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层叠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43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功能性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层叠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lcd)作为耗电量较小且省空间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用途正在逐年扩大。并且,在近年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lcd性能改善进一步要求省电化、颜色再现性提升等。

伴随lcd的背光的省电化,提出有为了提高光利用效率并且提升颜色再现性而利用将入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出射的量子点。

所谓量子点,是在三维全方向上移动方向受到限制的电子的状态,半导体的纳米粒子由高势垒立体包围时,该纳米粒子成为量子点。量子点显现各种量子效应。例如,显现电子的状态密度(能级)被离散化的“量子尺寸效应”。根据该量子尺寸效应,能够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大小来控制光的吸收波长/发光波长。

通常,这种量子点分散在树脂等粘合剂中,例如作为进行光的波长转换的量子点薄膜,配置于背光与液晶面板之间来使用。

若从背光向包含量子点的薄膜入射激发光,量子点被激发并发出荧光。在此能够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发光特性的量子点,发出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半值宽度窄的光而具体实现白色光。基于量子点的荧光由于半值宽度较窄,因此能够使通过适当地选择波长而获得的白色光成为高亮度或者设为颜色再现性优异的设计。

因此,存在量子点容易因水分或氧而劣化,而且发光强度因光氧化反应而下降的问题。因此,在包含量子点的树脂层(以下,也称为“量子点层”)的两面层叠阻气膜来保护量子点层。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包含发光量子点(qd)集团的远程荧光体薄膜的显示器背光单元,并记载有用2个阻气膜夹住qd荧光体材料的结构。并且,作为阻气膜的阻挡层的形成材料记载有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等氧化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440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发现了在如上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中,由于量子点层被阻气膜夹住,因此有时会引起在量子点层内产生气泡的故障。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可知该气泡为基于如下气体的气泡,即成为量子点层的粘合剂的单体或其分解物、或者用于在其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或其未反应残留物蒸发而成的气体,由于被阻气膜夹住,因此有时该蒸发物不被排出到外部而产生。产生这种蒸发的能源的原因认为是阻气膜贴合于量子点层时所施加的热量或作为制品并入到背光中使用时所施加的来自光源的热量之类的不可避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难以通过减少蒸发的能源而抑制气泡的产生。

即,以往为了防止因水或氧导致的量子点层的劣化,考虑利用阻气膜夹住量子点层并进行保护,但本发明人发现若使用具有高阻气性能的阻气膜,则有时在量子点层内产生气泡而成为缺陷。

作为抑制这种气泡的方法,考虑作为量子点层的粘合剂使用不易被分解的材料,但为具有厚度的量子点层的情况下,成为粘合剂基础的单体或光聚合引发剂的一部分以未反应的状态残留,因此它们蒸发而导致产生气泡。

或者,还可想到作为粘合剂选定固化性更高的材料,但发生因涂布性的恶化或固化时的体积收缩而导致的薄膜变形之类的问题。

进而,还可想到作为粘合剂的材料使用不易蒸发的高分子材料,但产生难以适当地分散量子点材料之类的问题、或由于难以进行uv固化因此无法确保与阻气膜的粘附性而剥离的问题。

这样,在量子点层内产生气泡之类的问题,有时只通过量子点层的粘合剂材料的选定是无法解决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并提供一种功能性层叠膜,利用阻气膜夹住将功能性材料分散于粘合剂中而成的功能层,其中能够抑制在功能层内产生气泡,并且能够防止功能性材料因水或氧而劣化。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功能层是将功能性材料分散于粘合剂中而成,该粘合剂聚合含有规定量的分子量100~1500的单体x的单体而成,阻气膜的阻气性能为0.005[g/(m2·天)]~0.8[g/(m2·天)],由此能够抑制在功能层内产生气泡,并且能够防止功能性材料因水或氧而劣化,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功能性层叠膜。

(1)一种功能性层叠膜,其利用阻气膜夹住功能层而成,其中,

功能层将功能性材料分散于粘合剂中而成,

粘合剂聚合单体而成,

单体相对于单体总质量含有50质量%以上的分子量100~1500的单体x,

阻气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5[g/(m2·天)]~0.8[g/(m2·天)]。

(2)根据(1)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功能性层叠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25[g/(m2·天)]~0.4[g/(m2·天)]。

(3)根据(1)或(2)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单体x的沸点为160℃~250℃。

(4)根据(1)~(3)中任一个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单体x的热重量减少率在100℃下为2质量%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个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单体x具有(甲基)丙烯酰基。

(6)根据(5)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单体x具有一个(甲基)丙烯酰基。

(7)根据(1)~(6)中任一个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单体x包含具有2~4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

(8)根据(1)~(7)中任一个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粘合剂在光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聚合单体而成。

(9)根据(1)~(8)中任一个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阻气膜具有阻气支撑体和阻气层,阻气层与功能层相接配置。

(10)根据(1)~(9)中任一个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阻气层具有包含氧化铝、氧化硅及氮化硅的任一个的膜。

(11)根据(1)~(10)中任一个所述的功能性层叠膜,其中,功能层为作为功能性材料包含量子点的光波长转换层。

发明效果

根据这种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功能层内产生气泡,并且能够防止功能性材料因水或氧而劣化的功能性层叠膜。

附图说明

图1中,图1(a)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b)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形态,对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是基于本发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进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来包含的范围。

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为利用阻气膜夹住将功能性材料分散于粘合剂中而成的功能层的功能性层叠膜,粘合剂聚合单体而成,单体相对于单体总质量包含50质量%以上的分子量100~1500的单体x,阻气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5[g/(m2·天)]~0.8[g/(m2·天)]。

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使用将包含规定量的分子量100~1500的单体x的单体聚合而成的粘合剂,并且通过将阻气膜的水蒸气透过率设为0.005[g/(m2·天)]~0.8[g/(m2·天)]的范围,由此能够向阻气膜的外部放出蒸发的粘合剂材料,同时能够保护功能层不受来自外部的水或氧的影响。

即,本发明通过适当地设定粘合剂材料的挥发性和阻气膜的阻挡性能,由此抑制由蒸发的粘合剂材料引起的气泡的产生,同时保护功能层不受来自水或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作为功能性层叠膜的品质。

接着,使用图1(a)对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a)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a)中所示的功能性层叠膜10具有功能层12及分别层叠于功能层12的两个主表面上的2个阻气膜14。

功能层12为用于显现波长转换等所期望的功能的层。

作为一例,功能层12为将多个量子点分散于树脂等粘合剂(基质)中而成的量子点层,并且为具有将入射到功能层12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出射的功能的光波长转换层。

例如,若从未图示的背光出射的蓝色光入射到功能层12,则功能层12通过内部所包含的量子点的效应,将该蓝色光的至少一部分波长转换为红色光或绿色光来出射。

在此,所谓蓝色光是在400nm~500nm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所谓绿色光是在500nm~600nm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所谓红色光是在超过600nm且为680nm以下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光。

另外,量子点层所显现的波长转换的功能不限定于将蓝色光波长转换为红色光或绿色光的结构,只要是将入射光的至少一部分转换为不同波长的光的结构即可。

量子点至少被入射的激发光激发而发出荧光。

量子点层中所含的量子点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根据所要求的波长转换的性能等适当选择各种公知的量子点即可。

关于量子点,例如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2-169271号公报0060~0066段落,但并不限定于此处记载的内容。作为量子点,能够没有任何限制地使用市售品。量子点的发光波长通常能够通过粒子的组成、尺寸来进行调整。

量子点优选均匀地分散于粘合剂中,但也可以偏置分散于粘合剂中。

并且,量子点可以只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当并用2种以上时,可使用发出光的波长不同的2种以上的量子点。

具体而言,所谓公知的量子点中有在600nm~680nm范围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a)、在500nm~600nm范围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b)、在400nm~500nm的波长频带具有发光中心波长的量子点(c),量子点(a)被激发光激发而发出红色光,量子点(b)发出绿色光,量子点(c)发出蓝色光。例如,若向包含量子点(a)和量子点(b)的含量子点的层叠体入射蓝色光而作为激发光,则能够通过由量子点(a)发出的红色光、由量子点(b)发出的绿色光、透过量子点层而得的蓝色光来具体实现白色光。或者通过向包含量子点(a)、量子点(b)及量子点(c)的量子点层入射紫外光而作为激发光,由此能够通过由量子点(a)发出的红色光、由量子点(b)发出的绿色光及由量子点(c)发出的蓝色光来具体实现白色光。

并且,作为量子点可使用所谓的量子杆,其形状为杆状且具有方向性并发出偏振光。

功能层12的粘合剂为用于将作为功能性材料的多个量子点分散而保持的粘合剂。

在此,在本发明中,功能层12的粘合剂将单体进行聚合而成,单体的50质量%以上为分子量100~1500的单体x。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单体(单体x)是指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并不限定于单体,也可以是包含2个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重复单元的多聚体。

并且,所谓分子量,针对多聚体是指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是指将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的测定值进行聚苯乙烯换算而求出的重均分子量。作为基于gpc的测定条件,例如能够采用以下条件。

gpc装置:hlc-8120(tosohcorporation制):

柱:tskgelmultiporehxl-m(tosohcorporation制,7.8mmid(内径)×30.0cm)

洗提液:四氢呋喃(thf)

如上所述,以往为了保护将量子点等功能性材料分散于粘合剂中而成的功能层不受来自水或氧的影响,提出有利用阻气膜夹住的结构。

在这种功能性层叠膜中,因阻气膜贴合于功能层中时或作为产品并入到背光中使用时等所施加的热量,成为功能层的粘合剂的单体或其分解物或者用于在其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或其未反应残留物蒸发。然而,可知若功能层被具有高阻气性能的阻气膜夹住,则该蒸发物不被排出到外部,而是有时在功能层内产生气泡。该气泡有时被视觉识别为白色斑点等点缺陷。

作为抑制这种气泡的方法,可想到作为粘合剂使用不易被分解的材料。然而,关于将功能性材料分散于粘合剂中而成的功能层,通常为了使功能性材料均匀地分散,并且适当地显现功能,增加粘合剂的比例而较厚地形成,因此成为粘合剂的基础的单体或光聚合引发剂的一部分以未反应的状态残留,因此有时它们蒸发而产生气泡。

或者,也可考虑作为粘合剂选定固化性更高的材料,但有时产生因涂布性的恶化或固化时的体积收缩导致的薄膜变形之类的问题。

进而,也可考虑作为粘合剂的材料使用不易蒸发的高分子材料,但有时产生难以适当地分散功能性材料之类的问题、或由于难以进行uv固化因此无法确保与阻气膜的粘附性而剥离之类的问题。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中,功能层12的粘合剂将包含预定量的分子量100~1500的单体x的单体进行聚合而成,并且,阻气膜14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5[g/(m2·天)]~0.8[g/(m2·天)]。

由此,用于形成功能层的涂布组合物成为低粘度,并且能够提高涂布性,并且能够将功能性材料适当地分散于粘合剂中,并且,能够减少固化时的体积収缩且能够确保与阻气膜的粘附性。并且,能够使粘合剂材料的挥发性与阻气膜的阻挡性能处于适当的关系,向阻气膜的外部释放所蒸发的粘合剂材料,同时保护功能层不受来自外部的水或氧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功能性层叠膜的品质。

即,当分子量小于100的单体的使用量过多时,涂布性等有所提高,但单体的挥发性变得过高,粘合剂材料的蒸发量增加,因此为了将已蒸发的粘合剂材料充分放出到外部,需要进一步降低阻气膜的阻气性能(进一步提高水蒸气透过率)。然而,若进一步降低阻气膜的阻气性能,则有时导致无法充分地保护功能层不受来自外部的水或氧的影响。

另一方面,当分子量超过1500的单体的使用量过多时,粘合剂材料不易蒸发,但难以适当地分散功能性材料,并且难以进行uv固化,因此有时产生无法确保与阻气膜的粘附性而剥离的等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单体中作为主单体使用分子量100~1500的单体x。

以下,首先,对单体x进行详细说明,然后,对单体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阻气膜14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单体x的分子量为100~1500,但就上述观点而言,优选分子量为120~1000,更优选分子量为150~700。

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如上所述。

并且,单体中的单体x的含量相对于单体总质量为50质量%以上。即,将分子量100~1500的单体x作为粘合剂的材料的单体的主成分。若在该范围内,则能够适当地设定粘合剂材料的挥发性或涂布性等。就该观点而言,单体x的含量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

并且,单体x的沸点(1气压下)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60℃~250℃。通过将单体x的沸点设为160℃~250℃,在能够抑制粘合剂材料的挥发性等方面优选。

并且,单体x的热重量减少率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在100℃下为2质量%以下,更优选0.1质量%~2质量%。

通过将单体x的热重量减少率设为上述范围,在能够抑制粘合剂材料的挥发性,并且扩散到阻气膜的阻挡面,获得密合强度等方面优选。

另外,热重量减少率使用热重量测定装置(hitachihigh-technologiescorporation制sta7200)在测定环境:n2吹扫(250ml/min)、升温速度:5℃/min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单体x中包含聚合性基团,但其种类并无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公知的聚合性基团。例如,可列举自由基聚合性基团、阳离子聚合性基团、阴离子聚合性基团等。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可列举(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基团,可列举乙烯基醚基、环氧基、氧杂环丁烷基等。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另外,所谓(甲基)丙烯酰基的概念为包含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

单体x中所含的聚合性基团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2个以上)。

另外,包含多个聚合性基团时,相当于所谓的多官能单体。多官能单体中,聚合性基团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优选2~4个。通过使用这种多官能单体,在能够形成交联结构,能够提高功能层的强度,并且uv固化快且能够提高生产率等方面优选。

其中,单体x优选具有1个聚合性基团,更优选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即,优选为所谓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若为这种形态,由于不易引起聚合收缩(聚合收缩少),因此在由体积收缩引起的薄膜的变形较少,等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另外,作为单体x,可以仅适用1种,也可以并用多种。另外,使用多种时,其合计量包含于上述50质量%以上的范围即可。

作为单体x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可列举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能够列举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它们的衍生物,更详细而言在分子内具有1个(甲基)丙烯酸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作为它们的具体例在列举以下的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可举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3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等芳烷基的碳原子数为7~20的(甲基)丙烯酸芳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等烷氧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30的(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等(单烷基或二烷基)氨基烷基的总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二乙二醇乙醚的(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丁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八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九乙二醇的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庚丙二醇的单甲基醚(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的单乙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10且末端烷基醚的碳原子数为1~10的聚亚烷基二醇烷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苯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30且末端芳基醚的碳原子数为6~20的聚亚烷基二醇芳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醛加成环癸三烯(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脂环结构的总碳原子数4~30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癸酯等总碳原子数为4~30的(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三乙二醇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的单或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缩水甘油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六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八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链的碳原子数为1~30的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基吗啉等(甲基)丙烯酰胺等。

其中,优选碳原子数4~30的具有长链烷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油烯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丁基(甲基)丙烯酰胺、辛基(甲基)丙烯酰胺、月桂基(甲基)丙烯酰胺、油烯基(甲基)丙烯酰胺、硬脂基(甲基)丙烯酰胺、二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其中,尤其优选(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油烯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

如上所述,作为单体x可列举多官能单体,例如为2~4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以及选自包括具有2~4个官能团的单体的组中的1个以上的化合物,所述官能团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的组。

2~4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作为2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举出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二环戊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优选例。

并且,2~4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作为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举出ech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eo改性磷酸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基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聚(甲基)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丙烯酸酯等作为优选例。

作为具有2~4个选自包括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例如脂肪族环状环氧化合物、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溴化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溴化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溴化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水添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水添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水添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类;在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脂肪族多元醇中加成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烷烃而得的聚醚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醚类;脂肪族长链二元酸的二缩水甘油酯类;高级脂肪酸的缩水甘油酯类;含有环氧环烷烃的化合物等优选用于本发明。

作为能够适当地用作具有2~4个选自包含环氧基及氧杂环丁烷基的组中的官能团的单体的市售品,可举出daicelchemicalindustriesltd.的celloxide2021p、celloxide8000、sigma-aldrichco.llc制的4-乙烯基环己烯二氧化物等。

并且,单体x的logp值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尤其优选为2.0以下。logp值优选为0.5以上,但也可以小于0.5。logp值若为0.5以上,则倾向于容易使量子点分散于包含第1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因此优选。

logp值为亲水性的指标,并表示该值越小极性越高。另一方面,氧为非极性分子。logp值为3.0以下的化合物与氧相比,极性较高,因此认为由包含大量的该化合物的单体形成的功能层缺乏与氧的相溶性并且氧不易渗透。

在本发明中,所谓logp值是指1-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p值能够利用碎片法、原子级方法等通过计算来算出。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logp值是从化合物的结构中利用cambridgesoft公司制的chembiodrawultra12.0而计算出的logp值。

单体是成为上述粘合剂的原料的成分,并且是包含聚合性基团的成分(所谓单体)。

单体若含有规定量的上述单体x,则其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可以含有单体x以外的单体y(即,分子量小于100的单体、分子量超过1500的单体)。更具体而言,单体中包含含有1个聚合性基团的单官能单体和含有多个(优选为2~4个)聚合性基团(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

单体的各单体中的聚合性基团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例示有上述单体x的聚合性基团,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单体的沸点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上述单体x的沸点的范围。

单体的热重量减少率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上述单体x的热重量减少率的范围。

并且,功能层中的成为粘合剂的树脂的总量并无特别限定,相对于功能层的总量100质量%优选为90~99.9质量%,更优选为92~99质量%。即,功能性材料相对于功能层的总量的比例优选为超过0.1且小于10质量%。

功能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在功能性材料的分散性、处理性及发光特性等方面,优选5μm~200μm,更优选10μm~150μm。

功能层12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利用公知的方法形成即可。例如,为量子点层时,调制将量子点和单体混合的涂布组合物,将该涂布组合物涂布于其中一个阻气膜14上来形成涂膜,并在该涂膜上层叠另一个阻气膜14。然后,能够通过由uv照射等使涂膜固化来形成功能层12。

另外,在成为功能层的涂布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聚合引发剂、有机金属偶联剂、粘度调节剂、溶剂等。

关于聚合引发剂,例如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3-043382号公报的段落[0037]、日本特开2011-159924号公报的段落[0040]~[0042]。聚合引发剂优选为涂布组合物中所含的聚合性化合物的总量的0.1摩尔%以上,更优选为0.5~5摩尔%。并且,聚合引发剂包含挥发性的溶剂时将其除外,聚合性化合物的总量的每100质量份优选包含0.1~10质量份,更优选0.2~8质量份,进一步优选包含0.2~5质量份。

并且,溶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作为溶剂,能够使用一种有机溶剂,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另外,就保护功能性材料不受来自水或氧的影响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用疏水性的溶剂,更优选不使用溶剂。

并且,作为有机金属偶联剂,根据密接的层的材料,公知的有机金属偶联剂为适当并且是能够使用的。例如能够使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锆偶联剂、铝偶联剂、锡偶联剂等各种偶联剂。这些有机金属偶联剂尤其在使用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本身或树脂中包含这些材料的基板时,密接改良效果大。

作为能够优选使用的硅烷偶联剂的市售品,能够列举shin-etsuchemicalco.,ltd.制的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shin-etsuchemicalco.,ltd.制kbm-502、kbm-503、kbm-5103、kbe-502、kbe-503、kbm-903、kbm-9103等。

并且,作为硅烷偶联剂,能够列举日本特开2013-4338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由通式(1)所表示的硅烷偶联剂。关于详细内容,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3-43382号公报的段落[0011]~[0016]的记载内容。

作为粘度调节剂优选为粒径为5nm~300nm的填料。并且,粘度调节剂优选为触变剂。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触变性是指在液体组合物中相对于剪切速度的增加而降低粘度的性质,所谓触变剂是指具有通过使其包含于液体组合物中而对组合物赋予触变性的功能的材料。作为触变剂的具体例,可列举气相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氧化锌、滑石、云母、长石、高岭土(kaolinclay)、叶腊石(pyrophylliteclay)、绢云母(sericite)、膨润土、蒙脱石·蛭石类(蒙脱土、贝得石、绿脱石、皂石等)、有机膨润土、有机蒙脱石等。

阻气膜14为层叠于功能层12的主表面的具有阻气性的薄膜。即,阻气膜14是用于通过覆盖功能层12的主表面来抑制水分或氧从功能层12的主表面渗透的部件。

本发明中阻气膜14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5[g/(m2·天)]~0.8[g/(m2·天)]。

如上所述,以往利用阻气膜夹住将功能性材料分散于粘合剂中而成的功能层并保护功能层不受来自外部的水或氧的影响,但本发明人发现若阻气膜的阻挡性能过高,则由于制造时或使用时的热等功能层的粘合剂的材料蒸发时,无法将该蒸发物排出到外部,因此有时在功能层内产生气泡。

相对于此,本发明中,将阻气膜14的水蒸气透过率设为0.005[g/(m2·天)]~0.8[g/(m2·天)],从而能够将功能层的粘合剂的材料的蒸发物排出到外部并能够保护功能层不受来自外部的水或氧的影响。

由上述观点,阻气膜14的水蒸气透过率优选为0.01[g/(m2·天)]~0.5[g/(m2·天)],更优选为0.02[g/(m2·天)]~0.1[g/(m2·天)]。

另外,水蒸气透过率利用moconinc.制permatra-w3/33并通过mocon法在温度40℃、湿度9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并且,阻气膜14的氧透过率优选为0.05[cc/(m2·天·atm)]~8[cc/(m2·天·atm)],更优选为0.1[cc/(m2·天·atm)]~5[cc/(m2·天·atm)],尤其优选为0.2[cc/(m2·天·atm)]~1[cc/(m2·天·atm)]。

另外,氧透过率利用moconinc.制ox-tran2/21在温度23℃、湿度0%rh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并且,阻气膜14的厚度优选为5μm~100μm,更优选为10μm~70μm,尤其优选为15μm~55μm。

通过将阻气膜14的厚度设为100μm以下,能够使其具有充分的挠性,并且,能够减薄功能性层叠膜10整体的厚度,在这一点上优选。

并且,通过将阻气膜14的厚度设为5μm以上,能够适当地支撑功能层12,并能够使功能层12的厚度变得均匀,在这一点上优选。

在此,作为阻气膜14,优选使用具有阻气支撑体20和阻气层26的阻气膜。

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阻气膜14具有层叠于阻气支撑体20上的平滑层24和层叠于该平滑层24上的阻气层26。

另外,阻气膜14并不限定于在阻气支撑体20上层叠平滑层24和阻气层26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如图1(b)所示的功能性层叠膜30的阻气膜32那样在阻气支撑体20上直接层叠阻气层26的结构。或者,可以是具有2个以上阻气层26与成为阻气层26的基底的平滑层24的组合的结构。

并且,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设为阻气膜14的层叠有功能层12的侧的最表层为阻气层26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最表层层叠保护层等有机层的结构,也可以是在阻气支撑体侧层叠功能层的结构。然而,阻气膜14优选最表面为阻气层26。

通过将阻气膜14的最表面设为阻气层26,即使逸出气体从阻气支撑体20或平滑层24被放出,该逸出气体被阻气层26屏蔽,并能够防止到达功能层12。并且,与功能层12相邻的层为有机层或阻气支撑体时,有可能水或氧从有机层或阻气支撑体的端面渗透,因此优选将与功能层相邻的最表面设为阻气层26。

作为阻气膜14的阻气支撑体20,能够利用各种在公知的阻气膜中用作支撑体的阻气支撑体。

其中,在具有透明性、薄型化或轻量化容易、适合柔性化等方面,优选利用包含各种塑料(高分子材料/树脂材料)的薄膜。

具体而言,优选例示包含如下的塑料薄膜:聚乙二醇(p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pi)、透明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聚碳酸酯(pc)、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及三醋酸纤维素(tac)。

并且,阻气支撑体20优选紫外线的透射率较高。作为形成量子点层等功能层12的方法,优选使用如下方法:在第1片阻气膜14上涂布成为功能层12的涂布组合物,进而在涂布膜上层叠第2片阻气膜14之后,照射紫外线使涂布膜固化来形成功能层12的方法。因此,优选阻气支撑体20使用于照射于功能层12的紫外线充分透射。

阻气支撑体20的厚度根据用途或大小适当地设定即可。在此,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阻气支撑体20的厚度优选5μm~100μm左右。通过将阻气支撑体20的厚度设在该范围,从而获得在轻量化或薄型化、挠性等方面优选的结果。

另外,阻气支撑体20在这种塑料薄膜的表面可以被赋予防反射或相位差控制、光提取效率的提高、光扩散、防止牛顿环、易粘附等功能。

平滑层24成为在阻气膜14中主要显现阻气性的阻气层26的基底层。

平滑层24能够利用各种在公知的阻气膜中用作平滑层的平滑层。例如,平滑层24能够使用在将有机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膜中基本上对单体和/或低聚物进行交联而形成的平滑层。

另外,将有机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膜是含有5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的膜。

阻气膜14具有成为该基底的平滑层24,由此该平滑层24还作为阻气层26的缓冲垫而发挥功能。因此,在功能层12上层叠阻气膜14时等,阻气层26从外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平滑层24的缓冲效果来防止阻气层26的损伤。

由此,在功能性层叠膜10中,阻气膜14适当地显现阻气性能,从而能够适当地防止因水分或氧而导致的功能层12的劣化。

并且,阻气膜14具有成为阻气层26的基底的平滑层24,由此将阻气支撑体20的表面的凹凸或附着于表面的异物等进行包埋而能够适当地形成阻气层26。其结果,能够形成没有裂纹或裂缝等的适当的阻气层26。由此,能够容易地获得水蒸气透过率为0.005[g/(m2·天)]~0.8[g/(m2·天)]的具有适当的阻气性能的阻气膜14。

在阻气膜14中,作为平滑层24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各种有机化合物(树脂/高分子化合物)。

具体而言,优选例示聚酯、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聚苯乙烯、透明氟树脂、聚酰亚胺、氟化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纤维素酰化物、聚氨酯、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脂环式聚烯烃、聚芳酯、聚醚砜、聚砜、芴环改性聚碳酸酯、脂环改性聚碳酸酯、芴环改性聚酯、丙烯酰基化合物等热塑性树脂、或聚硅氧烷、其他有机硅化合物的膜。它们也可并用多个。

其中,在玻璃化转变温度或强度优异等方面,优选为由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或官能团中具有醚基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构成的平滑层24。

其中,除了上述强度之外,在折射率较低、透明性较高且光学特性优异等方面,以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或低聚物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0℃以上的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作为平滑层24优选例示。

其中,尤其优选例示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dpgd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dpha)等、以2官能以上、尤其3官能以上的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或低聚物的聚合物为主成分的、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并且,还优选使用多个这些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

通过由这种丙烯酸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形成平滑层24,能够在骨架牢固的基底上形成阻气层26,因此能够形成更精密且阻气性较高的阻气层26。

平滑层24的厚度优选为0.5μm~5μm。

通过将平滑层24的厚度设为0.5μm以上,从而充分发挥粘接阻气膜14与功能层12时的按压时等中作为缓冲垫的效果,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阻气层26的损伤。并且,通过将平滑层24的厚度设为1μm以上,更优选使阻气层26的形成面变得适当,从而能够形成没有裂纹或裂缝等的适当的阻气层26。

并且,通过将平滑层24的厚度设为5μm以下,能够适当防止因平滑层24过厚而产生平滑层24的龟裂或阻气膜14的卷曲等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平滑层24的厚度更优选设为1μm~5μm。

另外,阻气膜具有多个平滑层时,各平滑层的厚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并且,具有多个平滑层时,各平滑层的形成材料可相同也可不同。然而,就生产率等方面而言,优选以相同材料形成所有的平滑层。

平滑层24通过涂布法或闪蒸法等公知的方法形成即可。

并且,具有多个平滑层24与阻气层26的组合时,形成于阻气层26上的平滑层24为了提高与底层的阻气层26的粘附性而优选含有硅烷偶联剂。

在平滑层24上将该平滑层24作为基底形成阻气层26。

阻气层26在阻气膜14中主要显现阻气性。

只要能够将阻气膜14的阻气性能设为0.005[g/(m2·天)]~0.8[g/(m2·天)],则阻气层26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使用将无机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膜。

作为成为阻气层26的无机化合物的形成材料,能够使用各种显现阻气性的包括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等无机化合物的膜。

具体而言,优选包括例示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铟锡(ito)等金属氧化物;氮化铝等金属氮化物;碳化铝等金属碳化物;氧化硅、氧化氮化硅、氧化碳化硅、氧化氮化碳化硅等硅氧化物;氮化硅、氮化碳化硅等硅氮化物;碳化硅等硅碳化物;它们的氢化物;它们2种以上的混合物;及这些含氢物质等无机化合物的膜。

尤其,就透明性较高且能够显现优异的阻气性方面而言,优选例示包含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氧氮化物及硅氧化物等硅化合物的膜、包含氧化铝的膜。其中,尤其优选例示除了更加优异的阻气性之外,透明性也高的包含氮化硅、氧化硅及氧化铝中的任一个的膜。

另外,阻气膜具有多个阻气层时,阻气层的形成材料可以互不相同。然而,鉴于生产率等,优选以相同材料形成所有阻气层。

阻气层26的厚度根据形成材料适当确定能够显现作为目标的阻气性的厚度即可。另外,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当以上述无机化合物形成阻气层26时,阻气层26的厚度优选设为10~200nm。

通过将阻气层26的厚度设为10nm以上,能够形成稳定地显现充分的阻气性能的阻气层26。并且,包含无机材料的阻气层26通常较脆,若过厚,则有可能产生裂纹或裂缝、剥离等,但通过将阻气层26的厚度设为200nm以下,能够防止裂纹的产生而提高挠性。

并且,鉴于这样的方面,包含无机材料的阻气层26的厚度优选设为10nm~100nm,尤其优选设为12nm~75nm。

另外,阻气膜具有多个阻气层时,各阻气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阻气层26根据形成材料以公知的方法形成即可。具体而言,为包含无机材料的阻气层26时,优选例示ccp-cvd或icp-cvd等等离子体cvd、磁控管溅射或反应性溅射等溅射、真空蒸镀等气相沉积法。

在此,图1(a)所示的功能性层叠膜10构成为层叠阻气膜14、功能层12、阻气膜14这3者,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具有其他层。例如,可具有硬涂层、光学补偿层、透明导电层等。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10的水蒸气透过率优选为0.0025[g/(m2·天)]~0.4[g/(m2·天)]。

即,通过将层叠功能层12和2个阻气膜14的状态下的水蒸气透过率设为上述范围,能够更适当地向阻气膜的外部释放蒸发的粘合剂材料的同时保护功能层不受来自外部的水或氧的影响。

以上,对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也可以进行各种改良或变更。

实施例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制作图1(b)所示的功能性层叠膜30。

<阻气膜>

作为阻气膜32,使用了在阻气支撑体20上形成有阻气层26的阻气膜。

作为阻气支撑体20,使用了厚度50μm、宽度1000mm、长度100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薄膜、toyoboco.,ltd.制cosmoshinea4300)。

使用通常的辊对辊(以下也称为“rtor”)的成膜装置,通过ccp(电容耦合等离子体方式)-cvd在阻气支撑体20的表面形成氮化硅膜作为阻气层26,从而制作阻气膜32。

原料气体使用了硅烷气体(sih4)、氨气(nh3)、氮气(n2)及氢气(h2)。气体的供给量中,硅烷气体为160sccm、氨气为370sccm、氮气为240sccm、氢气为590sccm。并且,成膜压力设为40pa。等离子体激发功率在频率13.56mhz下设为2.5kw。

氮化硅膜的膜厚设为50nm。

利用moconinc.制permatran并通过mocon法测定制成的阻气膜32的水蒸气透过率的结果,温度40℃、湿度90%rh下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1[g/(m2·天)]。

<功能层>

接着,通过rtor的涂布装置在阻气膜32的阻气层26上涂布成为功能层12的涂布组合物。

作为功能层12的涂布组合物,混合下述各成分来制备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a,用孔径0.2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之后,进行30分钟减压干燥而用作涂布液。并且,以下甲苯分散液中的量子点浓度为1质量%。

并且,成为功能层12的粘合剂的单体即丙烯酸环己酯的分子量为154.2,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为296.3。即,丙烯酸环己酯及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本发明中的单体x,单体x相对于所有单体的比例为100质量%。

并且,丙烯酸环己酯的沸点为182~184℃,热重量减少率为0.9质量%,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沸点为315.5℃,热重量减少率为0.4质量%。

(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a)

利用rtor的涂布装置一边以速度1m/min、张力60n/m连续输送阻气膜32,一边在阻气层26上用模涂布机涂布用上述方法调制的涂布组合物,形成50μm的厚度的涂膜。

接着,将形成有涂膜的薄膜卷绕在支承辊上,并在阻气层26与涂膜接触的方向上将另一个阻气膜32层压在涂膜上。进而,一边利用2个阻气膜32夹持涂膜的状态下连续输送一边历时3分钟通过60℃的加热区域。之后,使用160w/cm的空冷金属卤化物灯(eyegraphicsco.,ltd.制)照射紫外线并使其固化,形成含有量子点的功能层12,从而制成功能性层叠膜30。

紫外线的照射量为2000mj/cm2

使用moconinc.制permatran,以mocon法测定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的结果,温度40℃、湿度90%rh下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6[g/(m2·天)]。

[实施例2]

使用在阻气支撑体20与阻气层26之间具有平滑层24的阻气膜14代替阻气膜32,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功能性层叠膜10。即,制作图1(a)所示的功能性层叠膜10。

关于阻气膜14,在阻气支撑体20上形成平滑层24之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在平滑层24上形成阻气层26,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阻气膜32相同。

阻气膜14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7[g/(m2·天)]。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1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3[g/(m2·天)]。

另外,关于平滑层24,通过涂布法对阻气支撑体20涂布以下涂布液,干燥后,照射紫外线进行聚合,作为厚度1μm的膜而形成。

作为形成平滑层24的涂布液,以质量比为95:5的方式对聚合性化合物的tmpta(daicel-allnexltd.制)和紫外线聚合引发剂(lambertis.p.a.制、esacurekto46)进行称量,并使它们溶解于甲乙酮中,从而制备出固体成分浓度15%的涂布液。

将制成的涂布液利用模涂布机通过rtor的装置进行输送并涂布于阻气支撑体20上,历时3分钟通过50℃的干燥区域。之后,照射紫外线(累积照射量约600mj/cm2)而进行uv固化,形成了平滑层24。

[实施例3]

作为阻气膜32的阻气层26,使用氧化铝膜来代替氮化硅膜,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功能性层叠膜30。

氧化铝膜(aluminafilm)通常通过溅射装置形成。具体而言,将阻气支撑体20装填于通常的溅射装置中,并将氧化铝烧结体用作靶,通过dc磁控管溅射形成包含氧化铝膜的阻气层26。

阻气膜32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5[g/(m2·天)]。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3[g/(m2·天)]。

[实施例4]

作为阻气膜32的阻气层26,使用氧化硅膜来代替氮化硅膜,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功能性层叠膜30。

氧化硅膜通过通常的真空蒸镀装置来形成。

阻气膜32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1[g/(m2·天)]。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6[g/(m2·天)]。

[实施例5]

将作为阻气层26的氧化硅膜的厚度变更为20nm,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制作功能性层叠膜30。

阻气膜32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5[g/(m2·天)]。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25[g/(m2·天)]。

[实施例6]

作为功能层12的涂布组合物,调制下述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b,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功能性层叠膜30。

另外,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的分子量为254.4,沸点为272~343℃,热重量减少率为0.15质量%。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5[g/(m2·天)]。

(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b)

[实施例7]

作为功能层12的涂布组合物,调制下述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c,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功能性层叠膜30。

另外,成为粘合剂的重复单元的基础的单体即am90g的分子量为454。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5[g/(m2·天)]。

(含量子点的聚合性组合物c)

[实施例8]

将阻气层26的厚度设为10nm,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功能性层叠膜30。

阻气膜32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6[g/(m2·天)]。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3[g/(m2·天)]。

[比较例1]

形成平滑层之后,以及形成阻气层之后贴附保护膜,在保护平滑层及阻气层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和卷绕,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制作阻气膜,从而制作出功能性层叠膜。

即,利用刚形成平滑层之后的传送辊贴附、输送、卷曲平滑层用保护膜,在即将形成阻气层之前,将平滑层用保护膜剥离而形成阻气层,利用刚形成阻气层形成之后的膜面接触辊贴附、输送、卷曲阻气层用保护膜来制作阻气膜。

阻气膜14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04[g/(m2·天)]。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0002[g/(m2·天)]。

[比较例2]

未形成阻气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出功能性层叠膜。即,制作利用pet薄膜夹持功能层的功能性层叠膜。

另外,pet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3[g/(m2·天)]。

并且,功能性层叠膜30的水蒸气透过率为1.4[g/(m2·天)]。

[评价]

<有无气泡>

关于制成的实施例1~8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功能性层叠膜,评价有无气泡。

具体而言,以肉眼确认每1m2的气泡的产生数量,并且计数100μm以上的气泡。

根据气泡的数量如下评价。

a:无气泡。

b:气泡的数量为1以上且小于10个。

c:气泡的数量为10以上且小于30个。

d:气泡的数量为30以上且小于50个。

e:气泡的数量为50个以上。

<亮度的测定>

将制成的实施例1~8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功能性层叠膜组装到以下的液晶显示装置并进行亮度的测定。

首先,将市售的液晶显示装置(amazon公司制kindlefirehdx7")进行分解,取出具备蓝色光源的背光单元。接着,在背光单元的导光板上放置切成矩形的功能性层叠膜,然后,以表面的凹凸图案的方向正交的方式叠加配置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取出的2张棱镜片。

将背光单元点亮,利用设置在从背光单元的前表面沿垂直方向距离740mm的位置的亮度计(topcon公司制sr3)测定亮度。

根据所测量的亮度如下进行评价。

a:亮度为15300cd/m2以上。

b:小于15300cd/m2且13770cd/m2以上。

c:小于13770cd/m2且12240cd/m2以上。

d:小于12240cd/m2且10710cd/m2以上。

e:小于10710cd/m2

将结果示于下述表1。

[表1]

如上述表1所示,可知本发明的功能性层叠膜相较于比较例,气泡较少,并且亮度较高,量子点的劣化较少。

并且,由实施例1、6、7的对比可知,成为功能层的粘合剂的材料的单体(单体x)的分子量越大,气泡的产生越少。这是因为单体的分子量越大,越难以蒸发。

另一方面,由实施例1~5、8的对比可知,阻气膜的水蒸气透过率越高,即阻气性能越低,气泡的产生越少。这是因为阻气膜的阻气性能越低,越能够向外部排出已蒸发的粘合剂材料。

在此,由实施例4、5及比较例2可知,若阻气膜的阻气性能变得更低,则气泡的产生变得越少,但亮度降低。这是因为阻气膜的阻气性能越低,越难以抑制从外部渗透水或氧,并且更适当地抑制因水或氧引起的功能层的劣化。

从以上结果,本发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符号说明

10、30-功能性层叠膜,12-功能层,14、32-阻气膜,20-阻气支撑体,24-平滑层,26-阻气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