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面板的防振装置和插拔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422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拔面板的防振装置和插拔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拔面板的安装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插拔面板的防振装置、装设 有该防振装置的一种插拔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通设备的集成度也随之越来越高。现有数通设备的机箱 通常包括多个槽位,相应的槽位中可插入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面板,从而通过多个电路面 板的特定功能的集成,实现数通设备的标准配置。但是,除了插入有上述电路面板的槽位之 外,通常还会预留有用于扩展数通设备功能的空闲槽位,而这些空闲槽位中通常还需要插 入不具有特定功能的备用面板。如图1所示,机箱1的两个侧壁11的内侧,在对应每个槽位的位置处均具有一对 导轨12。备用面板2的每个侧边23位于对应侧的侧壁11的导轨12内,即可实现备用面板 2沿导轨12的插入、拔出。为了便于备用面板2沿导轨12的插入、拔出,导轨12的宽度通 常会大于备用面板2的每个侧边23处的厚度,即,备用面板2的每个侧边23与对应侧的侧 壁11的导轨12采用间隙配合。这种情况下,当备用面板2沿着导轨12插入机箱1内部之后,备用面板2的前端 21的两侧会通过螺钉固定于机箱1的两个侧壁11,但备用面板2的后端22则会由于上述 的间隙配合而形成悬置状态。处于悬置状态的备用面板2的后端22在机箱1受到振动、或 受到机箱1内散热气流的冲击时,就会发生振动、并产生异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利用一防振结构来稳定备用面板2的后端22。具体 参见图2,每一导轨32靠近备用面板2的后端22的一端开口外侧,均设置有一金属防振结 构33。该金属防振结构33通过铆钉34固定于机箱3的侧壁31、并具有延伸至导轨32两 侧的一对金属弹片330。金属防振结构33所具有的一对金属弹片330能够从导轨32的外 侧通过导轨32上表面和下表面开设的缺口 35伸入至导轨32内部、并夹持位于导轨32内 的备用面板2的侧边23,从而,即可在靠近备用面板2的后端22的位置处对备用面板2的 侧边23实现弹性支撑,以避免备用面板2的后端22形成悬置状态。然而,由于固定金属防振结构33所使用的铆钉34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导轨32 的宽度又不足以满足铆钉34所需要的空间,因此,铆钉34只能够固定在导轨32靠近备用 面板2的后端22的一端开口外侧,从而,就使得金属防振结构33的安装位置被限制在靠近 备用面板2的后端22的位置处。而且,采用金属防振结构33,还需要在导轨32开设出相应 的缺口 35,从而还增加了额外的加工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拔面板的防振装置、装设有该防振装置的一种 插拔面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拔面板的防振装置,包括[0009]可固定于插拔面板的侧边的底座;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侧边的外侧的边缘、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导轨 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的第一悬臂;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侧边的外侧的边缘、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 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的第二悬臂。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倾斜、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 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 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 面倾斜、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使得所述 第二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倾斜,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 还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挤压所述导轨 的上表面的第一凸起,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 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面倾斜,所述第二悬臂的端 部还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面、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挤压所述导 轨的下表面的第二凸起,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 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相向设置。优选地,所述底座进一步可套接于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的安装柱的柱状腔体,以 及,与所述柱状腔体连通的安装孔、其可用于螺钉穿过并固定于所述柱状腔体内套接的所 述安装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拔面板,包括一面板本体,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固定有 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的底座;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侧边的外侧的边缘、并可在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插入导轨 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的第一悬臂;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侧边的外侧的边缘、并可在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插入所述 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的第二悬臂。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倾斜、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 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 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 面倾斜、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使得所述 第二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倾斜,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 还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挤压所述导轨 的上表面的第一凸起,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 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面倾斜,所述第二悬臂的端 部还具有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面、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挤压所述导 轨的下表面的第二凸起,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相向设置。优选地,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进一步具有空心腔体的安装柱;所述底座在对应所 述安装柱的位置处进一步具有套接于所述安装柱的柱状腔体,并进一步具有与所述柱状腔 体连通的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固定于所述柱状腔体内套接的所述安装柱。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振装置,可通过其底座固定于插拔面板 的侧边,并利用与底座相连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支撑插拔面板的侧边所在导轨的上表面 和下表面。由于防振装置不是固定在导轨所在的侧壁,因而也就不存在为了确保例如铆钉 等固定件的安装空间而限制防振装置的安装位置的问题,使得防振装置的安装数量和位置 能够更加灵活,例如,插拔面板的侧边可安装任意数量的防振装置、且防振装置的位置可以 任意设置。而且,由于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是从导轨的内部实现支撑,因而也不需要在导轨 开设任何缺口,从而避免了额外的加工。

图1为现有技术中装设有备用插拔面板的机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于机箱导轨处设置的防振结构的示意图;图3a和图北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防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防振装置安装于备用插拔面板时的分解状态下的 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防振装置安装于备用插拔面板后的装配结构示意 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设有如图6所示的备用插拔面板的机箱的结构示意 图;图8为图7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C-C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防振装置不需要固定在导轨所在的侧壁,以便于消除例如铆钉等 固定件需要安装空间的问题,从而消除由于安装空间过大而限制安装位置的问题,进而使 得防振装置的安装数量和位置能够更加灵活。而且,用于实现弹性支撑的结构也不需要从 导轨外侧伸入至导轨内,以便于避免在导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设缺口。如图3a和北所示(图3a和图北中所标注的方向“上”和“下”是指防振装置5 安装后的方向),本实施例中满足上述条件的防振装置5包括底座50、第一悬臂51、第二 悬臂52。其中底座50呈扁平状,其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安装孔501、下表面在对应每个安装孔501 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个柱状腔体502,每个安装孔501与其对应的柱状腔体502连通;且,底座50的一侧边缘的一端连接第一悬臂51的根部51a、另一端连接第二悬臂52的根部 52a ;第一悬臂51的端部51b从第一悬臂51的根部51a向第二悬臂52的根部5 方 向延伸、并略微向上倾斜,第二悬臂52的端部52b从第二悬臂52的根部52a向第一悬臂51 的根部51a方向延伸、并略微向下倾斜,从而,形成第一悬臂51的端部51b和第二悬臂52 的端部52b相向设置、并上下交错;此外,第一悬臂51的端部51b还具有向上的第一凸起51c,第二悬臂52的端部52b 则具有向下的第二凸起52c。参见图4和图5、并结合图3a和北,防振装置5可安装于备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 43。具体说备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43的内侧,在靠近备用面板本体40的后端42的位置处 开设有用于放置防振装置5的凹槽44,凹槽44的底面在对应柱状腔体502的位置处又具有 相应的安装柱45 ;将底座50连接第一悬臂51根部51a和第二悬臂52根部52a的一侧边缘朝向备 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43外侧,再将底座50的柱状腔体502套接于对应的安装柱45,然后, 将螺钉6穿过与每个柱状腔体502连通的安装孔501、并固定于每个空心腔体502内的安装 柱45。按照上述方式,即可将防振装置5的底座50固定于备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43的 内侧,参见图6。此后,参见图7至图9、并结合图3a和北,侧边43装设有防振装置5的备用面板 本体40可插入至机箱1两侧壁11的任一对导轨12之间。机箱1的两个侧壁11的内侧,在对应每个槽位的位置处均具有一对导轨12,将备 用面板4的每个侧边43的外侧插入至对应侧的侧壁11的导轨12内;此时,由于防振装置5的底座50安装于备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43的内侧,因而 该底座50并未插入至导轨12内部;由此可知,由于底座50既不是固定在导轨12所在的侧壁11,因而也就不存在现 有技术中为了确保例如铆钉等固定件的安装空间而限制防振装置的安装位置的问题,使得 防振装置的安装数量和位置能够更加灵活,例如,插拔面板的侧边可安装任意数量的防振 装置、且防振装置的位置可以任意设置(需要于相应的位置处开设凹槽44、并设置安装柱 45);进而可知,由于安装件所需的安装空间不会限制防振装置的安装位置的问题,因此,除 了利用螺钉6之外的其他安装方式,本实施例同样可以采用其他安装件来将底座50安装于 备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43的内侧,只是需要将例如安装孔501、柱状腔体502、安装柱45 等相关的安装结构调整为适当的其他形态而已。与此同时,由于底座50连接第一悬臂51根部51a和第二悬臂52根部52a的一侧 边缘朝向备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43外侧,因而第一悬臂51和第二悬臂52均插入在导轨 12内部;而且,特别参见图9,由于第一悬臂51的端部51b略微向上倾斜、并具有向上的第 一凸起51c,因而使得该第一凸起51c能够挤压导轨12的上表面121,从而使得第一悬臂51 能够支撑于导轨12的上表面121 ;同样地,由于第二悬臂52的端部52b略微向下倾斜、并具有向下的第二凸起52c,因而使得该第二凸起52c能够挤压导轨12的下表面122,从而使 得第二悬臂52能够支撑于导轨12的下表面122。由于第一悬臂51能够支撑于导轨12的上表面121、第二悬臂52能够支撑于导轨 12的下表面122,因而通过第一悬臂51对导轨12的上表面121的弹性支撑、以及第二悬臂 52对导轨12的下表面122的弹性支撑,避免备用面板4的后端42形成悬置状态。而且,由 于第一悬臂51和第二悬臂52是从导轨12的内部实现支撑,因而也不需要在导轨12开设 任何缺口,从而避免对机箱1所采用的额外的加工。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悬臂51的端部51b和第二悬臂52的端部52b相向设 置,使得第一凸起51c与第二凸起52c相互靠近,因此,第一悬臂51对导轨12的上表面121 的弹性支撑受力点与第二悬臂52对导轨12的下表面122的弹性支撑受力点也就相对集 中,从而能够确保更好的防振效果。但即便第一悬臂51的端部51b和第二悬臂52的端部 52b并不采用相向设置的方式,即第一悬臂51的根部51a的位置和/或第二悬臂52的根部 52a的位置略做改变,也仅仅是无法产生更好的防振效果而已,但并不会影响第一悬臂51 和第二悬臂52通过弹性支撑而产生的防振作用。而且,第一悬臂51和第二悬臂5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第一悬臂51的端部51b也可以不具有第一凸起51c,而是设置端部51b具有 更大的倾斜角度、使端部51b能够直接支撑于导轨12的上表面121,这样,也能够实现第一 悬臂51对导轨12的上表面121的弹性支撑;和/或,第二悬臂52的端部52b可以不具有 第二凸起52c,而是设置端部52b具有更大的倾斜角度、使端部52b能够直接支撑于导轨12 的下表面122,这样,也能够实现第二悬臂52对导轨12的下表面122的弹性支撑;再例如,第一悬臂51的端部51b可以不向上倾斜,而是设置第一凸起51c具有更 大的高度、以确保第一凸起51c能够支撑于导轨12的上表面121,这样,也能够实现第一悬 臂51对导轨12的上表面121的弹性支撑;和/或,第二悬臂52的端部52b可以不向下倾 斜,而是设置第二凸起52c具有更大的高度、以确保第二凸起52c能够支撑于导轨12的下 表面122,这样,也能够实现第二悬臂52对导轨12的下表面122的弹性支撑。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同时确保第一悬臂51在备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43插入导轨 12时支撑于导轨12的上表面121、第二悬臂52在备用面板本体40的侧边43插入导轨12 时支撑于导轨12的下表面122,第一悬臂51和第二悬臂52可以采用任一种能够由本领域 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具体结构。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具有与本文所述的备用面板具有相同的轨道插拔原理 的插拔面板来说,均可以采用本实施例。而且,如果选用塑料材质来实现防振装置,则相比 于现有的金属防振结构33能够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插拔面板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振装置包括可固定于插拔面板的侧边的底座;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侧边的外侧的边缘、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导轨时支 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的第一悬臂;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侧边的外侧的边缘、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 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的第二悬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倾斜、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 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 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面倾斜、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 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 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倾斜,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还具有朝向所 述导轨的上表面、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挤压所述导轨的上表面的第 一凸起,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 表面;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面倾斜,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还具有朝向所 述导轨的下表面、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挤压所述导轨的下表面的第 二凸起,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和所 述第二悬臂的端部相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进一步可套接于 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的安装柱的柱状腔体,以及,与所述柱状腔体连通的安装孔、其可用于 螺钉穿过并固定于所述柱状腔体内套接的所述安装柱。
6.一种插拔面板,包括一面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固定有防振装 置,所述防振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的底座;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侧边的外侧的边缘、并可在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插入导轨时支 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的第一悬臂;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侧边的外侧的边缘、并可在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 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的第二悬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倾斜、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 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 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面倾斜、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 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上表面倾斜,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还具有朝向所 述导轨的上表面、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挤压所述导轨的上表面的第 一凸起,使得所述第一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 表面;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朝向所述导轨的下表面倾斜,所述第二悬臂的端部还具有朝向所 述导轨的下表面、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挤压所述导轨的下表面的第 二凸起,使得所述第二悬臂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拔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的端部和所 述第二悬臂的端部相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拔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本体的侧边进一步具有空心腔体的安装柱;所述底座在对应所述安装柱的位置处进一步具有套接于所述安装柱的柱状腔体,并进 一步具有与所述柱状腔体连通的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固定于所述柱状腔体内套接的所述安装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拔面板的防振装置和插拔面板。本实用新型中插拔面板的防振装置包括固定于插拔面板的侧边的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的第一悬臂,连接所述底座、并可在所述插拔面板的侧边插入所述导轨时支撑于所述导轨的下表面的第二悬臂。由于防振装置不需要固定在导轨所在的侧壁,因而也就不存在为了确保例如铆钉等固定件的安装空间而限制防振装置的安装位置的问题,使得防振装置的安装数量和位置能够更加灵活,例如,插拔面板的侧边可安装任意数量的防振装置、且防振装置的位置可以任意设置。
文档编号H05K5/02GK201910982SQ20112001724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9日
发明者万祥, 唐光智 申请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