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3943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冷散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和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散热机柜。
背景技术
在电子、通讯等行业的机柜中,电子芯片和功率器件往往先装配到一个个模块(单板)上,然后将各个模块(单板)装配到整个机柜中。随着电子芯片和功率器件的热耗越来越大,一些设备不得不采用液体冷却方式来散热。目前,关于液冷散热机柜大多是自身不带液冷源,通过与机房或外部的液冷源连接散热,不能机柜自行散热;而且由于与外部液冷源连接,所以不方便移动。部分机柜虽然自身设有液冷源,但是将液冷源放置于机柜顶部,不仅占用了机柜的大量竖直空间,还浪费大量的机柜水平空间,空间利用率低;同时,机柜顶部的面积较小,散热效果不理想,现有机柜都是设计背门出风散热,不满足现有机柜的设计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方便移动、能独立散热且空间利用率高的液冷散热机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冷散热机柜,包括机柜、元件单板和液冷源装置,还包括分液管、集液管以及用于吸收和带走热量的液冷散热器,其中:所述液冷源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柜外壳内,且安装固定在所述机柜的背门上;所述分液管的入口和所述集液管的出口分别密封连接所述液冷源的出口和入口 ;所述液冷散热器安 装在所述元件单板内,吸收并带走所述元件单板内的元件产生的热量;所述液冷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密封连接所述分液管的出口和所述集液管的入口。优选地,所述液冷源装置包括储液箱、泵、换热器和风机,其中:所述储液箱、泵和换热器都安装固定在所述机柜的背门上,所述机柜的背门在对应所述换热器的位置上设有风机孔,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风机孔中;所述储液箱的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集液管的出口,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密封连接所述泵的入口,所述泵的入口密封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分液管的入口;所述分液管和集液管紧靠所述机柜的前门设置。优选地,所述元件单板为多个,所述液冷散热器数量、分液管出口数量和集液管入口数量都与所述元件单板的数量相同,所述液冷散热器一一对应所述元件单板安装,所述液冷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分液管出口和集液管入口一一对应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液冷散热器包括分别密封连接在其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分别通过软管密封连接所述分液管的出口和所述集液管的入口。[0014]优选地,所述分液管和集液管上分别设有外接供液口和外接回液口。优选地,所述机柜的背门在对应所述储液箱的位置上设有用于观察所述储液箱内液面高度的视液镜。优选地,所述机柜的前门上均匀设有多个通风孔。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机柜,将液冷源集成设置在机柜内,使得单一液冷散热机柜不借助外部液冷源也能自行液冷散热,实现了液冷散热机柜独立应用液冷散热技术,实际使用中,灵活性更大,可脱离机房在没有外部液冷系统的地方使用;同时,机柜的背门比机柜顶端的面积要大很多,液冷源安装固定在机柜的背门上,散热空间更广,散热效果更好,并且节省了大量机柜竖直方向的空间,且合理的利用了机柜水平空间,有效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此外,目前机柜的散热出风都设计在背门处,符合机柜的设计发展趋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机柜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机柜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机柜较佳实施例中液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机柜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机柜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机柜较佳实施例中液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出的液冷散热机柜,包括机柜100、元件单板200、液冷源装置300、分液管400、集液管500以及用于吸收和带走热量的液冷散热器600,其中:液冷源装置300设置在机柜100内,且安装固定在机柜100的背门110上;分液管400的入口和集液管500的出口分别密封连接液冷源的出口和入口 ;液冷散热器600安装在元件单板200内(由于液冷散热器600安装在元件单板100内部,图1中液冷散热器未示出),吸收并带走元件单板200内的元件产生的热量;液冷散热器600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密封连接分液管400的出口和集液管500的入口。本实施例提出的液冷散热机柜将液冷源集成设置在机柜100内,使得单一液冷散热机柜不借助外部液冷源也能自行液冷散热,实现了液冷散热机柜独立应用液冷散热技术,实际使用中,灵活性更大,可脱离机房在没有外部液冷系统的地方使用;同时,机柜100的背门110比机柜100顶端的面积要大很多,液冷源安装固定在机柜100的背门110上,散热空间更广,散热效果更好,并且节省了大量机柜100竖直方向的空间,且合理的利用了机柜100水平空间,有效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此外,目前机柜100的散热出风都设计在背门110处,符合机柜100的设计发展趋势。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液冷源装置300包括储液箱310、泵320、换热器330和风机340,其中:储液箱310、泵320和换热器330都安装固定在机柜100的背门110上,机柜100的背门110在对应换热器330的位 置上设有风机340孔111,风机340安装在风机340孔Ill中;储液箱310的进液口密封连接集液管500的出口,储液箱310的出液口密封连接泵320的入口,泵320的入口密封连接换热器330的进液口,换热器330的出液口密封连接分液管400的入口 ;分液管400和集液管500紧靠机柜100的前门120设置。分液管400和集液管500可相对设置在机柜100的前门120两侧,也可都设在机柜100的前门120的同一侧。液冷源装置300安装在机柜100的背门110上,分液管400和集液管500设置在机柜100的前门120位置,都是利用机柜100的边缘空间位置,留有充分的机柜100内部空间给元件单板200和内部走线需要,合理的机柜100内部安装设置。本实施例中,换热器330的出液口即是液冷源装置300的出口,储液箱310的进液口即是液冷源装置300的入口。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液冷散热机柜的工作方式如下:换热器330的出液口出冷液到分液管400中,分液管400将冷夜分送到液冷散热器600的进液口,液冷散热器600中的液体在元件单板200内吸收元件单板200中元件的热量后,液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后的液体从液冷散热器600的出液口流出进入集液管500,集液管500将液体送回到储液箱310,泵320工作将储液箱310中的液体抽出送入到换热器330中进行液体冷却,换热器330中的液体在风机340作用下与空气进行换热,冷却后的液体从换热器330的出液口再次进入分液管400,如此循环。本实施例中,元件单板200为多个,液冷散热器600的数量与元件单板200的数量相同,分液管400的出口数量和集液管500的入口数量都与液冷散热器600的数量相同;液冷散热器600 —一对应元件单板200安装,分液管400的出口与液冷散热器600的进液口一一对应密封连接,集液管500的入口与液冷散热器600的出液口一一对应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仅以元件单板200为多个为例进行说明,元件单板200为一个时,也符合本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散热器600包括分别密封连接在其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快速接头610和第二快速接头620,所述第一快速接头610和第二快速接头620分别通过软管700密封连接所述分液管400的出口和所述集液管500的入口。由于通过快速接头和软管700连通,软管700分别与第一快速接头610和第二快速接头620的连接端都可快速切断而不漏液,使得元件单板200的调试更方便。进一步地,分液管400和集液管500上分别设有外接供液口(图中未示)和外接回液口(图中未示)。外接供液口和外接回液口分别用于连接外部液冷源的出液口和进液口,当液冷散热机柜在机房中使用时,可停止内部的液冷源装置300的工作,连接外部的液冷源进行散热,特别是在液冷散热机柜内的液冷源装置300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外部液冷源继续散热,保证液冷散热机柜正常工作;液冷散热机柜既可以独立应用,又可以融入机房液冷系统中使用。具体的,机柜100的背门110在对应储液箱310的位置上设有用于观察储液箱310内液面高度的视液镜112。通过视液镜112方便观察储液箱310内的液体量的多少,以便及时发现液体较少时,补充液体,保证液冷散热机柜的正常散热。机柜100的前门120上均匀设有多个通风孔121。机柜100前门120上设置通风孔121,配合机柜100的背门110上的风机340实现机柜100内部更好的通风效果,这样使得液冷散热机柜内部有些没使用液冷散热的元件可更好的通过风机340散热。本实施例选用的液冷散热器600还包括多个吸热盒630,吸热盒630通过导热材料贴紧固定在元件单板200内需要液冷散热的元件上。此种液冷散热器600的散热效果较好,当然还可选用其他的液冷散热器60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液冷散热机柜,包括机柜、元件单板和液冷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液管、集液管以及用于吸收和带走热量的液冷散热器,其中: 所述液冷源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柜内,且安装固定在所述机柜的背门上;所述分液管的入口和所述集液管的出口分别密封连接所述液冷源的出口和入口; 所述液冷散热器安装在所述元件单板内,吸收并带走所述元件单板内的元件产生的热量;所述液冷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密封连接所述分液管的出口和所述集液管的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源装置包括储液箱、泵、换热器和风机,其中: 所述储液箱、泵和换热器都安装固定在所述机柜的背门上,所述机柜的背门在对应所述换热器的位置上设有风机孔,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风机孔中; 所述储液箱的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集液管的出口,所述储液箱的出液口密封连接所述泵的入口,所述泵的入口密封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进液口,所述换热器的出液口密封连接所述分液管的入口; 所述分液管和集液管紧靠所述机柜的前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单板为多个,所述液冷散热器数量、分液管出口数量和集液管入口数量都与所述元件单板的数量相同,所述液冷散热器一一对应所述元件单板安装,所述液冷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分液管出口和集液管入口一一对应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器包括分别密封连接在 其进液口和出液口的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和第二快速接头分别通过软管密封连接所述分液管的出口和所述集液管的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和集液管上分别设有外接供液口和外接回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的背门在对应所述储液箱的位置上设有用于观察所述储液箱内液面高度的视液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散热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的前门上均匀设有多个通风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散热机柜,包括机柜、元件单板、液冷源装置、分液管、集液管以及用于吸收和带走热量的液冷散热器,其中液冷源装置设置在机柜内,且安装固定在机柜的背门上;分液管的入口和集液管的出口分别密封连接液冷源的出口和入口;液冷散热器安装在元件单板内,吸收并带走元件单板内的元件产生的热量;液冷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密封连接分液管的出口和集液管的入口。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机柜,可独立应用液冷散热,灵活性更大,可脱离机房在没有外部液冷系统的地方使用;散热效果更好,并且节省了大量机柜竖直方向的空间,有效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文档编号H05K7/20GK203120357SQ20132001821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4日
发明者徐永田, 薛松, 郭雨龙, 刘帆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