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376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其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单元,其至少包括相邻接且电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段和一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
【专利说明】一种柔性线路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
【背景技术】
[0002]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又称为挠性电路板,是一种以聚脂薄膜或聚酰亚胺为基材,通过蚀刻在铜箔上形成线路而制成的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挠曲性的印刷电路。其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它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利用FPC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FPC在航天、军事、移动通讯、手提电脑、计算机外设、PDA、数字相机等领域或电子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FPC有单面、双面和多层板之分。所采用的基材以聚酰亚胺覆铜板为主。此种材料耐热性高、尺寸稳定性好,与兼有机械保护和良好电气绝缘性能的覆盖膜通过压制而成最终产品。双面、多层印制线路板的表层和内层导体通过金属化实现内外层电路的电气连接。构成FPC的材料有绝缘基材、黏结剂、金属导体层(铜箔)、覆盖层以及补强材料等。
[0004]然而,在电子产品(例如液晶显示模组)的后段封装工序中,如图1所示,FPClO的一端通过双面导电胶与显示装置20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双面导电胶与主板30 (或芯片)连接。在后续处理工艺中,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FPC10,使FPClO出现弯曲或扭曲,进而使与显示装置20或主板30电性连接的FPClO边缘容易出现剥离,甚至造成局部脱落,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电子产品性能的柔性线路板。
[0006]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柔性线路板,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单元,其至少包括相邻接且电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段和一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
[0007]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柔性线路板中,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电性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用于与一第二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
[0008]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柔性线路板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在第一方向上的任一跨度均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
[0009]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二方向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被经过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确定的平面所截的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沿第一方向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跨度为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一方向上的的最大跨度的1/2。
[0010]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柔性线路板中,所述第二连接段还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被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确定的平面所截的图形面积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
[0011]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柔性线路板中,构成所述柔性基板的材料至少包括绝缘基材层、金属层和覆盖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绝缘基材层和所述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通过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气连接。
[0012]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线路板,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单元,其至少包括相邻接且电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段和一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延展性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的延展性。
[0013]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线路板中,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电性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用于与一第二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跨度,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在第三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跨度,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为一体成型结构,构成所述柔性基板的材料至少包括绝缘基材层、金属层和覆盖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绝缘基材层和所述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通过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气连接。
[0014]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线路板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上还分别覆盖有硬质功能层,所述硬质功能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段上任一处的厚度。
[0015]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线路板中,所述第一连接段沿第四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为所述第一连接段沿第四方向的最小厚度,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均匀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沿第四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四方向的长度的1/4。
[0016]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线路板中,由于在第一方向上,第二连接段具有相对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较小的跨度,可以承受住因弯折所产生的应力,因此,可以减小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连接处所受到的应力,进而可以防止第一功能单元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剥离或者局部脱落,提高了电子产品的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线路板连接方式的主视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的柔性线路板的主视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的柔性线路板沿A-A’方向的截面图;
[0022]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柔性线路板的主视图;
[0023]图6为图5所示的柔性线路板的立体图;[0024]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柔性线路板的立体图;
[0025]图8为图7所示的柔性线路板沿B-B’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线路板,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文字说明进行详细阐述。
[0027]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线路板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单元,其至少包括相邻接且电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段和一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段,用于与一第二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段在第一方向上的任一跨度均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方向。
[0028]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线路板100的示意图,所述柔性线路板100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单元200和第二功能单元300,所述柔性线路板100包括第一连接段101、第二连接段102和第三连接段103,所述第一连接段101第二连接段102相邻接且电性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10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102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01电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101用于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200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103用于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300连接,所述柔性线路板1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102弯折。
[0029]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段101、第二连接段102和第三连接段10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101、第二连接段102和第三连接段103均为矩形,所述第二连接段102在第一方向11上的跨度Wl均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01和第三连接段103在第一方向11上的跨度W2、W3,所述第二连接段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确定的平面所截的图形面积保持不变。
[0030]当柔性线路板100被弯折时,由于在第一方向上,第二连接段102具有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01和第二连接段103较小的跨度,可以承受住因弯折所产生的应力,因此,可以减小所述第一功能单元200和第二功能单元300在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01和第三连接段103的连接处所受到的应力,进而可以防止第一功能单元200和第二功能单元300从所述柔性线路板100上剥离或者局部脱落,提高了电子产品的性能。
[0031]如图4所示,其为图3所示的柔性线路板沿A-A’方向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柔性线路板100至少包括绝缘基板层112、金属层111和覆盖层110,所述金属层111位于所述绝缘基板层112和覆盖层110之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200和第二功能单元300分别通过所述金属层111与所述柔性线路板100电气连接。
[003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可以不包括第三连接段,且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有其他的形状。
[0033]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柔性线路板200的主视图和立体图,所述柔性线路板200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连接段201、第二连接段202和第三连接段203,所述柔性线路板200的第二连接段202沿第二方向12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202a和第二侧面202b,所述第一侧面202a和第二侧面202b上被经过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确定的平面所截的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第二连接段(即第一方向)方向上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连接段202还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202c和第二表面202d,所述第一表面202c和第二表面202d被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确定的平面所截的线段的长度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第二连接段(即第一方向)方向上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连接段202被经过所述第二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确定的平面所截的图形面积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第二连接段(即第一方向)方向上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或所述图形面积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第二连接段(即第一方向)方向上保持不变。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202a和第二侧面202b分别向着所述第二连接段202的中心线13内凹,所述中心线13沿着第二方向12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102沿第一方向11上的最小跨度W5为所述第二连接段102沿第一方向11上的最大跨度W6的1/2。
[0034]所述第一表面202c和第二表面202d之间的任一垂直间距可以保持不变,所述垂直间距也可以沿第二方向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003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12沿着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方向,且与所述第一方向11垂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003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01的厚度沿所述第一连接段201至第二连接段202 (即第一方向)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三连接段203的厚度沿所述第三连接段203至第二连接段202(即第一方向)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厚度方向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即,所述第一连接段201被垂直于第二连接段202的第一表面202c的平面所截的图形面积沿第一连接段201至第二连接段202 (即第一方向)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最小图形面积减小至SI,所述第三连接段203被垂直于第二连接段202的第一表面202c的平面所截的图形面积沿第三连接段203至第二连接段202 (即第一方向)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最小图形面积减小至S2,所述第二连接段202被垂直于第二连接段202的第一表面202c的平面所截的图形面积沿第一方向一直保持不变,且其为第三图形面积S3,所述第一最小图形面积SI第二最小图形面积S2相等,且大于或等于第三图形面积S3。
[0037]如图7和图8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柔性线路板的示意图及所述柔性线路板沿B-B’方向的截面图,所述柔性线路板300包括相互邻接且电性相连的第一连接段301、第二连接段302和第三连接段303,所述第二连接段302的延展性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01和第三连接段303的延展性。
[003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段301、第二连接段302和第三连接段30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302上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301的一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01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302的一端在所述第三方向14上的跨度,所述第二连接段302上邻近所述第三连接段303的一端在第三方向13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303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302的一端在所述第三方向13上的跨度。
[0039]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所述柔性基板300的材料至少包括绝缘基材层、金属层和覆盖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绝缘基材层和所述覆盖层之间,第一功能单元与第二功能单元通过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气连接(图中未示出)。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段301和第三连接段303上还分别覆盖有硬质功能层304,所述硬质功能层304位于柔性线路板300的同一侧,且所述硬质功能层304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段302的厚度,所述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B-B’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13所确定的平面。
[004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段301沿第四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段302的厚度为所述第一连接段301沿第四方向的最小厚度,所述第二连接段302的厚度均匀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301沿第四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段302沿第四方向的长度的1/4 (图中未不出),所述第三方向14和第四方向相互垂直。
[004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功能层还可以分别位于柔性线路板相背的两侧,且所述硬质功能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者小于第二连接段的厚度,且对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在第三方向上的跨度也可以不做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二连接段上设置柔性功能层,所述柔性功能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硬质功能层的厚度。
[0042]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上设置硬质功能层,使得第二连接段的延展性小于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的延展性,可以减小所述第一功能单元和第二功能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的连接处所受到的应力,进而可以防止第一功能单元和第二功能单元从所述柔性线路板上剥离或者局部脱落,提高了电子产品的性能。
[0043]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线路板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改进或替换,所有的该等改进或替换都应该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线路板,用于连接一第一功能单元,其至少包括相邻接且电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段和一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在一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电性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用于与一第二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在第一方向上的任一跨度均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跨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二方向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被经过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确定的平面所截的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沿第一方向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跨度为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一方向上的的最大跨度的1/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还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被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确定的平面所截的图形面积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柔性基板的材料至少包括绝缘基材层、金属层和覆盖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绝缘基材层和所述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通过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气连接。
7.—种柔性线路板,用于连接第一功能单元,其至少包括相邻接且电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段和一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所述第一功能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延展性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的延展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电性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用于与一第二功能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跨度,所述第二连接段上邻近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在第三方向上的跨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段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跨度,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为一体成型结构,构成所述柔性基板的材料至少包括绝缘基材层、金属层和覆盖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绝缘基材层和所述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一功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功能单元通过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气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上还分别覆盖有硬质功能层,所述硬质功能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段上任一处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沿第四方向的厚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为所述第一连接段沿第四方向的最小厚度,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均匀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沿第四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四方向的长度的1/4。
【文档编号】H05K1/02GK103491705SQ201310463982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王士敏, 刘立峰, 郭志勇, 朱泽力, 钟荣苹, 陈雄达, 李绍宗 申请人: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