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装置及高空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288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称重装置及高空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称重装置和包括该称重装置的高空作业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工作斗举升功能的高空作业车的使用越来越多,例如消防领域中常用的云梯消防车和登高平台消防车等,因此这种高空作业车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举升功能的高空作业车的工作斗的额定载荷是根据其结构强度和整车稳定 性设计的。工作斗的载重量的称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如果工作斗内实际载荷超过其额定载荷,整车在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例如整车倾翻和工作臂失稳等,导致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因此有关法规规定,带工作斗的举升式高空作业车应当具有工作斗称重装置,并且该称重装置能够进行超载报警,当工作斗负载超出额定负载时发出报警。目前,广泛采用电子称重传感器来称重,该电子称重传感器的体积或重量均较大,并且其结构设计或布置常常会不太方便。因此,需要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称重灵敏度高、维护方便并且又能与臂架和工作斗结构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称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称重装置,该称重装置的结构使得工作斗的重量能够最大程度地施加到称重传感器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工作斗的称重装置,该工作斗通过该称重装置连接到基架上,该称重装置包括外支架、载荷传递支架和称重传感器,该外支架与所述基架连接,该载荷传递支架与所述工作斗连接,其中,所述外支架具有内部空间,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该内部空间的底部,所述载荷传递支架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上方。优选地,所述载荷传递支架与所述外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优选地,所述载荷传递支架上连接有补偿件,该补偿件与所述外支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滚动连接件。优选地,所述载荷传递支架具有伸出部,该伸出部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之外并与所述工作斗连接。优选地,所述外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顶板和底板,以及垂直地设置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并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所述底板上。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具有中空部,所述伸出部从所述中空部伸出以连接所述工作斗。[0012]优选地,所述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滚动连接件。优选地,所述伸出部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滚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滚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滚动连接件相互垂直地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该高空作业车包括通过称重装置连接的基架和工作斗,其中,该称重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装置,所述外支架与所述基架连接,所述载荷传递支架与所述工作斗连接。优选地,该高空作业车为消防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载荷传递支架设置在外支架的内部空间中,并且设置在称重传感器的上方。这样的结构使得工作斗和基架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而且能够使得工作斗的重量尽可能地通过载荷传递支架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上,以提高称重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称重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如图I所示的称重装置的分解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称重装置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称重装置100的主视图;图5为沿图4的A-A线方向的截面图;图6为沿图4的B-B线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沿图6的C-C折线方向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外支架11顶板12底板13第一侧板14第二侧板15连接板[0031 ]2载荷传递支架 21伸出部3称重传感器41第一滚动连接件42第二滚动连接件 5补偿件6工作斗连接板100称重装置200基架300工作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竖直方向上的上和下,也就是附图中的上和下,“内、外”是指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的内和外。图I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称重装置100的示意图,该称重装置100的内部结构在图2中以分解视图的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图3则显示了称重装置100与基架200和工作斗300之间的连接关系。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称重装置100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5为沿图4的A-A线方向的截面图,图6为沿图4的B-B线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沿图6的C-C折线方向的截面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工作斗300的称重装置100,该工作斗300通过该称重装置100连接到基架200上,该称重装置100包括外支架I、载荷传递支架2和称重传感器3,该外支架I与所述基架200连接,该载荷传递支架2与所述工作斗300连接,其中,所述外支架I具有内部空间,所述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该内部空间的底部,所述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3的上方。目前所使用的用于工作斗300的称重装置100,通常设置在工作斗300与高空作业 车的基架200的连接处,这样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所述工作斗300的重量。为了更加准确地称量工作斗300的重量,本实用新型的称重装置100包括外支架I、载荷传递支架2和称重传感器3,其中外支架I与基架200连接,载荷传递支架2与工作斗300连接,而称重传感器3连接在外支架I和载荷传递支架2之间。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称重装置100来说,该外支架I具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指外支架I的内部具有一个空间,该空间可以为封闭、半封闭或者不封闭,但是至少具有底部和侧壁,这样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该内部空间的底部,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称重传感器3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中,这样不但使得工作斗300与基架200的连接更加可靠,而且能够尽可能地将工作斗300的重量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上。需要说明的是,不但上述的内部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载荷传递支架2和外支架I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加以限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载荷传递支架设置在外支架的内部空间中,并且设置在称重传感器的上方。这样的结构使得工作斗300和基架200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而且能够使得工作斗300的重量尽可能地通过载荷传递支架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上,以提高称重的准确性。优选地,所述载荷传递支架2与所述外支架I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41。由于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之内,所以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之间需要接触以进行连接,例如载荷传递支架2与内部空间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41,也就是说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之间通过第一滚动连接件41连接。例如在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滚动连接件41,这样能够减小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工作斗300的竖直方向的载荷能够尽可能地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上,以提高测量精度。优选地,所述载荷传递支架2上连接有补偿件5,该补偿件5与所述外支架I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滚动连接件41。如图2所示,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的侧壁之间,出于调整间隙大小的考虑,还可以设置补偿件5,在补偿件5与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41以减小摩擦力。由此可见,本优选实施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得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以减小摩擦力,因此设置了第一滚动连接件41,该第一滚动连接件41通常可以选择为滚轴或者滚珠等部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补偿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之间的间隙的补偿件5,该补偿件5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设置。另外,该补偿件5可以不连接在载荷传递支架2上,而连接到外支架I上,或者与载荷传递支架2和外支架I均不相连,而是通过第一滚动连接件41与二者连接。总之,本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第一滚动连接件41来减小载荷传递支架2与 外支架I之间的摩擦力,对于其他辅助结构的结构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优选地,所述载荷传递支架2具有伸出部21,该伸出部21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之外并与所述工作斗300连接。如图I和图2所示,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之内,为了便于载荷传递支架2与工作斗300连接,该载荷传递支架2具有延伸到该内部空间之外的伸出部21,该伸出部21与工作斗300连接。这样,无论该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为何种类型和结构,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该内部空间中,并且具有延伸到该内部空间之外的伸出部21以与工作斗300连接。并且,该内部空间的侧壁上也可以具有相应的开口等以便于伸出部从侧壁的开口伸出。优选地,该伸出部21上具有连接孔,以与工作斗300连接。通过以上的结构,已经基本描述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称重装置100的结构,如图3所示,首先外支架I和载荷传递支架2分别与基架200和工作斗300连接,并且外支架I和载荷传递支架2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其中,外支架I具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该称重传感器3上方。该载荷传递支架2优选地具有延伸到内部空间之外并与工作斗300连接的伸出部21。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技术特征即可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本实用新型对其具体结构并不加以限制,任何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适合的结构都能够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而实现技术目的。下面接合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优选地,所述外支架I包括相互平行的顶板11和底板12,以及垂直地设置于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并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述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之间的所述底板12上。在如图I和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外支架I包括顶板11和底板12,该顶板11和底板12相互平行,并且之间垂直地设置有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该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相互平行。这样,顶板11、底板12、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就围成了外支架I的内部空间,该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该内部空间之中,即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之间的底板12上。另外,顶板11和底板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另一侧上还设置有安装孔,以使得外支架I与基架200连接。该外支架I还可以包括垂直设置于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并且垂直于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的连接板15,如图2所示该连接板为两个,该两个连接板15垂直于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以设置在该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之间的内部空间的两侧将其封闭,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该内部空间之中。这样,通过该连接板15能够更好地将内部空间封闭。[0056]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在载荷传递支架2与外支架I之间设置第一滚动连接件41的实施方式。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之间,因此该载荷传递支架2与第一侧板13和/或第二侧板14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41,或者载荷传递支架2连接有补偿件5,该补偿件5与第一侧板13和/或第二侧板14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41。以上仅接合附图描述了外支架I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14具有中空部,所述伸出部21从所述中空部伸出以连接所述工作斗300。如图2所示,该第二侧板14具有中空部,也就是该第二侧板14上具有开口,载荷传递支架2的伸出部21可以从该中空部伸出,以连接工作斗300。优选地,所述伸出部21与所述第二侧板14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滚动连接件42。如图2所示,由于伸出部21从第二侧板14上的中空部伸出,因此该伸出部21与第二侧板在中空部的侧壁处会发生摩擦。优选地,在此处设置第二滚动连接件42以减小摩擦力。优选地,所述伸出部21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滚动连接件42设置在所述凹槽中。由于滚动连接件在使用中需要相对地固定,也就是说在两个相邻平面之间的滚动连接件需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实现其功能。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该伸出部21上形成有凹槽,该第二滚动连接件42设置在该凹槽中,这样在伸出部21与第二侧板14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该第二滚动连接件42能够相对于伸出部21和第二侧板14滚动。同样地,对于在载荷传递支架2和外支架I之间设置的第一滚动连接件41,以及在补偿件5与外支架I之间设置的第一滚动连接件41,也需要具有一个固定地结构,该结构也可以为例如形成在载荷传递支架2和/或外支架I和/或补偿件5上的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滚动连接件41与所述第二滚动连接件42相互垂直地设置。通常地,本实用新型对该第一滚动连接件41和第二滚动连接件42的设置方向并不加以限制,而主要取决于与其相邻的两个部件相对的面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滚动连接件41的方向取决于载荷传递支架2和外支架I的相对的面的方向,或者取决于补偿件5与外支架的向对的面的方向,第二滚动连接件42的方向取决于伸出部21和第二侧板14的相对的面的方向。在如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伸出部21垂直于第二侧板14向外伸出,第二滚动连接件42设置在伸出部21和第二侧板14之间,而第一滚动连接件41则平行于第二侧板14设置,因此第一滚动连接件41与第二滚动连接件42相互垂直。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滚动连接件41和第二滚动连接件42的设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式,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任意方向,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称重装置100中,任何需要发生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这种滚动连接件来将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该高空作业车包括通过称重装置100连接的基架200和工作斗300,其中,该称重装置10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装置100,所述外支架与所述基架连接,所述载荷传递支架与所述工作斗连接。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称重装置100,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获得高空作业车的工作斗300的重量。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称重装置100通过工作斗连接板6与工作斗300连接在一起。工作斗连接板6与工作斗300相互连接或者为工作斗300的一部分,在如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工作斗连接板6与伸出部21通过图示的螺栓(未标注)可拆卸地连接。在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外支架包括顶板11、底板12、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其中顶板11和底板12相互平行,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垂直地设置在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并且相互平行。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之中,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该称重传感器3之上。其中,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设置在顶板11和底板12的一侧,而顶板11和底板12的另一侧则分别形成有相对的安装孔,用来通过连接件与基架200连接。并且,第二侧板14具有中空部,载荷传递支架2的伸出部21从该中空部伸出以连接工作斗300。该载荷传递支架2与第一侧板13之间设置有补偿件5,该补偿件5连接在该载荷传递支架2上,以减小载荷传递支架2与第一侧板13之间的距离,并且在补偿件 5和第一侧板13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41。由于伸出部21从第二侧板14的中空部伸出,因此在载荷传递支架2的主体与第二侧板14之间(也就是沿平行于第二侧板14的方向)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41,在伸出部21与第二侧板14的中空部的侧壁之间(也就是垂直于第二侧板14的方向)设置有第二滚动连接件42。工作斗连接板6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与伸出部21可拆卸地连接,并且该工作斗连接板6设置在第二侧板14的外侧(即与第一侧板13相反的一侧,内部空间的外侧),该工作斗连接件6与工作斗300连接或者为工作斗300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作斗300连接在该称重装置的另一侧。优选地,该高空作业车为消防车。当然,此处仅例举了优选实施方式,任何其他的高空作业车和适用本实用新型的称重装置的工程车辆都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称重装置。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工作斗(300)的称重装置(100),该工作斗(300)通过该称重装置(100)连接到基架(200)上,该称重装置(100)包括外支架(I)、载荷传递支架(2)和称重传感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I)具有内部空间,所述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该内部空间的底部,所述载荷传递支架(2 )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3 )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称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传递支架(2)与所述外支架(I)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连接件(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传递支架(2)上连接有补偿件(5),该补偿件(5)与所述外支架(I)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滚动连接件(4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称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传递支架(2)具有伸出部(21),该伸出部(21)延伸到所述内部空间之外并与所述工作斗(300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称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I)包括相互平行的顶板(11)和底板(12),以及垂直地设置于所述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并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所述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之间的所述底板(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称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4)具有中空部,所述伸出部(21)从所述中空部伸出以连接所述工作斗(300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称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21)与所述第二侧板(14 )之间设置有第二滚动连接件(42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称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21)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滚动连接件(42)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称重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连接件(41)与所述第二滚动连接件(42)相互垂直地设置。
10.一种高空作业车,该高空作业车包括通过称重装置(100)连接的基架(200)和工作斗(300),其特征在于,该称重装置(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称重装置(100),所述外支架与所述基架连接,所述载荷传递支架与所述工作斗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该高空作业车为消防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作斗(300)的称重装置(100),该工作斗通过称重装置连接到基架(200)上,该称重装置包括外支架(1)、载荷传递支架(2)和称重传感器(3),外支架(1)与所述基架连接,载荷传递支架(2)与工作斗连接,其中,外支架(1)具有内部空间,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该内部空间的底部,载荷传递支架(2)设置在称重传感器(3)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载荷传递支架设置在外支架的内部空间中,并且设置在称重传感器的上方。这样的结构使得工作斗和基架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而且能够使得工作斗的重量尽可能地通过载荷传递支架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上,以提高称重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B66F11/04GK202785546SQ2012204826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张文伟, 管红钧, 邓伟, 张斌, 任会礼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