30中,在主体部分区域中的接地端子510为信号端子512提供接地参考以及与信号端子513的绝缘。如图31-32中所示,信号端子512、513与参考接地520之间的间距“G1”(图32)可小于其与如图31中的阴影所示的相邻端子组件的相应的信号端子512A之间的间距“G2”。可通过使端子组件以图51-52的实施例中所示的间距850相互分离来进一步增强该距离关系。这种空间关系有助于每一个端子组件的信号端子和它们相关的中央接地之间的电容耦合,并且阻碍一个端子组件的信号端子和相邻端子组件的信号端子之间的电容耦合,一个端子组件的信号端子和相邻端子组件的信号端子之间的电容耦合可能会在高频数据传输中产生串扰和噪声。
图41-4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构造的一个端子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从这些附图中可以看出,端子组件700是由两个绝缘半部701、702形成的,每一个绝缘半部支撑其中的信号端子阵列。如在图41中最佳示出的,这些组件半部701、702的内表面730包括容纳接地元件707,特别是容纳其平主体部分的凹槽725。主体部分包括沿着接地元件主体部分707的边缘755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安装接触片753,并且安装接触片753被接收在凹槽725的延伸部分737中。所示的接地元件主体部分707为三角形并且遵循在邻接的绝缘半部701、702中的信号端子主体部分的范围。柱740和开口741用于在组装之前和组装过程中使接地元件707定位,可利用任何适合的装置实现所述定位。可以看出,接地元件707具有带角度的后边缘760,后边缘760的长度大于绝缘半部701、702的任何一个外部边缘,这使得两个接合接触片753沿着边缘760相互分隔开,分隔的距离足以为接地元件707提供支撑,从而当接地元件707处于半部701、702之间时不能移动。
端子组件保持在图46-52中示出了处于被组装在一个连接器中的这种类型的端子组件700,其中示出了三个这样的端子组件700沿着采用中空壳体的形式的保持器875的左侧被组装。端子组件被施加在电路板52上以使它们的尾部775接合电路板52中的孔。该实施例的端子组件还包括,如在图41和图50中最佳示出的,沿着其前面形成的接合片778,接合片778中形成有狭槽779。该接合片狭槽779接合一个形成并设置在电路板52上的对准元件780。如在图53中最佳示出的,对准元件780具有多个向上延伸的捕捉装置781,捕捉装置781被居间狭槽782分离。捕捉装置781安装在相邻端子组件700之间并且不仅在它们之间提供空间850,而且还用于防止端子组件700的前配合端朝向连接器中央倾斜。捕捉装置781部分地被接收在端子组件狭槽779内并且延伸通过居间间隔。狭槽779不完全延伸通过接合片778,但如图55中所示,它们最好包括将它们分成两个的半槽的中央壁787。狭槽779的中央壁787被接收在形成于对准条780中的居间空间782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采用垂直取向或者其他取向的两个电路板连接在一起的可移动的或者挠性连接器组件。尽管上面已经相对于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连接器壳体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也可使用其他形式和类型的壳体,例如圆形壳体,其中可使用一个支撑条将多个端子接触部支撑在壳体上以形成可移动的壳体。类似地,不一定必须使用所示的线性的支撑条,支撑条也可采用其他将容纳非线性端子阵列的构造。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图示和描述,当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化和变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附属的权利要求形成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密度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主体,由多个单一的端子组件组装而成,每个端子组件具有多个信号端子阵列和第一接地端子阵列;每个信号端子阵列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参考端子,每个所述信号端子阵列端子包括用于与相对连接器相配合的接触部分,用于连接到电路板的尾部分,以及将接触和尾部分互连到一起的主体部分,端子主体部分支撑在信号端子绝缘外壳部分内;接地端子阵列包括主体部分和从中延伸出来的多个接触部分,接地端子阵列主体部分还包括在其中形成、以相对方向从中伸出并与所述信号端子阵列的所述接地参考端子相接触的多个接地片,接地片排列成遵循相应接地参考端子主体部分的路径的不同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绝缘外壳部分包括多个在其中形成的开口,所述接地片延伸通过开口而与所述信号端子阵列接地参考端子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单独的接地片延伸通过单独的绝缘外壳部分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阵列固定在绝缘支撑中,绝缘支撑接合所述信号端子绝缘外壳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阵列包括从所述接地元件延伸的多个尾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阵列包括一对接地元件,其一个挨一个的排列并插入到所述信号端子绝缘外壳部分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接地元件包括多个边缘,所述接地片以一种样式延伸在两个所述边缘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两个边缘互相相邻。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接地元件包括多个边缘,所述接地片以一种样式延伸在两个所述边缘之间,所述信号端子绝缘外壳部分开口以一种样式延伸在所述信号端子绝缘外壳部分的两个边缘之间,该开口的样式与所述接地片开口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信号端子阵列的所述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阵列的所述接地片排列在不同行中,一行的所述接地片接触所述信号端子阵列的两个相应行的接地参考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组件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通过插入分隔器而互相分开。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每个所述端子组件包括邻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阵列的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阵列插入到所述信号端子绝缘外壳部分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阵列主体部分是平坦的,并且所述接地片伸出所述主体部分的平面。
14.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由多个单一的端子组件组装而成,每个端子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绝缘主体部分,每个端子组件支撑多个信号端子阵列与其上的一个接地端子阵列;每个信号端子阵列包括多个信号端子和接地参考端子,所述信号端子阵列的每个端子包括用于与相对连接器相配合的接触部分,用于连接到电路板的尾部分,以及将接触和尾部分互连到一起的主体部分,所述信号端子阵列端子的主体部分支撑在所述端子组件绝缘主体部分上;接地端子阵列包括平坦主体部分和从其中延伸的多个接触部分,接地元件主体部分还包括随其形成、从其平面以相对方向沿着所述接地端子阵列主体部分的相对侧面伸出并与所述信号端子阵列的所述接地参考端子相接触的多个接地片,所述接地元件主体部分包括多个不同的边缘,接地片排列成遵循相应接地参考端子主体部分的路径的不同组,这些路径延伸在所述接地元件主体部分不同边缘中的两个之间;并且所述端子组件绝缘主体部分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多个开口,所述接地片延伸通过开口而与相邻信号端子阵列的所述接地参考端子相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单独的接地片延伸通过单独的绝缘外壳部分开口。
全文摘要
一种高密度连接器,使用多个端子组件,这些端子组件一起组装成块或单独的单元,以形成连接器。连接器的每个端子组件使用多个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具有与相对连接器相配合的接触部分以及固定在组件的绝缘主体部分之内的主体部分。端子组件支撑排列成信号-接地-信号阵列的特定顺序的端子阵列。端子组件具有至少两个绝缘外壳部分,其支撑信号端子阵列和插入接地端子阵列,其可能由相关联的绝缘外壳支撑或不由之支撑。接地元件具有随之形成的一系列的接地片,从接地元件的平面延伸出来,在相对侧面上与信号端子阵列的接地参考端子相接触。这样,可以在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阵列之间形成接地路径。
文档编号H05K7/14GK1610991SQ02826549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8日
发明者理查德·A·纳尔逊, 凯瑟琳·A·斯威尼, 黑兹尔顿·P·艾弗里, 丹尼尔·B·麦高恩, 盖伦·F·弗罗姆, 加里·亨伯特 申请人:莫莱克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