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689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其具有低辐射性、轻薄及耗电低等优点,因此在使用上日渐广泛,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创新,其种类也日益繁多。
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面板120和背光模组160,该液晶面板120和该背光模组160层叠设置,该液晶面板120用来显示图像数据,该背光模组160为该液晶面板120提供亮度充足且均匀的平面光。
该液晶面板120包括第一基板121、公共电极123、液晶层125、像素电极127及第二基板129,该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29相对设置,该公共电极123设置在该第一基板121内表面,该像素电极127设置在该第二基板129内表面,该液晶层125设置在该公共电极123和像素电极127之间。
该背光模组160包括增光片161、扩散板162、多个线光源163、反射片164及框架165,该多个线光源163设置在该框架165内,该反射片164设置在该多个线光源163与该框架165之间,该扩散板162和增光片161依次层叠设置在该框架165与液晶面板120之间。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100的背光模组160需通过扩散板162、反射片164及增光片161等光学元件将线光源163的出射光转换为亮度充足且均匀的平面光,因此背光模组160包含元件较多且较厚,从而导致该液晶显示装置100较厚。
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00位于强光环境时,由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显示画面亮度较低,使得其与强光环境的对比度较低,从而使得该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较厚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厚度较薄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效果较佳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液晶单元及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该两个基底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至第二基底之间。
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液晶单元及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具有两个电极;该两个基底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至第二基底之间;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两个电极之一邻近该液晶单元,而另一电极则邻近该第二基底,邻近该第二基底的电极为反射电极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液晶单元、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及一反射单元,该两个基底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至第二基底之间,该反射单元用来反射外界环境穿透该液晶单元和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的光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液晶显示装置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单元提供光源,且将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与液晶单元一并层叠设置在两个基底之间。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为面光源,其亮度充足且均匀,而厚度极薄,因此,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无需其它元件进行光源转换即可提供亮度充足且均匀的平面光,从而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厚度较薄。另外,上述液晶显示装置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的反射电极或反射单元可反射外界环境入射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光线,以提高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和与外界环境的对比度,从而使得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佳。

图1为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位于弱光环境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位于强光环境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位于强光环境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位于强光环境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第一基底210、第二基底220、液晶单元230、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补偿膜250、偏光片260、透明绝缘层270及彩色滤光单元280。该第一基底210和第二基底220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230、透明绝缘层270及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210至该第二基底220之间,该补偿膜250和偏光片260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210外侧,该彩色滤光单元280设置在该第一基底210与液晶单元230之间。
该液晶单元230包括公共电极231、液晶层232及像素电极233。该公共电极231、液晶层232及像素电极233依次层叠设置在该彩色滤光单元280与透明绝缘层270之间。
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包括阴极241、电子注入层242、电子传输层243、有机电致发光层244、空穴传输层245、空穴注入层246及阳极247。该阳极247、空穴注入层246、空穴传输层245、有机电致发光层244、电子传输层243、电子注入层242及阴极241依次层叠设置在该透明绝缘层270与第二基底220之间。
该阴极241为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反射电极,该金属导电材料包括铝、金、银、铬、镍、钛、铜、钼、铌之中至少一种,该阴极241可以具有漫反射结构,该漫反射结构为多个突起构成的凹凸不平散射面。
该阳极247为导电材料制成,其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之中至少一种,也可以为厚度较薄的金属导电膜,以至于光线可以透过,该金属导电膜包括铝、金、银、铬、镍、钛、铜、钼、铌之中至少一种。
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工作时,阴极241与阳极247之间形成电位差,电子注入层242和空穴注入层246分别产生大量的电子和空穴,该电子和空穴分别经由电子传输层243和空穴传输层245的传输,在有机电致发光层244中结合并释放光子而发光。
图2也是液晶显示装置200位于弱光环境的光路示意图。此时,该液晶显示装置200为透射式显示模式,该液晶显示装置200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为液晶单元230提供光源,使液晶显示装置200显示图像。
请参阅图3,为液晶显示装置位于强光环境时的光路示意图。此时,该液晶显示装置200为反射式显示模式,该液晶显示装置200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的阴极241反射外界环境射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光线,以提高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显示亮度和与外界环境的对比度,因此,该液晶显示装置200显示效果较佳。该液晶显示装置200在反射式显示模式时,可关闭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以减少功耗,节约能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提供光源,且将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与液晶单元230一并层叠设置在两个基底之间。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为面光源,其亮度充足且均匀,而厚度极薄,因此,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无需其它元件进行光源转换即可提供亮度充足且均匀的平面光,从而使得液晶显示装置200厚度较薄。
另外,该液晶显示装置200位于强光环境时可作反射式显示,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单元240的反射电极241反射外界环境入射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光线,以提高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显示亮度和与外界环境的对比度,从而使得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显示效果较佳。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结构还可以有以下变更设计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阴极241邻近绝缘层270,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阳极247邻近第二基底220的内表面;该阴极241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之中至少一种,也可以为厚度较薄的金属导电膜,以至于光线可以透过,该金属导电膜包括铝、金、银、铬、镍、钛、铜、钼、铌之中至少一种;该阳极247为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反射电极,该金属导电材料包括铝、金、银、铬、镍、钛、铜、钼、铌之中至少一种,该阳极247可以具有漫反射结构,该漫反射结构为多个突起构成的凹凸不平散射面。
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第一基底310、第二基底320、液晶单元330、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补偿膜350、偏光片360、透明绝缘层370、彩色滤光单元380及反射单元390。该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330、透明绝缘层370、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及反射单元390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310至该第二基底320之间,该补偿膜350和偏光片360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310外侧,该彩色滤光单元380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310与液晶单元330之间。该反射单元390用来反射外界环境穿透该液晶单元330和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的光线,以提高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显示亮度。
该液晶单元330包括公共电极331、液晶层332及像素电极333。该公共电极331、液晶层332及像素电极333依次层叠设置在该彩色滤光单元380与透明绝缘层370之间。
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包括阴极341、电子注入层342、电子传输层343、有机电致发光层344、空穴传输层345、空穴注入层346及阳极347。该阴极341、电子注入层342、电子传输层343、有机电致发光层344、空穴传输层345、空穴注入层346及阳极347依次层叠设置在该透明绝缘层370与第二基底320之间。
该阴极341和阳极347为导电材料制成,其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之中至少一种,还可以为厚度较薄的金属导电膜,以至于光线可以透过,该金属导电膜包括铝、金、银、铬、镍、钛、铜、钼、铌之中至少一种。该反射单元390为反射性材料制成,其包括铝、金、银、铬、镍、钛、铜、钼、铌、二氧化钛之中至少一种,该反射单元390可以具有漫反射结构,该漫反射结构为多个突起构成的凹凸不平散射面。
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工作时,阴极341与阳极347之间形成电位差,电子注入层342和空穴注入层346分别产生大量的电子和空穴,该电子和空穴分别经由电子传输层343和空穴传输层345的传输,在有机电致发光层344中结合并释放光子而发光。
图4还是液晶显示装置300位于强光环境的光路示意图。此时,该液晶显示装置300为反射式显示模式,该液晶显示装置300通过反射单元390反射外界环境射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光线,使得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显示亮度提高,因此,该液晶显示装置300显示效果较佳。该液晶显示装置300在反射式显示模式时,可关闭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以减少功耗,节约能量。
该液晶显示装置300位于弱光环境时,该液晶显示装置300为透射式显示模式,该液晶显示装置300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为液晶单元330提供光源,使液晶显示装置300显示图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该液晶显示装置300通过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提供光源,且将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与液晶单元330一并层叠设置在两个基底之间。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为面光源,其亮度充足且均匀,而厚度极薄,因此,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340无需其它元件进行光源转换即可提供亮度充足且均匀的平面光,从而使得液晶显示装置300厚度较薄。
另外,该液晶显示装置300位于强光环境时可通过反射单元390反射外界环境入射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光线,以提高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显示亮度和与外界环境的对比度,从而使得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显示效果较佳。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300的结构还可以有以下变更设计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阳极347邻近绝缘层270,该液晶显示装置300的阴极341邻近第二基底320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400的反射单元490设置在第二基底420外侧。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液晶单元及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该两个基底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至第二基底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单元包括公共电极、液晶层及像素电极,该公共电极、液晶层及像素电极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及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电致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该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电致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依次层叠设.置在该液晶单元与第二基底之间。
4.一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液晶单元及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具两个电极;该两个基底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及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至第二基底之间;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两个电极之一邻近该液晶单元,而另一电极则邻近该第二基底,邻近该第二基底的电极是反射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电致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该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电致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依次层叠设置在该液晶单元与第二基底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阳极邻近该第二基底。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阴极邻近该第二基底。
8.一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液晶单元、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及一反射单元,该两个基底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及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至第二基底之间,该反射单元用来反射外界环境穿透该液晶单元及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的光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单元设置在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与第二基底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单元设置在第二基底与该有机电致发光单元相异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底、一第二基底、一液晶单元及一有机电致发光单元,该两个基底相对设置,该液晶单元和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依次层叠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厚度较薄。
文档编号H05B33/10GK2842479SQ20052006621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9日
发明者孟锴, 任聿弘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