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装载装置及其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

文档序号:802373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件装载装置及其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缩短要生产的基板单元的机种切换时的换产作业的零件装载装置、及作为其换产作业辅助功能的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由生产线上游侧的基板供给装置或分配器、生产线下游侧的回流炉等一起构成生产线,在被运入本装置内的印刷电路板(以下,简称为基板)上自动装载电子零件(以下,简称为零件),从而生产基板单元的电子零件装载装置(以下,简称为零件装载装置)。
通常,这样的零件装载装置在顶盖上配有由CRT或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式输入装置构成的监视输入装置或通知运转状态的警报灯等,在内部的基座上,在中央配有带有运送轮的基板导轨,在基板导轨的上方配有装载头。此外,在装置本体的生产线上成为生产线两侧的前后,配有零件供给台,在零件供给台上例如安装多个带式零件供给装置。
基板导轨将基板从生产线上游侧运入到装置本体(零件装载装置)内部。装载头在前端安装了吸嘴,通过该吸嘴从零件供给台上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吸附零件,并将该零件装载在基板上。这样来生产基板单元。
可是,在这样的零件装载装置中,在规定张数的基板单元的生产结束时,切换为下一个其他规格(也称为机种)的基板单元的生产。即,基板的生产机种进行切换。
在要生产的基板的机种进行切换时,由于装载于基板上的零件的种类也切换为对应于基板的机种的零件,所以对安装于零件供给台上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进行更换。
此外,在切换了要生产的基板单元的机种时,与该切换的基板单元对应的零件装载程序被装载到零件装载装置上。即,零件装载程序被切换。通常,将这样的事先作业称为“换产”(段取り)。
在生产线的现场,由于经常生产着几个机种的基板单元,所以“换产”经常在基板单元的机种切换时进行,因此,上述“换产”被称为“换产调整”(段取り替え)的情况居多。
在这样的换产调整的作业中,首先,从零件供给台取下前面的生产中使用的全部带式零件供给装置,采用新的基板的换产表,一边参照该换产表,一边顺序地确认全部零件并同时进行换产作业。
再有,换产表作为一览表是在纸上记载了作为换产数据的零件的规格名称(零件名称)、和表示对容纳该零件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的安装位置的号码。
在上述那样的换产作业中,操作者一边对预先准备的新基板的换产表、和卷绕了容纳要更换的零件的带的带卷、安装该带卷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以及安装该带式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位置进行核对,一边进行基于目视的确认。
这样,由于是完全依赖于目视的作业,所以在换产作业上需要非常多的时间,从而也成为阻碍作业效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
此外,由于同样是完全依赖于目视的作业,所以与进行换产调整前的状态(前面生产的基板的换产)等无关,例如即使是使用相同零件的情况,一旦将全部的零件供给装置从零件供给台取下后,一边顺序地完全以目视方式确认换产表中的零件,一边进行换产作业,所以即使在使用着相同种类的零件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换产花费时间的浪费。
以往,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带式零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指定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要安装由换产表指定的零件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位置进行视觉上的显示。
日本专利特开平11-07048号公报([摘要]、图1)但是,即使对由换产表指定的零件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的安装位置在显示装置上能够在视觉上判断,也要参照新生产的基板的换产表,并顺序地确认零件的种类,同时确认被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安装位置,根据该位置来确认实际的零件供给台上的位置,从而在该确认了的位置上安装所希望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的作业内容本身,从基于目视的确认阶段没有进一步发展,仍然是有缺陷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零件装载装置及作为其换产作业辅助功能的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缩短要生产的基板的机种切换时的换产作业。
以下,论述本发明的零件装载装置及其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的结构。
首先,第1发明的零件装载装置包括比较装置,将换产调整前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和换产调整后将要生产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进行比较;第1教示装置,在该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换产调整前和换产调整后,零件的种类相同并且该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安装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教示通知零件及安装位置是共用的状况;以及第2教示装置,在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换产调整前和换产调整后,零件的种类相同而该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安装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教示通知零件是共用的情况以及该零件的换产调整前的安装位置。
其次,第2发明的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包括比较工序,将换产调整前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和换产调整后将要生产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进行比较;第1教示工序,在该比较工序的比较结果为换产调整前和换产调整后,零件的种类相同并且该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安装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教示通知零件及安装位置是共用的状况;以及第2教示工序,在所述比较工序的比较结果为换产调整前和换产调整后,零件的种类相同而该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安装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教示通知零件是共用的情况以及该零件的换产调整前的安装位置。
本发明的效果为,根据本发明,由于将切换前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和将要生产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进行比较,并教示通知其不同,所以通过依据这种教示通知而缩短了操作者的换产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此外,通过依据教示通知,对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配置位置的不同、换产作业的再确认、实际运转时的不良状况造成的运转停止等被大幅度地降低,在这一点上也可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由于依据教示通知而减少了基于目视的确认作业,所以即使不是熟练操作者,也可容易地进行换产作业,在这一点上也可提高作业效率。


图1(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零件装载装置的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拆除其上下的保护盖并示意地表示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零件装载装置的作业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零件装载装置的系统方框图。
图4(a)是示意地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零件装载装置的零件供给台的配置的图,图4(b)是示意地表示其换产表的图。
图5是在显示操作输入装置的显示画面上教示通知一实施方式的零件装载装置的换产调整前后、换产数据的不同点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用于换产调整后的基板机种A的换产表的例子的图,图6(b)是表示用于换产调整前的基板机种B的换产表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这样的零件装载装置的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拆除其上下的保护盖并示意地表示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a)所示,零件装载装置1包括在顶盖上的前后,分别由CRT显示器构成的监视装置2;以及在该顶盖上的左右,分别通知运转状态的报警灯3。此外,在上部保护盖4的前部和后部的表面,配置由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式输入装置构成、通过来自外部的操作能够输入各种指示的操作输入显示装置5(成为图中右斜上方向的后部的操作输入显示装置5被遮住而看不见)。
在下部的基座6的上方,在中央,固定和可动的一对平行的基板导轨7在图1(b)所示的基板8的运送方向(X轴方向,从图的右斜下方至左斜上方方向)水平地延长来配置。连接到这些基板导轨7的下部,图中看不见的环状的运送带(传送带)可移动地配置。
运送带将各自数毫米宽度的带肋部从基板导轨7的下方向基板运送路径露出,由未图示的带驱动电机驱动,在基板运送方向上移动,从下部支承基板8的背面两侧,同时在装置本体内将零件装载前的基板8从生产线上游侧运入、将零件装载完成的基板8依次运出到生产线下游侧。在该零件装载装置1内,常时下被运入两张基板8,基板被定位,并被固定直至电子零件的装载结束为止。
在基座6的前后,分别形成零件供给台9(在图1(a)中图的右斜上方方向的后部的零件供给台9被遮住而看不见。而在图1(b)中,后部的零件供给台9省略图示)。在零件供给台9中,带式零件供给装置11(一般地,被简略地称为带式供料器、带式盒等)被配置50个~70个这样的多个。在带式零件供给装置11中,在其后端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着卷绕了容纳零件的带的带卷12。
此外,在基座6的上方配置有在本体机架的左右(X轴方向)被分开固定的两条Y轴轨道13、以及在这两条Y轴轨道13上分别被可自由滑动地支承的两条(在装置整体中合计四条)X轴轨道14。
X轴轨道14可沿Y轴轨道13在Y轴方向上滑动,在这些X轴轨道14上,各自1台(装置整体合计4台)的作业头15(15-1、15-2及15-3、15-4)沿X轴轨道14在X轴方向上被可自由滑动地悬架。而且,在这些各作业头15上,在图1(b)所示的例子中配置两个装载头16。即,在该零件装载装置1中配置了合计8个装载头16。
上述作业头15经由以可自由弯曲的方式而被保护、容纳在内部为空腔的带状链体17中的多条未图示的信号软线,与装置本体1的基座6内部的电装部母板上配置的中央控制部连结。作业头15通过这些信号软线而从中央控制部被供给电力和控制信号,并向中央控制部发送基板的定位用标记或表示零件的装载位置的信息的图像数据。
此外,在基板导轨7和零件供给台9之间,用于对被吸附在装载头16上的零件进行图像识别、以判断其好坏和被吸附姿态的零件识别摄像机18对应于4个作业头15而被分别配置在四个部位,在其附近,尽管图中省略了图示,但配置有吸嘴更换器,它容纳了用于相对装载头16可自由更换而安装的多个种类的吸嘴。
此外,在基座6的内部,除了上述中央控制部以外,虽然没有特别地图示,但配有基板的定位装置、将基板固定在两条基板导轨7之间的基板固定机构等。
图2是上述作业头15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作业头15通过如上所述可自由弯曲的带状的链体17与本体装置的中央控制部连结,配有由支承部19支承的两个装载头16及16、以及基板识别摄像机21。
两个装载头16分别在Z轴方向(上下方向)上可升降,并且在θ轴方向(360°方向)上可旋转。在装载头16的前端,分别安装扩散板照明装置22并且在其更前端安装吸嘴24。吸嘴24由光扩散板24-1和嘴24-2形成。
上述作业头15通过上述Y轴轨道13和X轴轨道14而前后左右自由地移动。由此,吸嘴24通过作业头15和装载头16,在各作业区域中,在前后和左右为自由移动,在上下为自由升降,并且在360°方向上为自由旋转。
该零件装载装置通过如上述那样在X、Y、Z的三维作业空间可自由移动的装载头16前端的更换自由的吸嘴24,从零件供给装置吸附零件,对该吸附的零件用零件识别摄像机进行图像识别,通过基板识别摄像机对要装载该图像识别后的零件的基板上的位置进行图像识别,一边对上述图像识别后的零件进行位置校正,一边自动装载至该图像识别后的基板上的位置,以生产基板单元。
图3是上述那样构成的零件装载装置的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本例的零件装载装置1配有CPU25;以及由用总线26连接到该CPU25的i/o(输入输出)控制单元27及图像处理单元28组成的控制部。
此外,在CPU25中连接着存储器29。存储器29没有特别图示,但配有程序区和数据区。
此外,在i/o控制单元27上,通过照明控制单元34连接了用于对基板8(参照图1(b))的零件装载位置进行照明的基板照明装置31、及与零件识别摄像机18一体地装配的用于对被吸附于装载头16的吸嘴24(参照图2)上的零件32进行照明的LED照明器33。
而且,在i/o控制单元27上,通过各自的放大器(AMP)连接了X轴电机35、Y轴电机36、Z轴电机37、以及θ轴电机38。
X轴电机35在X方向上驱动作业头15,Y轴电机36在Y方向上驱动作业头15,Z轴电机37上下地驱动装载头16,而θ轴电机38使装载头16、即吸嘴24进行360度旋转。
在上述各放大器中,虽没有特别图示,但分别配置编码器,通过这些编码器,对应于各电机(X轴电机35、Y轴电机36、Z轴电机37、以及θ轴电机38)的旋转的编码器值通过i/o控制单元27输入到CPU25。由此,CPU25可以识别各装载头16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当前位置、以及旋转角。
而且,在上述i/o控制单元27上,连接有真空单元39。真空单元39通过真空管41而气连至装载头16的吸嘴24。在该真空管41中配置空气压力传感器42。真空单元39对吸嘴24通过真空而使其吸附零件32,或通过解除真空、气流和真空破坏而使吸附被解除。
此时,真空管41内的空气压力数据作为电信号从空气压力传感器42通过i/o控制单元27被输出到CPU25。由此,CPU25知道真空管41内的空气压力的状态,可以识别能否进行通过吸嘴24吸附零件32的准备,并且可以识别被吸附的零件32是否被正常地吸附。
而且,在上述i/o控制单元27上,通过各自的驱动器连接有定位装置、带驱动电机、基板传感器、异常显示灯等。定位装置在零件装载装置1的基座内部中配置在基板导轨7的下方,对被引导至装置内的基板8进行定位。
带驱动电机循环驱动在导轨7上一体地配置的运送带。基板传感器检测基板8的运入和运出。异常显示灯在零件装载装置1的动作异常或作业区内有异物进入等的异常时点亮或闪烁,从而向现场操作者通知发生异常。
此外,CPU25上,连接有通信i/o接口43、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记录装置45。通信i/o接口43例如在用例如个人计算机等其他处理装置进行教示处理等的情况下,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与这些处理装置连接,从而可与CPU25进行通信。
记录装置45例如可安装硬盘、MO、FD、CD-ROM/RW、闪存装置等的各种记录介质,记录并保存零件装载装置1的零件装载处理、事先进行的零件装载教示处理等的程序、零件库的数据、换产表数据、来自CAD的NC数据等的各种数据。
上述程序由CPU25装载至存储器29的程序区并被用于各部的控制处理。上述数据也被读出至存储器29的数据区,并进行规定的处理。
处理并更新后的数据被存储并保存在规定的记录介质的规定的数据区。此外,存储器29的数据区包括细分的多个寄存区,在这种寄存区中临时保存各种计数值。
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在零件装载作业执行时,将图像处理单元28通过作业头15侧的基板识别摄像机49所拍摄的基板8的图像、和该图像处理单元28通过本体装置侧的零件识别摄像机18拍摄的零件32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
此外,在教示处理的执行时,显示教示画面,在换产调整时,如后述那样,教示通知对切换前的基板用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和此后要生产的基板用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进行比较后的结果的差异。
CPU25在基板8上装载零件32时,用零件识别摄像机18对从带式零件供给装置11吸附到装载头16前端的吸嘴24上的零件32进行图像识别,用基板识别摄像机49对要装载该图像识别后的零件32的基板8的装载位置进行图像识别,并在对上述图像识别后的零件32进行位置校正的同时,将其装载至该图像识别过的基板上的装载位置。
图4(a)是示意地表示在上述结构中如上述那样动作的本例的零件装载装置的零件供给台的配置的图,图4(b)是示意地表示其换产表的图。
本例的零件装载装置1在图1(a)、图1(b)中简略地示出,但实际上如图4(a)所示,配置带式零件供给装置11的零件供给台9在装置本体1的生产线上作为生产线两侧的前后,分别为每侧各两台,合计被分为四台配置。
在图4(a)中,将这四台零件供给台9分别以简略的表现形式表示为零件供给台9a为1F台;零件供给台9b为2F台;零件供给台9c为1R台;以及零件供给台9d为2R台。
在这些各零件供给台9中,可以分别配置最多30个带式零件供给装置11。对这四台零件供给台9,分别存在单独地对应的换产表。
图4(b)是示意地表示分别与四台零件供给台9对应的四个换产表的图。再有,在图4(b)中,只将四个换产表46(46a~46d)中代表性的零件供给台9a(1F台)用的换产表46a与其内容的数据一起具体地示出。
如图4(b)所示,换产表一览显示‘供料器号码’(带式零件供给装置11的零件供给台9上的配置位置的号码)和要容纳在该供料器(带式零件供给装置11)中的零件的规格名(零件名)。
在图4(b)所示的例子,例如,在供料器号码2中对应着‘ERJ12YJ162U’的零件规格,在供料器号码4中对应记载着‘PK16CAY22’。
这意味着零件规格名‘ERJ12YJ162U’的零件被换产在零件供给台9a上的2号位置,即被新安装,零件规格名‘PK16CAY22’的零件被换产在零件供给台9a上的4号位置(被新安装)。
在本例中,在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的显示画面上,教示通知在换产调整前生产的机种的基板的换产数据、和此后要生产的机种的基板的换产数据之间的不同(有无共用的零件和其判断结果)。
操作者一边观看该教示通知,一边将种类共用的零件原样地留在零件供给台上,并将其他带式零件供给装置从所有零件供给台上拆除,然后种类和配置位置共用的零件原样不动,对于种类共用而配置位置不同的零件,使其配置位置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然后,对于在换产调整前后不共用的零件,对换产表,和卷绕了容纳要更换的零件的带的带卷、安装该带卷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以及安装该带式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位置进行核对,同时进行基于目视的确认,将新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安装在零件供给台上。
由此,在换产调整前后有共用的零件的情况下,没有这部分的作业,或即使有,也仅进行零件供给台上的移动作业即可完成,只对其他零件进行伴随着通常的目视和确认作业的换产调整作业,所以减少了操作者的麻烦。
图5是在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的显示画面上,教示通知上述那样换产调整前后的各自四张两种类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的不同点的处理流程图。再有,处理是通过图3所示的CPU25进行的处理。
图6(a)是表示用于换产调整后的新基板(机种A)的换产表46(46a~46d)的例子的图,图6(b)表示用于换产调整前的旧基板(机种B)的换产表47(47a~47d)的例子的图。
再有,图6(a)、图6(b)也与图4(b)同样,在四台零件供给台9(9a~9d)分别对应的四个换产表中,只代表性地具体示出零件供给台9a(1F台)的换产表46a。
以下用图5及图6(a)、图6(b)说明在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的显示画面上教示通知换产调整前后的换产数据的不同点的处理。
在图5中,通过操作者进行的来自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的输入操作而输入了进行换产调整时,CPU25开始比较作为换产调整后的新基板的机种A的基板所用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和作为换产调整前的旧基板的机种B的基板所用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
首先,对于四台零件供给台9,即对于与四台零件供给台9a~9d对应的机种A的基板用的换产表46a~46d的换产数据,CPU25判断直至各个供料器号码1~30为止,上述比较是否全部结束(S1)。
然后,在全部的比较未结束时(S1为“否”),CPU25从机种A的基板用的换产表46a~46d的换产数据中抽出未结束的一件零件规格名(S2)。
接着,CPU25将上述抽出的零件规格名,和由要安装该抽出的零件规格名的零件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所对应的机种B所使用的、换产表47a~47d的换产数据中的零件规格名依次进行比较。
然后,判断与上述抽出的零件规格名相同的零件规格名是否存在于机种B所使用的上述换产表47中的换产数据中(S3)。
例如,在图6(a)、图6(b)中,机种A的换产表46a的换产数据的供料器号码2的零件规格名‘ERJ12YJ162U’与机种B的换产表47a的换产数据的供料器号码29的零件规格名‘ERJ12YJ162U’相同。
此外,机种A的换产表46a的换产数据的供料器号码4的零件规格名‘PK16CAY22’与机种B的换产表47a的换产数据的供料器号码4的零件规格名‘PK16CAY22’相同。而其他的零件规格名是不同的。
在该判断中,如果没有相同的零件规格名(S3为“否”),则CPU25返回到处理S1,重复进行处理S1~S3。
另一方面,如果有相同的零件规格名(S3为“是”),则CPU25接着判断在机种A的基板中该零件规格名的零件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应安装的位置、和机种B中该零件规格名的零件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安装的位置是否相同(S4)。
例如,在图6(a)、图6(b)所示的相同零件规格名中,零件规格名‘PK16CAY22’在机种A中和机种B中,带式零件供给装置被安装的位置为相同的供料器号码4。
这样,如果机种A的零件规格名和机种B的零件规格名相同并且供料器号码也相同(S4为“是”),则CPU25在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的显示画面上,例如进行‘不移动(共用)’的消息构成的教示通知(S5),并返回到处理S1。
由此,在上述情况下,位于供料器号码4的位置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无论换产调整之前还是之后,都不被操作者移动,被原样地安装。
另一方面,例如在图6(a)、图6(b)所示的相同零件规格名中,如零件规格名‘ERJ12YJ162U’那样,机种A的零件规格名和机种B的零件规格名相同而安装位置不同时(S4为“否”),CPU25在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移动源的供料器号码、即机种B中该零件规格名的零件的带式零件供给装置被安装的位置号码(S6),然后返回到处理S1。
由此,在上述例子中,零件规格名‘ERJ12YJ162U’的零件在机种B的基板的换产表47a的换产数据中被记述的供料器号码‘29’显示在显示操作输入装置44的显示画面上。
然后,CPU25在处理S1的判断中,在对于四台零件供给台9a~9d所对应的机种A的基板用的换产表46a~46d的换产数据结束全部上述比较时(S1为“是”),结束该比较处理。
这样,根据本例的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对于将要进入生产的机种A的基板所使用的零件,根据换产数据,顺序地与机种B的基板所使用的零件进行比较。
然后,如果机种A的基板和机种B的基板中有相同零件规格,则进一步比较该机种B的换产数据中的供料器号码和机种A的换产数据中的供料器号码,如果一致,则教示通知不移动,而在不一致时,则显示机种B时的供料器号码,从而教示通知从哪里移动来就可以。
因此,操作者通过依据这种教示通知而缩短换产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通过依据教示通知,对零件供给装置配置在零件供给台上的位置的差异、换产作业的再确认、实际运转时的不良状况造成的运转停止等被大幅度地降低,在这一点上也使作业效率提高。
此外,由于根据教示通知的部分降低了基于目视的确认作业,所以即使不是熟练操作者,也容易进行换产作业,在这一点上也使作业效率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零件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比较装置,将换产调整前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与换产调整后将要生产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进行比较;第1教示装置,在该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换产调整前和换产调整后、零件的种类相同并且该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安装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教示通知零件及安装位置是共用的状况;以及第2教示装置,在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换产调整前和换产调整后、零件的种类相同而该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安装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教示通知零件是共用的情况以及该零件的换产调整前的安装位置。
2.一种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比较工序,将换产调整前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与换产调整后将要生产的基板的换产表的换产数据进行比较;第1教示工序,在该比较工序的比较结果为换产调整前和换产调整后,零件的种类相同并且该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安装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教示通知零件及安装位置是共用的状况;以及第2教示工序,在所述比较工序的比较结果为换产调整前和换产调整后,零件的种类相同而该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的零件供给台上的安装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教示通知零件是共用的情况以及该零件的换产调整前的安装位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零件装载装置及其换产调整位置教示方法,可缩短要生产的基板的机种切换时的换产作业。在换产调整作业中CPU判断换产调整后的机种A的基板和换产调整前的机种B的基板的换产数据的比较是否全部结束(S1),未结束则从机种A的换产数据中抽出未结束的一件零件(S2),判断在机种B的换产数据中是否有一致的零件(S3)。如果没有(S3为“否”)则返回到S 1,如果有(S3为“是”)则进一步判断供料器号码是否一致(S4),如果一致(S4为“是”),则在显示画面上显示为“不移动(共用)”(S5),返回到处理S1。在供料器号码不同时(S4为“否”),将移动源(机种B)的供料器号码显示在显示画面上(S6),返回到处理S1。
文档编号H05K13/02GK1828462SQ200510097068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8日
发明者水户秀行 申请人:山形卡西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