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球扁钢的吊运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4759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球扁钢的吊运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造船舶、海洋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的吊运工装,特别是一种用于球扁钢的新型吊运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球扁钢在吊运安装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球扁钢的球头不规则,现有技术中用板卡吊装,需要吊下面的平面或用吊带捆绑式吊装,浪费时间,特别是不便于安装;2.现有技术在吊装过程中球扁钢球头朝下,吊装完成后不能将球扁钢直接定位在钢板上,由于没有合适的工装,球扁钢安装时,需要人抬着将球扁钢翻身后定位,浪费时间和人力,且人工劳动强度大;3.用板卡吊装球扁钢下面的平面,板卡容易脱落,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装方便且安全高效的用于球扁钢的吊运夹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球扁钢的吊运夹具,其中,包括固定卡子和活动卡子,所述固定卡子和所述活动卡子分别包括联接端和工作端,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与所述活动卡子的联接端以销联接,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吊装设备联接的卸 扣吊装孔,所述固定卡子的工作端与所述活动卡子的工作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球扁钢的球头的定位槽,所述活动卡子相对于所述固定卡子分别具有一夹持位置和一打开位置,所述固定卡子和/或所述活动卡子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夹持位置的紧固件。上述的吊运夹具,其中,所述定位槽包括直边槽和球头槽,所述直边槽设置在所述固定卡子的内侧,所述球头槽相对于所述直边槽设置在所述活动卡子的内侧,所述直边槽与所述球头槽在所述夹持位置共同围合成用于夹持所述球扁钢的球头的定位槽。上述的吊运夹具,其中,所述球头槽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第二直线段、第二圆弧段和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直边槽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直边槽平行设置。上述的吊运夹具,其中,所述紧固件包括销轴和蝶形螺母,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和所述活动卡子的联接端上分别相应设置有与所述销轴适配的销孔。上述的吊运夹具,其中,所述固定件为一固定卡,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和所述活动卡子的联接端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卡适配的卡合槽。上述的吊运夹具,其中,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与所述活动卡子的联接端通过一联接轴联接。上述的吊运夹具,其中,所述联接轴为一销轴。[0014]上述的吊运夹具,其中,所述固定卡子的工作端和所述活动卡子的工作端分别为半圆形平面结构。上述的吊运夹具,其中,所述固定卡子的工作端的半圆形平面上,还设置有减轻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1、按球扁钢安装形式吊装球头,安装和拆卸方便,节省了二次搬运及对球扁钢的翻身,提高了工作效率;2、吊装球头一端利用销轴来固定夹具,大大提高了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按球扁钢安装形式吊装球头,符合球扁钢安装顺序,销轴的合理利用使球扁钢固定更加稳定,无法脱落,安全性大大提高;3、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适合批量生产和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夹持位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打开位置);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卡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卡子结构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固定卡子11联接端12工作端13卸扣吊装孔14减轻孔15联接孔2活动卡子21联接端22工作端23联接孔3定位槽31直边槽32球形槽321第一直线段322第二直线段323第三直线段324第一圆弧段325第二圆弧段[0045]4紧固件41 销轴42蝶形螺母5 销孔6联接轴7球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夹持位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打开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球扁钢的吊运夹具,包括固定卡子I和活动卡子2,所述固定卡子I和所述活动卡子2分别包括联接端11、21和工作端12、22,所述固定卡子I的联接端11与所述活动卡子2的联接端21轴联接,所述固定卡子I的联接端11与所述活动卡子2的联接端21上分别设置有联接孔15、23,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固定卡子I的联接端11与所述活动卡子2的联接端21通过一联接轴6联接。该联接轴6也可用销轴替换,用标准螺母紧固,并铆锁,固定卡子I与活动卡子2之间以联接轴6的轴心为中心可相对转动。所述固定卡子I的联接端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吊装设备联接的卸扣吊装孔13,所述固定卡子I的工作端12与所述活动卡子2的工作端22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球扁钢 7的球头的定位槽3,所述活动卡子2相对于所述固定卡子I分别具有一夹持位置(见图1)和一打开位置(见图2),所述固定卡子I和/或所述活动卡子2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夹持位置的紧固件4。参见图3、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卡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卡子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3包括直边槽31和球头槽32,所述直边槽31设置在所述固定卡子I的内侧,所述球头槽32相对于所述直边槽31设置在所述活动卡子2的内侧,所述直边槽31与所述球头槽32在所述夹持位置共同围合成用于夹持所述球扁钢7的球头的定位槽3。所述固定卡子I的工作端12和所述活动卡子2的工作端22分别优选为半圆形平面结构。所述固定卡子I的工作端的半圆形平面上,还可设置减轻孔14。参见图4,所述球头槽32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线段321、第一圆弧段324、第二直线段322、第二圆弧段325和第三直线段323,所述第一直线段321与所述直边槽31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直线段323与所述直边槽31平行设置。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紧固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4包括销轴41和蝶形螺母42,所述固定卡子I的联接端11和所述活动卡子2的联接端21上分别相应设置有与所述销轴适配的销孔5。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4为一固定卡(图未示),所述固定卡子I的联接端11和所述活动卡子2的联接端2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卡适配的卡合槽。本实用新型根据球扁钢7的球头形状制作合适的吊装夹具,该夹具的定位槽内部槽口与球扁钢7的球头相吻合,槽口尺寸比球扁钢7的稍大一点;重量轻结构简单;整个形状呈类似葫芦形。吊运球扁钢时,先将活动卡子2与固定卡子I分开(见图2),将球扁钢7的球头放入定位槽后再将活动卡子2与固定卡子I合拢到与球扁钢球头端即将接触时,然后插入销轴41并用蝶形螺母42紧固,即可吊装。将球扁钢起吊到需要的吊运位置需要开时,拆下销轴41,再打开活动卡子2即可拆开该夹具。一般可两套一组配合使用,在整个吊装过程中,球扁钢长度方向上可处于水平状态,以便后序安装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吊装方便且安全高效,减少了二次搬运及对球扁钢的翻身,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 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球扁钢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卡子和活动卡子,所述固定卡子和所述活动卡子分别包括联接端和工作端,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与所述活动卡子的联接端以销联接,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吊装设备联接的卸扣吊装孔,所述固定卡子的工作端与所述活动卡子的工作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球扁钢的球头的定位槽,所述活动卡子相对于所述固定卡子分别具有一夹持位置和一打开位置,所述固定卡子和/或所述活动卡子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夹持位置的紧固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包括直边槽和球头槽,所述直边槽设置在所述固定卡子的内侧,所述球头槽相对于所述直边槽设置在所述活动卡子的内侧,所述直边槽与所述球头槽在所述夹持位置共同围合成用于夹持所述球扁钢的球头的定位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槽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第二直线段、第二圆弧段和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直边槽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直边槽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销轴和蝶形螺母,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和所述活动卡子的联接端上分别相应设置有与所述销轴适配的销孔。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一固定卡,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和所述活动卡子的联接端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卡适配的卡合槽。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子的联接端与所述活动卡子的联接端通过一 联接轴联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轴为一销轴。
8.如权利要求1、2、3或7所述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子的工作端和所述活动卡子的工作端分别为半圆形平面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子的工作端的半圆形平面上,还设置有减轻孔。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球扁钢的吊运夹具,包括固定卡子和活动卡子,所述固定卡子和所述活动卡子分别包括连接端和工作端,所述固定卡子的连接端与所述活动卡子的连接端以销联接,所述固定卡子的连接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吊装设备联接的卸扣吊装孔,所述固定卡子的工作端与所述活动卡子的工作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球扁钢的球头的定位槽,所述活动卡子相对于所述固定卡子分别具有一夹持位置和一打开位置,所述固定卡子和/或所述活动卡子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夹持位置的紧固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吊装方便且安全高效,减少了二次搬运及对球扁钢的翻身,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6C1/30GK203128015SQ20132004694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王德江, 闫晓敏 申请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