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一体式轴承和制动表面的电梯曳引机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672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一体式轴承和制动表面的电梯曳引机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电梯系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电梯曳引机的制动
背景技术
许多电梯系统包括一些形式的承载构件,例如用于按照所希望的 那样来支撑轿厢并使轿厢运动通过升降通道的绳索或带。所述承载构 件通常将配重连接到轿厢。代表性的有齿轮或无齿轮的装置包括机动 电梯曳引机,该机动电梯曳引机使承栽构件运动以使轿厢运动通过升 降通道。
一种代表性的机动电梯曳引机包括由一对轴承座支撑的曳引机 轴。每个轴承座包括旋转地支撑曳引机轴的轴承。电机旋转地驱动曳 引机轴。曳引机轴上的槽轮在轴承座之间并且随曳引机轴旋转。绳索 或带通常绕过槽轮使得电机可以以一个方向旋转槽轮以降低轿厢并且 以相反方向旋转槽轮以升高轿厢。
在这样的装置中,曳引机轴通常延伸越过其中一个轴承座进入制 动器。代表性的制动器包括固定制动板、电磁铁、弹簧、活动的制动 衔铁以及随戈引机轴旋转的盘。盘在固定制动板和制动衔铁之间延伸。
处在选定平台时保持i引机轴和槽轮。 一
在一种特定装置中,电磁铁、弹簧和制动衔铁被容纳在制动外壳 内,该制动外壳被固定到固定制动板。这个组件之后被固定到电梯曳 引机的轴承座。或者,使用螺栓将固定制动板固定到轴承座,并且电 磁铁、弹簧和制动衔铁被容纳在制动外壳中,该制动外壳被固定到轴 承座上,所述盘在制动衔铁和固定制动板之间。
在EP 0 736 477 Bl所示的另一种装置中,电梯制动器包括底座 和电磁铁,该底座和该电磁铁被构建在电梯曳引机或齿轮箱的外壳外 壁部分内。多个固定制动板被支撑在从曳引机外壳延伸的定位销上。 衔铁选择性地夹紧多个盘,所述盘在固定制动板之间延伸从而 一 同抵抗轴的旋转。
虽然这些装置可有效地用于制动, 努力改进性能、经济性或改进这二者。 引机制动器的制造费用。
说明书第2/5页
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始终在 所希望的是简化并降低电梯曳

发明内容
一个示例性电梯曳引机包括曳引机轴和随曳引机轴旋转的槽轮。 电机选择性地旋转曳引机轴。具有至少一个制动衔铁的制动器选择性 地使与轴相连以随轴旋转的制动转子在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 动。在制动位置,制动转子选择性地接触被直接形成在外壳上的制动 表面以抵抗曳引机轴的旋转。
在另一个公开实施例中,外壳是具有轴承的轴承座,该轴承旋转 地支撑曳引机轴,并且该轴承座是提供制动表面并支撑轴的单一整体 式结构。
在另一个公开实施例中,外壳是齿轮箱外壳。在另一个公开实施 例中,外壳是电机外壳。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从下述详细描述中可显而易见到本 发明的各种特征和优点。下面将简要地描述详细描述所附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个示例性电梯戈引机的选定部分,该电梯曳引机包 括具有制动表面的外壳。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制动器的选定部分。
图3示出了第二个示例性电梯曳引机,该电梯曳引机包括具有制 动表面的外壳。
图4示出了第三个示例性电梯曳引机,该电梯曳引机包括具有制 动表面的外壳。
图5示出了第四个示例性电梯曳引机,该电梯曳引机包括具有制 动表面的外壳。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一个示例性电梯曳引机IO的选定部分。在这个示例中,电梯曳引机10包括电机12,该电机12绕轴线16旋转地驱动曳引机轴 14。在所示装置中,曳引机10包括支撑曳引机轴14的外壳18。在这 个示例中的外壳18包括第一轴承座20和第二轴承座22。每个轴承座 20和22均包括轴承24,该轴承24旋转地支撑曳引机轴14并且总体 上防止曳引机轴在垂直于轴线16的方向内的运动。轴承座20和22也 为曳引机10的组件提供结构完整性以将戈引机10上的载荷的一部分 传递到其他电梯元件,例如底板或支架,从而最终将栽荷分布到建筑 结构上。在轴承座20和22之间的曳引机轴14上的槽轮26随曳引机 轴14旋转从而以公知方式提升或降低轿厢。
在这个示例中,曳引机轴14延伸通过笫一轴承座20进入电梯制 动组件30。制动组件30包括转子28,该转子28以公知的方式被连接 (例如通过花键连接)以随曳引机轴14旋转。制动组件30选择性地 将制动力施加到曳引机轴14上从而防止曳引机轴14的旋转。控制器 32选择性地操作电机12和电梯制动组件30从而控制轿厢的运动。
图2示出了电梯制动组件30的横截面。在这个示例中,电梯曳引 机制动器30包括衔铁36用于夹紧转子28从而将制动力施加到曳引机 轴14上。在这个示例中以裂隙构造示出了衔铁36,不过可以使用除裂 隙衔铁之外的各种公知构造。偏压构件38在朝向转子28的施加制动 的方向内偏压衔铁36。
在这个示例中,第一轴承座20包括制动表面44。衔铁36夹紧转 子28以抵靠制动表面44从而抵抗曳引机轴14的旋转。在所示实施例 中,转子28包括用于抗磨损的制动衬片40。这个示例中的制动衬片 40中的一个制动衬片直接接触制动表面44。任选地,制动衬片40在 制动表面44上(如图1虚线所示)以代替转子28来抵抗对制动表面 40的磨损。
在这个示例中,第一轴承座20的制动表面44是平的表面。制动 表面44可以被机械加工成实现所希望的平面度水平,从而当衔铁36 夹紧转子28以抵靠制动表面44时改进制动力的均匀分布。在另一个 示例中,制动表面44是原成形表面(as-formed surface ), 例如形成 自铸造过程而没有经过机械加工。如可被理解的那样,机械加工可能 是实现所希望的平面度公差所必需的。根据这个说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用于实现具体所需平面度的适当方法。控制器32选择性地启动电磁铁54从而克服偏压构件38提供的偏 压力。在这个示例中,当曳引机轴14开始旋转时,运动使转子28与 制动表面44分离,使得转子28不接触制动表面44而旋转。当停用电 磁铁54后,偏压构件38驱使衔铁36再次夹紧转子28以抵靠第一轴 承座20的制动表面44。从这个运动可以意识到,转子28沿曳引机轴 14滑动使得在释放位置时制动表面44和转子28间隔开从而允许自由 旋转。
在所示示例中,衔铁36、偏压构件38和电磁铁54被保持在外壳 56内,在这个示例中使用紧固件58将该外壳56固定到轴承座20。
从图1和图2中可以意识到,第一轴承座20是单一的整体式结构, 其使多个不同部件构成整体从而实现电梯曳引机10中的多个不同功 能。在这个说明中使用的术语"整体式(monolithic)"指的是单一的 同质结构而不是由固定在一起的零件组成的组件。在公开示例中,第 一轴承20是单一成形件,例如铸件,其包括制动表面44并且支撑轴 承24。将制动表面44和轴承24—体构成到外壳18中可提供如下益处 通过消除对于独立的固定制动板的需求来减少电梯曳引机IO内的部件 数量,其中该独立的固定制动板通常用于公知的电梯曳引机制动器中。 通过消除固定制动板,与现有电梯曳引机相比,电梯曳引机10也具有 更小的占地面积。
图3示出了一个改进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在这个示例中,制动 表面44位于第二轴承座22上,而不是如图1和图2所示示例中在第 一轴承座20上。制动组件30也在轴承座20和22之间使得制动表面 44面向第一轴承座20。这个示例的制动表面44提供与图1和图2所 示示例相似的益处。
图4示出了另一个改进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在这个示例中,曳 引机10是包括齿轮箱80的带齿轮曳引机。齿轮箱80包括齿轮组82 (示意性示出),该齿轮组82将输出轴14'与轴14 (在这个示例中是 电机轴)相连,其中槽轮26以公知的方式设置在输出轴14'上。齿轮 箱外壳84封装了齿轮组82从而使其与环境隔离。在这个示例中,齿 轮箱外壳84包括制动表面44,该制动表面44以与前述相似的方式抵 抗输出轴14'的旋转。或者,制动组件30被附连到电机12并且作用 于轴14 (与图5类似)。这个示例的制动表面44提供与图1和图2所示示例相似的益处。
图5示出了另一个改进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在这个示例中,制 动组件30位于轴14的与图1和图2所示示例中不同的另一端上。封 装电机12以使其与环境隔离的电机外壳90包括制动表面44,该制动 表面44以与前述相似的方式抵抗轴14的旋转。这个示例的制动表面 44提供与图l和图2所示示例相似的益处。
从公开示例中可以意识到,制动表面44可以被一体构成在各种不 同的电梯曳引机10的装置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外壳中。虽然公开的示 例示出了具体装置中的具体外壳,不过公开示例所展示的原理和有益 特征(单独或组合)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
上述说明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显而易见到在不需要背离本发明本质的情况下对公开示例的变型和 改进。本发明的法定保护范围仅通过所附权利要求确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梯曳引机,包括曳引机轴;能够随所述曳引机轴旋转的槽轮;用于选择性地旋转所述曳引机轴的电机;具有至少一个制动衔铁的制动器,所述制动器选择性地使与所述轴相连而随所述轴旋转的制动转子在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以及包括制动表面的外壳,所述制动表面直接形成在所述外壳上从而当所述制动转子在所述制动位置时抵抗所述曳引机轴的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外壳包括支撑所述曳 引机轴的重量的至少一个轴承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座是提供所述制动表面并且支撑所述曳引机轴的单一整体式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座包括 笫 一轴承座和与所述笫 一轴承座间隔开的第二轴承座,所迷第一轴承 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均支撑所述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第二轴承座包括所述 制动表面,并且所述制动表面面向所述第一轴承座。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制动表面被形成在所 述第一轴承座或所述第二轴承座中的一个上并且背向另一个轴承座。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戈引机轴在所述轴承 座之间延伸并且超出每个所述轴承座,使得所述曳引机轴的每一端分 别从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向外伸展。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曳引机轴从所述至少 一个轴承座向外伸展。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外壳是在至少两侧至 少部分封装齿轮组的齿轮箱外壳。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外壳是在至少两侧 至少部分封装所述电机的电机外壳。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包括在所述制动表面上的制 动衬片。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包括在所述制动转子上的制 动衬片。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引机,其中所述曳引机轴包括输出轴。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中所述曳引机轴包括电机轴。
全文摘要
电梯曳引机(10)包括曳引机轴(14、14′)和随该曳引机轴(14、14′)旋转的槽轮(26)。电机(12)选择性地旋转曳引机轴(14、14′)。具有至少一个制动衔铁(36)的制动器(30)选择性地使与所述轴(14、14’)相连而随所述轴旋转的制动转子(28)在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制动转子(28)选择性地接触被直接形成在外壳(20、22、84、90)上的制动表面(44)从而抵抗曳引机轴(14、14′)的旋转。
文档编号B66B11/04GK101506084SQ200680055608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5日
发明者A·桑切斯, A·蒙松, J·M·奥罗诺斯, J·M·阿瓜多, J·塞维尔亚, J·马丁 申请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