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8153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为了降低空心结构件的生产成本,节约材料,减轻重量,提高零件质量,内高压液力成形技术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汽车生产中,如轿车的副车架,仪表板横梁等,都在逐渐以内高压液力成形方法替代原来的传统加工方法。该项技术的基本工艺过程为首先将管坯放在模腔中,然后合模,将管坯的两端密封,并使管坯内充满液体,在加压涨形的过程中,两端的冲头同时向内推进补料,这样在内压和轴力的联合作用下使管坯贴靠模具内部形腔而成形为所需的工件。内高压液力成形的一个关键设备是内高压成形机,该内高压成形机的压机为框架液压机。目前公知的框架液压机的机身中,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之间的连接均采用拉杆和螺母相连接。液压机在合模时,会出现振动,而且通常需要较大的合模力,液压缸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合模时较大的压力会分别施加给上横梁和下横梁,若上、下横梁与立柱连接不够牢靠,则会导致工件毛坯与模具形腔产生间隙,无法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为保证在施加高压力的同时模具能够牢靠的固定在移动工作台上,亟需一种能够避免因高压力与振动造成工件毛坯与模具形腔产生间隙的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以提高液压机机身的稳定性,避免因高压力与振动造成工件毛坯与模具形腔产生间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包括立柱和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该立柱上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立柱与所述上横梁相结合的位置处设有限制所述上横梁向上运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立柱与所述下横梁相结合的位置处设有限制所述下横梁向下运动的第二限位部。优选的,在上述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具体包括位于所述立柱上的第一限位端面和位于所述上横梁上的第二限位端面,所述第二限位端面装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面的下侧,且二者大小相同。优选的,在上述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具体包括位于所述立柱上的第三限位端面和位于所述下横梁上的第四限位端面,所述第四限位端面装配于所述第三限位端面的下侧,且二者大小相同。优选的,在上述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台阶状结构,所述立柱上具有上宽下窄的第一台阶,所述上横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适配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卡装在所述第一台阶上。
3[0012]优选的,在上述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台阶状结构,所述立柱上具有上窄下宽的第三台阶,所述下横梁上具有与所述第三台阶适配的第四台阶,所述第四台阶卡装在所述第三台阶上。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立柱与所述上横梁相结合的位置处设置第一限位部,在立柱与所述下横梁相结合的位置处设置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上横梁向上运动,第二限位部能够限制下横梁向下移动。因此,在液压缸输出高压力时,即便是连接立柱和上、下横梁的螺丝出现松动,液压缸的压力同样不能推动上、下横梁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因高压力与振动造成工件毛坯与模具形腔产生间隙。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液压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液压机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以提高液压机机身的稳定性,避免因高压力与振动造成工件毛坯与模具形腔产生间隙。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液压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架液压机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 中B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包括立柱2和分别通过螺钉4固定在该立柱2上的上横梁1和下横梁3,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所述立柱2与所述上横梁1相结合的位置处设有限制所述上横梁1向上运动的第一限位部。立柱2与所述下横梁3相结合的位置处设有限制所述下横梁3向下运动的第二限位部。图1中A即为第一限位部,B即为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保证能够分别限制上横梁1的向上移动和下横梁3的向下移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立柱2与所述上横梁1相结合的位置处设置第一限位部,在立柱2与所述下横梁3相结合的位置处设置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上横梁1向上运动,第二限位部能够限制下横梁3向下移动。因此,在液压缸输出高压力时, 即便是连接立柱2和上、下横梁(1、;3)的螺钉出现松动,液压缸的压力同样不能推动上、下横梁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因高压力与振动造成工件毛坯与模具形腔产生间隙。第一限位部具体包括位于所述立柱2上的第一限位端面和位于所述上横梁1上的第二限位端面,所述第二限位端面装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面的下侧,且二者大小相同。装配时,将上横梁1上的第二限位端面紧贴立柱2上的第一限位端面,液压缸在施加压力时,会给上横梁1向上的力,由于立柱2上的第一限位端面位于第二限位端面的上侧,因此会限制上横梁1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保证上横梁1的稳定。第二限位部具体包括位于所述立柱2上的第三限位端面和位于所述下横梁3上的第四限位端面,所述第四限位端面装配于所述第三限位端面的下侧,且二者大小相同。装配时,将下横梁3上的第四限位端面紧贴立柱2上的第三限位端面,液压缸在施加压力时,会给下横梁3向下的力,由于立柱2上的第三限位端面位于第二限位端面的下侧,因此会限制下横梁3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保证下横梁3的稳定。第一限位部可以为台阶状结构,所述立柱2上具有上宽下窄的第一台阶,所述上横梁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适配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卡装在所述第一台阶上。由于立柱2上的第一台阶上宽下窄,而横梁1上与所述第一台阶适配的第二台阶上窄下宽,二者在配合后,能够限制上横梁1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保证上横梁1的稳定。第二限位部为台阶状结构,所述立柱2上具有上窄下宽的第三台阶,所述下横梁3 上具有与所述第三台阶适配的第四台阶,所述第四台阶卡装在所述第三台阶上。由于立柱 2上的第三台阶上窄下宽,而下横梁3上与所述第三台阶适配的第四台阶上宽下窄,二者在配合后,能够限制下横梁3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保证下横梁3的稳定。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包括立柱( 和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该立柱(2) 上的上横梁(1)和下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O)与所述上横梁(1)相结合的位置处设有限制所述上横梁(1)向上运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立柱( 与所述下横梁( 相结合的位置处设有限制所述下横梁(3)向下运动的第二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具体包括位于所述立柱( 上的第一限位端面和位于所述上横梁(1)上的第二限位端面,所述第二限位端面装配于所述第一限位端面的下侧,且二者大小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具体包括位于所述立柱( 上的第三限位端面和位于所述下横梁C3)上的第四限位端面,所述第四限位端面装配于所述第三限位端面的下侧,且二者大小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台阶状结构,所述立柱( 上具有上宽下窄的第一台阶,所述上横梁(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适配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卡装在所述第一台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台阶状结构,所述立柱( 上具有上窄下宽的第三台阶,所述下横梁C3)上具有与所述第三台阶适配的第四台阶,所述第四台阶卡装在所述第三台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液压机的机身结构,包括立柱和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该立柱上的上横梁和下横梁,立柱与上横梁相结合的位置处设有限制上横梁向上运动的第一限位部;立柱与下横梁相结合的位置处设有限制下横梁向下运动的第二限位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立柱与上横梁相结合的位置处设置第一限位部,在立柱与下横梁相结合的位置处设置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上横梁向上运动,第二限位部能够限制下横梁向下移动。因此,在液压缸输出高压力时,即便是连接立柱和上、下横梁的螺丝出现松动,液压缸的压力同样不能推动上、下横梁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因高压力与振动造成工件毛坯与模具形腔产生间隙。
文档编号B30B15/04GK201950835SQ20102057713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0日
发明者王中, 王继国, 王金成 申请人:吉林省元隆达工装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