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031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业不断发展,电子元件运行频率和速度也在不断提升。高频高速将使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温度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电子元件运行时的性能和稳定性,为了确保电子元件能正常运行,必须及时排出电子元件运行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为此,业界通常在这些发热电子元件表面安装一散热器,以辅助其散热,而为使散热器能够及时地将热量散发出去,另外需要在散热器上安装风扇以提供一强制气流,加 快散热器向外散热,从而增大散热器与热源间的温差,使热量快速地由热源传到散热器。
现行的散热装置的风扇的叶轮包括一轮毂及由轮毂的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形成的若干叶片,该轮毂通常具有一平面及由平面周缘垂直延伸形成的侧壁,这种散热装置在正对轮毂的平面下方的气流近似为零,气流流量和流速都很小,从而影响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因此,如何能增大散热装置中风扇轮毂下方的气流流量提高散热性能,以期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增大风扇轮毂下方的气流流量,提高散热性能的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及设于散热器上的一叶轮,该叶轮包括一轮毂及环设于轮毂上的若干叶片,该轮毂的顶部由远离散热器向靠近散热器的方向呈一渐缩状结构。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 一风扇及一风扇架,该散热器包括一柱体及围绕设置在柱体外围的若干散热片,该风扇包括一轮毂及环绕轮毂设置的若干叶片,该风扇架固定于散热器上方,该风扇倒吊固定在风扇架内,该轮毂直接与散热器的柱体相对,该轮毂的顶部由远离向靠近散热器的方向呈一渐缩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散热装置的轮毂的顶部由远离散热器的位置向靠散热器的方向呈一渐缩状结构,可以使风扇吹出的气流在轮毂下方沿轴向呈渐扩状流动,提高散热装置的整体散热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图l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l的倒置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的侧面剖3见图。
图4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倒置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散热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及倒置立体分解图。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IO、 一风扇(图未标)及一风扇架30,该风扇固定在该风扇架30内,且使该风扇设于散热器10上方。该风扇、风扇架30、散热器10的组合可通过一扣具固定至一电路板上,并使该散热器10与一发热电子元件的表面紧密贴接,以吸收该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并通过该风扇产生冷却气流将这些热量强制散去。
请同时参考图3,该散热器10由铝挤一体制成,包括一圆柱状柱体12及从该柱体12外围表面径向朝外呈放射状延伸形成的若干散热片14。该柱体12的底端面用于同发热电子元件接触,并将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柱体12传导至散热片14上进而^。这些散热片14在径向平面上沿相同方向弯曲设置,从而使该散热器10整体呈圆柱状。这些散热片14的弯曲方向与风扇产生的气流方向相反,各相邻散热片14间形成一气流通道16,将风扇产生的冷却气流导引至发热电子元件及周围元件上进行散热。这些散热片14靠近自由端的位置设有分叉140,以增加该散热器10的散热面积,提高该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该散热器10中的部分散热片14的长度比其它散热片14短,于末端形成四个切槽142,这些切槽142等间距设置于散热器10的外周上。该散热器10的相对两侧且于两切槽142间的散热片14的末端中部切除一部分形成一^^槽144。
该风扇倒吊安装于散热器10上,该风扇包括一叶轮22,该叶轮22包括一轮毂220及环设于轮毂220上的若干叶片222。该轮毂220直接与散热器10的柱体12相对,该轮毂220包括一顶面2200及由该顶面2200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环形侧壁2202,该顶面2200位于柱体12的顶端面的正上方,该顶面2200直接与柱体12的顶端面相对。该顶面2200与侧壁2202游f接的位置设有 一倾斜面2204,在本实施例中,该倾斜面2204为从侧壁2202向顶面2200的方向渐缩延伸形成的斜面,使该轮毂220的顶部由远离柱体12的方向向靠近柱体12的方向呈一渐缩状结构,这样当叶轮22旋转时,在轮毂220的下方则产生一渐扩状气流,增强了风扇吹向散热器10靠近中部的气流流量,提高风扇的散热性能。该轮毂220的倾斜面2204上于叶片222的内侧设有若干散热孔224,该散热孔224与柱体12外围的散热片12相对,以将风扇在旋转过程中马达产生的热量排出。在本实施例中,该顶面2200为平面,该柱体12的顶端面的面积等于或小于该顶面2200的面积,该轮毂220的环形侧壁2202的直径大于柱体12的截面面积。当然,为进一步增强轮穀220的导风效果,该顶面2200也可为外凸的弧状面。该叶片222等间隔分布于轮毂220的外围,使叶轮22转动时不会产生晃动,该叶片222沿与散热片14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每一叶片222均由倾斜面2204处延至侧壁2202上。每一叶片222的径向最外端靠近出风侧i殳有一切角2220,以减少风扇在出风侧风切的噪音。
该种设置的散热装置中,由于风扇的轮毂220上倾斜面2204的设置,使轮毂220向下呈一渐缩状结构, 一方面可以增强4仑毂220正下方的气流流量和流速,另外也可以在减小散热器10的柱体12的端面面积的同时增大散热片14的面积,既可节约成本又能使散热器10充分利用风扇吹出的气流,增大了散热器10的整体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该风扇架30整体成框架结构,其包括一框体32、四个支柱34及四个挡片36。该框体32为一圆环状结构,该框体32的外径略小于该散热器10的外径。这些支柱34及四个挡片36与该框体32—体成型,且在与该框体32垂直的方向上等距分布,这些支柱34位于该框体32的上方,这些挡片36位于该框体32的下方。这些支柱34的高度相同且其顶端向内分别水平延伸形成一支架340,这些支架340将一基座341支撑在风扇架30的顶部中央位置,该风扇的定子(图未标)连接固定在该基座341的正下方,将该定子定位于该风扇架30顶端的中央位置,这些支柱34的高度经过适当设置以使组装后的风扇的底端稍高于该框体32的底端。各挡片36的长度相同,该挡片36与散热器10上的切槽142相对应,且将挡片36收容于切槽142内实现散热器10在圆周方向的固定。该框体32上对应散热器10上的卡槽144位置向下延伸形成两扣臂38,该扣臂38于其末端向卡槽144的方向凸出形成一扣合部380,通过该扣合部380卡扣在卡槽144内,实现散热器10在轴向上的固定。
图4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另 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是该轮毂220a的倾斜面2204a为由侧壁2202向顶面2200a的方向渐缩延伸形成的弧面,即由侧壁2202向顶面2200a呈一平滑过渡的弧面,该顶面2200a也为一外凸的弧面,且与倾斜面2204a平滑连接整体呈一个渐缩的弧状结构,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顶面2200a也可为平面。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及设于散热器上的一叶轮,该叶轮包括一轮毂及环设于轮毂上的若干叶片,其特征在于该轮毂的顶部由远离散热器向靠近散热器的方向呈一渐缩状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包括一柱体及由 该柱体外围呈教射状延伸形成的若干散热片,该轮毂与该柱体直接相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轮毂包括一顶面及由顶 面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侧壁,该侧壁与顶面衔接的位置形成一倾斜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斜面为由侧壁向顶面 的方向渐缩延伸形成的弧面或斜面。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面为平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体为圆柱体,该圓柱 体的端面面积等于或小于该轮毂的顶面面积。
7.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面为外凸的弧面。
8.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叶片的径向最外 端靠近出风侧设有一切角。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轮毂的倾斜面上于叶片 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孔与柱体外围的 散热片相对。
11.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 一风扇及一风扇架,该散热器包括一 柱体及围绕设置在柱体外围的若干散热片,该风扇包括一轮毂及环绕轮毂设 置的若干叶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架固定于散热器上方,该风扇倒吊固定 在风扇架内,该轮毂直接与散热器的柱体相对,该轮毂的顶部由远离散热器 向靠近散热器的方向呈一渐缩状结构。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叶片从该轮毂 的环形侧壁上向外延伸,该环形侧壁的直径大于柱体的截面面积,该轮毂的 顶部从环形侧壁向下渐缩延伸形成为斜面或者弧面。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及设于散热器上的一叶轮,该叶轮包括一轮毂及环设于轮毂上的若干叶片,该轮毂的顶部由远离散热器向靠近散热器的方向呈一渐缩状结构。这种散热装置可以使风扇吹出的气流在轮毂下方沿轴向呈渐扩状流动,提高散热装置的整体散热性能。
文档编号H05K7/20GK101605444SQ20081006774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3日
发明者杨之亚, 王文高, 索雪连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