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电源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129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通信电源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电源限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及整流器中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讯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信电源的发展也随同信息产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进步。沉重、结构复杂的大型电源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市场上的多样性需求。因而,通信电源逐渐朝向体积小而紧凑的模块化方向发展。相应地,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及整流器也朝向体积小而紧凑的模块化方向发展。目前的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及整流器模块在通信电源中的固定方式一般为螺丝固定,然而,在安装及维护时,都需要将螺丝拧入或拧出,既费时,又麻烦,且在外观上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及维护的通信电源限位
直ο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安装在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的壳体上,其包括一滑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拉杆、一与拉杆相连并驱动拉杆相对壳体滑动的拔杆、以及一弹性复位件;拔杆、拉杆的相对壳体的滑动使弹性复位件产生弹性变形。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一缺口及一穿孔;拉杆安装于壳体内部,且拉杆的一端插入穿孔内;拔杆滑动地设置于穿孔内,并从壳体外部延伸至壳体内部而与拉杆上的另
一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拔杆与拉杆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拔杆松不脱装在拉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一随着拔杆、拉杆的相对壳体的滑动而产生拉伸变形的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拉杆上,另一端安装在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拔杆呈Z形;拔杆位于壳体内部的部分与拉杆形成L形。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上设有通孔及连接件;连接件穿过通孔后滑动地安装在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上设有腰形孔及连接件;连接件穿过腰形孔后固定在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松不脱螺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中的拉杆在使用者拨动拔杆或受到外力作用时可相对箱体滑动,且拔杆、拉杆的相对箱体的滑动使弹性复位件产生弹性变形,这样通过拨动拔杆即可方便、快捷地将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壳体安装在通信电源系统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限位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模块。模块的壳体100包括一底盖200及一上盖300,于壳体100上设有限位装置400,限位装置400 可相对壳体100运动。如图3及图4所示,底盖200包括一底板210、一面板220、及若干侧板230。底板 210大致呈平板状,面板220、侧板230设置在底板210上且均大致垂直于底板210。面板220上设有一较大矩形的开口 2M及若干较小的安装孔225。开口 2M与显示装置对应设置,安装孔225与按键及指示灯等对应设置。此外,面板220与底板210连接处形成有一缺口 226,缺口 2 位于开口 2M下方,用于安装限位装置400。此外,与面板 220相邻的一侧板230上形成有一穿孔232,用以设置限位装置400。上盖300包括一顶板310及若干侧壁320。顶板310大致为一长方形板体,其与底板210相对且间隔设置。侧壁320与侧板230对应设置,并可通过螺丝等将侧壁320与侧板230连接,从而使底盖200和上盖300围成一箱体。此外,一侧壁320上形成有与穿孔 232对应的通孔324。此外,上盖3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二拉手326,拉手3 可设置在侧壁 320上,且临近面板220。在本实施例中,拉手3 可以呈L型或Z型以便于拉动壳体100。限位装置400可设置在底盖200或上盖300上,可用以将壳体100自动地锁定到通信电源系统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限位装置400设置在底盖200上,其包括一拔杆410、一拉杆420、及一弹性复位件430。拔杆410大致呈Z形,其包括一第一部分412及一第二部分414。第一部分412位于箱体外部,大致呈L形。第一部分412的一边抵靠在面板220的外侧,以方便定位限位装置400。第二部分414位于壳体100内部,并延伸至缺口 2 内而与第一部分412相连接。 第一部分412及第二部分414可一体成型。拔杆410可在缺口 226内滑动从而带动拉杆 420相对底板210运动。拉杆420为一片状结构,其与拔杆410的第二部分414共同组成一个大致呈L型的结构。拉杆420具有第一端422及第二端424,其第一端422与第二部分414的端部连接,其第二端4M插入穿孔232内。在一实施例中,拉杆420可以与拔杆410—体成型。当然,拉杆420也可以松不脱装在拔杆410上,例如通过松不脱螺丝等连接。拉杆420上间隔的设有二通孔426,于通孔426内设有连接件428。在一实施例中,通孔426为腰型孔,连接件4 可以为穿过通孔似6后固定在底板210上的螺丝,如松不脱螺丝,从而使拉杆420可相对连接件4 运动。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4 可以为穿过通孔似6后滑动地安装在底板210上的螺栓。这样设置,当使用者操作拔杆410或外力作用第二端4 时,拉杆420可朝向壳体100内部滑动,从而使第二端4 也滑入壳体100 内部。此外,第二端4M可以具有一背向面板220设置的斜面,以起到导引作用。弹性复位件430可以为一弹簧。弹性复位件430可设置于第二部分414与设有穿孔232的侧板230之间,其一端与拉杆420的第一端422连接,其相对另一端与底板210连接。如图3所示,可在底板210上设置一固定口 218,弹性复位件430的一端卡扣在固定口 218 中。上述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以下简述将其安装在通信电源系统的方法。 可将壳体100插入通信电源系统上对应的安装口内,并向内推动壳体100,使壳体100划入通信电源系统。当拉杆420的第二端4M与通信电源系统内对应的阻挡件接触时,通信电源系统内对应的阻挡件对第二端4M施加一个朝向壳体100内部的作用力,使拉杆420朝向壳体100内部滑动。与此同时,拉杆420的运动使弹性复位件430产生弹性变形。当拉杆420的第二端4M滑过通信电源系统内对应的阻挡件时,通信电源系统内对应的阻挡件对第二端4M施加的力消失,而弹性复位件430的回复弹力将驱动拉杆420反向滑动,直至第二端似4与电源系统内对应的阻挡件相互卡扣,从而将壳体100固定在通信电源系统内。 当需要维护壳体100内的元件时,向左拨动拔杆410(如壳体100处于图3中所述位置时) 使拔杆410在缺口 2 内向左滑动从而带动拉杆420相对底板210向左运动,换言之,使拉杆420朝向壳体100内部滑动,直至拉杆420的第二端4 滑过通信电源系统内对应的阻挡件,同时拉动拉手326即可将壳体100从通信电源系统中取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00中的拉杆420在使用者拨动拔杆410或受到外力作用时可相对底板210滑动,并带动第二端4M滑入或滑出壳体100,因而,可方便地安装及维护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壳体100内的元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安装在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的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拉杆、一与所述拉杆相连并驱动所述拉杆相对所述壳体滑动的拔杆、以及一弹性复位件;所述拔杆、拉杆的相对所述壳体的滑动使所述弹性复位件产生弹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一缺口及一穿孔;所述拉杆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拉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穿孔内;所述拔杆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穿孔内,并从所述壳体外部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而与所述拉杆上的另一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杆与拉杆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电源监控单元模块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杆松不脱装在所述拉杆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一随着所述拔杆、拉杆的相对所述壳体的滑动而产生拉伸变形的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拉杆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杆呈Z形;所述拔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部分与所述拉杆形成L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上设有通孔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后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上设有腰形孔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腰形孔后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松不脱螺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电源限位装置,其安装在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的壳体上,其包括一滑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拉杆、一与拉杆相连并驱动拉杆相对壳体滑动的拔杆、以及一弹性复位件;拔杆、拉杆的相对壳体的滑动使弹性复位件产生弹性变形。上述拉杆在使用者拨动拔杆或受到外力作用时可相对箱体滑动,且拔杆、拉杆的相对箱体的滑动可使弹性复位件产生弹性变形,这样通过拨动拔杆即可方便、快捷地将通信电源的监控单元或整流器壳体安装在通信电源系统中。
文档编号H05K7/10GK201986303SQ201020677520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郑超德 申请人: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