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631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其中,枢转结构包括:基座;转动体;枢转机构,转动体通过枢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转动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定位机构,包括限位座和受限件,限位座固定在基座上,限位座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受限件包括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一受限部以及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二受限部,限位座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或者枢转机构包括第三限位部,转动体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枢转机构包括第四限位部或者限位座还包括第四限位部,转动体在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二位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便操作。
【专利说明】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如图1所示,履带起重机在维护保养滑轮和电气元件等的时候需要将桅杆10'上的楼梯20'通过枢转装置转动并横向打开,方便维护人员沿着楼梯20'上到桅杆10'的顶部维护顶端的部件。维护完成时又需将楼梯20'通过枢转装置转动到原始位置,防止和钢丝绳相互磨损。如图2所示,枢转装置包括底座31'、枢转件32'和两个销轴33',底座31'上设置有三个定位孔,枢转件32'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一个销轴33'穿过三个定位孔中的一个以及两个连接孔中的一个,枢转件32'绕该销轴33'转动,两个连接孔中的另一个孔通过枢转件32'的转动具有与三个定位孔中的另外两个孔分别对应的两个位置,通过将另一个销轴33'穿设在该连接孔和对应的定位孔中即可实现楼梯20'的打开和复位,该销轴33'起到定位作用,但是,在操作上述枢转装置时,需要频繁的拆装起定位作用的销轴33',使得操作繁琐,且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桅杆组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枢转结构,包括:基座;转动体;枢转机构,转动体通过枢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转动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体沿第一方向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并且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由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枢转结构还包括:定位机构,包括限位座和受限件,限位座固定在基座上,受限件以与转动体同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转动体上,限位座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受限件包括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一受限部以及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的第二受限部,其中:当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受限部具有被第一限位部止挡并使转动体无法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位置的第一被止挡位置和偏离第一限位部的第一可转动位置;当转动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受限部具有被第二限位部止挡并使转动体无法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到第一位置的第二被止挡位置和偏离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可转动位置,限位座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或者枢转机构包括第三限位部,当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转动体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枢转机构包括第四限位部或者限位座还包括第四限位部,当第二受限部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时,转动体在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二位置。
[0005]进一步地,限位座还包括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当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位于基座和第一止挡部之间;当转动体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受限部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时,第二受限部位于基座和第二止挡部之间。
[0006]进一步地,受限件包括:沿垂直于转动体的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驱动杆,第一受限部和第二受限部均固定在驱动杆上;套管,套设在驱动杆上,套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第三止挡部与转动体相抵顶以防止套管朝向基座移动;弹性复位件,套设在驱动杆上,弹性复位件对驱动杆的作用力为朝向远离基座的方向并使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以及第二受限部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弹性复位件对套管的作用力为朝向基座的方向。
[0007]进一步地,受限件包括:止挡套,套设在套管上并且形成第三止挡部,止挡套的内周面具有第一内螺纹,套管的外周面具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止挡套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翻边,第一环形翻边围成穿设驱动杆的第一限位通孔。
[0008]进一步地,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或弹性套筒,弹性复位件位于驱动杆和套管之间,驱动杆上设置有朝向套管延伸的第一抵顶部,套管上设置有朝向驱动杆延伸的第二抵顶部,弹性复位件位于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之间并且分别抵顶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
[0009]进一步地,受限件还包括连接部和螺母,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受限部和与第二受限部相连接并且位于第一受限部和与第二受限部之间,驱动杆具有螺纹段和止挡连接部的第四止挡部,螺纹段具有第二外螺纹,连接部具有穿设螺纹段的穿设通孔,螺母与螺纹段连接,连接部位于第四止挡部和螺母之间,第四止挡部位于连接部和套管之间。
[0010]进一步地,螺纹段具有受力切面、止挡面和圆弧面,第二外螺纹形成在圆弧面上,穿设通孔具有与受力切面相配合的施力孔壁,施力孔壁与受力切面相配合以防止连接部绕驱动杆转动,止挡面形成第四止挡部。
[0011]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限位板,第一受限部为第一受限板,第二受限部为第二受限板,第一止挡部为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部为第二止挡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一止挡板垂直连接,第二限位板与第二止挡板垂直连接,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垂直,限位座还包括:两个安装板,均固定在基座上,两个安装板在转动体的枢转轴线上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板均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并且均与两个安装板垂直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转动体具有穿设套管的第三限位通孔以实现受限件与转动体同步转动。
[0013]进一步地,限位座包括第三限位部,当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之间。
[0014]进一步地,枢转机构包括两个支撑臂、位于两个支撑臂之间的支座以及穿设在支座和两个支撑臂上的枢轴,支座固定在基座上,两个支撑臂均固定在转动体上。
[0015]进一步地,支座具有止挡一个支撑臂的止挡平面,止挡平面形成第四限位部。
[0016]进一步地,驱动杆的外周面具有第三外螺纹,受限件还包括按压件,按压件包括:安装管,具有与第三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安装管套设在驱动杆上;按压板,固定在安装管上,安装管位于按压板和套管之间。
[001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桅杆组件,包括桅杆、梯子和枢转结构,枢转结构为上述的枢转结构,枢转机构为多个,多个枢转机构在转动体的枢转轴线上间隔设置,桅杆形成基座,梯子形成转动体。
[0018]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一受限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被第一限位部所止挡而使得转动体无法沿第一方向移动到第二位置,又由于转动体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因此,转动体能够比较稳定的位于第一位置。当需要将转动体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先将第一受限部移动至第一可转动位置,然后通过受限件驱动转动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受限部处于第二可转动位置,通过将第二受限部移动至第二被止挡位置,此时转动体无法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又由于转动体在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二位置,因此,转动体能够比较稳定的位于第二位置。当需要将转动体由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先将第二受限部移动至第二可转动位置,然后通过受限件驱动转动体转动至第一位置,然后将第一受限部移动至第一被止挡位置即可。上述过程无需拆装【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销轴即可实现转动体的转动定位。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的枢转结构方便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桅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的桅杆组件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枢转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转动体处于第一位置,并且图中基座用虚线表示);
[0023]图4示出了图3的枢转结构中的转动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图3的枢转结构的A-A向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图3的枢转结构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图6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去除一个安装板和套管);
[0027]图8示出了图6的定位机构中的套管与止挡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9示出了图6的定位机构中的部分零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示出了图3的枢转结构中的枢转机构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示出了图3的枢转结构中的枢转机构的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2]10、基座;20、转动体;30、枢转机构;31、支撑臂;32、支座;33、第四限位部;40、定位机构;50、限位座;51、第一限位部;52、第二限位部;53、第一止挡部;54、第二止挡部;55、安装板;56、第三限位部;60、受限件;61、第一受限部;62、第二受限部;63、驱动杆;64、套管;65、第三止挡部;66、弹性复位件;67、第一环形翻边;68、第一抵顶部;69、第二抵顶部;71、连接部;72、螺母;73、穿设通孔;74、受力切面;75、圆弧面;76、按压件;77、安装管;78、按压板;79、止挡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4]如图3、图4、图6、图7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枢转结构包括基座10、转动体20、枢转机构30、定位机构40、第三限位部56和第四限位部33。转动体20通过枢转机构30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0上,转动体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体20沿第一方向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并且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由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定位机构40包括限位座50和受限件60,限位座50固定在基座10上,也就是说,属于限位座50的零件均相对于基座10是固定的。受限件60以与转动体20同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转动体20上,同步转动指的是,受限件60和转动体20两者,其中一个转动,另一个就跟着转动,其中一个停止,另一个也停止。其中,如图5至图7所示,限位座50包括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受限件60包括与第一限位部51配合的第一受限部61以及与第二限位部52配合的第二受限部62,当转动体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受限部61具有被第一限位部51止挡并使转动体20无法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位置的第一被止挡位置和偏离第一限位部51的第一可转动位置;当转动体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受限部62具有被第二限位部52止挡并使转动体20无法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到第一位置的第二被止挡位置和偏离第二限位部52的第二可转动位置。限位座50包括第三限位部56,当第一受限部61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转动体20在第一限位部51与第三限位部56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当然,定位机构40不包括第三限位部56,而是枢转机构30包括第三限位部56。枢转机构30包括第四限位部33,当第二受限部62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时,转动体20在第二限位部52与第四限位部33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二位置。当然,枢转机构30可以不包括第四限位部33,而是限位座50包括第四限位部3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座50固定在基座10上。从图5中能够看出,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三限位部56起到防止转动体20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作用,第四限位部33起到防止转动体20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作用。
[0035]应用本实施例的枢转结构,当转动体20处于第一位置并且第一受限部61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61被第一限位部51所止挡而使得转动体20无法沿第一方向移动到第二位置,又由于转动体20在第一限位部51与第三限位部56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一位置,因此,转动体20能够比较稳定的位于第一位置。当需要将转动体20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先将第一受限部61移动至第一可转动位置,然后通过受限件60驱动转动体20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受限部62处于第二可转动位置,通过将第二受限部62移动至第二被止挡位置,此时转动体20无法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又由于转动体20在第二限位部52与第四限位部33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第二位置,因此,转动体20能够比较稳定的位于第二位置。当需要将转动体20由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先将第二受限部62移动至第二可转动位置,然后通过受限件60驱动转动体20转动至第一位置,然后将第一受限部61移动至第一被止挡位置即可。上述过程无需拆装【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销轴即可实现转动体20的转动定位。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枢转结构方便操作。
[0036]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座50还包括第一止挡部53和第二止挡部54,当转动体20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一受限部61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61位于基座10和第一止挡部53之间;当转动体20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受限部62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时,第二受限部62位于基座10和第二止挡部54之间。由于设置了第一止挡部53和第二止挡部54,因此,第一受限部61在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和第二被止挡位置时均被止挡并且不会朝向远离基座10的移动,使得受限件60不会在垂直于转动体20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与该转动体20分离,提高了受限件60驱动转动体20转动的稳定性。第一受限部61和第二受限部62可以位于同一零件上(例如杆的外周面形成第一受限部61和第二受限部62),也可以形成两个零件(例如两块板),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可以是穿设上述杆的孔。
[0037]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受限件60包括驱动杆63、套管64和弹性复位件66。驱动杆63沿垂直于转动体20的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一受限部61和第二受限部62均固定在驱动杆63上。套管64套设在驱动杆63上,套管64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65,第三止挡部65与转动体20相抵顶以防止套管64朝向基座10移动。弹性复位件66套设在驱动杆63上,弹性复位件66对驱动杆63的作用力为朝向远离基座10的方向并使第一受限部61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以及第二受限部62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弹性复位件66对套管64的作用力为朝向基座10的方向。采用上述结构,当转动体20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按压驱动杆63以使第二受限部62处于第二可转动位置,通过驱动驱动杆63转动即可驱动转动体20转动,当转动体2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驱动杆63在弹性复位件66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受限部61移动至第一被止挡位置,此时转动体20被限定在第一位置。当转动体20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按压驱动杆63以使第一受限部61处于第一可转动位置,通过驱动驱动杆63转动即可驱动转动体20转动,驱动杆63在弹性复位件66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受限部62移动至第二被止挡位置,此时转动体20被限定在第二位置。上述过程无需人工驱动驱动杆63以使第一受限部61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以及第二受限部62处于第二被止挡位置,降低劳动强度。
[0038]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受限件60包括止挡套,止挡套套设在套管64上并且形成第三止挡部65,止挡套的内周面具有第一内螺纹,套管64的外周面具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止挡套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翻边67,第一环形翻边67围成穿设驱动杆63的第一限位通孔。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安装第三止挡部65。
[0039]如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66为压缩弹簧,当然,弹性复位件66也可以是弹性套筒。弹性复位件66位于驱动杆63和套管64之间,驱动杆63上设置有朝向套管64延伸的第一抵顶部68,套管64上设置有朝向驱动杆63延伸的第二抵顶部69,弹性复位件66位于第一抵顶部68和第二抵顶部69之间并且分别抵顶第一抵顶部68和第二抵顶部69。采用上述结构,无需固定弹性复位件66,节省了安装过程。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弹性复位件66可以是拉簧。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套管64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翻边,第二环形翻边围成穿设驱动杆63的第二限位通孔并形成第二抵顶部69。
[0040]如图5、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受限件60还包括连接部71和螺母72,连接部71分别与第一受限部61和与第二受限部62相连接并且位于第一受限部61和与第二受限部62之间,驱动杆63具有螺纹段和止挡连接部71的第四止挡部,螺纹段具有第二外螺纹,连接部71具有穿设螺纹段的穿设通孔73,螺母72与螺纹段连接,连接部71位于第四止挡部和螺母72之间,第四止挡部位于连接部71和套管64之间。通过将连接部71固定在驱动杆63上即可实现第一受限部61和与第二受限部62固定在驱动杆63上,并且便于拆卸和安装连接部71。由于受限件60上的各零件均是可拆卸连接的,因此便于将受限件60分步骤安装到转动体20上,而无需对转动体20进行拆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71为连接板,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可以不设置第一止挡部53和第二止挡部54,通过连接板分别与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相抵顶来实现受限件60不会在垂直于转动体20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与该转动体20分离,提高受限件60驱动转动体20转动的稳定性。
[0041]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纹段具有受力切面74、止挡面79和圆弧面75,第二外螺纹形成在圆弧面75上,穿设通孔73具有与受力切面74相配合的施力孔壁,施力孔壁与受力切面74相配合以防止连接部71绕驱动杆63转动,止挡面79形成第四止挡部。止挡面79与受力切面74均为平面并且相垂直,止挡面79朝向基座10。受力切面74和圆弧面75均为两个,两个圆弧面75位于两个受力切面74之间。受力切面74和圆弧面75形成螺纹段的外周面。
[0042]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1为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部52为第二限位板,第一受限部61为第一受限板,第二受限部62为第二受限板,第一止挡部53为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部54为第二止挡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一止挡板垂直连接,第二限位板与第二止挡板垂直连接,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垂直,限位座50还包括两个安装板55,两个安装板55均固定在基座10上,两个安装板55在转动体20的枢转轴线上间隔设置,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板均位于两个安装板55之间并且均与两个安装板55垂直固定连接。
[0043]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体20具有穿设套管64的第三限位通孔以实现受限件60与转动体20同步转动,采用上述结构,无需通过任何连接过程即可实现受限件60与转动体20同步转动。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受限件60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转动体20上。
[0044]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座50包括第三限位部56,当转动体20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一受限部61处于第一被止挡位置时,第一受限部61位于第一限位部51和第三限位部56之间。第三限位部56为第三限位板,第一止挡板分别与第一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连接并且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之间,第三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相平行。第一限位板、第一止挡板和第三限位板围成容纳第一受限板的容纳通槽。
[0045]如图3、图4、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枢转机构30包括两个支撑臂31、位于两个支撑臂31之间的支座32以及穿设在支座32和两个支撑臂31上的枢轴,支座32固定在基座10上,两个支撑臂31均固定在转动体20上。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枢转机构30可以是枢轴。
[0046]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座32具有止挡一个支撑臂31的止挡平面,止挡平面形成第四限位部33。止挡平面为两个,两个止挡平面与两个支撑臂31 —一对应设置。
[0047]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杆63的外周面具有第三外螺纹,受限件60还包括按压件76,按压件76包括安装管77和按压板78。安装管77具有与第三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安装管77套设在驱动杆63上。按压板78固定在安装管77上,安装管77位于按压板78和套管64之间。设置按压板78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按压。
[004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桅杆组件,本实施例的起重机桅杆组件(未图示)包括桅杆、梯子和枢转结构,枢转结构为上述的枢转结构,枢转机构为多个,多个枢转机构在转动体的枢转轴线上间隔设置,桅杆形成基座,梯子形成转动体。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枢转结构,包括: 基座(10); 转动体(20); 枢转机构(30),所述转动体(20)通过所述枢转机构(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转动体(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转动体(20)沿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结构还包括: 定位机构(40),包括限位座(50)和受限件(60),所述限位座(50)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受限件¢0)以与所述转动体(20)同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转动体(20)上,所述限位座(50)包括第一限位部(51)和第二限位部(52),所述受限件¢0)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部(51)配合的第一受限部¢1)以及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2)配合的第二受限部(62),其中: 当所述转动体(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受限部¢1)具有被所述第一限位部(51)止挡并使所述转动体(20)无法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被止挡位置和偏离所述第一限位部(51)的第一可转动位置;当所述转动体(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受限部¢2)具有被所述第二限位部(52)止挡并使所述转动体(20)无法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被止挡位置和偏离所述第二限位部(52)的第二可转动位置,所述限位座(5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56)或者所述枢转机构(30)包括所述第三限位部(56),当所述第一受限部¢1)处于所述第一被止挡位置时,所述转动体(20)在所述第一限位部(51)与所述第三限位部(56)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枢转机构(30)包括第四限位部(33)或者所述限位座(50)还包括所述第四限位部(33),当所述第二受限部¢2)处于所述第二被止挡位置时,所述转动体(20)在所述第二限位部(52)与所述第四限位部(33)的共同作用下被限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50)还包括第一止挡部(53)和第二止挡部(54),当所述转动体(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受限部(61)处于所述第一被止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受限部¢1)位于所述基座(10)和所述第一止挡部(53)之间;当所述转动体(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受限部¢2)处于所述第二被止挡位置时,所述第二受限部¢2)位于所述基座(10)和所述第二止挡部(5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限件(60)包括: 沿垂直于所述转动体(20)的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驱动杆(63),所述第一受限部(61)和所述第二受限部¢2)均固定在所述驱动杆¢3)上; 套管(64),套设在所述驱动杆¢3)上,所述套管¢4)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65),所述第三止挡部¢5)与所述转动体(20)相抵顶以防止所述套管¢4)朝向所述基座(10)移动; 弹性复位件(66),套设在所述驱动杆¢3)上,所述弹性复位件¢6)对所述驱动杆(63)的作用力为朝向远离所述基座(10)的方向并使所述第一受限部(61)处于所述第一被止挡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受限部¢2)处于所述第二被止挡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6)对所述套管(64)的作用力为朝向所述基座(10)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限件(60)包括: 止挡套,套设在所述套管(64)上并且形成所述第三止挡部(65),所述止挡套的内周面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套管出4)的外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止挡套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翻边(67),所述第一环形翻边¢7)围成穿设所述驱动杆¢3)的第一限位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66)为压缩弹簧或弹性套筒,所述弹性复位件出6)位于所述驱动杆¢3)和所述套管¢4)之间,所述驱动杆(63)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套管¢4)延伸的第一抵顶部(68),所述套管¢4)上设置有朝向驱动杆¢3)延伸的第二抵顶部(69),所述弹性复位件¢6)位于所述第一抵顶部¢8)和所述第二抵顶部¢9)之间并且分别抵顶所述第一抵顶部¢8)和所述第二抵顶部(6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限件(60)还包括连接部(71)和螺母(72),所述连接部(71)分别与所述第一受限部¢1)和与所述第二受限部¢2)相连接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受限部¢1)和与所述第二受限部¢2)之间,所述驱动杆¢3)具有螺纹段和止挡所述连接部(71)的第四止挡部,所述螺纹段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连接部(71)具有穿设所述螺纹段的穿设通孔(73),所述螺母(72)与所述螺纹段连接,所述连接部(71)位于所述第四止挡部和所述螺母(72)之间,所述第四止挡部位于所述连接部(71)和所述套管(6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段具有受力切面(74)、止挡面(79)和圆弧面(75),所述第二外螺纹形成在所述圆弧面(75)上,所述穿设通孔(73)具有与所述受力切面(74)相配合的施力孔壁,所述施力孔壁与所述受力切面(74)相配合以防止连接部(71)绕所述驱动杆¢3)转动,所述止挡面(79)形成所述第四止挡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1)为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部(52)为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受限部¢1)为第一受限板,所述第二受限部(62)为第二受限板,所述第一止挡部(53)为第一止挡板,所述第二止挡部(54)为第二止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止挡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止挡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垂直,所述限位座(50)还包括: 两个安装板(55),均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两个安装板(55)在所述转动体(20)的枢转轴线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板均位于所述两个安装板(55)之间并且均与所述两个安装板(55)垂直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体(20)具有穿设所述套管(64)的第三限位通孔以实现所述受限件¢0)与所述转动体(20)同步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50)包括所述第三限位部(56),当所述转动体(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受限部¢1)处于所述第一被止挡位置时,所述第一受限部¢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1)和所述第三限位部(56)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机构(30)包括两个支撑臂(31)、位于所述两个支撑臂(31)之间的支座(32)以及穿设在所述支座(32)和所述两个支撑臂(31)上的枢轴,所述支座(32)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两个支撑臂(31)均固定在所述转动体(2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2)具有止挡一个所述支撑臂(31)的止挡平面,所述止挡平面形成所述第四限位部(33)。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63)的外周面具有第三外螺纹,所述受限件¢0)还包括按压件(76),所述按压件(76)包括: 安装管(77),具有与所述第三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安装管(77)套设在所述驱动杆(63)上; 按压板(78),固定在所述安装管(77)上,所述安装管(77)位于所述按压板(78)和所述套管(64)之间。
14.一种起重机桅杆组件,包括桅杆、梯子和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结构为权利要求I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枢转结构,所述枢转机构(30)为多个,所述多个枢转机构(30)在所述转动体(20)的枢转轴线上间隔设置,所述桅杆形成所述基座(10),所述梯子形成所述转动体(20)。
【文档编号】B66C23/62GK104176654SQ20141043640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宋春阳, 佘蜜, 刘北学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