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310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防水技术,特别涉及对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控制车辆的电子装置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以下简称为EOJ)的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进行发动机、变速机等车辆控制的ECU被设置在发动机舱内,为了将发动机舱内清洗干净,存在用高压清洗机等将发动机舱清洗干净的情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和ECU直接接触,则存在水从间隙向内部渗入从而使ECU发生故障的情況。·[0003]此外,在车辆行进中进入水坑等情况下,水会从下方溅起,也存在进水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E⑶进行防水保护,在日本实开平3-57978公报中,公开了对经由穿线管从ECU延伸出来的线束进行保护的盖。但是,在该公报中,由于使用与收纳ECU的壳体不同的部件形成了所述穿线管的盖,所以存在制造成本増加、产生组装作业エ时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防水装置,可不增加部件数量就能防止水从穿线管部分渗入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ー种电子设备防水装置,该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由至少上部盖和下部盖形成收纳电子部件的壳体,将所述下部盖配置成包围所述电子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下方和宽度方向,在所述下部盖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开ロ部,将配线取出部件嵌合到所述开ロ部中,利用所述上部盖覆盖未被所述下部盖包围的上下方向的上方,其特征在干,所述电子设备防水装置设置有从所述上部盖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檐部,以覆盖所述下部盖和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根据该第一方式,通过设置有从上部盖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檐部,以覆盖所述下部盖和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即,通过将收纳电子部件的壳体的上部盖和用于防水的檐部形成为一体,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防止水从穿线管部分渗入,同吋,制造成本也会相应地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盖中,以与所述上部盖的檐部抵接的方式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突状帯。根据该第二方式,通过在所述下部盖中,以与所述上部盖的檐部抵接的方式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突状带,能够进一歩防止水从穿线管部分渗入。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檐部的长度为所述配线取出部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根据第三方式,通过使所述檐部的长度形成为所述配线取出部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能够使所述檐部在上下方向将所述配线取出部件的基部全部包围起来,进一歩防止水从穿线管部分渗入。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盖包括前侧盖和后侧盖,在所述前侧 盖和所述后侧盖的宽度方向上分別设置嵌合所述配线取出部件的所述开ロ部;在所述上部盖中,在所述前侧盖ー侧和所述后侧盖ー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檐部,以分别覆盖所述前侧盖与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覆盖所述后侧盖与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根据第四方式,通过使所述下部盖包括前侧盖和后侧盖,在所述前侧盖和所述后侧盖的宽度方向上分別设置嵌合所述配线取出部件的所述开ロ部,并且,在所述上部盖中,在所述前侧盖ー侧和所述后侧盖ー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檐部,以分别覆盖所述前侧盖与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覆盖所述后侧盖与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能够在ー个电子设备防水装置中安装多个所述配线取出部件,实现了装置的紧凑化并且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檐部的与所述上部盖相对置的底面呈开放状态。根据第五实施方式,通过使所述檐部的与所述上部盖相对置的底面呈开放状态,能够降低成本并且便于安装。參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ー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IA是本实用新型的E⑶的防水装置的立体图。图IB是图IA中圆圈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IC是沿着图IB的AA线的剖视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E⑶的防水装置的从前面观察的立体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E⑶的防水装置的从后面观察的立体图。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E⑶的防水装置的正视图。图2D是本实用新型的E⑶的防水装置的侧视图。图2E是本实用新型的E⑶的防水装置的俯视图。图2F是沿着图2C的AA线的剖视图。图2G是沿着图2C的BB线的剖视图。图2H是沿着图2C的CC线的剖视图。[0031]符号说明I :上部盖;2 :下部盖;2-1 :前侧盖;2-2 :后侧盖;3、3,:檐部;4、4,:穿线管;5、5,突状帯;6:开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由至少上部盖和下部盖形成收纳电子部件的壳体,将所述下部盖配置成包围所述电子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下方和宽度方向,在所述下部盖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开ロ部,将配线取出部件嵌合到所述开ロ部中,利用所述上部盖覆盖未被所述下部盖包围的上下方向的上方,其中,该电子设备防水装置设置有从所述上部盖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檐部,以覆盖所述下部盖和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从上部盖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檐部,以覆盖所述下部盖和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即,通过将收纳电子部件的壳体的上部盖和用于防水的檐部形成为一体,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防止水从穿线管部分渗入,同吋,制造成本也会相应地降低。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对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控制车辆的电子装置的电子控制単元ECU的防水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ECU,对于涉及防水装置的其他电子设备均适用。下面,參照附图IA IC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ECU的防水装置的立体图。图IB是图IA中圆圈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IC是沿着图IB的AA线的剖视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ECU的防水装置的从前面观察的立体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ECU的防水装置的从后面观察的立体图。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ECU的防水装置的正视图。图2D是本实用新型的ECU的防水装置的侧视图。图2E是本实用新型的ECU的防水装置的俯视图。图2F是沿着图2C的AA线的剖视图。图2G是沿着图2C的BB线的剖视图。图2H是沿着图2C的CC线的剖视图。如图IA所示,收纳E⑶的防水装置的壳体整体呈箱状,由上部盖I和下部盖2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下部盖2包括前侧盖2-1和后侧盖2-2。下部盖2包围E⑶的上下方向的下方和整个宽度方向(横方向),在下部盖2的横方向上设置有开ロ部6 (參照图1B,该开ロ部6设置在前侧盖2-1上),穿线管4 (配线取出部件)以开ロ朝下(大致呈“7”字状)的方式嵌合到该开ロ部6中,利用上部盖I覆盖未被下部盖2包围的上下方向的上方。另外,该E⑶的防水装置还设置有从上部盖I向下方大致垂直延伸的板状的檐部3,以覆盖下部盖2和穿线孔5之间的间隙。具体来讲,檐部3的前表面的中央具有向上凹陷的半圆形的缺ロ,该缺ロ与穿线管4的基部卡合(參照图1B),檐部3的两侧面与前侧盖2-1抵接,檐部3的内表面与形成在下部盖2上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状带5抵接(參照图1C),檐部3的与上部盖I相对置的底面处于开放状态,该开放状态有利于节约成本并且便于安装。[0042]另外,檐部3的长度为穿线管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这是因为,要想防止水从上方沿穿线管4的基部渗入,檐部3至少要超过穿线管4的基部。另外,未作图示的线束从穿线管4的开ロ部分延伸出来,利用该线束进行各种控制信号从传感器到ECU的输入、从ECU到发动机、变速机等的输出,从而对车辆进行控制。需要指出的是,ECU的防水装置的壳体安装在车辆中的状态应该为穿线孔5的开ロ斜朝上的状态,而清洗用的水或者从水坑溅出的水都是从后下方朝上喷出的,在水附着在该穿线管4和壳体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存在内部会渗入水的情况,为了防止水附着在该处,将上部盖I延长,从而覆盖穿线管4和下部盖2之间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水不会渗入到壳体内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檐部3的底面是开放的结构,当然,檐部3的底面结构不限于开放的状态,与下部盖2抵接的封闭结构也没有问题。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檐部3从上部盖I向下方大致垂直地延伸,以覆盖下部盖2和穿线孔5之间的间隙,当然,檐部3不限于大致垂直的状态,只要是能够与上部盖I 一体地形成覆盖下部盖2和穿线孔5之间的间隙的檐部,可以采用以任意角度向下延伸的结构。而且,檐部3也不限于板状,可以采用例如凸状等任意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參照图IA可以看出,ECU的防水装置的壳体采用了不规则的箱状,这是根据安装到车辆中的具体状况所決定的,当然,ECU的防水装置的壳体形状不限于该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够使其顺利地安装到汽车中,可以任意改变该壳体的形状。例如,各个盖平坦一些或者凹凸一些都不会影响本使用新型。另外,參照图2B、图2D和图2E可知,上部盖I除了在前侧盖2_1 —侧设置有檐部3和穿线管4以外,在后侧盖2-2 —侧还设置有檐部3’和穿线管4’,该檐部3’和穿线管4’的结构与檐部3和穿线管4结构相同。另外,在同一个防水壳体内也可以存在两个空间,在该两个空间内可以分别收纳有不同的ECU,这样,在具有两个空间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对所有的ECU配设各自的防水壳体,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还能够节约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部盖I上分別设置了两个檐部和穿线管,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设置多个的檐部和穿线管,这样就能够进一歩地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成本的降低。当然,设置ー个檐部和穿线管也是可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以收纳对车辆进行控制的ECU的防水装置的壳体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仅应用于ECU的防水装置,还可以应用于任意的需要从某个方向防水的结构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由至少上部盖和下部盖形成收纳电子部件的壳体,将所述下部盖配置成包围所述电子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下方和宽度方向,在所述下部盖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开口部,将配线取出部件嵌合到所述开口部中,利用所述上部盖覆盖未被所述下部盖包围的上下方向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防水装置设置有从所述上部盖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檐部,以覆盖所述下部盖和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盖中,以与所述上部盖的檐部抵接的方式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突状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檐部的长度为所述配线取出部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盖包括前侧盖和后侧盖,在所述前侧盖和所述后侧盖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嵌合所述配线取出部件的所述开口部; 在所述上部盖中,在所述前侧盖一侧和所述后侧盖一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檐部,以分别覆盖所述前侧盖与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覆盖所述后侧盖与所述配线取出部件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檐部的与所述上部盖相对置的底面呈开放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防水装置,该电子设备防水装置由至少上部盖(1)和下部盖(2)形成收纳电子部件的壳体,将下部盖(2)配置为包围电子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下方和宽度方向,在所述下部盖(2)的横方向上设置开口部(7),将配线取出部件(5)嵌合到该开口部(7)中,利用上部盖(1)覆盖未被下部盖(2)包围的上下方向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防水装置设置有从上部盖(1)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檐部(4),以覆盖所述下部盖(2)和所述配线取出部件(5)之间的间隙。
文档编号H05K5/06GK202759712SQ20122049027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佐佐木正法, 山本真也, 上田谕, 水户卓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