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612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闩锁结构,且特别是一种电子装置的闩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便携式电脑在拆装背面的门盖时,往往需要闩锁结构方能达到所需求的动作,且上述这些闩锁结构于长时间使用之下,其结构容易因为机壳之间的摩擦而导致闩锁功能失效。再者,为避免机壳内的电子元件遭窃,因而会额外增设锁固机壳与门盖并与闩锁结构相互搭配的锁固件。但此举对使用者而言,当欲将门盖组装回机壳时,便需先将闩锁件移至适当位置后,方能把锁固件锁固在机壳与门盖,因而增添使用者于拆装时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可靠性较高的闩锁结构。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机壳、一闩锁件以及一可拆式构件。机壳具有一限位单元。闩锁件包括一本体与一卡合单元,其中本体移动地配置于机壳。卡合单元自本体延伸出,而卡合单元与本体之间存在一镂空部,且限位单元位于卡合单元的移动路径上。闩锁件相对于机壳在一卡合位置与一拆卸位置之间移动,以与可拆式构件相卡合或相分离。当闩锁件于卡合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移动时,限位单元抵压卡合单元,并使卡合单元朝向本体弯折,且让镂空部产生形变,以让卡合单元在限位单元的相对两侧往复移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弹簧,连接在本体与机壳之间。弹簧驱动闩锁件适于从拆卸位置朝向卡合位置移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卡合单元具有两端连接至本体且环绕镂空部的一臂部,臂部设有一抵压部与一限位部。当本体从卡合位置朝向拆卸位置移动时,限位单元抵压在抵压部上。当臂部移动至拆卸位置之后,本体受到弹簧驱动,而从拆卸位置朝向卡合位置移动,限位部会与限位单元相互作用,以将闩锁件阻挡在一缓冲位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部的所在平面与闩锁件的移动路径的夹角,大于抵压部的所在平面与闩锁件的移动路径的夹角。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推钮与一锁固件。推钮移动地组装至机壳并连接闩锁件,以驱动闩锁件相对于机壳移动。机壳具有对应锁固件的一锁固孔。当闩锁件位于缓冲位置时,锁固孔暴露于机壳外,以使锁固件锁入锁固孔而固定机壳与可拆式构件,其中锁固件与推钮位于机壳的同一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拆式构件具有一卡勾,而闩锁件还包括一闩锁单元,配置在本体上且对应于卡勾。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卡勾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与一第一顶推部,而闩锁单元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与一第二顶推部。当闩锁件位于卡合位置时,第一卡合部卡合于第二卡合部。当闩锁件从卡合位置朝向拆卸位置移动时,第二顶推部顶推第一顶推部,以将可拆式构件推离机壳。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在机壳上的闩锁件具有卡合单元,以让电子装置通过闩锁件而闩锁(或解锁)可拆式构件时,能使闩锁件在卡合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移动时,得以因镂空部的存在而使卡合单元具有容许其变形的空间。此举让卡合单元在使用时的结构强度较高,而使闩锁件具有较佳的可靠度。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A与图IB分别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是图IB的电子装置中可拆式构件与闩锁件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图IB的电子装置中闩锁件与机壳之间的动作示意图。图5A与图5B分别显示可拆式构件与闩锁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A与图6B分别显示图IA与图IB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电子装置110:机壳112:开口114:限位单元116:锁固孔120:闩锁件121:闩锁单元121a:第二卡合部121b :第二顶推部 122 :本体124 :卡合单元124a :臂部124b:抵压部124c:限位部126 :镂空部130 :可拆式构件132 :卡勾132a :第一^^合部132b :第一顶推部 140 :弹簧150 :推钮160 :锁固件LI :移动路径T1、T2:夹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与图IB分别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是图IB的电子装置中可拆式构件与闩锁件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IA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一便携式电脑,其包括一机壳110、一闩锁件120以及一可拆式构件130,其中可拆式构件130例如是一背盖,用以封闭机壳110上的一开口112,以保护设置其内的电子元件(未显示)。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图4Α至图4C是图IB的电子装置中闩锁件与机壳之间的动作示意图,在此并将两者相互作用处予以局部放大,以能清楚辨识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请同时参考图2、图3、图4Α至图4C,机壳110具有一限位单元114,其例如是配置在壳体110上的一凸起。闩锁件120包括一本体122与一^^合单元124,其中本体122移动地配置于机壳110内,而卡合单元124自本体122延伸出,而卡合单元124与本体122之间具有一镂空部126。当本体122相对于机壳110移动时,限位单元114位于卡合单元124的移动路径LI上。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驱动闩锁件120在卡合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移动,以与可拆式构件130相互卡合或相互分离。换句话说,当闩锁件120相对于机壳110在卡合位置时,可拆式构件130会通过闩锁件120而固定在机壳110上(如图IA所显示)。相对地,当闩锁件120相对于机壳110在拆卸位置时,可拆式构件130会被闩锁件120解锁并推离机壳110 (如图IB所显示),以让使用者将可拆式构件130从机壳110上取下。在此,闩锁件120的材质例如为塑胶,当闩锁件120在上述卡合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移动时,限位单元114会抵压卡合单元124,并由于闩锁件120的材质特性而使卡合单元124朝向本体122弯折,进而导致镂空部126产生形变,据此而使卡合单元124在限位单元114的相对两侧之间往复地移动。详细而言,图5A与图5B分别显示可拆式构件与闩锁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5A与图5B,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式构件130具有一对卡勾132,而闩锁件120还包 括配置在本体122上的一对闩锁单元121,且此对闩锁单元121分别对应于卡勾132。由于此对卡勾132与此对闩锁单元121皆有类似的结构,在此仅对其中之一予以说明。进一步地说,各卡勾具有一第 ^合部132a与一第一顶推部132b,而円锁单兀121具有一第二卡合部121a与一第二顶推部121b,当闩锁件120位于卡合位置时,第一卡合部132a卡合于第二卡合部121a,以将可拆式构件130固定在机壳110上。当闩锁件120从卡合位置朝向拆卸位置移动时,第二顶推部顶121b推动第一顶推部132b,以将可拆式构件130推离机壳110。请再参考图3、图4A至图4C,卡合单元124具有两端连接至闩锁件120的本体122且环绕镂空部126的一臂部124a,而此臂部124a设有一抵压部124b与一限位部124c。当使用者欲将可拆式构件130从机壳110上卸下时,使用者驱动闩锁件120的本体122从卡合位置朝向拆卸位置移动。此时,限位单元114抵压在抵压部124b上以使其朝向镂空部126弯折,进而使卡合单元124得以越过限位单元114。此外,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弹簧140,其连接在机壳110与闩锁件120之间。当闩锁件120从卡合位置朝向拆卸位置移动时,闩锁件120实质上会拉伸此弹簧140。故而当使用者将闩锁件120驱动至拆卸位置并停止施力后(亦即臂部124a移动至拆卸位置之后),弹簧140便会驱动闩锁件120从拆卸位置朝向卡合位置移动。此时,由于弹簧140所提供至闩锁件120的力量小于使用者的施力,因而限位单元114会与限位部124c相互作用,而让闩锁件120停留在缓冲位置(如图4C所显示)。另一方面,亦由于限位部124c的所在平面与闩锁件120的移动路径LI的夹角Tl (标示于图4A),大于抵压部124b的所在平面与闩锁件120的移动路径LI的夹角T2(标示于图4Α),故而让抵压部124b越过限位单元114的难易度小于限位部124c越过限位单元114的难易度,此举亦造成当弹簧140驱动闩锁件120移回卡合位置时,限位部124c较容易与限位单元114产生相互作用。图6A至图6B分别显示图IA与图IB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6A与图6B,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推钮150与一锁固件160,其中推钮150移动地组装至机壳110并连接位于机壳110内的闩锁件120,以让使用者能通过驱动推钮150,进而带动闩锁件120相对于机壳110移动。机壳110具有对应锁固件160的一锁固孔116。当闩锁件120位于缓冲位置时,锁固孔116会暴露于机壳110外,以使锁固件160能锁入锁固孔116中而固定机壳110与可拆式构件120,且锁固件160与推钮150位于机壳110的同一侧。换句话说,上述限位部124c与限位单元114相互作用而使闩锁件120停留在缓冲位置,便是让使用者能省却将锁固件160锁固机壳110与可拆式构件130之前需先推移推钮150,亦即通过上述结构所造成的缓冲位置,让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将可拆式构件130重新组装回机壳110上。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在机壳上的闩锁件具有卡合单元,以让电子装置通过闩锁件而闩锁(或解锁)可拆式构件时,能使闩锁件在卡合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移动时,得以因镂空部的存在而使卡合单元具有容许其变形的空间。此举让卡合单元在使用时的结构强度较高,而使闩锁件具有较佳的可靠度。再者,当闩锁件通过弹簧而移回卡合位置时,由于限位单元与闩锁件的相互作用而让闩锁件停留在缓冲位置。此举可使锁固件从推钮下被暴露出来,以改善使用者需先行移开推钮方能拆装锁固件的动作。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机壳,具有一限位单兀; 一闩锁件,包括 一本体,移动地配置于该机壳; 一^^合单元,自该本体延伸出,而该卡合单元与该本体之间具有一镂空部,且该限位单元位于该卡合单元的移动路径上;以及 一可拆式构件,该R锁件相对于该机壳在 ^合位置与一拆卸位置之间移动,以与该可拆式构件相卡合或相分离,其中当该闩锁件于该卡合位置与该拆卸位置之间移动时,该限位单元会抵压该卡合单元,并使该卡合单元朝向该本体弹性弯折,且让该镂空部产生形变,以让该卡合单元在该限位单元的相对两侧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弹簧,连接在该本体与该机壳之间,该弹簧驱动该闩锁件适于从该拆卸位置朝向该卡合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卡合单元具有两端连接至该本体且环绕该镂空部的一臂部,该臂部设有一抵压部与一限位部,当该本体从该卡合位置朝向该拆卸位置移动时,该限位单元抵压在该抵压部上,当该臂部移动至该拆卸位置之后,该本体会受到该弹簧驱动,而从该拆卸位置朝向该卡合位置移动,而该限位部会与该限位单元相互干涉,以将该闩锁件阻挡在一缓冲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限位部的所在平面与该闩锁件的移动路径的夹角,大于该抵压部的所在平面与该闩锁件的移动路径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推钮,移动地组装至该机壳并连接该闩锁件,以驱动该闩锁件相对于该机壳移动;以及 一锁固件,而该机壳具有对应的一锁固孔,当该闩锁件位于该缓冲位置时,该锁固孔暴露于该机壳外,以使该锁固件锁入该锁固孔而固定该机壳与该可拆式构件,其中该锁固件与该推钮位于该机壳的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可拆式构件具有一卡勾,而该闩锁件还包括一闩锁单元,配置在该本体上且对应于该卡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卡勾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与一第一顶推部,而该R锁单元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与一第二顶推部,当该R锁件位于该卡合位置时,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二卡合部,以将该可拆式构件固定在该机壳上,当该闩锁件从该卡合位置朝向该拆卸位置移动时,该第二顶推部顶推该第一顶推部,以将该可拆式构件推离该机壳。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壳、闩锁件以及可拆式构件。机壳具有限位单元。闩锁件包括本体与卡合单元,其中本体移动地配置于机壳,卡合单元自本体延伸出且与本体之间存在镂空部,且限位单元位于卡合单元的移动路径上。闩锁件在卡合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移动,以与可拆式构件相卡合或相分离。当闩锁件在卡合位置与拆卸位置之间移动时,限位单元抵压卡合单元,并使卡合单元朝向本体弯折,且让镂空部产生形变,以让卡合单元在限位单元的相对两侧往复移动。该电子装置的卡合单元在使用时的结构强度较高,而使闩锁件具有较佳的可靠度。
文档编号H05K5/02GK102781182SQ20111011797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何佳儒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